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题型教案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与分类。

2. 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及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修辞手法教师详细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修辞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深入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小短文。

2. 找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看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课程活动设计活动一:修辞手法分类游戏1. 教师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修辞手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判断得更准确。

活动二:修辞手法创意写作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至少三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2.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2. 修辞手法的创新运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修辞手法的理论知识。

2. 典型实例和练习素材。

3. 教学PPT或黑板。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修辞手法的知识。

2. 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修辞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修辞手法(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练习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成果。

3. 教师给出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讲解修辞手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修辞手法,如反问、设问、比喻、拟人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练习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成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学设计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学设计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2.知识目标:具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时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

三.难点及突破策略: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按照学习--实践--分析--总结的路子对此进行突破。

四、教学准备:近年来的全国高考试题,有关修辞手法运用方向的知识点及相关试题。

(讲义形式)五、教学流程:(一)课前引入与考点解析。

1.“常见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其中以“比喻”、“比拟”、“对偶”、“排比”为重点。

2.“修辞方法”不止指修辞格,它包括词语的推敲,锤炼的技巧与方法,句式的选用、变换的技巧和方法,修辞格的运用,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

3.“修辞方法”的考查,决不会单独考查概念,因为学习修辞知识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主要看是否能根据具体语境实际运用,即根据提供条件与要求,是否能正确运用某种修辞方法进行表达。

所以“正确运用”才是考查的核心。

本节课我们将结合具体题例与大家一起复习这一考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组织学习讨论。

1、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991年“三南”高考试题) 解析:前后矛盾。

2.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5.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分别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或段落的编写。
4.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3. 逐步引导: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反馈与激励: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
1. 举办修辞手法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组织文学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来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评价
补充和说明: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意考察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章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
补充和说明: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考虑其与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以及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
补充和说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十、教学计划
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确保课时安排合理,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
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背景与目的修辞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意义的目的,通过一定手段把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的过程。

修辞方法是指常见的处理语言文字的方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语言修辞效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对于写作、口语、演讲和各种写作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各种修辞方法,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项:比喻定义:比喻是指用一个与本意相似但本来不具有该含义的事物,来显现另一个事物的特征的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比喻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比喻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比喻。

教学内容:1.给出若干比喻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尝试写出一些比喻句子;3.分析名作中的比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第二项:排比定义:排比是指在表达同一意思的同时,采用同一个形式、相似的句式、节奏和音节,达到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排比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排比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排比。

教学内容:1.给出若干排比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排比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尝试写出一些排比句子;3.分析名作中的排比,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第三项:夸张定义:夸张是指过分地渲染或扩大言语表达的效果,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夸张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夸张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夸张。

教学内容:1.给出若干夸张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夸张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尝试写出一些夸张句子;3.分析名作中的夸张,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第四项:反问定义:反问是指把一个明显的陈述变成一个疑问,以表达感情或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反问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反问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反问。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解读考纲: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层级要求——D 、E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题型:仿用、扩写、续写、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题型: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辨析与鉴赏)解题方略: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的形式:甲像乙。

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有“像、似、仿佛、犹如、如同、好比、一样”等。

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③网吧如同雨后的春笋,突然间密密麻麻地出现在校园周围。

(2)暗喻。

典型的形式:甲是乙。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于就是、成为”等连结,或者不用比喻词。

例如: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却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典型的形式:乙代甲。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喻"猫爪子印")②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喻“月亮”)③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喻隔阂)④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喻平凡的人,“鸿鹄”喻英雄人物。

)(4)博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丙、丁。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目标】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课时【考点概述】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知识介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

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

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修辞方法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

3.能够运用修辞方法撰写文章,增强其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运用技巧。

2.难点:能够合理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约10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修辞方法使用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作用。

如:“这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简直像是附在我身上的苍蝇。

”这里的“苍蝇”就是用来比喻问题的麻烦程度。

2.介绍常见的修辞方法(约15分钟)根据教材或课程要求,教师可以依次介绍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比喻(约20分钟)通过阅读一段有关比喻的文章或故事,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其中使用了哪些比喻手法,并让学生试着解释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比喻来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4.夸张(约20分钟)通过示范或展示一些夸张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夸张来强调一个特定的情感或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

5.排比(约20分钟)通过分析一段使用了排比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排比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排比来描述一个连续发生的事件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感受。

6.倒装(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倒装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倒装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倒装来强调一些意思或增强句子的对比效果。

7.反问(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反问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反问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反问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或观点的思考和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编制:付志鹏、彭菲菲、孙艳审核:孙艳辉学习目标:1、把握高考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用法。

2、了解常见修辞的各种设题类型并能灵活运用。

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经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典题回顾(2020山东模考)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

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五、那些年,高考题中考过的修辞……1、【2017年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2、【2016年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2013北京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4、【2012年重庆卷】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

这就犹如。

(2分)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2分)。

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5、【2012四川卷】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6分)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 __________,希望_____ _____;回忆_______ ____,希望__ __ _ __。

6、【2017年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

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4分)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

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7.【2015年山东卷】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划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4分)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找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性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8.【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3分)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碌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9、【2013年全国大纲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10、【2013年重庆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

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11、【2016年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4分)12、【2015年四川卷】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

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13、【2012年天津卷】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

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八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妈妈们用青春和无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

6月23日是“国际SOS 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

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

(4分)14、【2014年湖北卷】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

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

要求:①必须原创;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

六、推陈出新1、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2、请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述画线句的意思。

(5分)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

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

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来吧。

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

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

(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3、生活中很多朴素的思想,既可以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也可以用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

参看下面的示例,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所给句子的意思。

不少于30个字示例:(平实的表达)——最终能显名于世的人,必定要经历很多艰难苦寂。

(生动的表达)——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平实的表达)——要永远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生动的表达)——4、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仿照划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

要求修辞恰当,情感一致;不要求与原词押韵,字数可以适当增减。

(6分)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5、校学生会和团委将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以“青春颂”为主题的歌咏比赛,邀请你做主持人,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歌咏赛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感情热烈,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不少于6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