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工艺及流程说明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解析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解析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解析生物处理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

其中,生物处理是常见而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及生物处理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解析。

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 水力缓冲池:污水首先经过水力缓冲池,通过调节流量、平衡水负荷,以减少冲击负荷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影响。

2. 格栅污水处理:污水通过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杂质和固体底泥,以防止其对后续处理单元产生堵塞或损坏。

3. 沉砂池:在沉砂池中,污水放慢流速,使重力作用下的颗粒物沉降至池底,以达到除去较重的悬浮物和沉淀物的目的。

4. 好氧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将含有机物的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池,利用生物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无机物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5. 混凝剂投加: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可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添加混凝剂,以促使悬浮物和细菌团聚成较大颗粒,便于后续的沉降和过滤。

6. 沉淀池:在沉淀池中,污水的流速减慢,悬浮物经过重力沉降,达到沉淀的目的。

经过沉淀池处理后的清水,可以进一步被处理或排放。

7. 滤池:滤池是一种通过层层过滤来去除细小颗粒物和微生物的装置。

通过将污水通过滤料床,颗粒物被截留在滤料层,从而净化水质。

二、生物处理的原理和应用1.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需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时,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好氧生物处理应用:好氧生物处理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各个领域。

通过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以得到有效降解,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3.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微生物处理。

在厌氧环境下,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废物分解为有机酸、氢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

4. 厌氧生物处理应用:厌氧生物处理主要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解物理处理步骤及其原理解析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解物理处理步骤及其原理解析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解物理处理步骤及其原理解析污水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将来源于工业、农业和家庭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使其达到符合排放标准,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物理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物理处理的步骤及其原理解析。

一、概述物理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方法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沉积物和颗粒状污染物等进行分离、沉淀、过滤或吸附等处理操作,以实现初步净化的目的。

相比于化学和生物处理,物理处理过程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优势。

二、物理处理步骤物理处理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筛池预处理、沉淀池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1. 筛池预处理筛池是物理处理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废弃物。

在筛池中,污水通过网格或栅栏等障碍物时,会被阻挡住,从而实现初步的筛分作用。

这个过程可以去除大部分的固体颗粒,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2. 沉淀池沉淀筛池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在这一步骤中,污水中的悬浮固体会被沉降下来。

沉淀池通常是一个大型的容器,内部设计有斜板或斜管等结构,使得污水在流经沉淀池时速度减慢,悬浮物质自然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待污泥沉积时间足够长后,可通过污泥刮板将其刮至污泥浓缩池进行后续处理。

3. 过滤过滤是物理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细小颗粒、悬浮物和浊度。

常用的过滤介质包括沙砾、活性炭和石英砂等。

在过滤过程中,污水通过过滤介质层,通过物理作用将污染物截留在介质中,使出水达到较高的清洁度。

4. 吸附吸附是物理处理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吸附剂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色素等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和石墨等。

在吸附过程中,污水通过吸附剂床层时,溶解性有机物和颜色等污染物会被吸附在吸附剂上,从而将其从污水中去除。

三、物理处理原理解析物理处理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筛分作用筛池预处理环节通过设置网格或栅栏等障碍物,实现对大颗粒悬浮物的阻挡和去除。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保护水环境的工艺流程。

通常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后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沉淀杂质。

通常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通过物理方法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沉淀物去除,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影响。

接下来是初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悬浮物和大颗粒污染物。

其中包括沉淀池、气浮池等设备,通过混凝、絮凝、沉淀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

然后是中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式,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最后是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和除臭处理,确保最终排放的污水符合环保标准。

包括氯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方法,去除残留的病原体和异味物质。

工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水特性、处理设备选择、运行成本等。

合理设计和运行工艺流程,能有
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目标。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环节介绍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环节介绍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环节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将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详细情况。

一、进水调节及预处理污水处理厂开始的首要工作是进水调节,主要目的是平衡和调整进入处理系统的水流,以避免过量的水流对后续的处理造成影响。

调节常采用机械设备和调节池等方法进行。

此后是预处理环节,主要目的是对进入处理系统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固体沉淀物和泥浆等。

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等。

二、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生物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以污泥脱水池为核心,通过通入氧气,维持污泥中大量细菌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使其分解有机物质。

同时,污泥会进行周期性的处理和回流,以增加处理效果。

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的附着和代谢作用来进行处理。

通常是将填料或者膜面上附着的微生物,通过通入进水使其进行代谢,达到净化的效果。

三、沉淀与过滤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大部分已被降解,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和颜色物质等需要去除。

因此,接下来的沉淀与过滤环节起到了去除杂质及悬浮物的作用。

沉淀是通过沉降原理将悬浮物和颜色物质等沉淀到池底,并将清水从上部取出。

而过滤则是通过过滤装置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

常见的过滤装置有砂滤池、布滤器和活性炭滤池等。

四、消毒经过沉淀与过滤后的水仍然具有一定的细菌和病原物,因此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的方法主要有紫外线消毒、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来破坏和灭活细菌和病毒等,对水质没有显著的化学变化,因此通常用于最后的水质处理。

氯消毒是使用氯化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或游离氯消毒剂的过程,通过张力、氧化和抑制细胞活性等方式,达到消毒的效果。

臭氧消毒则是利用臭氧气体进行消毒,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和杀菌作用。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工作,它的流程包括多个步骤,以确保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从而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首先,废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预处理。

在这一步骤中,废水会经过格栅除渣、沉淀池、过滤器等设备,以去除大颗粒的杂质。

这有助于减少后续处理步骤中的污染物负荷,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

接着,废水会进入生化处理单元。

在生化处理单元中,废水会接触到生物菌群,这些细菌会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通常生化处理单元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随后,废水会接受二级处理,包括接触氧化池、曝气池、好氧处理等。

在这些处理过程中,废水会被氧化,有机污染物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水质。

最后,经过以上处理的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

在这一步骤中,通常采用化学絮凝、沉淀、过滤等工艺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状物、油脂和其他难降解的物质。

综上所述,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处理。

只有经过科学规划和合理操作,才能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的效果。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是指对城市或乡村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环节。

首先,废水经过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大颗粒的杂质、沉淀物和悬浮物。

这一步可以通过格栅除渣、沉砂池沉淀等方式进行处理,使废水变得相对干净。

接着,进入初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沉淀池或气浮池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沉淀物、浮游物和悬浮物。

废水进入沉淀池后,经过停留,使废水中的泥沙、油脂等杂质沉淀到池底,净化水体。

然后,废水进入中级处理阶段,通常采用生物处理工艺。

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式,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

最后,废水进入高级处理阶段,主要是通过化学处理或过滤技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残留的微量有机物或重金属等污染物,以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在整个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还需要经过消毒、除臭等环节,最终得到清洁的水体,可以安全地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或者进行再利用。

总的来说,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配合使用,才能够达到处理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加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法,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一、引言污水处理系统是指将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及相关标准。

二、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1. 预处理预处理是污水处理系统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过程的负担。

预处理工艺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格栅过滤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沉砂池用于去除砂石颗粒,沉淀池用于去除悬浮物。

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环节,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法和厌氧消化等。

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悬浮生物团聚体(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人工湿地法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有机物和氮磷等进行去除。

厌氧消化则是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

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沉淀、过滤和消毒等。

沉淀是通过沉降作用将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去除。

过滤是利用滤料对污水进行过滤,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消毒是为了杀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等。

4. 污泥处理污泥处理是对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浓缩、脱水和干化等。

浓缩是将污泥中的水分减少,从而减小体积。

脱水是将浓缩后的污泥中的水分进一步去除,使其达到可处理的干度。

干化是将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分量。

三、污水处理系统相关标准1. 排放标准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污水处理系统的排放标准也有所不同。

普通而言,排放标准包括对污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氮磷等指标的要求。

例如,对于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悬浮物的排放标准通常要求小于30mg/L,COD的排放标准要求小于100mg/L。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引言概述:污水处理系统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设计的一种设施。

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1.1 污水收集:污水处理系统首先收集来自住宅、商业和工业设施的污水。

这些污水通过管道网络输送到处理厂。

1.2 粗筛:在处理厂,污水经过粗筛,去除大块固体物质,如纸张、塑料袋和树枝等。

这样可以防止这些物质堵塞后续的处理设备。

1.3 沉砂池:经过粗筛后的污水进入沉砂池,静置一段时间,使沉淀物沉降到池底。

这些沉淀物包括沙子、石块和泥浆等。

沉砂池的作用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

二、生化处理2.1 好氧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好氧处理池。

在好氧条件下,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代谢。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称为好氧降解,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2.2 好氧池调节:好氧处理池中的微生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正常运作。

因此,需要对好氧池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进行调节,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降解效率。

2.3 溶解氧供应:好氧处理过程需要足够的溶解氧供应。

通常采用曝气系统或搅拌设备来提供氧气,以保证好氧池中的微生物能够正常工作。

三、深度处理3.1 沉淀池:经过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静置一段时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

这个过程称为深度沉淀,可以进一步去除残留的固体颗粒和微生物。

3.2 滤池:沉淀池后的污水通过滤池进一步处理。

滤池通常采用砂滤或活性炭滤料,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

3.3 消毒:经过滤池处理后的污水需要进行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氯处理和臭氧处理等。

四、污泥处理4.1 污泥脱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减少体积和重量,便于后续处理和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1300吨/天生产废水处理
工艺流程和设计说明
一、处理对象和来源
本项目废水为生产废水。

由外缘切割机、晶棒掏取机、滚切机、各道磨工序的磨床、切片机、倒角机、研磨机、铜抛机、粗抛机和细抛机等工序后的清洗环节产生废水。

此外,还有废气处理装置的外排水、车间地面清洗水、纯水设备冲洗水等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总排放量一期为649.07m3/d,二期建成后全厂总量为1298.14m3/d,目前湖头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因此近期项目废水经处理达一级标准后排入西溪。

二、废水处理系统进水水质、水量
废水产生量及对应的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单位:t/d
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酸洗废液、氨洗废液、切削废液作为危废分类集中收集处置,暂存在厂区内危险废物储存场(设置于废水处理站旁,设3 个塑料储罐,容积均为20m3,同时设一个地下储池,容积为100m3),每两周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清运一次;其它各工序废液可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单独处理)。

项目废水的进水水质
三、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
根据环评要求,该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处理排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GB8978-96
表4一级标准,具体数值见下表。

排放执行GB8978-96表4一级标准
备注:本项目仅针对以上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其余指标不在本处理范围内。

四、废水处理工艺
处理工艺过程大致如下:(见下页)
有机废水 研磨废水 抛光废水 酸碱废水
9m 3
/h
27m 3/h
14m 3/h
15m 3/h
生物助剂 碱
五、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根据废水水质,采用混凝沉淀+A2/O 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

车间分五股废水分流,分别为有机废水、抛光废水、研磨废水、酸碱废水和综合废水。

由于在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不同时段废水中的SS、BOD5、CODcr及水量等均有很大差异,对各类不同性质的废水分别设置调节池以均和水质水量及便利不同水质废水的预处理。

废水分五股废水进行收集,经收集池进入调节池,起到初步均化水质水量,确保后道工序的稳定运行。

研磨废水、抛光废水在调节池得到初步沉淀,去除部分的大颗粒悬浮物。

不同浓度的有机废水、酸碱废水和其它废水水质在调节池得到均化。

各股废水经调节均化后进入前级综合反应槽和斜管沉淀池进行前处理反应,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去除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及酸性物质,避免对后道工序中的厌氧反应的微生物产生干扰,接着加入氢氧化钠、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进行混凝反应,悬浮物可发生絮凝反应,进入斜管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COD 的去除率可达到40%以上。

经混凝沉淀前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后道工序A2/O 的处理。

废水在生物厌氧反应池、水解酸化池及接触氧化处理池中进行脱氮除磷反应,COD 和BOD5 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氨氮、总磷和LAS 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以上,从A2/O 出来的废水带出大量的活性污泥,悬浮物含量较高,进入沉淀池处理去掉大部分的悬浮物后再用过滤沉淀工序去除小的悬浮物,出水中SS 可达到70mg/L 以下。

六、对废水站各处理单元说明
①.格栅井
安装机械格栅以拦除漂流物,孔隙距不大于5mm。

②.初沉池
初沉池沉淀部分较重的颗粒物,减少调匀池清池频率。

初沉池在平均瞬时水量下,停留时间不小于60分钟。

③.调节池
停留时间不小于4小时,每个调节池设置3台废水提升泵(2W+1S),调地池设置液位传讯器, 连锁控制废水提升泵的启停。

每池设置曝气搅拌装置,以防固体物沉积。

④.反应池
分三格,每格HRT不小于:20mins/座
反应池搅拌强度Gt≧25,000,G=250S-1,P=2.02KW,设3.75KW搅拌机混合搅拌。

⑤.沉淀池
化学沉淀池由“反应池”、“预沉池—浓缩池”及“斜管分离池”3个主要部分组成:。

a.反应池
反应池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另一个是慢速混凝推
流式反应池。

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
将预混凝原水引入到反应池底,通过叶轮的作用是使反应池内水流均匀混合,并为絮凝和聚合电解质的分配提供所需的动能量。

混合反应池中悬浮絮状或晶状固体颗粒的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该状态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式。

通过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使池中污泥浓度得以保障,以减少药剂用量,确保污泥沈降速度。

推流式反应池
上升式推流反应池是一个慢速絮凝池,其作用就是连续不断地使矾花颗粒增大。

因此,整个反应池(混合和推流式反应池)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以达到最初设计的要
求。

沉淀区的速度应比其它系统的速度快得多,以获得高密度矾花。

b.预沉池—浓缩池
矾花慢速地从一个大的预沉区进入到澄清区,这样可避免损坏矾花或产生旋涡,确使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

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

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一层位于其下部。

上层为再循环污泥的浓缩。

污泥在这层的停留时间为几小时。

然后排入到排泥斗内。

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污泥的地方。

浓缩污泥的浓度至少为20g/l,采用污泥泵从预沉池—浓缩池的底部抽出剩余污泥,送至现有的污泥排放管。

c.斜管分离区
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

通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

这些板有效地将斜管分为独立的几组以提高水流均匀分配。

不必使用任何优先渠道,使反应沉淀可在最佳状态下完成。

斜管釆用1,500mm*50φ聚丙烯蜂窝斜管, 每平米安装面积可提供17.4m2以上的有效沉淀面积,使斜管分离的水力负荷能在15~40m/hr下安全运行。

澄清水由一个集水槽系统回收。

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

⑥.化学快/慢混池
HRT不小于: 20 min/座
化学快/慢混池内设导搅拌机, 搅拌机可从澄清池底泥循环固体物(3~6%)至进水管增加絮凝固体的密度。

⑦.高效率斜管澄清池
停留时间不小于:2.5 hrs/座
分离区上升流速不大于: 2.6 m/hr;斜板投影面溢流率不大于:0.88 m/hr,每座澄清池污
泥通过自身重力流入污泥池内
⑧.厌氧池
厌氧池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和气室三部分组成。

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污泥混合接触,污泥层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沼气。

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气液固三相混合体,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的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着斜壁沉降至厌氧反应区内,保证反应区内有充足的厌氧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进入后续处理系统.
⑨.缺氧池
在缺氧池中,生长有以兼氧菌为主的微生物,且在末端装上供厌氧菌生长的生物填料,来提高厌氧污泥浓度。

本池正是利用这种生物把水中的可溶性固体有机物水解酸化为挥发性脂肪酸,把溶解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降低污水的CODcr值和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同时该池的生物膜可液化回流的污泥而使整个系统的剩余污泥产量大大减少,并消化部分剩余污泥。

⑩.好氧池
主要利用吸附在生物填料上的好氧微生物膜的新陈代谢活动,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所以选用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是因为该法符合我们的设计原则,具有以下优点:①体积负荷高,处理时间短,占地面积小;②生物活性高,经测定,同样湿重的带有丝状菌的生物膜,其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