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鉴赏

合集下载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美育是指通过美的欣赏、体验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能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情感、感受美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体现非常重要。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可以从教材的选取和设计上看出。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
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这些文学作品通常都具有情感和艺术的特点,能够让学生
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知识、情节发展和人
物性格塑造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作品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美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也可以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看出。

在教师引领学生阅读
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欣赏方法,如情感体验法、形象化法、联觉法等。

通过
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放松身心,欣赏作品所带来的美,培养学生在情感上的品味和体验。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也可以从实践活动的开展上看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
种与语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和描绘大自然、参观艺术展览馆、创作诗歌和小说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
能力。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还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美育论坛、文化活动等来
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美育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朗诵会、文学讲座等,为学生提供
展示和欣赏的机会。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一些关于文化艺术的活动,如参观
剧院、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的魅力。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_语文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作为语文教师,教育不仅止于语文的学习,还包括了美育教育,即教育学生欣赏、理
解并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有
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课中,我常常通过课文中的描写、语言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的事物,如山水、花鸟、伦理道德等。

同时,我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取与他们生活相近、
容易引起共鸣的事物和文化现象,让学生对美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提高学生文字表现能力
除了课外的美育教育,我还会通过语文作文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文字表现能力。

在写作
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眼光,通过对表现对象、对象特征的描写、
情感的抒发、语言的运用等,展现自己的文学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语文课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堂文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艺术爱好。

例如,我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参加文艺活动等,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语
文知识,更是能从文学作品和社会文化中寻找到美。

四、塑造学生的人文气质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育还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文气质。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等,
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了拓展,心灵得到了熏陶,更容易成为内心丰富、情感细腻、有追求、有理想的人。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中融入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文
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表现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成为有理想、有追求、人文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美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感悟、肯定、享受之美。

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官和认知的能力,增强语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语言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美育可以参照语言中的文本元素,如韵律、声音、形式、意象、情感等等,通过美的展现和表达形成形象思维。

而形象思维也恰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美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社会性属性。

因此,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和人文素养发展。

二、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有许多,下面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合方式。

1.说话表演中的语音美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音艺术性和声音美。

而这一点可以从美育中找到支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诗歌、歌曲、传统文艺表演等,分析其语音表达,再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和内容下的语音表达技巧,提高朗诵的美感和艺术性。

2.形象思维和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美育中的视觉鉴赏和创作来实现。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沉浸于美的氛围中,从而创造美感和美的认知。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在欣赏和朗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学会从诗词中提取表达情感、描绘美景、刻画人物等元素,寻找文本中的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美感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怎样在语文教学当中有效地实施美育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开展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美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宏观上看,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从微观上看,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

二、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1.选择优秀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注重选择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经典课文和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注重语言表达的美感语言是美育教育最主要的载体,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美学思想的理解。

我们应该注重教授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享受到美感。

3.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文学创作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文学之美。

4.注重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化和艺术,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三、美育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学方式要多样化美育教育需要用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美育教育中。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审美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于美育教育。

3.注意美育教育的全面性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关乎全面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问题。

因此,在美育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关乎美学领域的发展,更关乎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现。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播,也是美育的实践。

作为一种言语文化,语文不仅要传达基本的语言规则和知识,还要传达美的意境和
文化内涵。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不可或缺的。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包括对文学作品和课文的欣赏、分析和理解,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
学作品,获得更多的情感和情怀。

此外,语文教育还要注重语言文
化的传承和营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美育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勾勒出一个全面发展的
人的关键因素。

通过语文教育的美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
化的发展历程,培养其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这种综合的思维和情
感教育对学生的人生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
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
该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学体验和参观活动,让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美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美育兴趣和热情。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
的语文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在其中其味无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和欣赏语言表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让学生在想象力的延伸中产生更多的创意。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文学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人们的情感,通过学习和理解作品,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和体验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学作品是一个地区、民族或文化的精神载体,通过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美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04-01美育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体?F美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又怎样把美融入教学实践中,来达到对儿童进行熏陶、启迪的作用,唤起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进行的:
1.激发热爱美
美来源于生活,美使人赏心悦目。

让学生在文中感知美,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由于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只要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投入学习。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用清新、流畅的文字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触景生情。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情为导,吸引注意力,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感召,而且还会使课堂气氛活跃且生动有趣。

如《浪花》一课的教学,先让学生听一首《浪花》歌曲,找一曲轻音乐配上自己的朗读,边放配音时,边放自己设计的动感画片。

让学生聆听浪涛声,感受到旋律美,眼见
浪花轻轻抚孩子们的小脚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这样,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身临其境与浪花嬉戏玩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且起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山川的作用。

2.引导发现美
如我在教学《王小二》,先让学生唱《王二小》这首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随着悠扬的乐曲,低沉的叙说去捕捉文章所传递的悲壮美,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王二小将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遭受袭击的场面。

与文中所体现的美形成"共振",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然后放教学幻灯片和动画录像片,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把握住课文的内涵。

学生通过认真细致观察动感画面,分析理解图画,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想象力。

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感受到人物形象美,为王二小机智勇敢,英勇献身的事迹所感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培养鉴赏美
鉴赏重在品味、赏析,文学作品鉴赏,主要是从时代背景和画面来赏析。

但小语教材中的作品,教师主要从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来分析。

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语言文字美,领悟文中的意境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从而提高鉴赏力。

如《荷花》一文,作者用"碧绿的叶"、"洁白的花"、"嫩黄的莲
蓬"、"含苞欲放"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用"冒"、"露出"、"饱胀"等词语把荷花写活,似乎想尽快展开自己的花瓣,显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当作者陶醉在美的境界中,"眼前出现了奇特的景象"。

产生了自己与满地荷花共舞的情景,展示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这样描述,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且富有情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自己就是那含苞欲放的荷花,满池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在湖水中摇曳,共庆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4.表现创造美
鲁迅认为美育足以达到"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的目的。

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潜力,激励学生创造美并表现美。

为此,在教学中,我将游戏法、参与表演法、演讲法、绘画等艺术表演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游戏法让学生既掌握了字、词,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学生参与表演,从中以形象的感染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复述演讲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绘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剪纸、粘贴、素描、简笔画等。

为达到直观形象的效果,教学中往往采用简笔画或素描,引导学生在绘画中理解课文。

通过上述方法,把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的境地,增进求
知欲,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这样,我的教学过程充满了和谐、有趣,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达到至高的审美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