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识丨红袖女:东渡·日式熏物
一袭红衣文言文翻译

余尝游于市,见一女子,红衣如火,翩翩然若仙子下凡。
余不禁驻足,凝眸而视,心为之动。
彼女子,年约二八,容貌倾城,眉目如画,肌肤胜雪。
其红衣,绣以金丝,华丽非凡,光彩夺目。
红衣之下,一袭素裙,隐约可见,似仙子之裙摆,轻盈飘逸。
女子步履轻盈,如风拂柳,婉约多姿。
她行于市中,众人皆为之侧目,无人不赞叹其美。
余亦为之倾倒,心中暗想:此女何人,竟有如此之貌?女子行至一处,忽转身,面向余而笑。
笑容如花,明媚动人。
余心神摇曳,竟不知所以。
女子似有所感,轻声言道:“公子为何独视吾?”余慌忙答道:“在下不知姑娘芳名,但见姑娘之美,不禁心动。
敢问姑娘何方人士?”女子微微一笑,答曰:“吾名红袖,家在远方,因事至此。
公子可否告知姓名,他日相见,亦有所忆?”余闻言,心中欢喜,遂答曰:“在下名为青衫,亦是远来之人。
与姑娘相遇,实乃缘分。
”自此,红袖与青衫结伴同行,谈笑风生。
红袖言谈举止,无不透露出高贵之气,令人敬仰。
青衫亦为红袖之美所倾倒,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呵护此女,让她永远幸福。
日复一日,两人相伴,感情日益深厚。
然好景不长,红袖告知青衫,她即将离去,回归故乡。
青衫心中不舍,泪眼朦胧,哀求红袖留下。
红袖叹了口气,轻抚青衫之面,柔声说道:“公子,吾知汝心中不舍,然吾之去,实乃家事所迫。
望公子勿以吾为念,待吾归来,定当与公子团聚。
”青衫无奈,只得送红袖离去。
两人相隔千里,书信传情,相思之苦,难以言表。
青衫夜夜望月,思念红袖,心知此生,难以忘怀。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过数载。
一日,青衫忽闻喜讯,红袖归来。
他欣喜若狂,立即启程,前往与红袖相聚。
相见之时,红袖依旧红衣如火,青衫亦着素衣,两人相见,泪眼相对。
红袖言道:“公子,汝之等待,使吾感激不尽。
此生,吾愿与公子相伴,共度春秋。
”青衫紧紧握住红袖之手,泪流满面,答曰:“红袖,汝之归来,使吾重生。
此生,吾定不负汝,共度此生。
”自此,红袖与青衫,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红衣女子,成为了青衫心中永远的仙子,她的美丽,成为了青衫一生中最美的风景。
100首念奴娇诗词

100首念奴娇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 张孝祥 [朝代] 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鸟儿问答 [作者] 毛泽东 [朝代] 近现代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念奴娇·天南地北[作者] 施耐庵 [朝代] 元天南地北。
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念奴娇·井冈山[作者] 毛泽东 [朝代] 近现代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念奴娇·春情[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幼儿唐诗300首

《行宫》元稹〔唐代〕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相思》王维〔唐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竹里馆》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哥舒歌》西鄙人〔唐代〕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登乐游原》李商隐〔唐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唐代〕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裴迪〔唐代〕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怨》金昌绪〔唐代〕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八阵图》杜甫〔唐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唐代〕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送别》王维〔唐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听筝》李端〔唐代〕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玉台体》权德舆〔唐代〕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宫词二首·其一》张祜〔唐代〕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江雪》柳宗元〔唐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新嫁娘词》王建〔唐代〕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鹿柴》王维〔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问刘十九》白居易〔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西施 诗词

西施诗词1.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2.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李白《乌栖曲》3.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李白《咏苎萝山》4.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李贺《美人梳头歌》5.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李白《口号吴王美人半醉》6.任吴岫眉尖恨,厌钱塘江上词,是个妒色的西施——卢挚《双调·湘妃怨》7.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罗隐《西施》8.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9.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
——张可久《红绣鞋·湖上》10.淡妆梳,浅妆梳。
西湖也怕西施妒,天也为他巧对付。
——薛昂夫《中吕·山坡羊·销金锅在》11.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12.却似鉴湖秋月白,纱浣石上见西施。
——王叔承《同谢水部陈山人游虎丘王进士赠华荡酒与高家》13.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
——唐寅《落花诗》14.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宋玉《神女赋》15.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王维《西施咏》16.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李白《子夜吴歌》17.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李白《玉壶吟》18.寒香带雪南枝,晚妆临水西施。
——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19.六月望西湖夜归看西湖休比谁呵,才说到西施,便似了东坡。
——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20.簌簌轻裙。
妙尽尖新。
曲终独立敛香尘。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柳永《浪淘沙令·有个人人》21.若与鸱夷斗百草,锦囊佳丽敌西施。
——王安石《公辟枉道见过获闻新诗因叙叹仰》22.湖船回太白,水殿燕西施。
——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23.天然清真去雕饰,王嫱西施洗铅黛。
——杨基《舟入蔡河怀徐幼文》24.忽闻空中崩崖倒谷声,绝胜明珠千万斛,买得西施南威一双婢。
十香诗——精选推荐

⼗⾹诗⼗⾹词《⼗⾹词》是辽代佞⾂南院枢密使赵王耶律⼄⾟为了陷害正直的萧皇后⽽命⼈作的乱情诗。
作品共⼗⾸五⾔绝句,每⾸描写⾝体的⼀个⽅⾯,按照⼗⾸的次序是:发、乳、颊、颈、⾆、⼝、⼿、⾜、阴部,及⼀般肌肤。
作品名称⼗⾹词创作年代辽作品出处古本《焚椒录》⽂学体裁五⾔作者王⿍作品原⽂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妆;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
红绡⼀幅强,轻阑⽩⽟光;试开胸探取,尤⽐颤酥⾹。
芙蓉失新颜,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可似粉腮⾹。
蝤蛴那⾜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颈边⾹。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安知郎⼝内,含有暖⽢⾹。
⾮关兼酒⽓,不是⼝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纤纤春笋⾹。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雕出软钩⾹。
解带⾊已颤,触⼿⼼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合装。
⽆⾮瞰沉⽔,⽣得满⾝⾹。
写作背景辽懿德皇后萧观⾳萧观⾳(1040—1075),是辽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之⼥,世为皇后家族。
史载,其“姿容冠绝,⼯诗,善谈论。
⾃制歌词,尤善琵琶。
”由于⽣下皇太⼦耶律浚,更是宠逾众妃,为辽道宗的“红颜知⼰”。
萧观⾳四岁就嫁给当时为燕赵国王的耶律洪基为妃,真称得上是青梅⽵马的⼀对夫妻。
辽道宗继位后,伉俪情深,即使出外巡游打猎也常常带着萧观⾳⼀起去。
⼀次,耶律洪基在伏虎林纵猎完毕,饮酒⾼会,⾝为皇后的萧观⾳即席赋汉诗⼀⾸:“威风万⾥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千俱破胆,哪叫猛虎不投降!”锦句出⽟⼝,在座的辽帝辽⾂,⽆不叹服。
此诗⽓势雄浑,彰显出萧观⾳⼥中豪杰的豪⽓和北国⼥⼦的飒爽泼辣。
辽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与其⼦涅鲁古在与道宗⼀同打猎的路上谋反。
当其时也,萧观⾳临危不乱,主政内宫,特别展现出⼱帼豪杰的风采。
奸⾂耶律⼄⾟如果中间不出个⼤奸⾂耶律⼄⾟,萧观⾳和辽道宗夫妻欢好,伉俪情深,⼜有聪慧贤明的太⼦耶律浚,虽然辽道宗有沉迷打猎的嗜好,辽国皇家应该不会发⽣太⼤的变故。
写愁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写愁的诗句并标明出处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写愁的诗句并标明出处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写出3句有关"愁"的古诗词,并标明出处和1、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2、菩萨蛮(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很多山. 青山遮不住,究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5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5、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4百年来成1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6、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1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7、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8、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1江春水向东流.”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2. "愁"的诗词,和出处都要标明,越多越好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1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姜夔《惜红衣》原文及赏析

姜夔《惜红衣》原文及赏析原文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
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
”亦可见矣。
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
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
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
眇天北。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赏析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
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
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
小序述作词的起源。
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丁未),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二溪,溪水清澈可鉴,屋宇的影子照入湖中,好象水中宫殿,故称为水晶宫。
但言上白石感触最深的,还是吴兴荷花茂盛清丽。
故在序中强调引用陈与义居吴兴青墩镇时写的《虞美人》词句,对荷花加以赞美。
接着,记述丁未夏天,白石自己游吴兴之弁山千岩。
“数往来红香中”一语,正印证着陈词“一路荷花相送”之句,文情隽美。
荷花给予白石之感触极深,白石遂作此词。
调名《惜红衣》,借取惜荷花凋零之意。
乐谱为白石自制,属无射宫调。
但此词所寄予的深意,序中并未道出。
白石之辞,极为含蓄隽永,道人之的未道,创人之未新,于欲言又止中见神奇,于奇伟而不怪诞之中见功力。
实乃词象一派,该序乃以抛砖引玉之意。
首句“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
”起笔用对偶句开头,开篇就使人便觉笔力精健,气势动人。
簟枕指凉席凉枕,下一邀字,尽传暑天取凉之心切。
琴书指抚琴读书,下一换字,翻出永昼难捱之意。
在白石的炼字炼句之间,便觉意脉伸展。
陆辅之《词旨》,曾举此联为属对之范例。
第三句睡馀无力,写夏日渴睡,无力二字已暗指主意,但含蓄而隐。
在下边二句,笔锋却又宕荡开。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冰,用以形容泉水之清冷。
并刀,指快刀,古时并州(治今太原)素以出产快刀而著称。
红裙和公园的诗句

红裙和公园的诗句亭中梅花落如堆,玉苔是红竹。
祝你清酒,寒食煮糯蒸鱼。
长桥风和日丽,两座城市在相互嬉戏。
头钹鼓狂杀侬,绿盖红裙甚至值得。
哪里的风景最可怜,邵家白天高。
楼下游客喜色,新安黄帽子要羞死。
三月二月无残,甲鱼可信淹。
芳草青青,箫显年。
•新绣笼裙豆蔻花,路人笑上返金车。
霓裳禁曲无人解,暗问梨园弟子家。
•满池春水何人爱,唯我回看指似君。
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红湿裙半满,洞府人手欲分。
虽然他的脸如玉,但他四年的丈夫却如云。
春恨之杯满,倚柱之情渐重。
为了报眼波,一定要稳,不能知道五陵游的消息。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
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
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
柳花飞处莺声急,晴街春色香车立。
金凤小帘开,脸波和恨来。
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
赢得一场愁,鸳衾谁并头。
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
楼上望卿卿,窗寒新雨晴。
熏炉蒙翠被,绣帐鸳鸯睡。
何处有相知,羡他初画眉。
画屏重叠巫阳翠,楚神尚有行云意。
朝暮几般心,向他情谩深。
风流今古隔,虚作瞿塘客。
山月照山花,梦回灯影斜。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
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
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
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绿云鬓上飞金雀,愁眉敛翠春烟薄。
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
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
啼粉涴罗衣,问郎何日归。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拌,尽君今日欢。
••羊留我过去,各战五云一章。
每次清闲见草,一弹琴就醉了。
钓鱼之前,幼幼相依,但喝醉之后,红鱼得第二分。
据说风向标做了一个梦,仙女一开始穿的是翠霞裙。
•深泉好的地方,深泉富。
作为马中之鸟,妓女作为后院之花。
罗绮开着金银车队,开着破车。
眼前的痛苦是什么?这只是痛苦的一天。
泉深的地方好,泉深的地方穷。
三径草苍凉,四邻花疏于。
当一个奴隶被困时,他的妻子会担心租车的事。
穷途险路,满盘皆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袖女:东渡·日式熏物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熏香文化在隋唐以前就已经传入日本。
而正式的熏香艺术最早是随唐朝的鉴真和尚到日本弘扬佛法而传入的,鉴真历次东渡,都携带了大量的香料和药材,在奈良时代文学家真人元开所著的《东征传》中多有记载。
日本奈良时代,香主要用于佛教寺庙礼仪,这时的熏香方法称为烧香,也就是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香混合,直接点燃,也有用于朝廷典礼、熏衣或使室内空气芬芳。
根据使用目的和地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移香”(熏衣的香)、“空熏物”(屋内的熏香)、“置香”(不经加工摆放于屋中的香)。
平安时代,香已经成为贵族男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们会根据时间、场合甚至心情的不同而选择使用不同的香品。
这一时期的香以和合香为主,将各种香料粉末加以混合,再加入炭粉,以蜂蜜调和凝固,称为“炼香”或“熏物合”。
这种概念方法直接承传于中国,随季节更替有六种经典配方——“梅花”、“荷叶”、“侍从”、“菊花”、“落叶”、“黑方”,称为“六种熏物”,在一条禅阁兼良所著的《尺素往来》中录有配方。
名香斋华藏以浮世绘为背景和合的六款日式熏物「浮世绘」,便是以这一时期的日本香术为背景所出,内装六款日式熏物:白檀、富士峰,岸桃、菖蒲,神乐、逍遥,点燃之后香味极其别致,有一种淡淡的古典日式时期的香韵。
镰仓时代,由于禅宗的兴盛和武士文化的影响,沉香取代混合的“熏物”成为日本熏香的主流。
武士爱好沉香,主要受禅寺利用沉香醒神助道的影响而来,认为它的幽远枯淡与禅宗不事浮华的精神境界相吻合。
室町时代随着汉风东渐,宋元时期上流社会的“四般闲事”也传入日本,士大夫们在诗禅堂开香席、“试香”、吟诗参禅的风尚也备受推崇。
新式的香具也随着传入,宋式或其变体风格的香具仍是今天香道器具的主流。
而到了战国、桃山时代,日本香道流派众多。
以千立休为首的茶人极大带动了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本土生产的陶瓷香具开始大量出现,以草庵为茶室、价格低廉的道具等,都促进了茶道和香道的普及。
江户时代的香道从上层人物的玩赏之物,变成庶民百姓普遍接受的艺术。
这是日本香道的一大转折,从此香道开始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教养形式出现在日本社会,标志着现代日本香道形式的正式确立。
明治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一度衰退,但现代随着花道、茶道的振兴,香道也得到复兴,并成为日本文化的标志之一。
日本香道文化传承于中国唐宋时期,又保留着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人文气质。
因此不乏有许多香文化爱好者,对日式香品有浓厚兴趣,想寻求通过日式熏物的品赏,感受我国唐宋古典遗风与日式风情的结合之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由红袖女撰写,『华藏香学会』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