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论文范文
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小论文作文10篇

有趣的科学知识科普小论文作文范文一 神奇的八大行星 你们知道吗?宇宙中有八大行星,这八大行星都各有各的特点,下面,就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名不副实的行星——水星。
水星是由水组成的星星吗?事实并非如此,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最受太阳的“疼爱”,它得到的太阳光照相当于地球赤道上太阳光照的六倍,因此表面温度高达500摄氏度。
在这样的高温下,水荡然无存。
所以,水星是一颗名不副实的行星。
地球的“孪生姐妹”——金星。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构造也和地球比较接近,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姐妹”。
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
火星和地球一样有南极、北极,有高山、峡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因此,有的人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太阳系的钻石——地球。
地球就是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
地球上万物生长,它就像茫茫宇宙中的一颗宝贵的钻石,放射出夺目的生命之光。
星中“美人”——土星。
土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美丽的行星。
它的周围环绕着美丽的光环,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草帽的“大美人”。
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八星之王”。
木星也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的木星卫星有16颗。
“躺着”旋转地星球——天王星。
天王星离太阳比较远,它以“躺着”的姿势绕着太阳运动,因此四季和昼夜变化比较复杂,天王星上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是42年的夏日白昼和42年的冬天夜晚交替出现。
“背着”风暴前进的星球——海王星。
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海王星由气体组成,星球上经常狂风呼啸,天气变化很快,是一颗“背着”风暴前进的星球。
怎么样?八大行星都很神奇吧?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太阳系中不是九大行星,而是八大行星呢?其实啊,冥王星原来也是行星之一,可是在2006年8月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决议中,冥王星失去了“行星”的地位,被划为“矮行星”,原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就变成了八大行星。
科学小论文范文450字(通用29篇)

科学小论文科学小论文范文450字(通用2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小论文范文45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小论文篇1在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奇怪的现象,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许多许多,但我觉得变色龙会变色很神奇,所以我对它进行了研究。
变色龙一般身长25—30厘米,舌头比身子还长,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那就是会变色,这样它就可以很好地把自己伪装起来,就好像穿了一件迷彩服一样,既可以避免敌人的侵害,又可以迷惑它要捕捉的食物,便于采取突然袭击。
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它的皮肤内有许多不同的色素细胞,有黑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
金色素细胞。
这些色素细胞受神经和激素控制。
当环境中的光线。
温度。
湿度等发生变化时,或是受到惊吓时,神经系统立即会做出反应,引起各种色素细胞的收缩或舒张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组合,像我们绘画时用“三原色”可以调出许多种不同颜色一样,变色龙的身体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
变色龙能随环境变化改变体色,长期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
有不少动物都有这种本领,如海边的招潮蟹;有的外形也可以随环境变化,如枯枝碟,颜色与形状与一片枯叶几乎没有区别。
动物的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成为“拟态”。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一点也不足为奇了。
科学小论文篇2我走在大街上,正要赶去补课的地方,上了公交车,把头偏向窗外,正想欣赏窗外美丽的景色时,却被窗户上的结上雾挡住了,我不禁有了疑问:为什么公交车的窗户上会结上雾?补完课后,我急匆匆赶回了家,上网查找到资料。
网上是这样说的:当车窗两面的温差大时,温度高的一面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预冷凝结,形成大家所说的雾,也就是说,当冬天时车外的空气会比较冷,玻璃也会变得比较凉,此时车内的空气温度较高而起湿度较大时,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玻璃上产生小水珠,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做个试验,将一块玻璃或眼镜放入冰箱,在冰箱中冷却到同冰箱一样的温度时,此时玻璃上并没有雾气,如果将玻璃从冰箱中取出后放在空气中就可以发现上面会很快产生浓重的雾气;戴眼镜的弟兄们可能会有体会,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后眼镜会被严重的雾气遮盖,看不到任何东西。
关于科学小论文作文范文7篇

关于科学小论文作文范文7 篇关于科学小论文作文范文1暑假里的一天,哥哥带我到田野里去玩,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尤其是那池塘里的荷花,粉红的花,碧绿的叶⋯⋯突然,我发现很多荷叶上都有一颗亮晶晶的东西,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颗颗水珠,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奇怪的是荷叶一点也没湿,我好奇地倒了一些矿泉水在荷叶上,矿泉水一落到荷叶上就滚落到荷叶中央,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湖泊,荷叶还是没有湿。
我记得下雨的时候路边的树叶都会被淋湿,为什么荷叶不会湿呢?回到家,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爸爸妈妈,可他们都不知道原因,还是爱上网的哥哥在网上帮我找到了答案:原来荷叶的表面有很多很细很细的绒毛,这些绒毛排列得很紧密,而且上面含有蜡质,因此水滴到上面时,铺不开也渗不进去,只能变成水珠滚来滚去,这在物理学上叫做“不浸润” 。
荷叶上的水珠不仅不会弄湿荷叶,而且还能顺便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难怪荷叶看起来总是那么一尘不染。
这真是太神奇了!由此我想到要是我们的衣服或者是建筑物上涂料也有这种特性,不就不怕灰尘和雨淋了吗?那该多好啊!关于科学小论文作文范文2今天,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外婆拿出今年刚收的花生,要炒给我们吃。
妈妈说:“炒花生多麻烦,还得用沙炒。
”我说:“干嘛非要用沙子,直接炒不是更快吗?”妈妈说:“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看谁说得对?”我的方法是直接炒。
等外婆把灶烧热后,我把一大碗花生倒入锅内,先用锅铲慢慢翻炒,二十几分钟后,锅里冒烟了,我慌忙加速翻动铲子,可花生还是越来越黑。
我说:“花生应该熟了吧!”外婆说:“还早着呢!”我只得耐着性子又炒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外婆才说可以了。
我盛起来一看,花生个个都已经变成“焦黑碳” 了。
我拿了几个尝了尝,不是焦的就是生的。
唉,看妈妈的吧!只见妈妈把一大碗沙子倒入锅内翻炒,一分钟后,倒入一碗花生。
只见妈妈不紧不慢地翻炒着。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她把花生盛了起来,滤掉沙子。
我不相信妈妈能这么快就把花生炒熟,用惊奇的眼光望着妈妈炒好的花生:皮略有点泛黄,拨开一看,仁也熟了。
科学小论文怎么写(锦集15篇)

科学小论文怎么写〔锦集15篇〕篇1:科学小论文泰顺县育才小学三〔2〕班赖志款指导师:张一平一、提出问题这一学期最开场的时候,我们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观察了绿豆、蚕豆、花生、黄豆、玉米、凤仙花、向日葵等好几种植物的种子。
后来,我们还将每种植物的种子各捡出一粒,把它们浸泡在水中,进展观察和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很多同学发现绿豆的种子很快就发芽了,而像蚕豆种子过了一天了,还没有发芽,这是为什么呢,绿豆种子怎么那么快就发芽了呢?而且,同样是绿豆种子,也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跟同学讨论,然后在张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二、研究问题为什么绿豆发芽有快有慢?三、猜测张教师问我:“都是绿豆种子,为什么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呢?你觉得这可能与什么有关?”我一边考虑一边记录,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猜测。
1.可能与种子的大小有关;2.可能与种皮的厚薄有关;3.可能与种皮的软硬有关;4.可能与种脐的大小有关;5.可能与教室的温度有关;6.可能与潮湿或枯燥有关;7.可能与水量有关;8.可能与空气有关;9.可能与种皮的颜色有关;10.可能与做实验的杯子大小有关;11.可能与绿豆的生长过程有关;12.可能与绿豆的硬度有关;13.可能与绿豆的轻重有关;14.可能与绿豆的新老有关;15.可能与装绿豆的盒子有关。
有了自己的猜测,张教师建议我选择其中一两个做实验,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准备了几个小盖子,拿出学具袋中所有的绿豆来做实验,后来绿豆不够了,还找张教师借了几颗绿豆做实验。
四、实验情况1.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一:准备一大一小两颗绿豆和两只同样大的小盖子。
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他们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现,大绿豆已经发芽了,它长出白白的长约1毫米的“芽”,而小绿豆还没有发芽,只是变大了一点。
〔2〕实验设计二:拿两个同样大的小盖子,分别放入一颗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一个盖子里多滴些水,另一个少滴,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科学小论文范文-10则(小学)

科学小论文范文-10则(小学)科学小论文范文 10则(小学)1静电的原理人可以在灯光的照耀下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那小纸屑又能不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在塑料板上跳起舞来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首先我们准备一些小纸屑和一根塑料棒把小纸屑放在桌子上再把塑料棒在身上来回摩擦多次然后马上用摩擦过的塑料棒去吸小纸屑.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小纸屑穿着美丽的衣裳开始翩翩起舞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静电产生了作用静电是怎么来的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A 原子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热能化学能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这就是所谓摩擦起电了. 日常生活中干燥和多风的秋天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有些还对人体造成危害. 了解了静电的原理我们就可以想方设法避免它对人们的伤害还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制造机器设备来服务人们.2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
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
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
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
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
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最新范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篇一: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小学生科技小论文五年级(2)班王国安1、为什么白醋能显字?我看见书上说,白醋能显字,我不相信。
白醋是白的,怎么也出不了字来,会不会书上说错了。
哎!只有做了这个实验才能见分晓。
我迅速找来一支蜡烛、一张A4的纸、打火机、毛笔、一瓶白醋。
我先用毛笔沾了几下白醋,便在A4的纸上写了“光明正大”四个大字,一开始,上面有水印字,过了一会儿,上面什么都没有了,真是洁白如新。
我想:这下字都没了,怎么会显出棕色的字来呢?不可能!不可能!我点燃了蜡烛,把纸放上去烤,开始差点把纸全烧了,我再一次小心翼翼放上烤,忽然,写“光”字的地方出现了棕色的一撇,我很吃惊,怎么会这样,明明没字的,怎么会出现了棕色的一撇。
我接着烤,慢慢的“光明正”三个字都出现了,字是棕色的,有点黑糊糊的样子。
写“大”字的地方由于烤得厉害烧破了没有显出来。
原来,书上说得都是对的呀!据说过去传递情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就用了这种方法,实在是很方便、安全。
这样为什么能出字,我在书上一查,原来,白醋遇高温就像烧糊了一样,像印子上色一样。
原来是这样啊!啊!原来科学奥秘是如此的神奇。
从此,我对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我将多做实验,揭开更多的科学奥秘。
2、树为什么涂白漆?我有个吃完饭散步的好习惯,可是每当我散步时,总会看见路旁的一排排树都涂着一层白漆,十分壮观,可是树的底部为什么要涂白漆呢?想到这里,我便跑回家问爸爸妈妈,爸爸说:“是为了环保。
”可妈妈说:“是工人闲的没事干。
”“真的是这样吗?”为了探个究竟。
我来到大伯家,发现大伯家的后院里有两棵还没涂过白漆的树,还十分挺拔。
于是,我动起了做实验的念头!想到这里,我便叫妈妈买来了一桶白漆,叫爸爸拿来了一把刷子,一切准备就绪,我便开始行动,像工人叔叔一样拿着一把沾着白漆的刷子,给一棵大树刷了起来。
以后,我每天都到大伯家去看这两棵树。
下面就是我的调查报告:叶子:五天后,刷着白漆的树的叶子变得更绿了。
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科学小论文范文(通用24篇)科学小论文篇1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的奇妙现象,比如:干冰和热水的碰撞的奇怪现象……那这些奇妙现象下,又有什么奥妙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索飞船,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奥妙吧!今天我们要探索的生活奥妙是:干冰和热水碰撞后,会突然冒出浓浓的烟雾,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做个试验吧!首先要准备一些干冰和热水以及一个扎实的手套。
我们实验的第一步是:在手套里放入事先准备的干冰,分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干冰如果太多或太少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放入干冰后,在手套里,倒入热水。
然后,立即把手套捆紧。
此时,我们会发现,手套开始慢慢的膨胀,越长越大。
我们再把手套慢慢地摇动,我们会看见,手套胀得像一个充满的'气球,慢慢地,手套爆炸了!为什么在手套里放入干冰后再倒入干冰然后封闭手套,手套会慢慢膨胀最后爆炸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吧!我们参加婚庆典礼上是,会在里面有干冰的蛋糕上倒入热水(酒),此时,蛋糕会冒出浓浓的烟雾,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刚才我们做的两个实验会产生如此有趣的现象,是因为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将热水与干冰放到一起,二氧化碳开始升华,干冰就从固体直接变成气态。
二氧化碳的温度大约是零下八十度左右,当二氧化碳遇到比它温度高的物体时会迅速的汽化,所以干冰遇见热水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怎么样啊?同学们今天又学到了奇妙的知识吗?同学们,在生活中,会有许多的奇妙现象,也有许多的生活奥妙。
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生活中的奥妙吧!科学小论文篇2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
科学小论文范文

科学小论文范文【篇一:科技小论文】月食是由月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 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 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 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 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 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 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 当月食发生的时候, 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
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
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
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 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 则只会发生月偏食。
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 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 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 投射到月面上, 令到月面呈红铜色。
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 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 这就称为半影月食。
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 月亮将略为转暗, 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不过看月全食必须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
关于月食, 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 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 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
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 断粮断水, 情况十分危急。
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 就向土著人大喊, “再不拿食物来, 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 哥伦布的话应验了, 果然没有了月光。
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 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篇二:科技致富】一位农民为了致富改种了很大一片枣树林, 天天精心护养, 全家人都指望这片枣树给他们带来财富, 终于盼到要收获的季节, 可令人迷惑的是枣树的花谢了之后并未结果, 反而变成光秃秃的枯枝, 这让这户农民很是伤心, 望着一片片败叶残枝, 一家人都忍不住抹眼泪, 却又无可奈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小论文范文导读:范文科学小论文范文【篇一:水的压力——科学小论文】记得有一次我在海中潜水。
穿上皮质的潜水衣,戴上密不透风的潜水镜,背上一个氧气瓶,再配一个潜水员做指导,你就可以潜水了。
在潜水中,我兴致勃勃,看着海底亦奇亦幻的美景,不断地往下潜。
突然,我感觉耳朵有一点疼,我觉得很好玩就忍着,又往下去了一点。
哎呀,不行,耳朵疼得越来越厉害,我这才恋恋不舍地浮出海面。
问潜水员:“叔叔,我为什么会感觉耳朵疼?”潜水员叔叔告诉我:“因为你潜得很深了,有8-10米,水的压力比较大,你的耳朵承受不了,所以就疼了。
我对压力产生了好奇,想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
回家后,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了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
为此我做了个试验。
材料是:1个装牛奶的矩形竖直纸盒、1卷胶带、1个钉子、1个平盘。
我放好牛奶盒,用钉子在任意一个侧面戳三个孔。
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中部和上部。
然后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将纸盒中加满水,再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的下方,将胶布撕开。
你知道出现什么现象了吗?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
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水。
这证实了水的深度不同,水的压力不同。
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
所以我在海中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耳朵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
为了知道压力还和什么因素相关。
我又做了个小试验:我用一根吸管插入一个小纸盒的口,插得紧紧的。
然后我通过吸管往纸盒里加水。
当水快到吸管口时,小纸盒的底部裂开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是这样。
原来,水压还和重量有关。
因为纸盒底部须承受水的重量最大,因此承受的水压也就最大,所以纸盒在底部裂开。
压力无处不在,有水压,还有大气压,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压力真是既远在天涯,也近在咫尺啊!【篇二:科学小论文范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把冰放在水里,冰都会浮在水面上。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对了,同样的物质,为什么冰显得比水“轻”?我疑惑不解。
带着这个问题,喜欢好奇的决定要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拿出冰块,放在水里,冰块有大有小,可无论冰块大小怎么样,它们都调皮地浮在水面。
于是,我试着把冰块按下去,手一松,冰块又浮上来了。
于是,我想探寻其中的原因。
对了,实验是最好的办法。
说干就干。
于是我把容量相等的两杯水,一杯放进冰箱,一杯放在桌上,等冰箱里的水结成冰后,我测了测它们的重量,结果分毫不差,可放进冰箱的那杯明显变多了,要高于另一杯的十分之一。
“哦”,我恍然大悟,“是结成冰的水体积变大,但是它们的重量还是一样,当然冰在水里就显得“轻”,所以就浮在水面了!接下来,为了证实我的实验,我查了一下资料,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原来,当水到了零摄氏度结成冰的时候,它的体积约要膨胀十分之一。
一样质量的东西体积越大,比重就越小;体积越小,比重就越大。
因为水变冰后体积胀大十分之一,所以冰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它就自然而然地就浮在水面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不但发现冰的比重比水小因此冰就会浮在水面上的道理,还知道了当遇到问题,要勇于大胆地假设,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且还要多方求证,才能知道问题的答案。
【篇三:科技小论文范文】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
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
可这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
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
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
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
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
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
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
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
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
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篇四:四脚蛇真的有毒吗】夏天,在路边、在草丛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形体像蛇,身体有鳞片的四脚蛇。
听人说,四脚蛇有毒,要是被它咬了,皮肤会红肿,继而腐烂。
四脚蛇是不是真的有毒呢?为了探个究竟,我们兴趣小组进行了研究。
首先,我们捉来一条四脚蛇,把它麻醉后,放在解剖盘上固定。
然后用一次性针筒在它的嘴里吸取0。
5ml唾液,倒入烧杯再加入3ml 水,使唾液和水均匀混合,接着将一只小青蛙放入其中,一小时后,青蛙安然无恙。
是不是时间太短?就让它呆一晚上吧。
结果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小青蛙还没死,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挺惬意的。
是不是浓度太低了呢?为了使我们的实验准确可靠,我们又到太田野里抓了四条四脚蛇,按昨天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小青蛙还是没死。
由此看来,四脚蛇对小青蛙没有致毒作用。
那么四脚蛇对其他动物是否有影响呢?我们抓来一只花猫,把0。
9ml唾液涂在猫的身上,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结果,两天之后,我们发现猫毫发未伤。
至此,我们开始对人们关于四脚蛇的危言有所放松,并进一步增加对四脚蛇毒性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决定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研究四脚蛇对人是否用影响。
我们从四脚蛇的嘴里吸取了0。
5ml唾液涂在自己身上,刚开始觉得皮肤有点凉,但一会儿,就什么感觉也没有了,无不良反应。
半小时后,皮肤仍旧无反应。
由此说明,四脚蛇对我们人类皮肤没有致毒作用。
通过以上实验与研究,我们明白了四脚蛇对人类并没有毒。
经过查阅《小博士知识库》,我们还知道四脚蛇其实就是蜥蜴和石龙子,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以食用蚊子、苍蝇、螳螂等害虫为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点评]:四脚射有毒,那时听别人说的,是否真是这样,小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探了一个“究竟”,本文叙述的是自己“探”的过程。
因为四脚射有无毒性不清楚,所以先选择在动物的身上实验,目的是为了确保实验者的安全,说明小作者的安全意识很强。
也只有在动物的身上得出没有毒性的初步论断,才能在人的身上进行实验。
对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分析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四脚蛇对人类并没有毒。
当然,“涂”并没有与血液接触,其结论是否成立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
实验后,小作者并没有结束探究活动,而是继续查阅资料,发现“夏天,在路边、在草丛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形体像蛇,身体有鳞片的四脚蛇”其实就是蜥蜴和石龙子,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还呼吁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试想,文章的小作者如没有对人们的这一说法产生质疑、好奇,而是听之任之,他永远不会认识真相。
科学的真实性需要我们像小作者一样,勇于实践。
启示一;先对其他动物实验,再以身试“毒”,这是智慧加勇气的体现,可敬可佩!但以身试“毒”还是不提倡。
启示二:《小博士知识库》等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在这当中肯定还有“为什么四脚蛇形体像蛇,身体有鳞片等特点”的知识,小朋友想知道的话,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篇五:科技小论文范文】炎热的夏天,热气逼人,吃上一根冰棍才舒服呢!你注意过吗,冰棍从冷藏箱里拿出来往往还冒“汽”哩!真有趣,通常只有热的东西才冒汽,冰棍为什么会冒汽呢?夏天的气温比冰棍的温度高得多,冰棍一遇到空气就要融化,融化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下降。
平时空气里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由于温度突然降低,就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也就是说,冰棍周围的空气由于温度降低,便容纳不下原来所含的那么多水蒸气了。
在这种情况下,多余的水蒸气就结成微小的水珠,形成一团团飘浮着的雾状水滴,经光线照射,就成了白色的水汽。
云、雾、雨、雪形成的原因也是这样。
江河湖海里的水,受到阳光照射后,不断地变成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受热上升,升到一定高度,遇到冷空气,就凝成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这便是云。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也能结成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这就是雾。
所以云和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在合适的条件下,云里的小水滴不断地合并成大水滴,直到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的时候,便降落下来,形成雨。
如果是冬季,这些水滴就结晶成雪花漫天飘舞。
不过,空气中饱和水汽的凝结,必须有它凝结的“核心”才行,这个核心就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它是促进云、雾、雨、雪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云雾的秘密,使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受到很大启发。
经过研究,他于1894年发明了一个叫“云雾室”的装置,它里面充满了干净空气和酒精的饱和汽。
如果闯进去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带电微粒,它就成了“云雾”凝结的核心,形成雾点,这些雾点便显示出微粒运动的“足迹”。
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云雾室”,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情况。
同时,还发现了不少新的基本粒子。
威尔逊云雾室,为研究微观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1927年,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篇六:蜗牛的体液有杀蚁功能】我在观察蜗牛的时候,无意间把一只蚂蚁吹进了蜗壳。
当蚂蚁被蜗牛顶出壳时,蚂蚁已神秘地死了。
蚂蚁只是接触蜗牛就死了,是否可以认定蜗牛身上分泌的体液具有杀蚁功能?为了揭开这个谜,我用杯子盛水,把蜗牛放在水里浸泡,制成蜗牛体液溶液。
我用小棍子蘸溶液为匆匆赶路的蚂蚁划定了一个圈,被圈的蚂蚁无可奈何地打转转而不敢接近圈圈。
蜗牛的体液确实使蚂蚁望而生畏。
我在这杯蜗牛体液溶液倒进一个蚁穴。
过了一会,蚂蚁倾巢被灭。
蜗牛分泌的体液具有杀蚁功能已确信无疑。
蜗牛的体液既能驱蚁,又能灭蚁。
它由什么成分组成?它的杀虫功效有多大?杀虫范围有多广?怎样提炼它?能否合成它?如果弄清了其中的秘密,我们便可以制造出新的防蚁剂和灭蚁药,来对付蚂蚁。
最好能惩治白蚁或其它害虫。
[点评]:“蜗牛、体液、杀蚁”是这篇小论文告诉他们的三个关键词,体现了选题要求中的的“准”。
小作者将这三个关键词串成题目,把自己写这篇论文的实验现象以及结论清清楚楚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同时他的整篇文章围绕的也是这样的内容。
在观察活动时,“我”无意将蚂蚁吹进了蜗牛壳,惊奇地发现蚂蚁被推出蜗牛壳的时候已经死了,可贵的无意,于是就有了小作者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认定蜗牛身上分泌的体液具有杀蚁功能?为了揭开这个设想,“我”开始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