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修辞方法教案(自动保存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以及专项练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以及专项练习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2.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
3. 通过专项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第一章:比喻1. 教学内容:介绍比喻的概念和作用,学习比喻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比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意思。
b. 讲解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c. 举例说明比喻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二章:拟人1. 教学内容: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学习拟人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拟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或行为。
b. 讲解拟人的构成要素,包括被拟物和拟人化的特征或行为。
c. 举例说明拟人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三章:排比1. 教学内容:掌握排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习排比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排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排比是通过并列排列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词语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b. 讲解排比的构成要素,包括并列排列的句子或词语。
c. 举例说明排比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四章:反问1. 教学内容: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反问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反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问是用来表达疑问或强调的句子。
b. 讲解反问的构成要素,包括疑问词和否定词。
c. 举例说明反问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五章:专项练习1. 教学内容:通过专项练习,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2. 教学方法:练习法、指导法。
3. 教学步骤:a. 针对每个学过的修辞手法,提供一些练习题目。
b.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提供帮助和解答疑问。
c.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和点评。
小学修辞手法的教案

小学修辞手法的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修辞手法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并掌握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3. 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包括相关课文和练习题)、黑板、彩色粉笔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解释其含义和效果;3. 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一些经典的修辞手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篇小学生常见的文章或课文,让学生阅读并标出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找到的修辞手法;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的效果产生的影响。
四、巩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3.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积极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魅力和效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并标记修辞手法的例子,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悟;2.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并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通过实践和巩固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
修改:三上第4课教案——修辞手法

3、排比句
1、引导学生理解排比句中的几个短句是相互联系、相关的。
2、学生读例句后,做口头练习。
第二环节:练习
1、学生读“篇篇结果”中的范文,勾画出其中的修辞句。
2、学生模仿这些修辞句,进行仿写。
3、学生尝试写“四季”中其中一季的景色,写一个片段。
三写作技巧
无
四写作练习及总结
点石作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主讲老师:陈荟
教学主题
第四课: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①了解、掌握清楚比喻、拟人、排比三种写作手法的概念。
②学会使用三种修辞手法来写句子。
③能模仿例句,用三种修辞手法来写景,把语句写生动。
教学准备
指定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像什么》
(1)老师随意给出一个事物,学生发挥想象,按顺序依次说出这个事物像什么。
本次课主要是三种修辞手法的训练,学生对其概念掌握比较好,能模仿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部分程度好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写的句子很有新意。但是程度差的学生,写的句子比较呆板,不够生动,还需加强指导。这次课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单元习作有《秋天的景色》,掌握了修辞,对写景会更容易。
(2)谁没有跟上节拍,或者说出的物品与实际事物不相似,或者说不出来则犯规。
二主题活动
第一环节:教授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一、比喻句
1、引导学生从外观、形状、颜色等抓特点,发挥象。注意:同类不能比较。
2、学生读例句,深入理解。
3、老师给出事物,学生做口头练习。
2、拟人句
1、引导学生把事物与人之间的某些特点相联系。尽量加入感情。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以及专项练习

一、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以及专项练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喻的概念,并进行比喻句的练习。
2. 拟人: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拟人的概念,并进行拟人句的练习。
3. 排比: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排比的概念,并进行排比句的练习。
4. 反问: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反问的概念,并进行反问句的练习。
5. 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或故事引出修辞手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3. 示例:给出每种修辞手法的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4. 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
五、专项练习:1. 比喻句练习:让学生写出两句比喻句,要求形象生动。
2. 拟人句练习:让学生写出两句拟人句,要求富有感情。
3. 排比句练习:让学生写出两句排比句,要求有节奏感。
4. 反问句练习:让学生写出两句反问句,要求有说服力。
5. 综合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3. 对于学生的写作练习,要细致批改,指出使用修辞手法的正确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语文教材或修辞手法指导书籍,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2.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优秀的在线文章或练习资源,供学生阅读和练习。
3. 写作工具: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纸张、笔等工具,以及电脑或平板等电子设备,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八、教学扩展活动:1. 举办修辞手法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展示自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组织学生进行修辞手法作品展示,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优质教案

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二、教学准备1. 教案PPT2. 课件资料:修辞手法定义和举例3. 实物或图片示例:模仿诗句、名人名言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师生互动:提问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了解,鼓励回答。
- 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了解常见修辞手法(15分钟)- 使用PPT展示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举例,与学生互动讨论。
- 配合实物或图片示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与合作实践(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进行讨论和练。
- 学生可以选择模仿诗句、名人名言等方式来展示所选修辞手法。
-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分享。
4. 整合总结(10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所选修辞手法,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 整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总结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5. 延伸拓展(10分钟)- 提供一些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分析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 引导学生写作时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并能够熟练运用其中的常见手法。
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学生不仅增强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延伸拓展环节,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写作实践,进一步巩固了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
教案:修辞手法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修辞手法;
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能够分析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意义;
4. 能够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相关用法;
3. 能够分析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与重要性,以及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分类,并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2. 正文(30分钟):
2.1 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它们的定义和用法;
2.2 分析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读其意义;
2.3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对修辞手
法的感知能力。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3.1 阅读文学作品,并找出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含义;
3.2 给出一些句子或段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并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拓展练习,如分析和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等。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及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来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完整word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2)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3)作业检查弯弯的月亮像()大象的耳朵像()蝴蝶花多么像()二、知识点讲解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1、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
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
(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露似珍珠月似弓。
(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
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修辞手法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修辞手法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习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3.能够辨析并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点:1.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能够辨析并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PPT、教学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简短的描述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步骤二:学习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10分钟)1.板书并解释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技巧。
”2.通过多个例子,对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说明,如“比喻可以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步骤三:探究不同的修辞手法(15分钟)1.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给出简单易懂的解释。
- 比喻:用A说B,使B更具有象征意义。
- 拟人:给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 夸张:对事物的描述进行程度上的夸大,突出其特点。
- 排比:将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成对称或相似的结构,增强语言的力度和美感。
- 反问:用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参与,共同探究并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步骤四: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2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或生活中的事物,自由组织语言并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多样化运用修辞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与大家共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尝试并给予肯定。
2.总结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醒学生在以后的语言表达中多加运用。
六、课后作业:1.整理刚才的作品,将其发挥到更好的地步,并从作品中标注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及熟练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句子进行修辞修饰,准确的描述事物特征。
让学生掌握丰富句子内容的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修辞修饰,让学生感受句子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能够准确运用修辞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鹅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2.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猜一植物)荷花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的三种修辞方法。
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描绘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的更加生动鲜明。
也就是把A比作B.
我们在做比喻句时应该注意三点:
A是本体,B 是喻体
A与B 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物体。
A与B物体有相似之处(注意一定要合情合景)
比喻词:像、好像、好似(si)、犹如、仿佛、宛如、似的(shi)
举例:我长得像妈妈一样(X)
这个男孩和他爸爸像一个人似的。
(X)
苹果红的像橘子。
练习:
1、给本体,说喻体
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真是喜煞人啊!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满树结的荔枝密密麻麻的,像是夜晚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
地里的麦子,长得肥绿肥绿,风刮着,就像一湖绿水。
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
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点缀蓝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原野。
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练习:
2、改写比喻句
学校美。
(比喻)
我们的学校像西方人想象的天堂一般,美如仙境。
星星闪。
(比喻)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仿佛一个可爱的孩子在向我们眨着眼睛
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秋天到了,树叶像毛毛细雨一样往下落。
蓝天上布满了星星。
——黑色的天空上布满了像宝石一样的星星。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上。
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
——池塘里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在微风中摆动着。
.池塘里的荷叶又大又绿。
——池塘里的荷叶如芭蕉般又大又绿,让人喜不自胜。
一棵柳树挺立在池塘边。
——一棵柳树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立的池塘边。
那荷花随风飘动,十分好看。
——那荷花随风飘动,如同起舞的少女,十分好看。
拟人
定义: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也就是把物当做人。
1、会说(清晨,窗外的小鸟喳喳地仿佛在喊着:“懒虫,起床!”)
2、会动(柳枝梳理着它动人的秀发)
3、有思想、有感情(星星在天空孤独地眨着眼睛)
练习
1、给事物,造句子
风儿轻唱着歌儿,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快的歌儿。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它在向我们点头微笑。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我们点头微笑。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巨浪伸出双臂猛地把我托起。
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们十分讨厌。
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花苞来。
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飞舞,想要抓住它,它已经融化了。
练习:2、改写拟人句
鸟在枝头鸣叫。
改为:鸟在枝头歌唱春天
小溪哗啦啦地流。
改为:小溪唱着欢快的各儿往前跑去
雨水淋在树上,树叶沙沙作响。
改为:调皮的雨滴搔大树的痒痒,使大树乐得浑身颤抖。
雪松的树枝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
改为:调皮的雪娃娃飘到雪松爷爷的身上,雪松爷爷被逗得笑弯了腰。
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
改为: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一起说话.
排比
定义: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1、结构相似(相同)
2、语气一致
3、有相同的词语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分类:
1、并列式排比句。
例句:公园里的花儿真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递进式排比句:
例句:学们向校园里欢唱的小乃哦打招呼,像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练习造句:
“假如我会飞”、“如果我会变”、“如果我是(孙悟空)”、“我喜欢”
1、诚信
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
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2、爱心
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3 、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4、亲情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是烈日炎炎的夏日,父亲手中驱蚊的芭蕉扇;是久别重逢后,亲人的一句平淡的问话“回来了”;是父亲暴怒时的一顿拳脚……
5、母亲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需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荒瘠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青翠,闻一下香沁心脾,心里得到恬适不会孤单;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课堂总结
把句子写生动——运用修辞方法
1、比喻句——把A比作B。
A是本体,B 是喻体
A与B 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物体。
A与B物体有相似之处(注意一定要合情合理)
2、拟人句——把物当做人
会说
会动
有思想、有感情
3.排比句——3个以上词组(句子)
1)结构相似(相同)
2)语气一致
3)有相同的词语
4)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综合练习
用“排比”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述柳树的特征。
(柳树的特征:柳枝颜色翠绿,柔、细、长、垂随风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