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修辞手法讲解
三年级语文初步学习修辞手法

三年级语文初步学习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的修辞手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三年级语文初步学习修辞手法的内容。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用来进行形象的比较和描绘。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例如,当我们说“他像一只勤奋的蜜蜂一样工作”,就是通过比喻来形容他的勤奋。
接下来是夸张,夸张是一种夸大事物特征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感情或强调某种观点。
比如,“他饿得能吞下一头大象”,这句话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了他极度的饥饿。
还有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排比,排比是将同类事物或相似事物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表达更加清晰。
比如,“我想要的不是财富,不是名誉,更不是权力,而是真正的幸福。
”除了以上提到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可以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初步接触和掌握。
比如,拟人、对比、反问等等。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形式,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模仿和运用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老师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感知和运用能力,为他们今后更深入地学习修辞手法打下基础。
三年级的语文初步学习修辞手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在日常语文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实践。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更有成效。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修辞手法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够在实际写作中加以运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写作常用的三大语文修辞手法介绍

【导语】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在语⾔写作时表达⽅法的集合。
修辞⼿法⼀共有63⼤类,78⼩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语⾔表达作⽤的⽅式。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 什么是⽐喻? ⽐喻就是“打⽐⽅”,即利⽤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个事物来⽐⽅另⼀个事物。
多⽤⼀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疏的事物。
⽐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的事物 (2)喻体:即⽤来作⽐⽅的事物 (3)⽐喻词:⽤来表⽰⽐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个句⼦是否⽐喻句? 虽然有些句⼦含有上述⽐喻句,但未必就是⽐喻句。
判断⼀个句⼦是否⽐喻句,除判断句⼦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的⽵笋,⾊彩明丽,倒映⽔中。
《桂林⼭⽔》 (2)⼩兴安岭⼀年四季景⾊诱⼈,是⼀座美丽的⼤花园,也是⼀座巨⼤的宝库。
《美丽的⼩兴安岭》【篇⼆】 什么是拟⼈? 把物当做⼈写,赋予物以⼈的动作、⾏为、思想、语⾔、感情、活动,⽤描写⼈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的词来描写物。
拟⼈的作⽤ 把禽兽鸟⾍花草树⽊或其他⽆⽣命的事物当成⼈写,使具体事物⼈格化,语⾔⽣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命,⽣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地。
(2)顽⽪的⾬滴最爱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篇三】 什么是排⽐?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致的短语或句⼦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三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讲解ppt(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3.柳条在风中笑弯了腰。
【注意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 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 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总结:拟人就是 用写人的词句去 写物。
(三)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
修辞手法。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 言过其实的描述。
【运用夸张要注意】
1、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从真情实感出发。 2、要明确,不要使人误以为是事实。 3、要注意文体的要求,不能什么时候、 什么场合都用夸张。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的修 辞手法。
排比的作用: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 度和气势。
(2)露似珍珠月似弓。
(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 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 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 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 变成等。
例如:(1)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 朵盛开的花。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 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
B、表示举例 a.“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 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 有钱。 b.“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 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 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 当不了挑山工。 c.“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 “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 非是比喻句。
A、表示比较 a.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 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 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b.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 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 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 情况下的比较。 c.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 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三年级语文学习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年级语文学习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语文学习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则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文将从三年级语文学习的角度,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就是一个比喻的例子。
在写作中使用比喻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拟人手法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动作,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行为能力。
比如,“树叶互相轻轻碰撞,像是在耳语”中的“树叶互相轻轻碰撞”就是一种拟人的表达方式。
使用拟人手法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3. 排比手法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并列使用,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比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中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和“欲速则不达”就是排比的表达方式。
使用排比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增强作文的表达力。
二、写作技巧1. 多读好书,积累素材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多读好书,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在写作时,可以借鉴书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多写多练,不怕犯错写作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写,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写作时,不要害怕犯错,要敢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句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3. 注意篇章结构,合理布局写作不仅仅是句子的串联,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篇章结构和布局。
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各个部分之间需要有逻辑的连接和衔接。
在写作时,可以使用标题、小标题等来组织文章结构,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结起来,三年级语文学习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要素。
通过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多读好书和多写多练,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注意篇章结构和合理布局,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有序。
三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讲解

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 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 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 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 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 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
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 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 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 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 两物的相似性,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 ,重点在“喻”。而拟人却是仿照“拟 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 ,重点在拟;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 ,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 拟最重要的标志。
对比一下,在作文里,你 会用比喻句和拟人句了吗 ?
1.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 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 写作文。
2.从雷锋叔叔身上,我懂得了 要乐于助人,要刻苦学习,要 勤劳勇敢。
三、排比
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 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 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
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远远看去像 一个个红灯笼。
红叶挂满树枝,像燃 烧的火焰。
雪挂在树上,像什么?
雪挂在树上,像一朵朵大白花。
春天的田野,到处是金黄 色的油菜花儿,一簇簇, 一丛丛,一片连着一片, 像铺满了一地的金子。
比喻句有哪些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 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 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 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 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 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三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三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孩子们开始接触到更多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为文字打开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瞧瞧三年级语文课文里常见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首先,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课文中可不少见。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如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在这个句子里,把弯弯的月亮比作小船,一下子就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月亮那可爱的形状。
又比如“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这里把平静的湖面比作硕大的银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和光亮。
通过比喻,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让我们仿佛能亲眼看到一样。
拟人也是经常出现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小草本来不会“探出头”,但在这里,把小草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人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草的生机勃勃。
再比如“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雷云怎么会拍大手呢?这就是把雷云拟人化了,让整个场景变得特别有趣,充满了活力。
排比同样常见。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比如,“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通过这样的排比,把鱼的不同样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对鱼的种类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夸张也是三年级课文里会用到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就是夸张地形容瀑布的高,让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另外,还有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学习正确运用修辞修辞手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学习正确运用修辞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丰富文章表达的形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使我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提供相关的例子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拟人比喻拟人比喻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以增强描写的动态性和表现力。
例如:风妈妈轻轻地拂过大地,唤醒了沉睡的花朵。
这个例子中,将风拟人化,形容它像一个温柔的母亲,轻轻地唤醒花朵,非常形象生动。
二、夸张手法夸张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采用过分、夸大等手法来渲染和强调事物的形象。
例如:小明数学太差了,连1+1都要算上半天。
这个例子中,通过夸张的方式形容小明的数学差,加强了他数学差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在修辞的表达中,使用同类型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对比和并列,以便于记忆和表达强调的目的。
例如:他是善良的,他是聪明的,他是勇敢的。
通过排比的方式,将善良、聪明和勇敢这三个形容词并列在一起,使人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四、比喻手法比喻是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暗示另外一个物体或事物,以起到形象的表达和比较的作用。
例如: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媚。
这个例子中,将她的笑容比喻成明媚的阳光,形象地表达了她开朗快乐的心情。
五、反问手法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或者情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例如:我们难道不是一家人吗?通过反问,表达了与读者强烈的情感互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以上只是五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更深的共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三年级语文下册学习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同学们一定要多加练习,不断积累,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
小学三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三年级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在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中,适当地引入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借助类比进行描述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更形象地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我们常说“他像一只小老虎一样勇敢”,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他的勇敢,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特点。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大树伸出了粗壮的手臂”,用拟人的方式来形容大树的形态,让人感觉大树就像一个有生命的人一样。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将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或列举,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感观效果。
例如,“学习不努力,成绩不优秀;做事不认真,结果不理想;积极努力,成功就会来” ,通过排比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况和结果,使句子更加鲜明有力。
四、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或加强表达的效果,将其被描述为超过实际情况的样子。
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渲染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她吃了一块巧克力,竟然笑得合不拢嘴”,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吃巧克力的情景,让人感受到她的喜悦与满足。
五、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出要表达的含义。
比如,“冬天寒冷而漫长,夏天炎热而短暂”,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描述冬夏的不同特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季节的变化。
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某种说法,通常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思考或强调某种观点。
通过反问,可以使表达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七、夸张对比夸张对比是将两个事物进行夸张的表达,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思书院三年级语文辅导讲义(一)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如:夜空中那轮弯弯的月亮就像一只小船挂在天边。
其中“弯弯的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弯弯的月亮和小船不是一类的事物,只是它们的外形十分相像。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比如:<1>人走在铁索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2>收获的庄稼堆在一起,像一座鼓起来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比如: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父母是温暖的阳光,花朵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快乐成长。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柳树在春风中跳起了动人的舞姿,远处的红旗飘飘把手招。
其中的“柳树”“红旗”都是物体,把它们看做是人来写,才会跳舞和招手,读起来更形象。
②拟物。
例如:解放军来了,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其中把人当做物体来写,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似的地方,很显然是把“敌人”看做“走狗”这一动物,表达了厌恶的情感。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比如:学校运动会上,“飞人”张强在跑步比赛中以火箭般速度冲向了终点,赢得了冠军。
人的跑步速度是不能和火箭相比,这里就夸大了,只是起到强调跑得快的作用。
(2)夸张的几种形式
<1>扩大夸张。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比如:教室里静的连一根绣花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3>超前夸张。
比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一.修辞练一练
1.说一说下面句子的修辞。
<1>浩荡的大江如一条巨龙,在群山中穿过。
<2>整个的石块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于是,那湖水也宁静下来,梦着似的睡着了。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坏蛋夹着尾巴逃跑了。
<6>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7>他家就巴掌大块的地方,不明白怎么能住下他们一家人的?
<8>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解析:<1><2>都是比喻句,<1>中“大江”与“巨龙”不是同一事物,但是都是有长大的共同点,比喻词是“如”,这里做像的意思,是明喻。
<2>中没有“仿佛”“像”“如”之类的比喻词,只是“石块”与“蓝水晶”有相似的地方,显然是把石块比作蓝水晶来写,是暗喻。
<3><4>句是拟人句,“睡觉”“做梦”“拥挤不让”这些动作只有人才能做得出来,“湖水”“树木”是不能做出人做的动作的,一看就是把它们当做人来写的,为了是表达效果更好。
<5>句看上去写人的,但怎么能有动物的尾巴呢?这里是拟物手法,把人当做动物来写的。
<6><7>句都有夸张的成分,<6>句中温度再高还没能使铜牌化掉,这是扩大夸张。
<7>句中是缩小夸张,房间再小也不会就手掌那么小,这里是为了形象地告诉别人:他们家真的很小。
<8>句酒还没喝怎么就能醉呢?这是超前夸张。
就是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在前面或者同时发生,酒喝了肯定会醉,还没喝酒醉了说明这酒很香,想不醉都难。
2,阅读下面短文,找出优美的修辞句子。
秋
1.指出划线部分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秋天到啦
秋天来了,小朋友们穿上了厚厚的衣裳,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小青蛙、蛇都准备过冬了,枫叶落啦,像小朋友的手掌看把手掌都排红了,燕子往南飞了都把树叶都剪掉了,菊花在秋风里频频点头,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芬芳迷人的小花都枯萎了,只有菊花仍然开放。
来到田野,我们看见玉米从杆子上垂下来,正等着人们去摘呢!看见农民伯伯流着汗水,我想起一首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蒲公英的妈妈让它的孩子都带上降落伞,分一吹,飘走了,苍儿的妈妈让它的宝宝都带上刺,小动物一来扎在它身上带走了,黄豆妈妈在太阳低下晒着,豆夹一开就蹦走啦。
来到果园,我们看见苹果露出了笑脸,鸭梨像一个不倒翁,葡萄像一粒粒玛瑙,山楂的笑脸比枫叶还红呢!香蕉像一把把镰刀,十六的宝宝在妈妈的房子里橘子、柿子争着让人们摘呢!
我爱你田野、果园,我也爱你秋天。
1.在文中用笔划出用了比喻、拟人的句子。
2.想想文中写了秋天里的哪些景物?
3.想一想黑体字在文中的好处。
(往使句子更加生动、传神想)
总结:在我们日常写景的作文中要经常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它们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加
形象生动,读起来是生动、鲜活而生机勃勃,是我们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所以学好这些修辞手法,积累一些优美的形容词、动词和成语对我们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与训练。
纳思书院三年级语文课后训练题(一)
(一)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2、百灵鸟在果园欢乐地歌唱。
()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上衣,白桦为裙子,还穿着花布鞋。
()
5、桂子花开十里以外都能闻到它的飘香。
()
6、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冲向敌人,占领了五七·九高地。
()
7、天空中的星星快乐地眨着眼睛。
()
8、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9、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群山之间盘绕。
()
10、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
1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12、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13、附近没有树林子也没有河,只有一些不深的长满了灌木的地沟,像绿色的长蛇一样分割平坦的草原。
()
14、鲁迅的书是进步青年的精神食粮。
()
15、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16、小黑石整天被温暖的太阳晒着,觉得非常舒适。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特务很狡猾。
(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3.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5.蝉儿很爱鸣叫。
(改为拟人句)
6.降落伞在天空飘荡。
(改为比喻句)
7.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8.他十分愤怒。
(改为夸张句)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美的翠玉。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翠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那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6.太阳如同一团火球,放射出刺眼的光芒。
7. 像绿毯一样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8. 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9. 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10. 打了败仗的敌人,成了没头苍蝇,到处乱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