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精品教育.doc
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高二地理世界的气候知识点

高二地理世界的气候知识点地球是一个多样化的行星,其气候特征各不相同。
了解世界的气候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天气现象和生态系统的形成。
以下是高二地理世界的气候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1. 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条件,通常根据一个地区多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来确定。
- 天气是指短期的大气状态,通常根据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的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数据来确定。
- 气候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是,气候是天气的长期统计,天气则是气候的短期表现。
2. 气候带的划分- 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充足,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 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之间,季节性明显,温度适中,降水适度。
- 寒带气候带:位于极圈附近,气温低,降水较少,季节性明显。
3. 气候要素- 气温:是指大气中分子的热运动程度的一个物理量,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 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形式的下降,包括雨、雪、霜、雾等。
- 湿度:是指空气含水蒸汽的程度,通常以相对湿度表示。
- 风向和风速:是指空气水平移动的方向和速度,通常用罗盘方位和米/秒表示。
4.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纬度:纬度越低,地区越接近赤道,气温越高,降水越多。
- 海洋暖流和寒流:海洋暖流可使沿海地区气温升高,而寒流则相反。
- 高度: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气压较低,降水量较大。
- 陆地形状:山脉、高原和地形的起伏会影响局部气候。
5.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湿润多雨,常年高温,植被繁茂。
- 草原气候:位于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降水适中,植被以草原为主。
- 沙漠气候: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降水非常少,植被稀疏。
-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多雨。
- 极地气候:位于极圈附近,极寒无常昼,气温极低,植被极其有限。
6. 气候变化的影响- 生态系统:气候变化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适应和分布范围,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重大影响。
高二世界的气候知识点归纳

高二世界的气候知识点归纳气候是地球上各个地区长期的天气情况的总和,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地球的气候对我们理解环境变化、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二学生需要了解的世界气候知识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气候的分类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类型,一般可以将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
1.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特点是全年温暖,降水充沛,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2.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的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较冷。
3.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特点是全年寒冷,降水较少。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经度、纬度、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海陆风系统以及山脉和大气环流等。
1.经度和纬度:随着经度和纬度的增加,气候类型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比如,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候较为炎热,而极地地区则气候寒冷。
2.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会影响气候的温度和降水分布。
海洋具有稳定的温度,能够缓和气候的变化,而陆地则会使气候变得更加干燥。
3.海陆风系统:海陆风系统是由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产生的,它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山脉和大气环流:山脉能够阻挡气流,形成气候的阻挡效应,导致山坡两侧气候产生差异。
大气环流则影响了气候的全球分布。
三、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强度、火山爆发等。
这些自然因素会对气候产生周期性的影响,如冰河期和冰消期的交替。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工业化、森林砍伐、温室气体排放等。
这些活动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从而引发地球气候的变化。
四、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也对人类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全球气候知识点整理一、全球气候的形成原因全球气候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形成的基础。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通过辐射、折射、散射等方式进入大气层,影响地球的气候状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起了地球表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差异,进而影响了全球气候。
3. 大洋环流:大洋环流是全球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带地区接收到的辐射能量较多,部分热量通过大洋环流传输到高纬度地区。
4.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主要指的是赤道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贝尔高压带、南北极的两个低压带等系统。
二、全球气候带全球气候带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而划分的带状区域。
常见的全球气候带包括:1. 寒带气候带: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季节变化显著。
2. 温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和副热带地区之间,气温温和,季节分明。
3. 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年内温差小,季风影响较大。
三、全球气候类型全球气候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年降水量多,湿度较大,植被繁茂。
2.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植被主要以草原为主。
3. 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地中海气候: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5. 大陆性气候:位于大陆内部,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6. 寒地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极低,冰雪覆盖长时间。
四、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长期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发生的变化。
常见的全球气候变化包括: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当前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上升。
2. 极端气候事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台风等。
3.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逐渐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
总结世界气候的知识点

总结世界气候的知识点气候是地球表面的长期天气状态,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如温度、湿度、气压、风等。
气候包含了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并与地球的大气循环、海洋热力交换和陆地地形等紧密相关。
全球气候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海洋、大气循环、陆地地形等。
一、气候的分类按照气候要素,气候分为温带区气候、热带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地中海气候、草原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对生态环境、农业、人类活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地区雨量较多,温度较高,适宜农作生产,而极地气候地区气温极低,冰雪覆盖,在农业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二、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一直在发生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随着气温的上升、气候异常的频发、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国际社会也启动了一系列的合作和磋商,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1. 太阳辐射地球接收到太阳不同位置的辐射,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而气候类型也在不同的纬度上形成。
2. 地形和海洋地形和海洋分布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比如,山脉可以影响风的走向和速度,大陆和海洋的不同位置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3. 大气运动地球表面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气候就是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形成的。
4. 人类活动人类的工业化、城市化和森林砍伐等活动,对气候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四、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干旱、水灾、风灾等气候灾害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对粮食生产和供应产生极大影响。
2. 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3. 疾病传播气候变化也会对疾病传播造成影响,如气温上升、降水增加等,会加速病原体的传播和疾病传播速度。
高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经典)

高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经典)
1.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 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以来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力等要素的统计数据。
- 天气是指某一具体时间和地点的短期大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和风力等要素的实时观测。
2.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 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强。
-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例如工业排放和森林砍伐等。
- 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和太阳辐射变化等。
3. 气候分类:
- 热带气候:气温高、季节变化不明显,降水量大,常见于赤道附近地区。
- 温带气候:气温较适宜,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降水量较稳定,常见于温带地区。
- 寒带气候:气温低、寒冷,无夏季,降水量较少,常见于高纬度地区。
4. 影响气候的因素:
- 经度和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候类型也有所不同。
- 海洋暖流:暖流使得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 高山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也有所不同。
- 大陆位置: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燥。
5.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低洼沿海地区。
-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暴雨、干旱、飓风等。
- 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对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和生命周期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 粮食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季节和产量,可能导致粮食供应问题。
以上是高二地理气候知识点的经典内容概述。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科书或相关资料。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梳理

高考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梳理在高考地理中,世界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世界气候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世界气候的知识点。
一、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赤道附近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气候炎热;而两极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气候寒冷。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调节着全球的热量和水汽分布。
例如,在低纬度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在中纬度地区,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气候湿润;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候干燥。
3、海陆位置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降水较少。
4、地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山脉阻挡了气流的运动,使得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明显;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洋流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在 750 1000 毫米之间。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在 1500 2000 毫米之间。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沙漠。
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不足 250 毫米。
5、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中国南方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 800 1500 毫米之间。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气候一.气候地区差异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1)读气温曲线,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
(最冷月气温;最热月气温)(2)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最少的月份)(3)综合该地的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例如: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热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植被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动植物种类繁多;(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季和干季),植被为稀树草原;(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植被为森林。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干热,沙漠广布。
2、亚热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1)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度较低,雨量偏小。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温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植被为落叶阔叶林;(2)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全年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夏热冬寒,多沙漠和草原。
4、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1)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少雨,地表有苔藓,地衣等植被分布或完全被冰雪所覆盖。
5、高原山地气候(1)高原山地气候:高山下部的山坡上有植物生长,但到一定高度后,植物难以生长,山顶则终年积雪。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就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就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19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19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
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19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
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
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12.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
(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 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
(2)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
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3.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
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世界气候知识
点归纳,看完后如果还意犹未尽,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