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应用规定1
QC七大手法简介及应用

强正相关 r=-0.9
正相关 r=-0.6
不相关 r=0.3
强负相关
负相关
有异常点存在
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计算相关系数: 计算相关系数: Sum(X-X)* (Y-Y) r= Sum(X-X) 2 Sum(Y-Y) 2
正相关
可以使用Excel来计算 可以使用Excel来计算: 来计算:
下控制限
问题: 问题: 规格界限
?
管制界限
解答: 解答:
规格界限
>=
控制界限 界限
说明: 说明:
规格界限 来自客户的要求 控制界限 工序变异的自然容许 范围 对于制程/机台的管控 每一量测平均值都必 须在控制界限之内
对于产品质量的管控 每一量测单点都必须 在规格界限之内
3. 鱼骨图 (因果关系图) 因果关系图)
小组人员在9月9日,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生产现场开了一次不良分析的会议,对找 出的四项不良项目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利用鱼刺图的方法,找出产生不良的真正原因。
结论: 造成电热管螺母打滑的主要原因是: 1)电动螺丝刀力矩未调整好(以前未作规定,大部分都调的太大); 2)螺杆螺纹不标准(螺杆与螺母的螺纹不相配); 3)螺母材料不符要求(螺母为不锈钢材料,而电热管螺杆为铜质材料)。 运用相同的方法,对其他三项的不良项目进行了分析,并都找到了相关的原因。
2/260) 1%
100
150
200
250
50
0
cold food salad not fresh lack of cleanliness poor service food taste bad food too greasy Flimsy utensil not courtesy
QC七大手法及应用

• 从R控制图中样本17存在异常,已超出R控制图的上 控制界限,属于异常数据,经查明原因并进行改进后 去掉该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4.2.2重新计算统计量 • CL= =14.09 • UCL=D4 *R =2.114X14.09=29.79 • LCL=D3 * R =——(不考虑) 4.2.3从R控制图可以判断,所作的R控
步骤7、8
步骤9
• 正常的直方图特点
说明:中间高,两 边低,有集中趋势。 结论:左右对称分 配(常态分配),
3.7 控制图
定义: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 和过程所固有的随机波动的一种统计工具。也可以理解为 控制图是用于判断过程正常还是异常的一种统计工具。 作用: • 诊断:评估一个过程的稳定性。
案例分析
3.4鱼骨图
• 目的:全员参与讨论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减少遗漏问题 的机率。 • 分类:原因追求型和对策追求型 原因追求型:列出可能会影响制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 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 因之间的关系。 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 目的在于追寻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 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 (要因)间的关系。
步骤5:确定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步骤6:与规格比较,确定控制图
准确度(Ca)
精密度(Cp)
谢谢!
步骤6:求各组上组界,下组界(由小而大顺序) 计算方法:
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测定单位 / 2 ) 组界 第二组:下组界=第一组上组界 组界; 依次类推。。。。。。。。。。 上组界=第一组下组界+ 上组界=第二组下组界+
注意:最小数应在最小一组内,最大数应在最大一组内;若有数 字小于最小一组下组界或大于最大一组上组界值时,应自动 加一组。 步骤7:求组中点
QC七大手法应用

QC七大手法知识QC七大手法简介:查核表:又称调查表,用以系统地收集和记录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柏拉图:又称排列图,用于找重点,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总体效果的作用; 因果图:又称鱼骨图或石川图,用于追溯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 直方图: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形态,以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散布图: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因果关系;层别法:又称分层图,是用于将大量的有关某一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进行归类;控制图:用于找异常,评估过程的稳定性,决定何是时需要高速及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2QC七大手法知识QC七大手法/查核表应用:查核表用於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说明:查核表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它便於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程序:1.确立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2.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要的数据;3.确定由谁以及如何分析数据;4.编制用於记录数据的表格,提供记录以下信息的栏目或填写项目;a.查核表的题目:查核的目的要通过题目清楚的表现出来;b.查核对象和项目:指出要查核什么,要获得什么样的数据;c.查核方法:明确采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来查核;d.查核日期和期间:从何日开始,到何日为止;e.查核人:由谁来查核或由谁来收集数据;g.查核结果的整理:合计,平均数,比例等.1.通过收集和记录某些数据来试用表格;2.必要时,评审并修订表格;3.正式使用查核表.3ATEX Consultant Co.,Ltd. Excelance V alue Customer Satishaction种类:1.缺陷位置查核表:是查核产品各部位的缺陷情况的查核表.在产品草图上用规定的查核标记符号把所发生的缺陷位置标记出来,通过观察缺陷分布的方式,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所在.2.不良项目查核表:(目前我们最常用的表)是查核不良产品具体情况的查核表,它列出可能发生不良产品的具体项目,可用一定的标记记录各不良项目的发生,计算出相应的总的发生次数及期比率.3.不良原因查核表:是查核造成不良产品或不良项目原因的查核表,追究其不良的原因,需按设备,操作者,时间,材料,方法等标志进行分层查核.4.工序分布查核表:是了解工序质量特性数据的分布情况,以及同质量标准要求的关系所用的查核表.示例:示例详见附图端子压阒不良项目查核表4QC七大手法知识七大手法/柏拉图有关柏拉图的. . . .应用:——按重要性的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整体的作用;——排列改进的机会。
QC七大手法的基本应用

QC七大手法的基本应用1. 引言QC(Quality Control)是指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和纠正措施来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QC的目标是减少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
在QC中,有七种基本手法被广泛运用,它们是:因果图、流程图、帕累托图、直方图、控制图、散点图和检查表。
本文将介绍这七大手法的基本应用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2. 因果图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也称鱼骨图或石墨图,是一种将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其各种可能因素联系起来的工具。
它的核心思想是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因果图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方面:•问题分析:用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原因识别:帮助识别问题的潜在原因,进一步扩大问题的考虑范围。
•团队协作:通过团体讨论和共享思维来促进团队内外部的合作和协作。
3. 流程图流程图(Flowchart)是一种用图形符号表示程序、计划或操作过程的图表。
它提供了对流程的可视化表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流程。
流程图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应用:•流程分析:用于分析和评估现有流程的有效性,找出改进的机会。
•流程规划:用于规划新的流程或更改现有流程,以实现更高效的运作。
•流程控制:帮助控制流程的执行,确保按照规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
4. 帕累托图帕累托图(Pareto Chart)是一种用于显示各种因素的重要性或问题的频率的条形图。
它有助于确定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帕累托图在质量控制中具有以下应用:•问题分析:帮助分析导致问题的主要因素,并确定最重要的改进领域。
•优先级排序:通过识别和分类问题,帮助确定改进的优先级顺序。
•决策支持:提供数据和信息,以便做出基于事实的决策。
直方图(Histogram)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分布的统计图。
它通过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组,并计算每个范围的频率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在质量控制中具有以下应用:•数据分析:帮助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或偏差。
QC七大手法---1

数据的种类A.定量数据:长度.时间.重量等测量所得数据,也称﹕计量值B.定性数据:以缺点数,不良品数来作为计算标准的数值称为﹕计数值⌦连续型数据----计量型数据⌦离散型数据计数型数据----计数型数据《QC图表制作前考虑要点》11.先确定目的何在?目的要明确2.要掌握的资料为何?数据应特性固定,前后一致,具正数据应特性固定前后一致具正确性、活用性3.有那些可以用的数据?直单位及刻划要合理, 注意完整性直单位及刻划要合理注意完整性44.阅读的对象是谁?要简单,不要使用太多颜色或记号5.以后使用是否方便,经久可用?要求标准化6.实用性为何?实用第一,美观次之7.有符合正确、简洁、清楚的原则?简洁的词句运用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字体搭配要凸出,布局要简单一目了然字体搭配要凸出布局要简单一目了然良不項目檢驗結果順序錯誤L B 髒污數量不符Key in 密码执行程序主要用于不良主因不良项目工程分布和缺点位置的记录用查检记录用查检表•主要用于不良主因,不良项目,工程分布和缺点位置的记录用查检表.•制作方法:决定所收集的数据希望把握的(1)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及希望把握的项目.(2)决定查检的格式;如纵栏列入决定分类项目,横栏记入期间.(3)决定记录形式;常用棒形记号[册],一般用的[正]字记號,以及图形记號[△]等以及图形记號[○, △, ]等.(4)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由何人收集,期间多久及检查方法.月查检项目期間二月三月四月合计没有画面42查检项目 期間画有沒有彩色9面天线老旧29电天线方向8315波没有声音22其 他746264200合 計实实点检用查检表一、用于确认作业实施,设备实施情形.预防发生不良,确保安全时用.二、制作方法:1.将须点检的项目逐一列出,并空出要记入记号的空栏.2须点检的项目是[非做不可的工作][非检查不可的事项]等2.须点检的项目是[非做不可的工作],[非检查不可的事项]等.3.点检有顺序要求时需注明编号,依顺序排列.4.点检表必须确实毫无遗漏.5必须点检的项目尽可能以机械制程人员等层别之5.必须点检的项目,尽可能以机械,制程人员等层别之.項次日期1234 1A3C XX124124124保養人METHOD1METHOD 1练习现某产线为解产品外模部位外观不良一﹑现某生产线为了了解产品外模部位外观不良的实际情况﹐收集了三天的资料﹐4月25日刮伤8条﹐变形11条﹐脏污5条﹐缩水2条﹔4月26日刮伤12条﹐变形9条﹐脏污7条﹐缩水3条﹔4月27日刮伤12条变形9条脏污7条缩水3条4月27日刮伤6条﹐变形15条﹐脏污9条﹐缩水1条﹔请依据以上数据制作一张查检表。
QC七大手法运用

QC七大手法的运用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①确定检查对象;②制定检查表;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改善;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B 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①降低不良的依据;②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QC七大手法——质量工具简介及应用

分布中心偏向一方(或左或右),使得 直方图的结构成不对称的坡形状。表明过 程中存在人为因素,如不合理的加工习惯 方式、勉强作业等,应具体查找并改善。
偏向型
2.5 直方图
分布中心像孤岛一样没有主体,使得直 方图看起来有点凌乱无章。表明安排的过 程不合理或过程进行中存在材料混杂、操 作欠熟练、测量不正确等。
• 应用
--选择项目,分析问题 --收集、处理数据并进行排序 --制作图表 --分析主要因素,实施质量改进 --针对前3个主要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采取措施后,重新绘制柏拉图以对比实施 措施的效果
2.2 柏拉图法
• 示例
如:组件事业部生产多晶硅组件的日产量为600 件,不良品是82件,为分析原因,降低不良率, 采用柏拉图表将统计问题点的原因归类排列,如 下:
二、旧QC七大手法简介
2.3 特性要因图
2.3 特性要因图
• 定义
又称鱼骨图、石川图。旨在用图解的方式表示 出某种特性与其可能形成原因之间的关系,针对 结果寻求原因,罗列所有可能的原因进行改善。
• 特点
能清晰反映造成结果的各类因果关系。
2.3 特性要因图
• 分析原理
大要因
中要因 小要因
主骨 小骨 中骨 大骨
2.2 柏拉图法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信息,绘制的柏拉图如下:
不良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破损 30 裂纹 23 64.64% 崩边 13 80.49% 36.59% 30 23 13 80.49% 87.80% 95.12%
120.00%
10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4 删线不良 4 0.00%
如何运用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分析问题?

如何运用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分析问题?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
“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QC七大手法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
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 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
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6、控制图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
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相关图法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
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
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評价特性
60°
中要因 小要因
環境
方法
表单编号:001-02
XXX 有限公司
有效版本章
QC 七手法应用规定
4.4 柏拉图: 4.4.1 作法 4.4.1.1 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其分类有:
编 号 版 次 页 次
06-06 第 1 版 共 11 页之 4
A.结果的分类:不良项目别、场所别、工程别。 B.原因的分类:材料别、机器别、设备别、作业者别。 4.4.1.2 决定期间、收集数据。 4.4.1.3 按分类项目别、统计数据,作成统计表。 A.各项目按出现数据的大小, 顺序排列, 并统计计算其累计次数。 B.计算各项目的数据及累计的影响度。 C.其它项目排在最后,其它项若太大时,则必须再检讨是否有其 它重要要因未提出。
○ ○ ○ ○ ◎ ◎
◎
4.3 特性要因图: 4.3.1 作法: 4.3.1.1 决定评价特性:自左向右画一横粗线代表制程,并将评价特性写 在箭头右边,以“为何***”的方式表示。 4.3.1.2 列出大要因:直接部门可有依制程别,亦可依 4M(人、机器、材 料方法)来分类,大要因用 到横粗线。 4.3.1.3 各大要因分别记入中、小要因。 A.利用脑力激荡术,共同研讨。 B.依各要因分别细分,记入中要因、小要因。 C.最末端必须是能采取措施的小要因。 D.圈选出重要要因 4-6 项,以作为查检依据。 4.3.2 绘图时注意事项:
XXX 有限公司
有效版本章
QC 七手法应用规定
编 号 版 次 页 次
06-06 第 1 版 共 11 页之 1
1. 目的:QC 手法与 PDCA 相结合以解决品质问题症结所在,以达再发防止提升产品品 质之目的。 2. 适用范围: 2.1 问题点之寻找及对策。 2.2 不良之降低。 2.3 品质落实与改善。 2.4 提升制程能力及再发防止。 3. 相关文件: 无 4. 作业内容: 4.1 定义: 4.1.1 脑力激荡术:是一种藉用会议方法对某一主题,尽量让大家在不加以批 评的气氛下提出构想,同时利用灵感的相互诱导,由别人的构想,连接 到其它的构想。 4.1.2 特性要因图:能一目了然的表示出制品的品质特性与制造原因,或品质 问题与形成原因之相互关系,因图形形状似鱼骨,又称《鱼骨图》 。 4.1.3 查检表:在收集数据时设计一种简单的表格,将有关项目和预定收集的 数据,依其使用目的以很简单的符号填注,而且很容易汇集整理以了解 现状, 以作为分析或核对点检使用, 这种设计出来的表格称为 《查检表》 。 4.1.4 柏拉图:将一定期间所汇集的不良数、缺点或故障之发生等数据,依项 目别、原因别加以分类,而按其出现大小顺序排列之图形。 4.1.5 直方图:将收集得到的数据,依一定的标准给予分组,列出每组内所出 现的数据个数,横轴表示组界,纵轴表示次数,将每一组以长方形图表 示于坐标上即为《直方图》 ,亦称为《次数分配图》 。 4.1.6 层别法:把机械、操作员或其它制造要因以机械别、操作员或原料别等 分别收集数据,加以统计比较,然后找出其间是否有差异,而针对这差 异加以改善的方法谓之《层别法》 。 4.1.7 散布图:两变量或多个变量间是否有相互间关系,如有关系其相关程度 有多少,此分析方法点出之图形称之《散布图》 ,亦称《相关系数图》 。
表单编号:001-02
圈起来, 加上箭头的分枝
XXX 有限公司
有效版本章
QC 七手法应用规定
编 号 版 次 页 次
06-06 第 1 版 共 11 页之 3
4.3.2.1 集合全员知识与经验,依照“脑力激荡术”以自由发言方式把要 因记上。 4.3.2.2 应按特性别绘制多张的特性要因图。 4.3.2.3 把要因层别,把计量的原因与计数的原因分开来。 4.3.2.4 绘制时以“为什幺会发生这种结果”分析后,提出对策时再放在 “如何才能解决”上(可依 5W 自问自答)。 4.3.3 特性要因图的用途: 4.3.3.1 改善品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现状解析、改善时 用。 4.3.3.2 发生很多抱怨、不良品或异常时,为找寻原因,采取改善措施时 用。 4.3.3.3 为制订或修改作业方法、管制点、管制方法等作业标准。 4.3.3.4 导入品质管制,全员参加讨论时用特性要因图整理问题用,作新 人教育、工作说明时用。
春、夏、秋、冬、阴、雨、晴
5.时间的层别 6.地区的层别 7.制品的层别
8.气候的层别
4.6.3 层别法之用途: 4.6.3.1 应用层别区分法,找出数据差异的因素,而对症下药。 4.6.3.2 以 4M 里每 1M 层别之。 4.7 散布图 4.7.1 散布图定义:散布图又称相关系数图,指两变量或多变量间之相互关系 称为相关,又分为: 4.7.1.1 正相关:当一变量增加时,另一变量亦有增加趋势。 4.7.1.2 负相关:当一变量增加时,另一变量亦有减少趋势。
不良率%=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 影响度%=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
缺点项目 A B 缺点数 单位缺点数 影响度% 累计影响度%
单位缺点数%=各项缺点数/总检查数*100 影响度%=各项缺点数/总不良数*100 4.4.1.4 图表纸上记入纵轴及横轴,纵轴加上分度,横轴记入项目。 4.4.1.5 按数据的大小,将数据画成柱形图。 4.4.1.6 数据的累计以折线记入。
不良项目 A B C D 其它 合计 不良次数 18 13 8 4 5 48 不良率% 12.0 8.7 5.3 2.7 3.3 32 累计不良率% 12.0 20.7 26.0 28.7 32.0 影响度% 37.5 27.1 16.7 8.3 10.4 100 累计影响度% 37.5 61.6 81.3 89.6 100
表单编号:001-02
XXX 有限公司
有效版本章
QC 七手法应用规定
4.2 各改善步骤与 QC 七大手法运用关系 柏 特 拉 性 图 要 因 图
编 号 版 次 页 次
06-06 第 1 版 共 11 页之 2
阶 段
改善步骤
QC 七大手法 查 直 图 管 检 方 表 制 表 图 图
散 布 图
层 别 法
表单编号:001-02
XXX 有限公司
有效版本章
七手法应用规定
4.5.1 查检表种类:
编 号 版 次 页 次
06-06 第 1 版 共 11 页之 6
4.5.1.1 记录用查检表:记录用查检表设计步骤: A.决定要收集的数据及分类项目: “数据”与“分类”项目就是 特性要因图的“特性”与“要因”的关系。 B.决定要记录的查检表格式,同时列出多项对特性最有关之分 类项目。 C.决定记录数据的记号。 D.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E.决定记录的方法。 例:以作业者、机械、不良种类、日期不分类之记录用查检表。 4.5.1.2 点检用查检表:点检用查检表设计步骤: A.逐一列出点检项目。 B.点检项目是“非做不可的工作”“非检查不可的事项” 、 。 C.点检有顺序要求时需注明号码,依顺序排列。 D.必须点检项目,应尽可能以机械、制程、人员层别。 4.5.2 设计检检表应注意事项: 4.5.2.1 要让作业者做检查时,项目要尽量减少。 4.5.2.2 让收集者了解收集目的及方法。 4.5.2.3 用柏拉图、推移图或其它图表合并使用效果更好。 4.5.2.4 收集数据要符合实际需要,若不符合,须检讨重新订定并收集。 4.5.2.5 检查基准须一致。 4.5.2.6 计算单位符合实际。 4.5.2.7 考虑样本数。 4.5.2.8 收集的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 4.5.3 查检表的用途: 4.5.3.1 日常管理、点检用。 4.5.3.2 收集数据用。 4.5.3.3 改善管理用。
P
D C A
1.主题选定 2.目标设定 3.活动计划拟定 4.现状把握 5.解析 6.对策拟定 7.对策实施与检讨 8.效果确认 9.标准化 10.检讨与改进 ◎:特别有用
◎ ○ ○ ○ ◎ ○ ○ ○ ◎ ○ ○ ◎ ○ ◎ ○ ○ ○:可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单编号:001-02
XXX 有限公司
有效版本章
QC 七手法应用规定
4.6 层别法 4.6.1 层别法的作成步骤: 4.6.1.1 决定影响品质特性的要因。 4.6.1.2 决定层别的方式。 4.6.1.3 记录特性。 4.6.1.4 整理资料。 4.6.1.5 比较与检定。 4.6.2 层别的要领:层别可依下列原则分类
4.8.1.1 收集数据:至少要收集 50 个数据(数据以 N 表示)。 4.8.1.2 依下列方式定组数: A 依下列组组数:
数据(N) 50-100 100-250 250 以上 组数 6-10 7-15 10-25
B 组数=√N 4.8.1.3 决定组距: A.求最大值 a、最小值 b(但除去异常值) 。 B.求全距 R:R=a-b C.求组距 C:C=R/(组数) D 以最适当的最接近 C 值的测定单位的整数倍为组距。 4.8.1.4 决定组的组界: A.取测定单位的二分之一为组界值的单位。 B.最大值与最小值两端组界的间隔最好使其相等。 4.8.1.5 求各组界之中心值。 4.8.1.6 作次数分配表。 4.8.2 直方图之判读: 4.8.2.1 常态型:左右对称之分配图,显示制程正常(如图 1) 。 4.8.2.2 离岛型:原料或制程发生异常时分配状态,应迅速追查原因, 采取必要措施(如图 2) 。 4.8.2.3 双峰型:异质集团(形体)混合在一起时的状态,如不同批或特 性不同的二台机台之制品混合, 作业、 测定器不同也会发生 (如 图 3) 。 4.8.2.4 缺齿型:主要是特定方法有某种偏向,或次数分配表上分组的 不好,组的宽度不是数据的整数倍时则发生(如图 4) 。 4.8.2.5 绝壁型:一端切掉的分配状态,制程能力不够,为了要符合规 定而做全数选别的数据,为了确保数量而把规格外的制品稍微 修改,使其合格时会出现,故有早期改善之必要(如图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