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物院分析研究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篇一: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调研时间: XX 年 5 月 2 日调研地点: 南京市中山东路 321 号调研学生: 岳天宁调研对象: 南京市博物馆调研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对一些场馆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增加关于陶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
馆内珍藏有40余万件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品。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石器,商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隋唐宋元明清的金银器、玉器、瓷器以及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制品,无一不展示出历史文化的进步。
陶艺馆与瓷器馆相邻,位于艺术馆一楼。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既是一部艺术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我们认识古社会生动形象的风俗画卷。
内容: 陶艺馆——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
如猪形陶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的汉代陶佣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佣、动物佣、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
瓷器馆——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达20多万件。
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与陶瓷艺术课程相关的明清瓷器馆是我此次观赏研究的重点,观看之后对于以下几件陶瓷甚是感兴趣。
特此去查看了有关它们的详细资料。
在瓷器中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
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厘米,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
参观南京博物院实践报告

参观南京博物院实践报告南京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内。
作为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南京博物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珍贵的文物。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院,并且获得了一个独特的实践体验。
本次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参观经历、博物院的展览内容以及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在南京博物院的参观过程中,我首先被博物院的建筑魅力所吸引。
整个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韵味,展现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博物馆外部的景观设计与内部的展陈内容相得益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入博物院后,我被瞬间吸引到眼前的展品中。
南京博物院内展陈丰富多样,展示了多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
我首先参观了中国古陶瓷展区,这里陈列了大量的青瓷、白瓷、黑瓷等各类传统陶瓷作品。
每个展品都有专业的解说,让我对于陶瓷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我还参观了中国书画展区,欣赏到了众多经典的名家作品,如清代石涛的山水画和唐代颜真卿的草书。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除了传统文物展览外,南京博物院还开设了一些特别展览。
例如,我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和录音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历史细节。
这个展览让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痛苦,也使我更加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
此外,博物院还举办了一些临时展览,涵盖了不同主题和艺术形式,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参观南京博物院的实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产生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博物馆承担着保护、研究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
通过展览和解说,博物馆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
同时,博物馆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能够得以延续。
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应该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
参观南京博物院是一次充实而有意义的实践经历。
基于博物馆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策略分析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

目录
01 一、南京博物院文创 产品现状
03 三、结论
02 二、基于博物馆文化 的文创产品研究策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收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更是传承和 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着 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丰富的馆藏文物向人们展示了从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 唐、宋、元、明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产品的创新性不足,与其它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相 比,缺乏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其次,产品的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 的需求。最后,产品的价格不合理,导致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
二、基于博物馆文化的文创产品 研究策略
基于南京博物院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策略分析: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南京博物院的馆藏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错银并镶嵌绿松石的盖钮 上立一飞鸟、盖周与足下均立三飞鸟、耳上作兽面的文物,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 精湛技艺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我们需要对这些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
3、基于市场竞争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将市场竞争因素纳入评价范围,通过 分析文创产品的市场表现、销售额等指标,衡量其市场竞争力。
3、基于市场竞争的评价模型: 该模型将市场竞争因素纳入评价 范围
1、制定调查问卷,以了解用户对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的需求和看法。问卷 包括博物馆背景、文创产品情况、用户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文献综述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评价模型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 角度提出了多种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用户体验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强调用户体验在设计评价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用户需求、行为和反馈,评估文创产品的设计效果。
南京博物院一座珍藏历史文物的宝库

南京博物院一座珍藏历史文物的宝库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其丰富的珍贵文物收藏使其成为了一座真正的宝库。
本文将以南京博物院为主题,探讨其收藏的历史文物及其珍贵之处。
一、南京博物院概述南京博物院创建于1933年,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建筑座落于南京市中山陵附近,占地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兼具现代与传统的特色,犹如一座艺术殿堂。
博物院展出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藏品,其中包括陶瓷、织锦、书画、金银器、青铜器等多个领域。
二、南京博物院的历史文物收藏1. 陶瓷文物南京博物院的陶瓷文物收藏可谓举世无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官窑瓷器,如明万历官釉绿地四季花卉瓷盘、明永乐官窑白釉葫芦瓶等。
这些瓷器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图案独特,是中国瓷器艺术的珍品。
2. 织锦文物南京博物院收藏了丰富的织锦文物,包括明代的著名文物“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杰作。
在南京博物院,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南京云锦的作品,如明朱扇腰带、明万历袍、明朱扇帷幕等。
3. 书画文物南京博物院的书画文物收藏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的“文震亨四尺横幅”和清代的“朱耷画卷”。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国宝级的珍品。
4. 金银器文物南京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金银器文物,既有古代的器皿,也有珍贵的首饰。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宣德青花金彩云龙纹银壶”和清代的“乾隆款金银丝彩玉壶”。
这些金银器不仅材质高贵,制作精良,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卓越成就。
5. 青铜器文物南京博物院的青铜器收藏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器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如春秋双耳方簋、春秋鬲、战国大鬲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古代工艺与艺术的结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南京博物院的珍贵之处南京博物院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收藏,还在于其对文物保护与研究的重视。
南京博物院调研报告

南京博物院调研报告南京博物院调研报告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保护和研究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
在南京博物院进行调研,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大门和宽阔的广场。
走进馆内,馆内灯光柔和,走廊宽敞,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馆内分为多个展览厅,包括史前文化、秦汉文化、南京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等主题。
首先来到的是南京古代文化展览厅,里面陈列了许多古代文物,如瓷器、玉器、青铜器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南京城墙模型,由精细的细石和胡瓦材料制成,栩栩如生。
模型旁边还陈列了南京城墙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让人更好地了解南京古道的繁荣和灿烂。
接下来参观了秦汉文化展览厅,里面展示了南京地区的秦汉文化和历史。
其中最有名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制品,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不仅展示了古代战争的武器和装备,还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礼器。
通过这些文物的展示和解说,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南京的历史。
在近现代文化展览厅,展示了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历史。
其中最重要的展品是一幅署名李立三的油画《冬军胜利图》,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人民的生活场景。
这幅画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此外,在南京博物院还有一个专门的教育区域,里面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小型博物馆陈列着一些适合儿童参观的文物,如动物标本、古代玩具等。
多功能报告厅用于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和讲座,如讲述南京历史的故事和南京相关的学术研究。
综上所述,南京博物院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南京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它不仅是南京人民自豪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在未来,我会推荐更多的人去南京博物馆参观,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共706字)。
参观南京博物院实践报告

参观南京博物院实践报告南京博物院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并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实践报告。
第一部分:博物院概况南京博物院创建于一九三三年,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院坐落在总面积达三十一万平方米的中山陵山脚下,占地面积约八万五千多平方米。
博物馆主要展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如古代青铜器、书画、陶瓷、玉器等。
馆内共有四个常设展厅,分别是中国古代金銮殿、中外雕塑园、中国古代绘画陈列殿和现代史陈列馆。
第二部分:参观体验本次参观南京博物院,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底蕴。
首先,当我进入中国古代绘画陈列殿时,眼前的壁画和古代绘画作品让我感到震撼。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绘画文化的发展历程。
随后,我参观了中国古代金銮殿,对于这座古老的建筑,我充满了好奇。
金銮殿内陈列着许多精美的文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古代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观察和学习,我对于古代青铜器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除了常设展厅外,我还参观了临时展览馆。
这次,正值一个关于中国古代瓷器展览,展览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古代瓷器,每一件都独具特色。
通过这次展览,我认识了不同朝代的瓷器风格和特点,并且对于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部分:学习收获通过参观南京博物院,我不仅仅开阔了眼界,还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体会。
首先,我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绘画、青铜器、瓷器等文物无不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创造力。
其次,我对于博物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人们了解历史、研究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和解说,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领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对于传统文化和国家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参观南京博物院实践报告

参观南京博物院实践报告南京博物院是一所位于南京市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陈列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中华文化历史的重要场所。
最近我有幸前往参观南京博物院,并对所见所闻进行了一份实践报告。
一、博物馆的外观南京博物院位于玄武湖畔,占地面积广阔,绿树环绕,气势恢弘。
入口处有一座巍峨高大的石牌楼,上刻着“南京博物院”四个大字,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主楼采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使整个馆落成具有现代感。
身处其中,仿佛世界和过去的文明在眼前展开。
二、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南京博物院的陈列方式独具特色,采用了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分为不同的主题展览。
中国文物展厅展示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华文物,如青铜器、瓷器、绘画等。
每一件文物都有详细的说明和历史背景,使人更好地了解其来历和意义。
艺术品展厅则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品,如书法、绘画、雕塑等。
这些艺术品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另外,还有专门的特殊展厅,展示了南京历史文化和重要人物的展览。
例如,有一间展厅专门介绍了南京的历史渊源,展示了城市的发展演变和重要事件。
三、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南京博物院不仅在陈列展览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还重视教育与普及工作。
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教育中心,组织讲座、讲解和学术研究等活动,使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此外,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和艺术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四、参观体会通过参观南京博物院,我不仅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领略到文物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我在这里不仅感叹于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对中华文明的伟大和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重要意义。
文物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
只有将这些文物矗立于博物馆中,将其保存下来,才能使我们的后代继续传承和学习。
总之,参观南京博物院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日,为了了解南京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运营情况,我对南京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研,旨在为南京博物馆提供可行的改进建议以及推动其持续发展。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调研内容:(1)南京博物馆的展览情况:主要了解展览的数量、类型、质量和受众反馈等情况;(2)参观者的体验:通过对参观者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了解其对南京博物馆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2. 调研方法:(1)参观观察法:对南京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场馆环境和服务态度进行观察和评估;(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并面向南京博物馆的参观者进行调查;(3)访谈法:选择数名参观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观展体验。
三、调研结果1. 南京博物馆的展览情况(1)展览数量:南京博物馆的展览数量适中,每年展出的展览数量大概在十个左右;(2)展览类型:展览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3)展览质量:展览的策划和展示工作都较为专业,呈现出的展览效果令人满意;(4)受众反馈:参观者对南京博物馆的展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展览内容丰富,有助于增强对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
2. 参观者的体验(1)参观者整体评价良好,认为南京博物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参观环境;(2)参观者对南京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表示肯定,认为南京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做的非常好;(3)参观者对南京博物馆的讲解服务普遍表示满意,并希望加强展品解说的科普性和趣味性。
四、改进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对南京博物馆的持续改进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展览的多样性和更新速度,增加特色展览和主题展览,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2. 提升展览策划和展示的专业性,进一步提高展览的质量和观赏性;3. 优化参观者的路线引导和服务流程,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参观体验;4. 在讲解服务方面,加强解说员的培训,提高讲解的科普性和趣味性,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五、总结通过对南京博物馆的调研,可以发现其展览丰富多样,质量较高,并且参观者的整体体验也较为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大门图·
博物馆俯瞰图
博物院建筑风格
中央博物院的建筑设计思想是力图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风格,以弘扬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区别于中山东路上其他几幢大屋顶的仿古建筑。 辽式建筑于10一12世纪在我国北方形成,它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变化。 主要表现为造型朴实雄浑,屋面坡度较平缓,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边 逐渐加高,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大屋顶的沉重感。尤其是屋顶下简洁而 粗壮有力的斗拱,主要是起结构受力作用,不像明清以来的建筑斗拱,装 饰意味越来越浓,受力性能越来越弱。中山东路的其他几幢仿古建筑,基 本上就是仿明清风格的。博物院建筑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辽代的式 样来建造博物院。徐敬直的设计图原是仿清式建筑的,在梁思成、刘敦祯 两位顾问的指导下,徐敬直和李惠伯两人重新设计了建筑图案。总体布局 强调深层次的对称轴线,主体建筑离中山东路主干道较远,前面留下宽敞 的空间,做草坪、广场和绿化带,大殿前建有宽大的三层平台,这样设计, 可以衬托主体建筑的雄伟高大。大殿仿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形式,其结构 多按《营造法式》设计,某些细部和装修兼采唐宋遗存。大殿为七开间, 屋面为四面曲面坡的四阿式,上铺棕黄色琉璃瓦。陈列室仿自美国某博物 馆,做成平屋顶,外墙加中国古典式挑檐,使之与大殿风格协调。整座建 筑物设计科学合理,比例严谨,是在满足新功能的要求下,采用新结构、 新材料建造的仿辽式殿宇的优秀实例,受到建筑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大面积的草地、假山、树木体现 出江南园林特色
徐渭《杂花图卷》
南京博物院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是指在博物馆建筑内部直
接用于陈列或相关的区域空间,如
服务区、休息室、大厅、通道、楼 梯、残疾人通道等室内空间、博物
馆的室内公共空间应该是有文化品
味、舒适方便的场所,在设计构想 上尽量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去掉多 余的东西,使观众有高度的自由感 和舒适感,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和思 考的场所。
南京博物院总平面图
南京博物院展馆设计
设计陈列室内部空间的主要
目标是营造一个不断引人人
胜、有变化、有起伏、有节 奏、有明确导向、丰富多姿 的陈列空间.用场景点缀特 殊空间。观众置身陈列环境 中,步移景换、不断获得新 鲜感,忘却疲劳,获得一种 特别的感受。
空间结构可以多变的现代艺术馆, 大小可随意分隔、组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京博物院序厅设计
序厅的设计在创造意境、烘
托主题、感染观众情绪中起
作“点睛”的功能,是将陈 列内容高度集中概括,运用 艺术表现力去创造生动的典 型形象,力图做到以简洁的 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的陈列 形象,用高雅的艺术形式、 再现展品的真实与精美。
多套色丝网印刷技术,把漆艺馆序厅的 古代漆器屏风那特有的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1933年,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时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 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的国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落成。蔡先生亲 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在中山门半山园征地 12.9公顷,原拟 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 “人文馆”,即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民国 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 1936年6月开始 兴建,1947年告竣,为博物院主楼。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 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某些细部和 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
南京市博物院 分析研究
班级:11建筑3班 姓名:王太晟 学号:20110110080328
南京市博物院历史背景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 创建的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 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前身是 1933年蔡元培 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1950年更名为南京博物院,位于 南京城东中山门内中山东路321号,占地约13万平方米。
建筑风格形成原因
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建于1937年,这一时 期虽然民族复古主义思想急速蔓延,但不可否 认的是,在当时不论是建筑师们还是普通民众, 由于受到了西方现代建筑思想传播的影响,对 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形式方面,而 是将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向了实用功能上,这在 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的设置计划的方案中 就有明确的表示:①“宗旨:南京“国立中央 博物院”建设之宗旨,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 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 进”;②“传播现代知识:欲使中国现代化, 非先使民众了然于工业文化之实质不为 功。”[3]虽然从字面上来看并没有直接提出采 用较为实用的现代装饰风格,但是为了使参观 的民众可以更系统、更直观的接受科学知识, 因此采用类似于当时西方博物馆的平屋顶式结 构,可以将馆内藏品更加明确地按照一定的规 律进行摆放,显然更加符合国立中央博物馆建 设之初的宗旨。
南京博物院首层平面图
南京博物院为钢筋混凝土仿 古建筑,从平面图上我们可 以看到,整体设计也是完全 按照现代博物馆流线功能要 求,特别是对流线的要求进 行设计的,防辽式大殿只是 作为门厅,突出其入口性和 纪念性。
南京博物院二层平面图
博物院对于功能的处理也完
全是现代手法。例如,为了
便于底层采光通风,在历史 馆主体中布置了三个天井院。 再比如,从大殿通往历史馆 的连廊,为了加强引导性, 在连廊上方做顶部采光,等 等。
艺术陈列馆大厅简洁、明快
南京博物馆环境设计
博物馆的环境是博物馆的“脸
面",设计显得更为重要,要求做到
观众一进入博物馆的领域,注意 力与思维即被博物馆环境特有
的意境氛围所吸引,如草坪、绿
化地带、庭园、广场等,因此设 计时主要考虑到新建筑与历史 环境的统一,新建筑形式与陈列 形式的统一,新建筑空间与展示 功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