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极软岩承载力确定方法的分析研究
极软岩嵌岩桩承载力计算

极软岩嵌岩桩承载力计算
极软岩嵌岩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极软岩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需要确定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如岩石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地勘探和实验室测试来获取,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需要考虑岩石的结构和地下水的影响。
极软岩通常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地下水的压力会对岩石的承载力产生明显影响。
因此,需要对地下水的水头和水位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接下来,需要根据嵌岩桩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嵌岩桩一般采用圆形或方形截面,其直径或边长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通过计算嵌岩桩的截面积和长度,可以得到其体积。
需要考虑嵌岩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
岩石对嵌岩桩的支承作用主要通过摩擦力和侧阻力来实现。
这些力的大小取决于嵌岩桩的表面积、岩石的粗糙度和地下水的压力等因素。
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到极软岩嵌岩桩的承载力。
这个结果可以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以确保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极软岩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
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仔细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软土地基承载力不同确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第44卷第13期 山西建筑Vol.44No.132 0 1 8 年 5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May.2018 • 75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13-0075-02软土地基承载力不同确定方法的对比分析秦振华(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11)摘要:从理论公式计算法、规范查表法、原位测试法三方面对承载力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论述,根据工程实例对不同原位测试得出 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应以平板载荷试验作为浅层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判定方法,结合土层情况选择其他原位测试方法综 合进行判定的结论。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原位测试,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TU470.3 文献标识码:A1概述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对于工程安全和建设成本具有很大影响。
建筑工程中,由于勘察设计不当,造成工程事故的案例很多;另外,由于确定地基岩土参数时影响因素较多,有时又比较保守[1],导致施工成本过高造成严重浪费的工程案例也存在。
其中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不当,导致勘察时提供的承载力参数不对,概念不清导致工程失误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2_4]进行全面剖析,对比分析各方法的适用条件、计算过程及结果处理等。
2理论公式计算法2.1 临塑荷载和塑性荷载计算临塑荷载即为比例极限荷载,指的是基础边缘部位地基中开始出现塑性极限平衡区时的基础荷载。
塑性荷载是指允许地基产生一定范围塑性区所对应的基础荷载,■表示地基相应产生= 6/3,z_= 6/4( 6为条形基础宽度)时的基础荷载。
基底均布荷载P的表达式为:P=-------------------------♦ /y.T TC〇t(f) + (f>-了如令Z rn ax =0一胃c o t(b+S+ -J- ,丫氺27T T• C〇t(b^腿 +-------------y〇d+--------^—cT T T Tco\^> +<f> - —coUf) + 小-了(1)=6/4=6/3代人式(1),分别得到临塑参考以前的科研成果,思凯普顿给出矩形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公式:Pu=5c….(l +〇•2 "I") (1+0-2 ~y) +y0d(3)太沙基根据普朗特尔的概念,导出了考虑地基土自重影响的极限荷载公式:Pu= cNc + + \y •bNy(4)3规范查表法GB 50007 —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 2.1规定,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〇.033倍基础地面宽度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按5.2.5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
南京地区软岩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南京地区软岩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提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南京地区软岩特性的分析、比较,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确定南京地区软岩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更合理、更接近实际。
【关键词】软岩灌注桩承载力特征值一、南京地区软岩特性南京地区软岩主要以白垩统赤山组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这一类软岩大部分强度很低。
主要矿物成分矿物是粘土矿物,其次是石英、长石、云母等碎屑矿物,还有一些钙、铁质胶结物或游离氧化物;软岩结构主要是泥质结构、粉砂泥质结构、砂泥质结构和残余结构,具有一定的成岩结构强度,软岩中发育以层理为主的多节理、破裂的不连续面系统,分割岩体的结构面,影响软岩体变形和稳定性。
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南京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物桩基础置于上白垩统赤山组砖红色中风化(或微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之上,这一类软岩力学强度低,其饱和抗压强度或天然抗压强度多在1.0MP~5MP之间,属软岩极软岩。
按《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J 12-2005)提出的计算方法获得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过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而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获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则建筑物桩基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符合实际。
因此,笔者通过实例分析,提出的南京地区软岩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如何确定的问题供大家商讨。
目前南京地区在确定上白垩统赤山组软岩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计算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标力准值:Quk=Qsk+Qrk =uΣqsik li +ξr frkAp按5.2.2条计算竖向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K*QukK=22、根据《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J 12-2005第9.2.3条计算计算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Qsa+Qra+Qpa=ξsupΣqsiali+upξrfrk hr+ m0ξp frk Ap3、根据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极软质岩石中嵌岩桩的单桩承载力探讨

由文 献『 知 : 岩桩 单 桩 竖 向 极 限 承 载 力 标 2 i 可 嵌 准值 由桩周 土 总侧阻 力 、嵌岩 段 侧阻 力和 总端 阻力 三部 分组成 , : 即 Q : Q+ , Q+ Q () 1
有静 载 试验 法 、 范经 验参 数 法 、 力触 探 法 、 力 规 静 动 法等 _ 1 l 。一般 而 言 , 尺静 载 实验 与 实 际最 相 符 , 足 但
・。 _ ~
0 6 o
。
4
。
据施 工 经验 , 硬 土层 中端承 桩 的单 坚 褐黄色, 局部具网纹状构造, 可塑 桩 竖 向极 限 承 载 力 值 也 可 达 到 该 试 褐灰色凇 散 一稍密
浅灰色. 一中密 稍密
算 值 ; 把 极 软 质岩 石 当 成坚 硬 的粘 若
F b 2 o . o6
极软 质岩 石 中嵌岩桩 的单桩承载 力探讨
邱传 坤 , 王建 军 , 李奋 强
( 湖南 基 础 工 程 公 司 。 南 株 洲 湖 4 20 ) 10 3
摘
要: 通过对极软质岩石地基进行现场原位测试 , 以及对极软质岩石地层 中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 , 就如何根据现场
09 ) .m 计算 。 Q = 6 + 2 + 8 + + 4 4 2 8 7 5 18 5
3 1 x .x16 8 O O 0 + . 4 O 8 .x1 O x . 7
31 x . x 0 x . 2 1k , ( ) . 04 l8 0 O3 4 2 N 2 4 =
关 键 词 : 软 质 岩 石 , 岩 桩 . 载力 极 嵌 承
中图分类号:T 4 35 U 1.
文献标识码 : A
南京地区极软岩承载力确定方法的分析研究

0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的民用、工业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荷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建筑均选用下卧基岩作为桩基持力层,这样就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
要求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更经济合理、更安全适用;要求勘察单位提供的设计参数更准确、更安全。
可是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干扰,工程师很难准确把握,导致基岩承载力不是偏大就是偏小,给工程建设经济、工期、安全等方面带来损失。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貌上属长江阶地、坳沟和漫滩。
下卧基岩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红色岩系组成,常称为“红层”,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砂质泥岩,大部分饱和单轴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0MPa ,属软岩~极软岩[1]。
本文从工程实例入手,通过对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的对比分析及探讨,提出南京极软质岩石承载力的确定应首选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
1工程实例1.1工程概况项目为虹达国贸大厦扩建工程,场地位于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新华路现有南浦商厦与大厂新华书店之间,为集商业和民用住宅为一体的小高层建筑,拟建建筑为地上15层,地下1层(层高4.0m )。
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平时用做车库,1~4层为商业用房,5~15层为民用住宅。
1.2地基设计方案①拟采用桩基础形式,桩型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000mm ,选4B 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2.0m ;②单柱极限荷重15000KN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④为了给设计提供较准确的岩石承载力,以实现安全、经济的目标,选择了3个具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岩基载荷试验。
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为26.70m 左右(吴淞高程),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阶地。
桩基开工之前进行了详细勘察工作,根据《虹达国贸大厦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为:0A 层,杂填土(Q ml):杂色,上部为混凝土路面,下部以砖块、碎石为主,夹少量粘性土,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堆填时间6~7年。
软岩嵌岩桩承载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维普资讯
第2 l卷
第 l 2期
林育 梁等 .软岩 嵌岩桩 承载 有 限元模拟 方法 研 究
(一 )( +2 + ) 1 2
・l 5 8 5・
( )2 + ) + ( +2
岛
在 =0处 的 切 线 斜 率 ; b =IT , r 为 S-O 时 的 l /u u - 0 -  ̄
2 桩 岩 交 界 面 构造 特 征 及模 拟方 法
21 接 触 单 元 中剪 切 位 移 和 剪 应 力 关 系 .
图 2 剪应 力和滑 动 位移 的双 曲线 关 系
Fi. Hy eb l uv f h h a t s n l ip a e n g2 p r oac r eo tes e r r sa dsi d s lc me t se p
2(2:15  ̄ 15 l1) 8 4 8 7
De . c ,2o 2 o
软 岩 嵌 岩 桩 承 载有 限元模 拟 方 法 研 究
林 育 梁
( 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 南宁
韦立 德
5 00 ) ( 海 大 学岩 土 工 程 研 究 所 30 4 河
南京 209) 1o 8
摘要
对 单桩 受 力变 形分 析 的荷 载传 递法 进行 了修 正 ,并在 此基 础上 提 出软岩 嵌岩 桩与 岩土 相 互作 用 比较 完善 的
20 0 1年 2月 2 8日收 到 初 稿 。2 0 0 1年 5月 1 2日 收 到 修 改 稿 .
f =一 =—
a+6 l l
《、 K。 。 / , 为初 始 剪 切 刚 度 , 即 f - s曲线
作者 林育梁 简 介:男・5 8岁 。1 6 9 3年 毕 业 于 桂 林 工 学 院 采 矿 系采 矿 专业 .现 任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岩 土 力 学 的 教 学 与科 研 工作 。
软岩嵌岩桩承载特性及承载力计算分析

软岩嵌岩桩承载特性及承载力计算分析
丁国辉;蒋专成;秦甜甜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
【年(卷),期】2024()1
【摘要】南京软岩分布地区,对于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勘察设计单位采用的规范和计算公式不同,导致了估算结果差异较大。
根据不同规范公式估算嵌岩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并通过其承载性状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规范公式反映的桩基承载性状差异较大。
经过与试桩结果对比分析,当岩石强度及嵌岩深度较小时,采用南京规范公式计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试桩结果较为接近;当岩石强度及嵌岩深度均较大时,采用两种规范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更加接近试桩。
对类似软岩分布地区嵌岩桩基础设计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总页数】4页(P205-208)
【作者】丁国辉;蒋专成;秦甜甜
【作者单位】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1
【相关文献】
1.软岩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规范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及建议
2.软岩地区嵌岩桩承载力计算参数的取值探讨
3.南京地区中风化较软岩地区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分析
4.
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模式分析5.软岩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与试验对比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软质岩石地基承载力方法对比

软质岩石地基承载力采用
现场静荷载试验法与单轴抗压试验法的对比
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通过对软质岩石地基承载力采用现场静荷载试验与室内单轴抗压试验强度折算系数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按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乘以折减系数确定的中风化软质岩石地基的承载力远低于岩石地基的实际承载力。
在实际工作中,若采用场岩基载荷试验法得出的承载力会高出很多,一般能比单轴抗压试验的值提高30%~70%。
软质岩石是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或等于30 MPa 的岩石,其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目前主要有现场岩基载荷试验法、标准贯入试验法、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法、理论计算法和数值模拟法等方法。
现场岩基载荷试验被公认为是确定岩石地基承载力较为可靠的方法,同时它又是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重要的对比依据,因此进行现场岩基载荷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对完整、较完整和较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以下场地为例,对比说明:
故:对于软基础,我们建议尽量采用现场静荷载试验验证其地基承载力。
这样为设计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参数不仅准确可靠。
又可让业主一个单元工程只花几万的检测费,而节约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避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的民用、工业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荷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建筑均选用下卧基岩作为桩基持力层,这样就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
要求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更经济合理、更安全适用;要求勘察单位提供的设计参数更准确、更安全。
可是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干扰,工程师很难准确把握,导致基岩承载力不是偏大就是偏小,给工程建设经济、工期、安全等方面带来损失。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貌上属长江阶地、坳沟和漫滩。
下卧基岩主要为中生代白垩纪红色岩系组成,常称为“红层”,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砂岩,砂岩,砂质泥岩,大部分饱和单轴单轴抗压强度小于30MPa ,属软岩~极软岩[1]。
本文从工程实例入手,通过对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的对比分析及探讨,提出南京极软质岩石承载力的确定应首选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
1工程实例1.1工程概况项目为虹达国贸大厦扩建工程,场地位于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新华路现有南浦商厦与大厂新华书店之间,为集商业和民用住宅为一体的小高层建筑,拟建建筑为地上15层,地下1层(层高4.0m )。
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平时用做车库,1~4层为商业用房,5~15层为民用住宅。
1.2地基设计方案①拟采用桩基础形式,桩型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000mm ,选4B 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2.0m ;②单柱极限荷重15000KN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④为了给设计提供较准确的岩石承载力,以实现安全、经济的目标,选择了3个具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岩基载荷试验。
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为26.70m 左右(吴淞高程),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阶地。
桩基开工之前进行了详细勘察工作,根据《虹达国贸大厦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为:0A 层,杂填土(Q ml):杂色,上部为混凝土路面,下部以砖块、碎石为主,夹少量粘性土,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匀,堆填时间6~7年。
2A 层,粉质粘土(Q 3al ):褐黄色,含氧化铁和铁锰质,夹灰色高岭土斑块,硬塑。
中压缩性。
f ak =210kPa 。
2B 层,粉质粘土(Q 3al):褐黄色,土质均匀,可塑,局部硬塑。
中压缩性。
f ak =140kPa 。
2C 层,粉质粘土(Q 3al ):褐黄色,含铁锰质结核,夹灰色高岭土斑块,硬塑,局部坚硬。
中压缩性。
f ak =230kPa 。
3层,粉质粘土(Q el):棕红色,由下卧砂质泥岩风化残积而成,含氧化铁及铁锰质,硬塑,局部可塑。
中压缩性f ak =200kPa 。
4A 层,强风化砂质泥岩(K ):棕红色,标贯锤击数大于50击,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干土状或碎块状,手折易断,遇水易软化。
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f ak =300kPa 。
4B 层,中风化砂质泥岩(K ):棕红色,裂隙稍发育,取芯率70~90%,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或柱状,锤击可碎,遇水易软化。
属极软岩,岩石质量指标较好(RQD=70~8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f ak =1100kPa 。
———————————————————————作者简介:王宗文(1975-),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地基处理和桩基施工等工作。
南京地区极软岩承载力确定方法的分析研究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the Confirmation Method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Extreme Soft Rockin Nanjing District王宗文WANG Zong-wen ;尤苏南YOU Su-nan ;刘晓岚LIU Xiao-lan(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南京210044)(Chemical Industr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Nanjing 210044,China )摘要:岩石承载力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文章以南京某桩基工程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现场岩基载荷试验为例,建议对南京地区极软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不能简单的运用查表法,应首选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力求确定其最接近值,服务于工程建设。
Abstract: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ock i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engineering design,i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safety and economy of project.This article take rock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and site rock foundation loading test of a pile foundation project in Nanjing district as example,suggest that the table examination method can not simply be used to confirm th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of extreme soft rock in Nanjing district,site loading test method should be adopted first,so as to confirm the most approach value,serve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关键词:极软岩;岩石承载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基载荷试验;单桩承载力Key words:extreme soft rock ;rock bearing capacity ;rock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rock foundation loading test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pile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40-041.4室内岩石试验1.4.1室内岩石数据现场钻探施工过程中,在4B层中风化砂质泥岩中共采取岩芯15组,根据《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J12-2005[3](以下简称规范1)附录G,本次岩石强度较低,属极软岩,进行了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统计结果见表1。
1.4.2室内岩石数据分析与选用对现场取15组岩样进行分析,最大值为4.96MPa,最小值为0.67MPa,其中11组在1~3MPa之间,分布比较集中,具体见图1分布图。
剔除异常数据后的岩样为13组,根据“规范1”附录J 公式(即本文公式(1)、(2)),统计结果见表2。
f rk=ψ.f rm(1)ψ=1-1.704n姨+4.678n2姨姨δ(2)f rm—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f 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ψ—统计修正系数;n—试样个数;δ—变异系数。
1.4.3确定岩石承载力①根据“规范1”附录F,用野外签别结果确定岩石承载力,见表3,本场地4B层岩石属中风化极软岩,承载力特征值最大仅为750Kpa。
②根据“规范1”附录G,用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承载力,按本文公式(3)计算,岩石承载力特征值为1168Kpa。
f ak=1000ψr f rk(3)f 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对软质岩石也可采用天然湿度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ψr—折减系数,按“规范1”表G.0.2确定为0.77。
2岩基试验方案与成果2.1试验位置本次试验选择了具代表性的地段,分别在1~3#人工挖孔桩桩端4B层中进行试验,具体位置详见图2。
2.2岩基试验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单位要求,进行岩基承载力试验,试验要求:①检测目的为判定岩基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②检测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③桩型为人工挖孔桩,桩端持力层4B层中风化砂质泥岩;④检测数量为3根;⑤预估基岩承载力特征值为2000kPa,要求最大试验荷载6000kPa;⑥检测方法:慢速维持荷载法。
2.3试验方法2.3.1加载方式现场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采用手动加压千斤顶逐级加载,根据预估承载力特征值的3倍荷载进行检测,使用0.07m2圆形承压板,共分10级加载和5级卸载,第一级按两倍分级荷载加载。
采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反力装置,最大压重量为500kN。
2.3.2荷载及沉降测量荷载值通过压力表测量,压板沉降则通过对称正向布置于传力柱顶端承压板的百分表测量,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
安装示意图见图3。
2.3.3沉降观测:每级荷载施加后立即读数,以后每隔10min读数一次。
2.3.4稳定标准:连续3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时,进行下一级荷载观测。
2.3.5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内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2.3.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①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②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③荷载加载至最大压力值(本工程为验证性检测,最大压力值为表1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数据表(MPa)孔号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1 2 3 4 51.131.321.172.551.032.864.962.552.771.302.013.051.602.661.13表2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统计表数据个数n13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抗压强度平均值f rm(MPa)抗压强度标准值f rk(MPa)0.77 0.410.801.89 1.51表3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Kpa)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硬质岩石软质岩石极软质岩石500~1500300~750200~4001500~4000750~1500400~750/40001500~4000750~1500风化程度岩石类型6000kPa)。
2.4试验成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根据岩基载荷试验数据及试验曲线分析,3个试验点分别加载至其对应的3倍预估荷载值时,均未出现破坏。
3个试验点试验点的岩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0kPa,检测试验荷载和沉降数据及曲线见附图4~图6。
3承载力特征值估算与分析3.1岩石承载力对比分析通过根据“规范1”查表、计算和岩基载荷试验的方法得出的岩石承载力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