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考纲原创诗歌鉴赏题6首

合集下载

原创诗歌鉴赏题6首

原创诗歌鉴赏题6首

2017年新考纲原创诗歌鉴赏题6首一、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暄风”,即春风。

“迟日”,即春日。

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A.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

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

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

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第一篇:2017全国卷新题型诗歌2017诗歌鉴赏新题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

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6分)二、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2017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学生版)

2017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学生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鉴赏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017高考诗歌新课标题型-------诗歌鉴赏

2017高考诗歌新课标题型-------诗歌鉴赏

2017高考诗歌新课标题型-------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安贫韩偓①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注】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

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

“八行书”指信札。

“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

“九局图”指棋谱。

“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

“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

“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

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

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E.《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

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15.诗作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6分)14.(5分)BD(选B项2分,选D项3分。

B项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

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

D项尾联,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又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六诗歌鉴赏专题(1)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六诗歌鉴赏专题(1)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诗歌鉴赏专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2017诗歌鉴赏真题参考答案

2017诗歌鉴赏真题参考答案

•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 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 诗句,具体分析。(6分)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 经注》)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 八首》) • 答:《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 日”“鸡鸣”“水国”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 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 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 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 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 作手法的一项是( B )(3分)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 中》) •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 春晚即事》)
•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 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D】(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 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 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 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 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 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
析。(6分)
• 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精编卷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精编卷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精编卷1、(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3、(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

2017年新考纲诗歌鉴赏题

2017年新考纲古诗鉴赏题25题(含答案)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答案与解析】8.CD9.(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新考纲原创诗歌鉴赏题6首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暄风”,即春风。

“迟日”,即春日。

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

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采桑子·杂忆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 “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 “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浣溪沙·新年夜坐
万树·清
猿和风声落槛边。

鼠窥人影过灯前。

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可堪身滞海南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 “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 “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D. 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清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

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 “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 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 “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衷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九曲棹歌(其二)朱熹宋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

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

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

B.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

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

C. “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 “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

E.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

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

(6分)
一、答案:1、CD(C.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青山子规啼应是白天游玩时所闻。

)2、喜悦—忧愁。

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6分)
二、答案:1、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2、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

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

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

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三、答案:1、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

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
2.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分),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1分)。

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四.1.CE(C非愤怒,而是无奈;D可堪,是不能忍受。

鲁迅诗云:敢有歌吟动哀。

敢,就是不敢之意。

同理,可堪,就是不堪之意)
15.①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2分);②“夜”与“年”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 (2分)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经的悲哀中的意思。

(2分)
五.2.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15.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

(2分)
六.1.CD(虹桥并不是指抬头看见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产生了对神话的联想,而全诗也不是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赞美九曲溪之美景)
2.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一曲溪景物的赞美之情。

(2分)既有“锁翠烟”“蘸晴川”的自然景之美,(2分)也有幔亭峰仙人宴请之人文故事之神奇。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