高中历史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后作业人民版必修2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作业: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我国汉代消灭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在肯定程度上说,这些田庄()A.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B.都由地方官府进行把握C.与手工业生产没有关系D.是商品经济进展的产物解析: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作物栽培、蚕桑作业、兵器修造等,涉及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大部分活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田庄的进展状况不符。
答案:A2.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解析:同学易错选C项,由于他们认为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就能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同时,这也是不理解封建经济形态的含义导致的。
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自然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答案:B3.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有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官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之前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A4.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始终领先于世界。
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创造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理解力量。
A、C两项所示的技术或创造均消灭在两汉时期,B项淬火工艺在战国时期已有所进展,只有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成就。
答案:D5.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沟通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进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解析:由三张“名片”的内容可知,这些都属于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由此可知①正确;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或者陶瓷之路,这表明曾经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手工业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而且道路畅通,由此可知②错误,③正确;鸦片战斗前,由于鸦片走私,中国对外贸易消灭入超,④错误。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

第 2 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时间: 30 分钟一、选择题1.“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齐全,剩下刚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响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A.销售盈余B.自我花销C.向政府缴纳赋税D.捐赠礼品答案B解析“公婆身上齐齐全,剩下刚才做与郎”说明自己的纺织产品主若是为了自我花销。
应选 B项。
2.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敢私铸铁器鬻( 卖 ) 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
”孔仅在此重申()A.实行盐铁官营B.用灌钢法冶铁C.加快盐铁生产D.实行郡国并行答案A解析资料意思是敢于私铸铁器、煮盐的,钛其左脚趾,充公其器物用具。
不产铁的郡设置小铁官,隶属于所在县。
由此能够看出汉代禁止铸造铁器,禁止卖盐,违者严惩,可见汉代实行盐铁官营,故 A 项正确;资料反响的是盐铁的管理,不是冶铁,故 B 项错误;盐铁官营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故 C 项错误;资料没有表现郡国的信息,故D 项错误。
3.明朝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
( 明 ) 嘉靖四十年 (1562) 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
清政府决定取销这一制度,- 1 -“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匠籍的这些变化()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供应了条件B.根本源因是工匠的抗争斗争C.反响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D.说了然民营手工业高出官营手工业答案A解析匠籍制度的取销、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的减弱,增加了自由劳动力,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供应了条件,故 A 项正确;匠籍变化的根本源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 项错误;明清时期可是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故C项错误;资料表现匠籍制的变化由“征银”到“俱除匠籍为民”,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故 D 项错误。
4.安徽六安战国墓发掘出一把精良的宝剑,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
以下物品必定不会在墓中出现的有()①青花瓷②棉布衣服③青铜器④曲辕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青铜器在商周时代就已经铸造,水平很高,可能出现在墓中;青花瓷、棉布衣服、曲辕犁均是战国此后才有的,都不会在战国墓中出现,应选 D 项。
高中历史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精编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2)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解析】根据材料中“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可知,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
家庭手工业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所用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即自给自足,故选D项。
【答案】 D2.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
这段材料表明()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解析】材料没有提到农民受到剥削;田庄生产的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不用来出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者的劳动状况。
因此,A、B、C三项均不符合要求。
田庄的生产包括农业及手工业,也包括兵器修造,说明田庄经济能够自给自足,D项正确。
【答案】 D3.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田庄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因为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 A4.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其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达,根据材料中的“比屋”“比户”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
【答案】 A5.“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习题:专题一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史学界普遍认为,古代中国的民营手工业比官营手工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这种“潜力”主要体现在()A.民营手工业因规模小而易于管理B.民营手工业因追求利润而充满活力C.民营手工业因受压制而奋起直追,追求利润,这也是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故选B项。
2.“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B.丝织品C.马铃薯“丝路花雨”可知,贸易通道流通的主要商品是丝织品,A、C、D三项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
3.右图所示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一项发明,该发明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该工具的发明使人类可以使用水力鼓风冶铁,这大大提高了冶铁的效率。
4.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项是近现代的炼铁方法,排除。
淬火工艺至迟出现在春秋晚期,排除B项。
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是在汉代,不是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
故选D项。
5.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
”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A.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B.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C.棉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御寒”“生暖”“贵贱”可知,A项正确。
B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表述过于绝对,也应排除。
6.(图文探究)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清代粉彩瓷器材料二18世纪初期(大致相当于清代前期),法国有一首诗歌赞美中国瓷器说:“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探究:(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的瓷器制作技术有了哪些新的突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精编作业

2014-2015学年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作业一、选择题1. 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
”材料说明()A.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B.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C.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2.《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3.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4.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是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不能确保产品数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5.《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6.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二、非选择题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精编作业)

课时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当时社会的四个阶层分工不同,但是和手工业发展有关的是工商食官,也就是说在当时手工业仍然由官府垄断,从而得出结论当时还未打破官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答案 D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所示青铜器是我国进入青铜铸造繁荣时期的代表。
这一时期是()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商周时期是青铜铸造的鼎盛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以后,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故B、C、D项错误。
答案 A3.(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弦索,通激轮前旋鼓掉枝,一例随转。
……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
”这描写的是()解析根据材料“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可知,题干所表述是一种冶炼的辅助工具。
根据所学,第一幅图是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筒车,故A项错误;第二幅图是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翻车,故B项错误;第三幅图是古代中国的播种工具耧车,故C项错误;第四幅图是古代中国的冶炼辅助工具水排,由东汉太守杜诗发明,故D项正确。
答案 D4.(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A.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B.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C.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D.汉口“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解析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在经济方面出现的新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雇匠织进”体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选择题1.班固《汉书》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解析:选A。
自材料可知:西汉时,张安世家中有纺织产业和七百位凭手艺做事的家童。
我们可据此推断出西汉时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而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故选A。
2.东晋南朝时谢灵运的田庄“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孔灵符“立墅,周围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
这说明田庄()A.占田过限,违制兼并 B.封疆裂土,富甲天下C.分工明确,交换频繁D.相对独立,自给自足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田庄经济。
通过材料中“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等信息分析可知田庄规模大,生产生活上自给自足。
3.反映秦统一的《复活的兵团》载,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解析:选C。
根据材料所述,可知秦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此应为官营手工业;《工律》的规定针对的也应是官营手工业。
故C项正确。
4.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解析:选D。
唐朝初年的规定,以家庭手工业产品交纳国家地租和代替服徭役,保证了农民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时也促进农户发展家庭手工业,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同步练习2 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后练习1、《四月民令》反映的是( B )A.汉代粮食作物生产情形 B.汉代田庄的生产形式和生活形式C.汉代瓜果树菜种植情况 D.鼓励农民在四月及时耕种2.《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 )A农家的男耕女织一般可以满足日常需要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等商贩上门D农民的要求极低3.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室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C.“工官”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D.“工官”工场的经营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4.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B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纺织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D)A.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B.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C.商代已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D.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已经推广到闵粤等地区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若用重钱,平称不受……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
-----《汉书》卷24《食货志下》材料二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擅障海泽。
……山东奸猾,咸聚吴国。
-----《汉书》卷35《荆燕吴传》材料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铸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专门机构,并下令:“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著:脚镣)左趾,没入(收)其器物。
”(《史记·平淮书》)为此,大臣桑弘羊说:“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赏,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盐铁论·轻重》)请回答:⑴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什么实行盐铁官营?⑵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起到什么作用?答案提示: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汉文帝听任民间铸钱、冶铁、煮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后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商代甲骨文中的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我国丝织业的出现不晚于商朝②商朝农业生产比较发达③商朝已经出现种桑养蚕④丝织品已成为主要衣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丝”“桑”和“蚕”等信息,说明商代已经种桑养蚕,是商代出现丝织业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②④从图中反映不出来,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2.(2012江苏单科)《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从题干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由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可以看出当时官营手工业具有“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题干未能体现,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3.我国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田庄( )
A.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B.都由地方官府进行控制
C.与手工业生产没有关系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解析: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作物栽培、蚕桑作业、兵器修造等,涉及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大部分活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田庄的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A
4.唐代时期,李肇说:“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一记载说明的历史现象是( )
A.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白瓷制作精美而且各具特色
C.白瓷产品广泛用于日常生活
D.瓷器装饰出现了绘画和诗文
解析:“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等信息,反映了唐代白瓷产品的大量应用,故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没有关系。
答案:C
5.(2013四川文综)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衤单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解析:A 项马王堆汉墓是汉代的;B 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物;D 项《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作品;甲骨文是商代的主要文字,故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能够反映商代纺织业的情况。
答案:C
6.下列是《唐末至明初我国年铁产量统计表》。
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冶铁产量的日趋增长
B.冶铁水平领先于世界
C.冶铁业技术不断提高
D.政府重视冶铁业发展
解析:自唐朝末年至明朝初年,我国年铁产量的增长,反映了冶铁业技术的日益提高,故C 项符合题意;A 项属于“现象”的范畴,B 、D 两项从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答案:C
7.明代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不能说明景德镇( )
A.流动人口相对众多
B.瓷器制造业很发达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以官营手工业为主
解析:“瓷镇(景德镇)上佣工”说明景德镇制瓷业发达并出现雇佣关系,“每日不下数万人”则反映了景德镇流动人口众多,但不能说明景德镇的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D
8.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记载:“棉之为用……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它反映了( )
A.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纺织业中心的大量出现
C.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棉花种植面积的普遍扩大
解析:“棉之为用……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等信息说明棉布已经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故A 项符合题意;B 、C 、D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享誉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问题。
(1)填出下列表格中的六处空缺内容。
手工业技术成就的
代表 出现时间 地位或影响
甘肃灵台青铜剑 ①
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
(2)结合上述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1)问表格中的空缺内容可参考“甘肃灵台青铜剑”“釉下彩绘瓷水盂”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第(2)问应联系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从生产历史、主要行业等方面进行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①出现时间:春秋时期。
②出现时间:东汉初年。
③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冶铁效率。
④出现时间:唐代晚期。
⑤出现时间:清代康熙年间。
⑥影响:促进了瓷器生产技术的提高。
(2)特点:生产历史悠久;部门种类繁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农耕经济密切相关;生产分工日趋细密(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