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刚要下第一单元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25张ppt)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共27张PPT)

种姓 制度
文字:象形文字 建筑:犍陀罗的建筑和雕刻融 合了印度和希腊艺术深刻影响 周边地区文化发展。 历法:在天文、历法、医学方 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发明了0;提出按位记值的方法 宗教:婆罗门教;释迦摩尼创 立佛教 文学作品: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标志 阶级 国家 文字 城市
产生原因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战俘沦为奴隶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记事、管理的需要 农耕文明要求定居 ; 政治宗教活动 ; 战争兼并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 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 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阅读教材、填空,了解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
1、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______和狩猎为生。 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后,人类变成食物的_________ 。 3、农业的发展使__________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促 进了交换和______。 4、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发 展为早期______。 5、剩余产品的出现,推动__________产生和______分 化,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_____开始 形成。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史料3:……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根据史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古尼罗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
时间
古 埃 公元 及前 文 3100 明 年左
右
地域 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评价多元文化交融对文明发展的作用。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等,让学生运用史料分析,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探索人类文明的奥秘。此外,我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绘图等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文明古国,为其制作一份简短的介绍PPT。要求包含该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成就等方面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学会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尊重和敬畏之心,认识到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3.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我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练习,然后邀请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古代文明的特点、多元文化交融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我会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知识清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特征】总体特征:(远古-5世纪)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世界古代多元文明的诞生、发展及相互交流。
政治:①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②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国家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制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人类文明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
③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成一片。
经济:①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②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受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世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③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不同文明区域有直接或间接的经贸往来。
文化:①古代各个文明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辉煌的文化成就,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②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时空观念】第1 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知识梳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构成文明的要素的几种说法:1.三要素:城市、文字、礼仪或宗教2.四要素:+金属器的使用(黄铜、青铜、铁器?)3.五要素:+国家的形成文明的产生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在这些地区,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①社会分工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列举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
-分析农业革命、城市文明兴起等历史概念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之间的异同。
2.教学方法:采取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5.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探讨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分析农业革命、城市文明兴起等历史概念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文明古国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如《世界文明史》等,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章节将从以上三个部分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历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分别介绍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历史研究方法,探讨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创设情境教学,如模拟古代文明交流场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课后阅读、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直接输出:
四、教学内容讲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

4.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4.对于教学难点,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比较分析;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5.强化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敏感性和解读能力。通过课堂讲解、课后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4.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文明的异同,培养历史比较思维。
5.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增强对历史的感知。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前,教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文明会诞生在这些地方?
2.通过提问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世界古代史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明的定义,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主要成就。
2.理解农业革命对文明产生的影响,掌握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工具的发明创造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笔记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笔记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农作物:大麦小麦豆类(西亚)、芋头(南亚)、水稻和粟(中国)、玉米和南瓜(中南美洲)畜牧业:驯养羊、猪和牛2.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农业和手工业分工;定居生活,居住点发展为早期城市3.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部落战争,奴隶制产生,阶级对抗,国家形成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西亚的两河流域:(1)历程:产生最初文明(前3500)、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前2900)、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前18世纪)(2)文化:《汉莫拉比发电》(最早的成文法典)、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最早的史诗)、60进制2.北非的尼罗河流域(1)历程:埃及文明兴起(前3500)、埃及统一(前3100)、法老(2)文化:象形文字、太阳历(一年三季: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金字塔、莎草纸3.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1)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前3000)、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前6世纪)、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2)文化:佛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天文、历法、数学、医学、1-9数字,发明0、按位计值4.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中心区域)(1)地理特点: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2)历程: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前2000),城邦发展,小国寡民(前8-前6世纪)(3)著名城邦:斯巴达(寡头政治)和雅典(民主政治)(4)雅典的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有限民主(妇女、外邦人、奴隶无权利)(5)文化:古希腊神话悲剧和喜剧;希罗多德首创“历史”、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明 域 18世纪
法典》
名的洪水和方舟
传说世界上最古老的Fra bibliotek字: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发明战车和车轮
洪水和方舟传说
地域
形成时间
主要条件 政治
思想文化
古埃及文 明
东北非 尼罗河 流域
公元前 3100左右
干旱,但尼 罗河定期 泛滥,有利 于农业生 产的发展; 尼罗河提 供了连通 上下埃及 的交通条 件
地域
形成时间
主要条件 政治
思想文化
印度文明 印度河 和恒河 流域
公元前6至 铁器时代 前4世纪 来临;印度
河、恒河 种姓制度 流域雨水 丰沛、植 被茂盛
产生多个重 要思想流派, 佛教影响最 大
古印度文明——种姓制度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教的说教为其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 础;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在古代希腊,各个城邦的政治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实行君 主制,有的实行僭主制,有的实行贵族制。这反映出( )。 A城邦之间没有任何交往 B.各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 C.城邦之间平等往来 D.各个城邦的地理环境不同 解析】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从 材料反映的不同城邦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来看,每个城邦 都是独立自主的,可以自主选择本城邦的政治制度,故答案 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各个城邦的政治形式,没有涉及城邦 之间的交往,更没有反映城邦之间的往来方式,排除A、C两 项;地理环境不是各个城邦不同政治形式的决定性因素,排 除D项。
地域 形成时 主要条件 政治
间
思想文化
约公元 大部分地区 汉谟拉比基 文字:世界上最古
两 河 流 域 文
西 亚 两 河 流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

兴起过程
文明的早期发展表现
国家制度
文化成就
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
①建立君主专制;②原来的城市成为地方行政单位;③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①创立最古老文字——楔形文字;②创作最早史诗——《吉尔伽美什》;③发明60进位制;④首先使用车轮和战车;⑤洪水和方舟传说。
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家玛格丽特米蒂在一次讲座中有一个听众提问:“发掘出一个原始部落的遗址后,您怎么判断这个部落是不是已经进入早期文明阶段了?”
中外历史纲要(下)时空定位
猜猜看,她会怎么回答?试分析,她为什么这么回答?
历史解释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高中历史 (部编版)
重点
理解五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特征及文化成就,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 特点。
难点
分析东西方文明不同的原因,认识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对文明的 影响。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新课讲授 知识应用 本课小结人类产生后的一百多万年里都处于野蛮的状态,历史学家是如何衡量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了呢?(1)依赖自然的采集者:生产力低集体生产
课标要求: 1.知 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 生;2. 了 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 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1
能了解各地农作物的培植情况,并能识记认识人类文明产生的基 本标志。
2
能概述五大文明古国的文明特征及文化成就,并能简述古代文明 的多元特点。
3
能分析东西方文明不同的原因,并能阐明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对 文明的影响。
(1)地理位置: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2) 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自然环境适合农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的3项文明(政治、文字、文化)成就,为文明区
域制作名片;
2、思考本区域文明的相关问题。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成果展示
4分钟
3分钟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文明名片
区域:古代西亚 时间: 政治: 文字: 文化:
《汉谟拉比法典》
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 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 “石柱法”。
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 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 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
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 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
【思考1】
史料1:
古西亚篇
史料2:《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课堂小结
探源文明的 产生
阶级 国家机构与制度 城市 文字等方面
人类文明的 产生和发展
探知文明的 多元
探究文明多元 的原因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罗马
地理环境 国家制度 经济类型 民族性格等
古希腊罗马篇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古政治的实质?
9% 公民 全体居民
91%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史料1:
史料2:古希腊多山、多岛、其有限的陆地被山岭分割小块,不适合统一国家的 形成,……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 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 人口数万……
史料3:……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1、根据史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文明名片
区域:古代埃及 时间: 政治: 文字: 文化:
古埃及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文字
古埃及
埃及篇 【思考2】
你能列举出,有关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 的自然环境影响它们各自文化的史实吗?
★主题升华:何为文明?文明为何而生?★
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 文明发展的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 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小组探究】
任务单
1、从各自代表的区域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地域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1、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 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 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 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 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辉煌文化
★主题升华: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 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应该秉持平等与尊重,摒弃傲慢与 偏见,加深交流对话。
四、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 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文明名片
区域:古代印度 时间: 政治: 文化:
印度篇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印度篇
【思考3】在印度神话中,不同种姓的人的地位与 身体的部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后来什么思想对其产生了冲击?
印度的种姓制度 原人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
文明名片 区域:古代希腊 时间: 政治: 文化:
四、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是平等的, 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是包容的, 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主题升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世界文明的 共同前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史料3:古希腊土地贫瘠,农业耕作条件先天不足,但盛产葡萄酒、橄榄油等, 希腊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物产和便利的航海条件,向海外输出酒、布匹等 产品。
史料4: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精彩地讲到大海和人类精神的联系:大海给了我们茫茫 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时候, 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一、探源——古代文明的产生
2、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战争
采集 生产力 农耕
渔猎
畜牧
手工业
社会分工
生产力 剩余 私有
奴 隶
阶级 矛盾 国家 记事 文字 管理
人口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兼并
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标志 阶级 国家 文字 城市
产生原因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战俘沦为奴隶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记事、管理的需要 农耕文明要求定居 ; 政治宗教活动 ; 战争兼并
根据史料,分析影响古希腊文明的因素有哪些?
三、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请以古希腊文明为例,概括影响文明多元的因素有哪些?
史地料理条1 件 史国料家制2 度 史经料济类3 型 史民料族性4 格
山地、 海岛、欧亚非要冲地带
吸收欧亚非文明
城邦、小国寡民
直接参与民主政治
工商业经济
平等观念
冒险探索的性格
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