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泥石流等的危害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教学目标1.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3.掌握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知识。
4.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物理环境中由于地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突发性、破坏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火山喷发等。
2.描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成因(1)地震危害:地震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为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造成重要城市的摧毁、伤亡和经济损失。
成因:地震发生时,原产于地球深处宏大的能量以及地上和地下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引起了地震的震源释放。
(2)山体滑坡危害:山体滑坡带来的破坏严重农田以及水源地区和敏感生态系统。
成因:山体滑坡有很多原因,包括降雨量、地震、河流侵蚀等。
(3)泥石流危害:泥石流会摧毁建筑物及构筑物、农业生产和道路交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成因:产生泥石流的原因是多样的,常见的原因有地下水、雨量过大、冰雪融化等。
3.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1)地震预防●建筑物避震加固。
●实行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地震建筑设计。
●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
(2)山体滑坡预防●抑制土地开发、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
●建设滑坡监测预警系统。
(3)泥石流预防●保护水源地、减少生产、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通过水土保持等科学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
●建设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三、教学方法1.讲解+互动通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1.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成因和预防措施。
2.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五、教学效果评价1.检测测验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地质灾害的掌握情况。
滑坡泥石流灾害和预防常识

滑坡泥石流灾害和预防常识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3)二、滑坡和泥石流沟的识别 (6)(一)滑坡的识别 (7)(二)泥石流沟的识别 (9)三、滑坡灾害预防措施 (10)(一)抑制诱发滑坡的行为 (10)(二)注意发现滑坡前兆 (12)(三)抑制滑坡发展和监视滑坡动态 (15)(四)及时躲避滑坡灾害 (16)四、泥石流灾害预防措施 (18)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我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
在各类地质灾害中,滑坡和泥石流点多面广,危害尤重。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造成人员伤亡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和矿山。
1965年禄劝普福滑坡(死444人),1991年昭通头寨沟滑坡(死216人),1996年元阳老金山矿山滑坡(死372人),是其中较为典型的灾例。
目前,全省仍有160个乡镇政府驻地集镇、5 000个自然村、4 000余座矿山,存在着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
已有的隐患点短期内难以消除,新发现的隐患点还在不断增加。
防治滑坡、泥石流灾害,是一项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这项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增大投入,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既受自然因素制约,也受社会因素影响。
大量灾害实例表明,人为不合理活动对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显著,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以约束人为不合理活动为核心,切实突出预防工作。
通过科普宣传,使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防灾常识,无疑是推进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重要基础。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要求,我们编制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和预防常识》小册子,希望通过这本小册子的广泛散发,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滑坡、泥石流灾害,掌握必要的防灾、避灾知识,积极参与到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工作中来。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背景山体滑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山体内部发生移动而导致的大规模山地灾害,其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
山体滑坡常常伴随着土石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影响着沿岸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发展。
危害1.人员伤亡。
山体滑坡常常带来大量的岩石、土壤和水流,卷走和淹没人们的家园和生存设施。
在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中,人员伤亡往往不可避免。
2.经济损失。
滑坡灾害会对附近的交通、电力、给水等设施造成严重影响,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生态环境破坏。
山体滑坡会严重破坏原生态环境,导致土、水、气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影响因素1.岩层和地形。
不同的岩层和地形对山体滑坡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有很大影响,例如脆弱的岩石和陡峭的峭壁容易造成山体滑坡。
2.水分。
水分对于山体滑坡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水分多的山坡更容易滑坡,而且通常滑坡也会伴随着大量的水流。
3.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也会对山体滑坡造成影响,例如气温的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剧了山地滑坡的风险。
应对措施1.监测预警。
加强对山体滑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将其纳入到应急管理体系当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避灾搬迁。
对于比较危险的地方,可以考虑采取避灾搬迁的措施,尽量避免损失和人员伤亡。
3.工程治理。
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地方,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进行土石方治理。
例如使用支撑工程等技术手段。
4.生态保护。
通过生态保护,减缓山体滑坡的发生。
例如大力发展植被,加强林草系统建设,提高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论山体滑坡是常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其危害程度极大,给附近的居民和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这种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第七章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层面上摩擦系数的影响 层面上摩擦系数受水的影响很大,水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润滑作用:干燥的岩土层面摩擦系数大,不容易发生滑动,一旦有水进入层面时 (特别是松软的岩层,水很容易渗入),摩擦系数会大幅度降低——大量滑坡多发 生在大量降雨和冰雪融化天气 减小正压力:水进入岩土层后,水的孔隙压力增大,导致有效正压力减小,从而减 小摩擦力
松散堆积物中发生的滑坡主要和粘土夹层有关;
基岩滑坡主要和千枚岩、页岩、泥灰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 滑石片岩、炭质页岩等有关;
冰川研磨作用产生的粒径小于0.02 mm的岩粉、火山灰风化产生 的粘土矿物也都属于易滑地层。
第7章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5)构造效应:构造条件包括区域构造特征、坡地的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 及节理的发育特征、岩体结构、区域新构造活动性等。地质构造对坡地块体运动有 着多方面的影响。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 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2008年国土资源部、 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
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经常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地震产生的震动力量会导致山体失稳,从而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探讨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一、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1. 地震震动:地震的震动力量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当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受到强烈的振动,导致山体内部的土层和岩层发生破裂和位移。
这种位移会破坏山体的稳定性,进而引发滑坡。
2. 断层活动:地震通常伴随着断层活动,即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断层活动会导致山体发生位移和断裂,加剧了山体滑坡的风险。
特别是在断层线附近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滑坡。
3. 地质条件:地震引发山体滑坡还与地质条件有关。
如果山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倾斜度、脆弱的岩石和松散的土层,那么地震震动容易导致山体滑坡。
此外,地下水的存在也会对山体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 触发因素:地震可能成为触发山体滑坡的因素,但通常还需要其他的触发因素共同作用。
例如,地震可能导致土壤湿度变化,使土壤饱和度增加,从而削弱土壤的黏结力和抗剪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降雨或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很可能成为山体滑坡的直接触发因素。
二、地震引发的泥石流灾害1. 山体滑坡的后果: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往往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流和泥石流。
当山体滑坡发生时,滑坡物会沿着山坡迅速下滑,并与周围的土壤和水混合形成泥石流。
这种泥石流具有高速度和巨大冲击力,能够摧毁房屋、损坏基础设施,并对人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堰塞湖溃坝: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还可能导致堰塞湖的形成。
当滑坡物堵塞河道时,河水被拦截形成堰塞湖。
但由于滑坡物通常不是很牢固,当湖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滑坡物可能会崩溃,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3. 降雨的影响:地震引发的泥石流还受降雨的影响。
降雨会增加泥石流物质的含水量,使其流动性增强。
尤其是在地震后降雨频繁的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概率更高。
滑坡和泥石流

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及危害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
[滑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
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
[泥石流]
相同点
不同点
①分布地区 相同、 相近(山区) ②由外力作用作用 导致 ③突发性 ④破坏力强大 ⑤人类活动越来越 成为其重要诱因
①滑坡必须有一定的 软弱面,外力是重力 ② 泥石流外力是山洪 流水
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滑坡]
[滑坡]
[泥石流]
[泥石流]
[总结危害]
摧毁道路、桥梁、村庄、厂房 阻塞河道,形成洪水
淹没农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二、滑坡和泥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发生机制
[滑坡的基本控制因素] 1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2 软弱面的存在 3 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泥石流的基本控制因素]
1 充足的水 2 足够的堆积物 3 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三、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过程
[滑坡的发生过程]
蠕动变形 急剧滑动 渐趋稳定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灾害成因的关联性。 例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区 形成了以地震、滑坡、 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2、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例如:地震诱发地裂、火灾、海啸、滑坡、疫病 蔓延等
恶劣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恶劣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是什么恶劣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提醒您: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帐篷。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当发现有泥石流迹象时,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也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
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地形条件: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地形应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情况。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
滑坡、泥石流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 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 域﹑辽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 山 3. 产生的条件:
地形: 崎岖的山区,沟谷上游有坡度较大的汇水面积;
材料:2013年1月11日上午8时20分,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 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事故,16 余户村民被埋。已造成18人遇难、2人受伤。
我国西南地区的滑坡灾害
• 危害:摧毁道路、桥梁、村庄、厂房,堵塞河 道, 埋没田舍,造成人畜伤亡,给人民生命财 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失,并导致 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等严重后果。
滑坡、泥石流灾害
一、滑坡 1.概念: (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 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示意图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土 高原和秦巴山区。
3、我国滑坡形成的因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外表
形态
外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活动
4.滑坡发生机制: ⑴不稳定的山坡形态(陡峭的坡度和凌 空面) ⑵软弱面的存在(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 夹层) ⑶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不适当的开挖 坡脚、坡面上增加载荷、过多的水分渗 入软弱面) 5.发生过程: 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
二、泥石流
5.发生过程:与暴雨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 突发性,历史短暂,成灾迅速,但仍有一个 从上游向下游推进的过程。
朝远离泥石流发生的山坡上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泥石流等的危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滑坡和崩塌
滑坡和崩塌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力地貌过程。
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整体的下滑运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震、降雨和融雪等。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石土体受重力影响突然而迅速的垮落的现象。
崩塌一般发生在悬崖峡谷,或者是坡度大的湖、海岸的陡峭地段。
崩塌的速度比滑坡快很多。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岩屑、泥土、沙石、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或沟床向下运动。
很多人分不清泥石流和滑坡,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沿着沟床流动,在流体和沟床之间存在着泥浆滑动面,没有山体破裂面;而滑坡是山体破裂沿着坡面下滑,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不同。
泥石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形成—输移—堆积。
在形成区,暴雨浸润打击,水分充分浸润饱和,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等物质会沿着斜坡形成土、石和水的混合流体,山坡坡面土层渐渐失稳,沿着斜坡下滑。
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
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另外,地震和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也能诱发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危害非常广泛和严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