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冗余CAN网络通信协议栈的研制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一览-挑战杯

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
浙江工商大学
基于GDP的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模型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新型的2-芳基腈类合成方法及其导向的医药化学品绿色化生产路线
中南大学
科学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指导下发展有色金属循环产业研究与探索——以中国银都湖南永兴县为例
《跨越两性界线--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成因与引领研究》
南开大学
《金融危机下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报告-基于天津市14所高校的调查》
南开大学
《发展与参与:解构城市新贫困社群福利供给的困局--基于湖南省长沙市新贫困社群的调研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
《视线跟踪人机交互技术及残疾人辅助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
《电工胶带用耐高温无卤阻燃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其产业化》
吉林大学
《微纳米级原位压痕/刻划测试技术与系统》
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染整技艺的初步系统研究与重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技术措施保护绩效的实证分析——兼议《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改中的技术措施保护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调查分析及产品创新设计--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为例》
四川大学
《中国农村幼儿教育危机与对策的探究》
《《水射流抽气式清洗机器人》
华中师范大学
《多孔纳米晶体ZnFe2O4的制备及其超顺磁性能》
石河子大学
《新疆边境农牧团场扶贫效果调查报告》
东华大学
《一种新型航空发动机包容环》
合肥工业大学
《关节式柔性坐标测量机》
武汉理工大学
《面向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行星传动齿轮-齿条爬升与锁紧系统》
can的通信协议栈

can的通信协议栈摘要:1.CAN 总线的概述2.CAN 通信协议栈的构成3.CAN 通信协议栈的主要功能4.CAN 通信协议栈的应用领域5.CAN 通信协议栈的优势和局限性正文:一、CAN 总线的概述CAN 总线,全称为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总线。
它最初由德国的Robert Bosch GmbH 公司于1980 年代开发,用于汽车电子设备的通信。
后来,CAN 总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船舶、航天等领域。
CAN 总线具有多主控制器、高噪声抑制能力、高可靠性、低成本等特点。
它采用非同步传输方式,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Mbps。
同时,CAN 总线支持多节点(最多可达29 个节点),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二、CAN 通信协议栈的构成CAN 通信协议栈是指符合CAN 总线通信规范的一系列软件模块。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AN 硬件驱动:负责控制CAN 控制器(如82C200、82C250 等)的工作,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CAN 协议栈:处理CAN 控制器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实现CAN 帧的组织和解析。
它包括了CAN 帧的结构定义、位处理、错误检测与处理等功能。
3.CAN 应用层: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实现对CAN 总线的访问和控制。
例如,在汽车电子领域,CAN 应用层可能包括发动机控制、刹车控制等功能模块。
三、CAN 通信协议栈的主要功能CAN 通信协议栈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CAN 控制器:配置CAN 控制器的工作模式、通信速率等参数。
2.发送数据:将要发送的数据组织成CAN 帧,通过CAN 控制器发送到总线上。
3.接收数据:从CAN 控制器接收到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
4.错误检测与处理:检测CAN 帧中的错误,如帧丢失、位错误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总线管理:实现对CAN 总线的控制,如总线唤醒、总线关闭等。
ARINC825总线协议研究与实现

ARINC825总线协议研究与实现孙靖国; 陈长胜【期刊名称】《《电光与控制》》【年(卷),期】2019(026)011【总页数】6页(P85-89,94)【关键词】ARINC825; CAN总线; 确定性; 协议【作者】孙靖国; 陈长胜【作者单位】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0 引言CAN即控制器区域网络,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设计的。
CAN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总线,具有统一的国际标准ISO 11898。
CAN协议提供的内置式消息优先权、全局性校验、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使得CAN通信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目前,CAN总线已经在汽车、工业控制、安全防护、舰船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ISO 11898标准包含以下组成:1) Part 1:数据链路层和物理信令;2) Part 2:高速介质访问单元;3) Part 3:低速、容错介质相关接口;4) Part 4:时间触发通信;5) Part 5:低功耗模式的高速介质访问单元。
尽管CAN总线具有诸多的优点且成本低廉,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基于安全性的原因以及认证的问题,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民用飞机。
因此,AEEC组织在CAN总线协议基础上,提出了ARINC825《机载应用的CAN总线协议通用标准》。
ARINC825规范是在ISO11898-1[1],ISO11898-2[2],CAN2.0等CAN总线标准的基础上面向航空应用补充高层协议、限定相关内容而形成的规范。
自2007年发布ARINC825协议的第1版以来,经历了3次增补和完善,最新版是2015年发布的第3次修订版ARINC825-3[3]。
在B787等新型民用飞机中,ARINC825作为二级总线通过网关连接到ARINC664主干网络,形成混杂机载网络的构型[4]。
星载计算机双冗余CAN总线模块设计与实现

( 1 . S h a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M i c r o - s y s t e m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 S h n a g h a i 2, 0 9 0 5 0 , C h i n a ;
片 级 设 计 逐 渐 成 为 趋 势 。基 于 I P ' c o r e s (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c o m p l e x b u i l d i n g b l o c k s) 复用的 S o C技 术 , 是 卫 星研 制 中降
1期 第 2 3卷 第 2
V 0 1 . 2 3 No . 2 1
电子设 计工 程
E l e c t r o n i c De s i g n E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5年 1 1月
NO V . 2 0 1 5
星载计算机 双冗余 C A N 总线模块设计 与实现
c o s t a n d t i me - c o s t i n g . T h i s p a p e r h a s d e s i g n e d a l l n e w r e d u n d a n t t e c h n o l o y g f o r C AN b u s b a s e d o n t h e S ma t r F u s i o n 2 d e v i c e s a n d t h e r e s u mi n g me t h o d o l o y g o f t h e I P - e o r e s . I t ma k e s O i l , b o a r d c o mp u t e r h a s h i g h e r i n t e ra g t i o n a n d l o we r p o we r c o n s u mp t i o n wh i l e h a v i n g s t r o n g e r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 Ke y wo r d s :S o C; I P — c o r e s ;C AN b u s ;h a r d wa r e / s o f t w a r e C o Cl a s s Nu mb e r : T N9 9
基于ip协议扩展的并行冗余网络协议

1 冗余通信协议现状分析 1.1 PRP
PRP采用双 网 网 络 架 构,终 端 节 点 连 接 到 两 个 相 互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 大 专 项———工 业 互 联 网、物 联 网 安 全 操 作 系 统 产 业 化 及 规 模 化 应 用 (2017ZX01038104)。
独立的局域网,当一 个 网 络 出 现 故 障 时,另 一 个 网 络 仍 然 正 常 工 作 ,实 现 无 延 时 自 愈 。
PRP基 于 链 路 层 实 现,可 以 支 持 正 常 网 络 管 理 和 VLAN 等功能,支持一 般 的 数 据 通 信,但 需 要 增 加 一 套 网 络设备,比较适合单套设备、环形网络的情况,对于设 备 和 网络已经进行冗余的环境,增加网络冗余会导致配置 模 式 变 成 双 设 备 四 重 网 络 ,结 构 复 杂 ,成 本 很 高 。
Keywords:networkredundancyprotocol;parallelredundancyinternetprotocol;PRIP
引言
在一些重要工业控制领域,对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和 实 时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传统冗余通信解决方案(如热 备 份 切换机制),由 于 切 换 时 间 过 长 且 代 价 较 高,不 能 满 足 要 求。IEC62438 3 规 定 了 冗 余 通 信 协 议 并 行 冗 余 协 议 PRP和高可用性 无 缝 冗 余 协 议 HSR,满 足 了 零 延 时 切 换 的需求,但对网络设 备 或 网 络 拓 扑 有 特 殊 的 要 求,建 设 难 度 大 、成 本 高 ,在 国 内 推 广 较 难 。
协议数据单元

分类
SNMP规定了5种协议数据单元PDU(也就SNMP报文),用来在管理进程和代理之间的交换。
前面的3种操作是由管理进程向代理进程发出的,后面的2个操作是代理进程发给管理进程的,为了简化起见, 前面3个操作今后叫做get、get-next和set操作。
注意:在代理进程端是用熟知端口161俩接收get或set报文,而在管理进程端是用熟知端口162来接收trap报 文。
谢谢观看
协议数据单元
是指在分层网络结构
01 定义
目录
02 分类
一种特定的 CAN数据帧格式。
协议数据单元,是指在分层网络结构,例如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中,在传输系统的每一层都将建 立协议数据单元(PDU)。
定义
在分层网络结构,例如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中,在传输系统的每一层都将建立协议数据单元 (PDU)。PDU包含来自上层的信息和当前层的实体附加的信息,这个PDU会被传送到下一较低的层。物理层实际 以一种编帧的位流形式传输这些PDU,这些PDU由协议栈的较高层建造。接收系统自下而上传送这些分组通过协议 栈,并在协议栈的每一层分离出PDU中的相关信息。
协议数据单元每一层附加到PDU上的信息,是指定给另一个系统的同等层的,这就是对等层进行一次通信会 话协调的过程。通过从传输层段剥离报头,执行协议数据检测以确定作为传输层段的部分数据的协议段的数据, 以及执行标志验证和剥离,从而处理数据段。同时提供用于处理数据段的技术,其中接收到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 部分。利用所接收的报头部分来确定将储存在应用空间中的数据的字节数。而且,利用所接收的报头部分来确定 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下一个报头部分。然后,发出窥视命令以获得下一个报头部分。另外提供用于利用所储存 的部分循环冗余校验摘要和剩余数据来执行循环冗余校验的技术。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拔赛获奖名单特等奖(6件,800元)1、作品名称:双尾鳍组合仿生UUV参赛作者:金通指导老师:杨基明2、作品名称:全低压超精度扫描隧道显微镜参赛作者:侯玉斌、王霁晖、庞宗强指导老师:陆轻铀3、作品名称:混合左右手传输线馈电网络及天线阵列的设计参赛作者:李园春指导老师:朱旗4、作品名称:正负电子对撞机上产生过程的单圈QCD和电弱修正参赛作者:戴磊指导老师:马文淦5、作品名称: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抗癌药物载体的制备和应用参赛作者:宋文婧指导老师:王均6、作品名称:一种新型钯催化的乙二酸酯酸钾脱羧偶联反应参赛作者:尚睿指导老师:傅尧一等奖(12件,400元)1、作品名称:微型压电陶瓷离心泵参赛作者:马玉婷、管青春指导老师:冯志华2、作品名称:基于PCI总线的2Gsps采样率高速数据采集卡参赛作者:郑伟指导老师:安琪3、作品名称:端到端手机IP电话系统参赛作者:丁宁、龚鹏、宋俊、郑晶晶指导老师:卢汉成4、作品名称:兼容IEEE754标准的浮点单双精度乘累加器的设计与实现参赛作者:贺承浩指导老师:金西5、作品名称:应用于MEMS的“气雾化旋转刻蚀”参赛作者:冯艳指导老师:褚家如6、作品名称:用激光散斑装置观测地震模型及模拟预测地震参赛作者:林宏焘、房昕指导老师:蔡俊7、作品名称:计算机制全息图探究参赛作者:王赵戎、杜志东、陈润指导老师:张权8、作品名称:群落网络上全同振子的同步速度参赛作者:张智指导老师:傅忠谦9、作品名称:基于金纳米颗粒溶胶的半胱氨酸快速检测法参赛作者:吴呈昊、刘彬、于晓芳指导老师:王晓平10、作品名称:DMMP基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参赛作者:项宏发指导老师:陈春华11、作品名称:金鸡纳碱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参赛作者:郭昌指导老师:龚流柱12、作品名称:面向环境友好的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参赛作者:林寿富指导老师:赵定涛二等奖(22件,100元)1、作品名称:地震物探高精度数据采集卡参赛作者:曹桂平指导老师:宋克柱2、作品名称:基于螺旋结构的冲击式微型压电陶瓷旋转马达参赛作者:潘成亮、张祺、芦志强指导老师:冯志华3、作品名称:一种多层光盘数据读写方法究参赛作者:胡衍雷指导老师:黄文浩4、作品名称:微妙级延时触发器的设计与制作参赛作者:任铮指导老师:杨基明5、作品名称:“翼仔”车载嵌入式多功能语音朗读平台参赛作者:项天、赵占祥、李强、王攀、彭波指导老师:金西6、作品名称:片上系统处理器原型验证及硬件实现参赛作者:鄢铭、卞育华、郑迈、陈希指导老师:郭立7、作品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通信协议栈参赛作者:郑杰指导老师:屈玉贵8、作品名称:“手机医生”--基于人体健康的嵌入式监测系统设计参赛作者:钱立兵指导老师:叶勇9、作品名称:基于视频的眼控鼠标参赛作者:邓宏平、张文聪、龚秀峰、朱中的、刘思飞指导老师:李斌10、作品名称:日面边缘日珥自动识别与追踪系统参赛作者:曹浩指导老师:汪毓明11、作品名称:θ调制三进制光学解密参赛作者:易立指导老师:张权12、作品名称:ZnO薄膜分形与形貌的研究参赛作者:邵帅、许娜、李昂指导老师:许小亮13、作品名称:适用于扫描力显微镜的高分辨率测频电路参赛作者:施益智指导老师:陆轻铀14、作品名称:表面活性剂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参赛作者:史朝为指导老师:田长麟15、作品名称:用于癌症治疗的靶向药物输送的高分子纳米载体参赛作者:刘熙秋指导老师:王均16、作品名称:热电核壳异质结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参赛作者:章根强指导老师:李晓光17、作品名称:(Y2O3)0.25(Bi2O3)0.75浸渍的(La,Sr)MnO3阴极在以YSZ为电解质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参赛作者:蔡丽丽指导老师:夏长荣18、作品名称:基于原位反应的致密金属氧化物陶瓷薄膜的制备方法参赛作者:毕磊指导老师:刘卫19、作品名称:荧光窗聚光太阳能电池参赛作者:张军指导老师:高琛20、作品名称:我国中部县域技术效率的变迁及财政影响因素分析参赛作者:贾瑞跃指导老师:赵定涛21、作品名称:我国知识产权富集区域政策溢出效应研究参赛作者:袁源指导老师:宋伟22、作品名称:深圳市饮料市场调查参赛作者:詹才成指导老师:徐晓燕三等奖(72件,50元)1、作品名称:新型智能网络交通信号机参赛作者:肖圣兵指导老师:陈锋2、作品名称:铁电阴极用于电子束打孔技术参赛作者:叶景鑫指导老师:无3、作品名称:便携式热灾害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参赛作者:王德勇指导老师:廖光煊4、作品名称:一种细水雾抑制气体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参赛作者:许红利指导老师:王喜世5、作品名称:无人机双稳态可变后掠翼机构参赛作者:董二宝指导老师:杨杰6、作品名称:新型大输出力/力矩微型SMA驱动器参赛作者:董二宝指导老师:杨杰7、作品名称:无限存储容量的音乐播放器--基于租赁方式的无线素质音频服务参赛作者:韦威指导老师:汪秉宏8、作品名称:压电微变形镜多路复用驱动技术参赛作者:马剑强指导老师:褚家如9、作品名称:基于PZT厚膜的MEMS压电超声换能器参赛作者:张晋弘指导老师:褚家如10、作品名称:高性能水下仿鱼推进器参赛作者:颜钦指导老师:杨杰11、作品名称:城市交通微观仿真器参赛作者:韦达利、杨喆、周济指导老师:陈锋12、作品名称:基于FPGA的高速硬件包分类器参赛作者:章涛指导老师:王永纲13、作品名称:基于LRE技术的远距离高速数字传输系统设计参赛作者:商林峰指导老师:宋克柱14、作品名称:基于CORBA的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框架参赛作者:董健指导老师:金革15、作品名称:基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P2P激励机制设计研究报告参赛作者:郭东、芦珊、马学风、刘大伟指导老师:郑全16、作品名称:基于zigbee协议的农业环境信息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研究与设计参赛作者:车嘉兴、刘东宇、徐征、孙伟、蓝小明、陈振宏指导老师:吴刚17、作品名称: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嵌入式防替考系统参赛作者:王梦辽、赵瑞、于雯、胡校成、姜玉宁、林立指导老师:庄连生18、作品名称:基于内容的图片搜索引擎参赛作者:苗乾坤指导老师:陈国良19、作品名称:Haiku多媒体操作系统的IEEE1394协议栈参赛作者:张纪胜指导老师:周学海20、作品名称:基于状态检测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参赛作者:邱国庆指导老师:张信明21、作品名称:WMN技术用于构建新型地震应急救援无线通讯平台的分析和设想参赛作者:祝恒书指导老师:王海涛22、作品名称:NACS: 一种无线MESH网络中的节点接入控制策略参赛作者:祝恒书指导老师:杨寿保23、作品名称:基于FCD的城市交通信息并行处理及发布系统参赛作者:庞昊、仇东华、孙欣欣指导老师:陈锋24、作品名称:BuckCD() 随书光盘下载系统参赛作者:蔡林、王锐男、郑钊指导老师:无25、作品名称:基于组件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参赛作者:贺雄彪、鲍晓东、胡小驹、吕露、李莹莹指导老师:叶勇26、作品名称:基于特性图匹配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研究及实现参赛作者:孙竞指导老师:岳丽华27、作品名称:论文资源搜索引擎-PaperSo参赛作者:尹培风指导老师:邵晨曦28、作品名称:超对称QCD下top-夸克伴随产生一个-玻色子的辐射修正参赛作者:董川飞指导老师:马文淦29、作品名称:预测北极环境气候变化新方法的探究参赛作者:谷升阳、马千里、夏远明、金石指导老师:刘晓东30、作品名称:激光拉曼光谱鉴别二甲苯三种同分异构体参赛作者:张谛指导老师:霍剑青31、作品名称:高分辨差频产生中红外激光及其精细光谱研究参赛作者:张德龙指导老师:胡水明32、作品名称:扇束X射线源的模拟分析与准直器设参赛作者:刘彦韬指导老师:沈激33、作品名称:“走进光的世界——奥运之光揭秘”科普手册参赛作者:白珍指导老师:明海34、作品名称:基于医学成像探测器的研制参赛作者:郭军军指导老师:汪晓莲35、作品名称: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光的力学效应创新实验探究参赛作者:才伟指导老师:王宪锋36、作品名称:隧道电流的随机共振研究参赛作者:殷嘉鑫、王留军指导老师:蔡俊37、作品名称:温度对拉曼光谱影响的研究参赛作者:刘乃瑞指导老师:霍剑青38、作品名称:自关联超精度噪声测量仪参赛作者:贾志春指导老师:陆轻铀39、作品名称:上转换发光材料NaYF4Yb3+;Er3+的制备及荧光特性的研究参赛作者:任琪指导老师:张增明40、作品名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胶束传输小干扰RNA用于癌症治疗参赛作者:杜金志、孙天盟指导老师:王均41、作品名称:关于物种演化的新观点——“基因锁”假说参赛作者:喻嘉指导老师:沈显生42、作品名称:用WORDSPY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参赛作者:徐匆指导老师:陈树新43、作品名称:基于人工转录组件的细胞内合成信号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参赛作者:詹剑指导老师:无44、作品名称:蛋白质热稳定性突变文库设计参赛作者:李职秀指导老师:刘海燕45、作品名称:Solution structure of Urm1 from Trypanosoma brucei参赛作者:张稳指导老师:涂晓明46、作品名称:神经冲动线形方程组的建立与研究参赛作者:殷嘉鑫指导老师:叶邦角47、作品名称:复式真空电离系统参赛作者:朱逸伦、周指导老师:汪海48、作品名称:趋磁性细菌中磁小体链状结构的模拟合成与形成机制探究参赛作者:刘业如指导老师:陈乾旺49、作品名称: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的合成参赛作者:房昕指导老师:陈春华50、作品名称:钒氧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参赛作者:丁宁指导老师:陈春华51、作品名称:贵金属纳米管和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参赛作者:梁海伟指导老师:俞书宏52、作品名称:(Mn,Al)掺杂ZnO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初探参赛作者:杨玉珏、刘松、姚宝林、丁波指导老师:夏长荣53、作品名称: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的研究参赛作者:许静指导老师:陈春华54、作品名称:磁场诱导下磁性薄膜的化学生长参赛作者:郑逸群指导老师:陈乾旺55、作品名称:固体氧化燃料电池新型阳极研究参赛作者:李磊指导老师:夏长荣56、作品名称:以非粮生物质为原料规模化制备羟甲基呋喃甲醛工艺及设备参赛作者:邓晋指导老师:傅尧57、作品名称:手性磷酸催化的四氢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参赛作者:张文全指导老师:龚流柱58、作品名称:超细Te纳米线单层膜的组装及性能研究参赛作者:刘建伟指导老师:俞书宏59、作品名称:溶胶凝胶反应中凝胶点的实时监测(硅胶体系)参赛作者:俞明哲、孙玉冰、熊洁、刘才指导老师:张增明60、作品名称: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与对策参赛作者:周义人指导老师:张增田61、作品名称:基于经济伦理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型分析参赛作者:岳清春指导老师:张增田62、作品名称: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参赛作者:牛巍指导老师:宋伟63、作品名称:中国农民现阶段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参赛作者:才伟指导老师:无64、作品名称:网络媒体的环境监视功能分析参赛作者:汪臻真指导老师:褚建勋65、作品名称:组织危机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以食品安全危机为例参赛作者:汪臻真指导老师:褚建勋66、作品名称:经济危机背景下理工科大学女研究生就业观调查分析——以合肥地区理工科大学为例参赛作者:燕京晶、万明、戴耀华、江艳指导老师:刘仲林67、作品名称:数字环境下传播学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参赛作者:马可敬指导老师:周荣庭68、作品名称:探索危机下中国中小民企之路参赛作者:余海兵指导老师:刘安69、作品名称: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参赛作者:宋云路指导老师:叶勇70、作品名称: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思考参赛作者:唐飞指导老师:胡隆华71、作品名称: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消解途径参赛作者:王海恋指导老师:张增田72、作品名称: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参赛作者:杨鹏军指导老师:金邦坤优秀指导教师(18名)(按姓氏笔划排序)马文淦、王均、王晓平、卢汉成、冯志华、朱旗、安琪、杨基明、张权、陆轻铀、陈春华、金西、赵定涛、龚流柱、傅尧、傅忠谦、褚家如、蔡俊、优秀组织奖(9个)物理学院分团委、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分团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团委、工程科学学院分团委、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团总支、生命科学学院团总支、软件学院团总支、管理学院分团委、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分团委优秀干部(27个)(按姓氏笔划排序)丁国亮、丁宗雷、王海恋、王德勇、邓向允、石朝阳、刘庆、刘芯如、芦志强、李哲、李玉剑、李英明、杨鹏军、时省、吴清林、邱国庆、何学智、邹均庭、苗利博、郑芳、郝俊杰、姚太克、贺小桐、贺承浩、顾振、海子彬、董磊、。
基于STM32的CAN总线通信设计_亢雪琳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由 BOSCH 公司率先推出的一 种多主机局域网,它成功的满足了系统对灵活性和可靠性的高要求,迅速成为公认的 最具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起初,汽车中多个控制器和测试仪器间的数据交换越来越 复杂,引发了对一种多主机数据总线的需求,该总线要能很好的满足控制器间数据交 换的要求,让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主机通信,CAN 总线技术因此发展起来。CAN 总线 的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4]。CAN 总线技术摒弃了传统的站地 址编码,通信速率可达 1Mb/s。通过对数据块的编码使网络内节点数理论上不受限。 CAN 协议所具有的 CRC 检验功能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数据段长度最多为 8 个字 节,在保证了控制命令等长度要求又不占用过长的总线时间,系统通信的实时性能提 高。CAN 协议所具有的位仲裁机制可以保证实现总线分配时,避免两个站在同时发送数 据时所形成的冲突碰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 口, 以提供对总线 的差动发送 和接收 功能。其双差 分驱动 可
核心 , 建立了 C N网络硬 件平 台, A 研制 了冗余 C N通信网络 , A 并在 此平 台上 开发 了一套 完善 的应 用层 协议栈 。 系统通信
试 验 表 明该 设 计 方 案 及应 用协 议 可 以很 好 地 满足 系统 运行 要 求 。
关键词 : 冗余 备 份 ; A C N总 线 ; 时序 转 换 中 图分 类 号 :P 9 .4 T 3 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82 ( 07 1 —04 0 1 0— 8 9 2 0 ) 1 0 5— 0 4
维普资讯
一
种新 型 冗余 C N 网络 通 信 协议 栈 的研 制 A
・ 5・ 4
一
种新 型冗余 C N网络通信协议栈 的研制 A
陈娅娟 ,孙汉旭 ,贾庆 轩 ,叶
( 北京邮 电大学 空间机器人实验室 , 北京
平
10 7 ) 0 86
摘 要 : P ip 公 司的 SA 0 0独 立 C N控 制 器 和 T 公 司 T S 2 L 2 0 S 以 hl s i J 10 A I M 3 0 F4 X D P片上 集成 C N 两 种 不 同 的控 制 器 为 硬 件 A
TM S 0LF 4 32 2 0X P s ito c d DS i n rdu e .M e whi ,a p oo o tc s gv n whih o e s a p lc to e lz to n t i sg . n a l r tc lsa k i ie c f r a p ia in r a ia n i h sde i e n i n K e o d r d n n t CAN;tmi wic y w r s: e u da ; i ng s th
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 ( 决于 报文标 识符 ) 取 采用 无损结 构 的
逐位仲裁的方式 竞争 向总线发送数据 。其协议废除 了站地址编 码, 而代之 以对通信数据进行 编码 , 这可使不 同的节点 同时接收 到相同的数 据。这些特点 使得 C N总 线构成 的 网络各节 点之 A
间的数 据通信实 时性强 , 并且 容易构成冗余结构 , 提高系统的可
( a oa r fA r oo, e igUn esyo ot adTlcmm n ao sB in 0 86 C ia L brt yo e R btB in i ri fPs n e o u i t n, ej g10 7 , hn ) o o j v t s e ci i
Ab ta tA e h rw r ein o e u d n AN n t ok w ih i b sd o AN e n H m fP i p J 0 0 a d T sr c: n w ad ae d s frd n a tC ew r hc s ae n C o  ̄o e o hl s SA10 g i n I
Re e r h a aia in fa Reuca s a c nd Re l to o l t ntCAN o o o t c z Pr t c lS a k
C E a un U a—U J i —un Y i H NY - a,S N H nX , I Qn xa , EPn j A g g
报文 ; 下一个报文接收时 , 如果节点处理器从 总线控制器 ( 上 B) 先完成报文的正确 接收 , 将选择 总线控 制器 ( 向两路 总线 则 B) 发送 报文 , 反之 , 如果节点控制器从总线控制器 ( 上 先完成报 A) 文的正确接 收 , 则将选择总线控制器 ( 向两 路总线发送报 文。 A) 如果某路 总线 的某一环节 出现故 障 , 相应 的总线控制器 不会 则 触发接收 中断 , 此时节点处理器 读取 的报文则一 直是另一 路没 有 出现故 障的总线上 的报文 。图 1 所示为系统硬件框图。
在一些对环境要求较为苛 刻的 网架结构 中 , 空间环境 或 如 远程数据传输且不便于对设备 进行维修 等应用 中, 由于 网架结 构 的特殊性需要设计高可靠性数据采集 系统 对网架结 构的工作
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 和评估 。本设 计采用 C N总线 分布式 A 系统设计方案 , 将各个 控制单元 分布 在现场 各采集 点上 。C N A (ot l r rantok 属 于现场总线 的范畴 , cnr l e e r) oe a w 它是一种 有效支 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 串行 通信 网络 , 网络 中的各 节点都
一
图 1 系 统 硬 件 框 图
() 1 收发器 8 C 5 2 2 0冗余 。
C N总线收发器 8 C 5 A 2 20是 C N控制器 与物理总线之 间接
收 同一个报文 , 分别 向节点 处理 器 申请 C N总 线报 文接 收 中 A 断; 节点处理器总是 响应最先触发的接收 中断 , 并读取从该路 总
靠 性 和 系统 的灵 活性 。笔 者 研 制 了 基 于 两 种 不 同 C N控 制 器 A
的新 型冗余 C N网络通信软硬件设计结构 , A 并在此基础 上进行
了通信试验 。
1 冗余 C N硬 件 拓 扑 结构 A
为保证数据通信的高可靠 性要求 , 意通 信节 点不论 主从 任
均要在发送数据时向两个 网络 发送相 同的数 据 , 并且 在数 据接 收时选择一路接收。发送报文 时 , 点处理器 由总线 控制器 通 节 过两个总线驱动器向两路总线 同时发送 相同 的报文 , 不管其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