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语文教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态度

一年级语文教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态度。
这般习惯和态度的养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篇教案将介绍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态度。
一、提高学生语言意识语文学习的起点是语言意识的培养。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态度,要先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
语言意识培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强化语音、语调和音律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说顺口溜等方式进行。
2. 加强词语运用意识。
例如,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不同词性的词语,掌握一个词的不同解释。
3. 建立语文思维意识。
在课堂上适时增加思考环节,让学生动脑思考。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语文是一种工具性学科,阅读习惯是正确学习语文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读书角落。
为学生准备阅读推荐材料及书架,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2. 阅读活动。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小组阅读,以此带动他们的阅读兴趣。
3. 教师的示范。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读书的时间,让学生看见教师的语文阅读兴趣。
三、强化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何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多样的口语练习。
在电话、课堂等场合多加练习,加强表达的能力。
2. 写作练习。
从小让学生养成写随笔、写读书笔记等写作的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观念语文观念是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态度的重要基础。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语文正能量。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常传递语文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语文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用有趣的故事和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态度。
这三方面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中学语文学习是个积累过程,是长期的工作,所以中学语文学习应该更加讲究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下面店铺就和大家说说怎么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一、培养中学生善于思维的学习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这概括了人们读书必须善于思维,才能获得真实知识的重要意义。
人类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发展智力因素。
培养中学生语文科的思维学习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正确思维。
正确的思维就是学习时思考活动符合逻辑,不自相矛盾,推理前后一致,判断恰当且形成的概念正确。
一位老师在第二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分析一则谜语:“一位老人遇见一名顽童在路上玩耍,不让他过去,便问:‘你是谁家的孩童?叫什么?今几岁?’童子答:‘我的家姓,我的绰号、年龄都是同一个字。
’老者就是猜不出,只好绕道了。
”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猜玩童的娃。
首先分析已知分析:条件一是此顽童“顽”而霸道,应得个霸道的绰号;条件二是此孩童机智且不羞于生人前——说明不会是小孩童,此孩童又太顽皮——说明不会是很大的孩童;条件三是顽童‘姓’是可分解或译成数字的。
根据已知,老师请同学们说出一些有关顽童的小绰号,再从中找到有关姓氏的字眼,再套到不大又不小的童年年龄,限八岁至十三岁之间的数字,最终找到了答案“王”,“一十一岁”。
这样一个谜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培养出了一个合理的逻辑思维。
(2)培养中学生的敏捷思维。
敏捷思维是思维迅速,反应敏捷的一种优良品质。
是指思考时善于压缩思维过程,在熟悉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对问题迅速作果断的解答。
在这方面要多给学生讲故事,启发他们思考。
如:苏东坡和他胞妹苏小妹从小就有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展开思维训练。
一次,东坡自称猎获白鹤一只,罩于密笼里,让小妹对此作诗,小妹当即脱口而出:“头戴红冠着白衣,江河湖海啄虾鱼”;至此,东坡马上撤去笼罩,现出的不是白鹤却是乌鸦,打断小妹思路,但小妹马上反应过来,补上两句:“只因贪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浴笔池。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更好地把握语文学习的方向和方法,使小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掌握语文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重视课堂学习小学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
因此,重视课堂学习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首先,遵守课堂礼仪。
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礼仪,如不吵闹、不随意走动、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
基本的课堂礼仪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课堂内容,也有助于维护课堂秩序。
其次,认真听讲。
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听讲,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理解,而听讲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小学生在课堂中要认真听讲,理解老师的讲解内容,做好笔记,有助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及时复习。
上课学习的内容需要及时复习,定期复习有助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因此,建议小学生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复习课堂笔记,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非常关键。
首先,选择好的阅读材料。
对于小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非常重要。
选择好的书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
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应该保持安静的环境,注意身体姿势,做到正确的阅读姿势,防止眼睛疲劳。
阅读时还要讲究精神集中,注意深化对文字的理解,增强对文字的感受,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阅读后及时总结。
阅读后及时总结能够加强对所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读知识。
建议小学生在阅读后及时总结,提取文章的重点,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积累习惯

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摘要: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积累与运用的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积累,把积累的知识语汇运用到表达中去,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他们的独创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积累习惯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是天长日久的积淀,绝非一日之功。
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善于积累。
在写作文时,很多同学无从下笔,搜肠刮肚,也没有什么可写。
究其原因,就是平时不认真对观察生活、不勤于积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作文材料的素材库。
积累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生字词的积累、名言警句的积累、经典美文段落的积累等等。
笔者在十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入手谈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的体会和认识。
一、每周一——成语归类成语形式简单而意思精辟,大部分成语往往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精彩典故。
学生成语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使学生不自觉地提高了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
成语积累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讨论出一个主题,把符合此主题的成语都总结出来,写在自己组的小黑板上,待到周一语文课上,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哪组展示。
如第一组先抽到了1号,他们展示的是“关于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二龙戏珠、三心二意、四面楚歌、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无一用、千方百计、万众一心。
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指定第一组的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明他们所展示的任意一个成语的相关典故或寓意。
二、每周二——古诗欣赏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青少年掌握常见的古典诗词,特别是其中流传的千古名句,既可以增长知识,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养成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课行为习惯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专注的习惯专注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
老师和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养成专注的习惯。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提醒学生们要坐端正、目光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设立专注学习的时间,例如禁止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让孩子安静下来专心做作业或者阅读课文。
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们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提问,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他们自主选择,并逐渐培养起阅读的习惯。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自主管理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习纪律的习惯学习纪律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规定学生们的学习规范,例如上课不说话、不乱动、认真完成作业等。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制定一些学习纪律,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及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这些规范和约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语文课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们相互合作学习的重要环境。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积极参与是语文课上的重要品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
如何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的语文字词积累能力

如何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的语文字词积累能力在学前阶段,培养孩子的语文字词积累能力对于他们的语言发展和学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这个关键时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语文字词积累。
一、创造语言丰富的环境为了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创造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频繁对话:与孩子进行频繁的对话,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活动和事件。
使用简单的语言,慢慢引导孩子使用新的词汇。
2.阅读互动: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书,让他们参与其中,如预测故事情节、回答问题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扩展词汇量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3.词汇游戏:通过玩词汇游戏、拼字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记忆和掌握新的词汇。
例如,用卡片写上不同的词汇,让孩子配对正确的词汇。
二、提供丰富的书籍和材料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的书籍和材料,可以帮助他们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样化的书籍:选择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书籍,包括故事书、图画书、百科全书等,以满足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互动阅读:在阅读时,与孩子进行互动,如提问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让他们参与故事的讲述,培养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多媒体资源: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给孩子提供有趣的故事、儿歌和英语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扩展词汇量。
三、利用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新的词汇。
以下是一些例子:1.角色扮演:鼓励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使用相关的词汇。
例如,模拟商店,让孩子扮演店员和顾客,用词汇描述商品和购物过程。
2.字母和词汇拼写游戏:利用字母卡片或拼图,让孩子拼写他们认识的字母和词汇。
逐渐增加难度,帮助他们记忆和掌握更多的词汇。
3.歌曲和谜语:通过唱儿歌、背谜语等方式,让孩子记忆和运用新的词汇。
四、定期复习和巩固为了确保孩子所学的词汇得以巩固和应用,定期的复习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复习时间: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可以是在家庭环境中,也可以是在幼儿园或学校。
谈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谈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字如其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
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
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各种专业辞典等,如《唐诗鉴赏辞典》、《学生作文辞海》等,有条件的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种必备的工具书,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3.倾听、交流的习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
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
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
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五个习惯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五个习惯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五个习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每天坚持阅读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书、字典或者课外读物,每天花一些时间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可以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扩大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多写多练语文学习少不了笔墨,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
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仿写优秀的文章,或者是每天进行一些书写练习。
写字、操练字词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水平。
三、积极参与课堂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低年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
可以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是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知识点。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善于思考、勇于表达的习惯。
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低年级学生应该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培养自己的语感、审美情趣、快乐阅读的能力,做到言行举止文明,注重语言修养。
只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升,语文学习才能够更好地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语文学习语文积累习惯养成
统观《语文课程标准》“积累”一词出现多次,几乎贯穿《语文课程标准》的始终。
可见,做好语文积累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深感学生所知甚少,所记太薄,感悟运用能力极差。
不争的现实把“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摆到了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
一、酝酿语文积累的“温度”
1.培养兴趣。
要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的积累中来,培养其积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抓住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内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展积累的积极性。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有一种渴望被承认的心态,他们的表现欲强烈,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诸如课前“遨游诗海,感受经典——中华诗词记忆大比拼”、“超酷积累本评比”、“语文养成基础知识竞赛”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极大地触发了学生语文积累的自觉性。
2.养成习惯。
学生有了积累的兴趣,让其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多阅读是丰厚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多背诵是夯实学生积累的有效手段。
我们认为:加强背诵是积累的重要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基于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完成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我们还引导学生记诵了大量的课外优秀诗文,头脑中存储了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拓展语文积累的“宽度”
1.语言积累是语文积累的核心。
语言积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
口语主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
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等。
语言典范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
积累语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
2.文化积累是语文积累的内涵。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反映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语文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
语文素养越高,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就越紧密,语言文化素养的综合性就越强,纯语言文字占的比重反而会越小。
语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这种综合的语言文化素养。
丰富文化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
3.生活积累是语文积累的外延。
语文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书写生活、改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与发展语言。
刘(国正)老曾告诫我们:生活处处皆语文。
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积累语文,必将找到一条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与正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为了走进语文绚丽的殿堂,为了孩子们将来在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为了他们未来工作得心应手,让我们引领学生从点滴的语文积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