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合集下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国际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案例
灾害描述
国际上曾多次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某国的山区 城市因滑坡导致大量房屋被埋;某国的一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数百人死亡。
原因分析
这些国际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地形、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滑坡发生可能是由于地震、连续降雨或人为采矿活动;泥石流发生则可能因为暴 雨、山体侵蚀或滥砍滥伐等。
监测手段
滑坡监测主要包括地面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声监测 等手段,通过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及时发现滑坡迹象并采 取应对措施。
滑坡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预防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包括加 强地质勘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加强排水和截水等。
应急处置
一旦发生滑坡灾害,应立即采取 应急处置措施,如疏散受威胁区 域的人员、抢险救援等,以减少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3
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的成因与分类
成因
强降雨、融雪、水库溃坝、地震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如滥砍滥伐、不合理 开挖等)都可能引发泥石流。
分类
根据形成条件和物质组成,泥石流可分为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和过渡性泥 石流。
泥石流的预测与预警
预测
通过监测降雨量、河流水位、土壤含水量等参数,结合地质地貌条件,可以对泥 石流的发生进行预测。
预警
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和财产进行疏散和防 范。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应急措施
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减少水土 流失。
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工程措施
修建排水沟、拦砂坝、挡土墙等,以 阻挡和疏导泥石流。

滑坡与泥石流防范(施工作业)

滑坡与泥石流防范(施工作业)

泥石流、滑坡与崩塌地质灾害的防范2 施工部分2.1 相关术语(1)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3)山洪,是指历时很短而洪峰流量较大的山区骤发性洪水。

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4)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5)崩塌的通常意义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

其广义定义是岩体或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向临空面突然崩落的现象。

本文中所指的“崩塌”为前者,即其通常意义。

2.2 相关安全规范2.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 398-2007(1)高边坡作业前应处理边坡危石和不稳定体,并应在作业面上方设置防护设施。

【3.1.15】(2)生产、生活、办公区和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布置,应遵守:选址地质稳定,不受洪水、滑坡、泥石流、塌方及危石等威胁。

【3.2.2.2】(3)土方开挖应注重边坡和坑槽开挖的施工排水,要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排水处理,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坡面开挖时,应根据土质情况,间隔一定高度设置戗台,台面横向应为反向排水坡,并在坡脚设置护脚和排水沟。

2)坑槽开挖施工前,应做好地面外围截、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流人基坑(槽),冲刷边坡发生坍塌事故。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1、滑坡和泥石流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 一定的软弱面(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示意图
滑坡体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 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上游地形多为 三面环山一面 出口的瓢状或 漏斗状
基础条件--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
触发因素和主要动力条件--突如而来的巨大水流(如特大暴雨)
泥石流爆发的原因分析:
山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貌物质、 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地貌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气象条件: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 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 成很大的危害。
5、防御措施——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例如加固岩体——通
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修建疏排水工 程);恢复地表植被;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 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2) 软弱面的存在 (3) 破坏平衡的触发机制
滑坡形成的原因分析
1.岩体破碎
自然原因: 2.地势起伏较大
3.植被覆盖差 4、暴雨、洪涝等起诱发作用
1、山地和丘陵地区大型工程建设
人为原因:(开挖山脚、坡面增加负荷、蓄水
等)频繁 2、植被破坏
[泥石流的基本条件]
(1)地形陡峻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泥石流示意图
中游地形多为 狭窄陡深的峡 谷,谷床纵坡 坡降大
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

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知识点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本文将介绍高一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成因、特征、防治措施等内容。

一、滑坡知识点滑坡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岩土体的失稳或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岩土体在一定面上发生坡面破裂,并沿该坡面向下滑动的地表滑动现象。

1. 成因滑坡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地下水位变动、降雨等,这些因素会改变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使地表岩土体失去平衡,从而发生滑坡。

人为因素包括水库蓄水、开采活动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下水位或地表地质情况,使岩土体受到破坏,引发滑坡。

2. 特征滑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坡面破裂:滑坡发生时,岩土体会在一定面上发生破裂,形成一个坡面。

(2)下滑运动:滑坡后,岩土体沿着坡面向下滑动,速度较快。

(3)推土体:滑坡运动中会带动大量的土石推土体,形成土石流现象。

(4)破坏范围广:滑坡的破坏范围通常较大,能够波及到下方的建筑物、道路等。

3. 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地质灾害调查:对滑坡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了解地质情况,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固措施:对于已经发生滑坡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爆破、加固地基、支护结构等。

(3)监测预警:建立滑坡监测系统,监测地表位移情况,及时发布滑坡预警信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泥石流知识点泥石流是指在降雨、雪融、冰川冰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山坡上溃坡或岩石垮塌,使大量的雨水、卵石、土壤等混合物质沿着沟谷或河道迅猛流动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1. 成因泥石流的成因主要与地质构造、降雨、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降雨量大于土壤的渗透和排水能力时,土壤会饱和,失去抗剪强度,加上地势陡峭,导致土壤流动形成泥石流。

2. 特征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流动速度快:泥石流的流速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每秒,有的甚至超过百米每秒,速度较快。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滑坡、泥石流.(课堂PPT)

滑坡、泥石流.(课堂PPT)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
.
1
.
2
西藏3.29滑坡事件
.
3
一、滑坡
(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的地质现象。
.
4
崩塌的概念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 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 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 象称为崩塌。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
.
16
探究二:根据图片资石流灾害主要原因——自然因素
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位于高山峡谷区,是 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 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三是气象原因。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 体, 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 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
18
(2)发生机制(条件)

三个条件: ①有陡峭便于集水、 集物的适当地形; ②上游堆积有丰富 的松散固体物质; ③短期内有突然性 的大量流水来源。
Ⅱ Ⅲ
Ⅰ——形成区 Ⅱ——流通区 Ⅲ——堆积区
泥石流地貌结构. 示意
19
舟曲泥石流灾害主要原因——人为因素
河道被占(城市化) 乱砍滥伐 开山采矿、采石弃渣 拦挡坝溃决 预警漏洞
2.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 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①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②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 ③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
26
三、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文库)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文库)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是指较陡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 1.崩塌: 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2.滑坡:
垂直运动为主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是指较陡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 1.崩塌: 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2.滑坡:
垂直运动为主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一定要有水 水平运动为主
二、联系 1.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在成因上的联系
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 缘可以有崩塌,崩塌堆载也可以形成滑坡。而崩 塌和滑坡都可以为泥石流提供松散物质。
2.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空间分布上的联系
它们的空间分布 虽然不完全重合 ,但也有一定的 相关性,都主要 分布在山区。
一定要有水 水平运动为主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1)崩塌还是滑坡? 坡度>50° 石块滚落 垂直运动为主
崩塌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2)崩塌还是滑坡?
总体坡度<50° 坡面整体下滑 水平运动为主
滑坡Leabharlann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3)滑坡还是泥石流?
在山谷 不是坡面整体下滑
有流动的痕迹 泥石流
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
泥石流是指流动的含有泥沙、石头的粘稠状流动体
滑坡是指山坡上某一部分的泥土突然滑落下来,常常包含大量的岩石。

简单的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表重力地貌过程的表现。

滑坡可以是土和水的混合体运动,如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也可以是单独土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水的参与,如地震诱发的滑坡就是这类;泥石流则必须有水的参与,即泥石流必须是由土体和水混合的运动过程。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