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制取乙醇技术

合集下载

纤维素质原料生产乙醇的研究现状

纤维素质原料生产乙醇的研究现状
Ab t c : W i h r w n h r g fol te u e o e e a l e o r e o p o u e bo eh n lwa o l n r sat r t te g o i g s ot e o i, h s f rn w b e rs u c s t r d c i — t a o s g tmo e a d moe h a
maei sS a e w set r i gwa t t e u e a d as eb n f so w tr s r x mie . h b rma ei s tr Ot t h a t n n sei o t a r , n ot e e t f a mae i ema i z d T ef e tra l a h t u n rs l h i r l a we i l we e t r e n o x ls , gu o e a a i o e a d oh r fr n a l u a swi h ait y fh d oy i.T e h d oy i r u n d i t yo e lc s , r b n s n te e me t e s g r t t e v rey wa so y r lss h y r lss b h p o u t o ab h d a ec n b s d t rd c e b n eh n l y t ewi tan o a t r ry a tmir — ra i . t r rd c s fc r o y r t a e u e op o u e t i- t a o l s i f ce i o e s h b h d r b a c o og n s ms Af ea c r i t i f eo i c t n h d oy ae w l b o d cv eg o a n t a o rd c in r ts e t n sr n o txf ai y r lz t i e c n u i et t  ̄ h a d eh l o u t ae . a a d i o l oh r n p o Ke o d . c l l s tras fr e tt n b o e h n l y w r s e l o i ma e l ; e u c i m n a i ; i — t a o o

纤维素乙醇酶解工艺流程项目技术的环保风险

纤维素乙醇酶解工艺流程项目技术的环保风险

纤维素乙醇酶解工艺流程项目技术的环保风险纤维素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纤维素的酶解和发酵。

纤维素酶解工艺是将纤维素水解为糖分,再经过发酵转化为乙醇。

该工艺具有很多环保风险与挑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其环境影响。

首先,纤维素酶解工艺生产乙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这些废水含有酶剂、糖、酒精和其他有机物。

废水中的酶剂和有机物对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氧气的缺氧。

因此,在项目中需要建立废水处理系统,有效去除有机物和酶剂,确保废水的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其次,纤维素酶解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纤维素的残渣和废酒精。

这些废弃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废弃物处理应遵循相关的环保法规,采用有效的处理方法,如焚烧、堆肥或资源化利用等。

另外,纤维素酶解过程中使用的酶剂也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

一些常用的酶剂对水体中生物有毒性,在酶解工艺中可能会释放到废水中。

因此,在工艺设计和生产实施中应该选择环境友好型的酶剂,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应考虑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传统的纤维素酶解工艺使用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了降低环境风险,可以采取节能降耗的措施,如优化工艺参数,提高酶的利用效率、重复使用废水和净化废弃物来节约资源。

最后,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确保纤维素乙醇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环保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风险。

综上所述,纤维素乙醇的酶解工艺流程项目在环保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酶剂的选择和能源利用等方面。

为了降低环境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四)

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四)

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非可再生能源的担忧,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关注。

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是通过将生物质纤维素转化为乙醇,进而用作燃料。

生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将其转化为乙醇。

因此,开发和应用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生产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原理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处理:将生物质纤维素原料进行预处理,包括研磨、预处理剂添加等,以提高纤维素的可降解性。

2. 纤维素降解:利用酶解技术将纤维素降解为可发酵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

3. 发酵:利用适宜的微生物菌株,将糖类物质发酵为乙醇。

4. 分离纯化:通过蒸馏等技术将发酵液中的乙醇纯化、浓缩,得到纯净的乙醇产品。

5. 燃料应用:将生产的乙醇用作燃料,如汽车燃料、工业燃料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原料选择:选择适合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生产的原料,如秸秆、木材废料等。

2. 原料处理技术开发:开发高效的原料处理技术,提高纤维素的可降解性。

3. 酶解技术优化:优化酶解工艺,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

4. 发酵菌株筛选:筛选出高效的发酵菌株,提高乙醇发酵产率。

5. 乙醇纯化技术研究:研究乙醇纯化技术,提高乙醇产品的纯度。

6. 燃料应用研究:研究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汽车燃料、工业燃料等。

四、适用范围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燃料生产技术适用于各种生物质纤维素原料,如秸秆、木材废料等。

同时,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能源需求,如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五、创新要点1. 原料处理技术创新:开发高效的原料处理技术,提高纤维素的可降解性,降低生产成本。

2. 酶解技术优化:优化酶解工艺,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增加乙醇产量。

3. 发酵菌株筛选:筛选出高效的发酵菌株,提高乙醇发酵产率,缩短生产周期。

纤维素乙醇

纤维素乙醇

纤维素乙醇1. 简介纤维素乙醇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纤维素的可再生能源。

它是通过将纤维素分解为糖,然后经过发酵和蒸馏等过程得到的乙醇产物。

纤维素乙醇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还可以替代传统石油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和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 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纤维素的预处理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纤维素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破坏纤维素的结构,使其更容易被酶解成糖。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2.2 纤维素的酶解酶解是将纤维素分解成糖的过程,需要加入特定的酶来进行催化反应。

酶解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

2.3 糖的发酵酶解得到的糖溶液经过发酵过程,糖被微生物转化为乙醇。

常用的发酵微生物包括酵母和细菌等。

2.4 乙醇的蒸馏发酵过程得到的发酵液还含有很多杂质和水分,需要经过蒸馏来提纯乙醇。

蒸馏通常采用多级精馏的方式,使得乙醇的纯度达到要求。

3. 纤维素乙醇的应用纤维素乙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3.1 可再生能源纤维素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石油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它可以降低碳排放和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3.2 化工原料纤维素乙醇还可用于生产各种化工产品。

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纤维素乙醇可以被转化为醋酸、乙二醇等化工原料,应用于塑料、纤维和涂料等行业。

3.3 生物医药纤维素乙醇还具有潜在的生物医药应用价值。

纤维素乙醇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控制释放药物和提高药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

4. 纤维素乙醇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纤维素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优势:•可再生性: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基于植物纤维素,具有可再生性,不会对能源资源造成过度损耗。

•环境友好:纤维素乙醇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传统燃料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经济效益: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纤维素制备乙醇

纤维素制备乙醇

纤维素制备乙醇摘要: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据测算年总产量高达1500亿吨,蕴储着巨大的生物质能(6.9×1015千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秆等)的年产量非常巨大(年产可达7亿吨左右,相当于5亿吨标煤),据统计,目前的秸秆利用率33%,但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占 2.6%,其余大部分只是作为燃料等直接利用,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字:纤维素 燃料乙醇纤维素原来生产乙醇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纤维素水解为可发酵的糖,即糖化。

第二步,将发酵液发酵为乙醇。

通过发酵法制取乙醇的工艺流程图。

1、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技术木质纤维素降解可以采用酸水解和酶水解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来实现。

1.1酸水解技术纤维素的结构单位的D-葡萄糖,是无分支的链状分子,结构单位之间以糖苷键结合而成长链。

纤维素经水解后可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分子中的化学键在酸性条件下是不稳定的。

在酸性水溶液中纤维素的化学键断裂,聚合度下降,其完全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纤维素酸水解的发展已经历了较长时间,水解中常用无机盐,可分为浓酸水解和稀酸水解。

1.2 酶水解技术同植物纤维酸法水解工艺相比,酶法水解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生成有毒降解产物、糖得率高和设备投资低等优点。

而妨碍木质纤维素资源酶法生物转化技术实用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纤维素酶的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

目前使用的纤维素酶的比活力较低,单位原料用酶量很大,酶解效率低,产酶和酶解技术都需要改进。

为了满足竞争的需要,生产每加仑乙醇的纤维素酶的成本应该不超过7 美分。

但在目前产酶技术条件下,生产1加仑乙醇需用纤维素酶的生产费用约为30~50 美分。

要实现纤维素物质到再生能源的转化主要有两点:首先可以寻找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高比活力的纤维素酶。

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均可纤维素 粉碎与混合 酸水解酸回收 预处理 酶水解 发酵 乙醇以水解木质纤维素物质,细菌和真菌中都存在有复杂的纤维素酶水解系统,虽然其水解微晶纤维素的能力非常强,但是由于其复合物的分子量十分巨大,并且单个组份又不具有水解微晶纤维素的能力,所以人们一直试图从其他物种中寻找更符合工业应用以及更具有应用前景的纤维素酶。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纤维素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燃料,可通过生物质材料中的纤维素转化而成。

由于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此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主要涉及纤维素的预处理和生物转化两个步骤。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

首先,纤维素的预处理是将木质纤维素从生物质材料中提取出来。

这可以通过磨碎、纤维化和蒸煮等方式实现。

首先,生物质材料如玉米秸秆或木材被粉碎成小颗粒以增加表面积。

然后,经过纤维化处理,将材料进一步细化为纤维素纤维。

最后,将纤维素纤维置于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蒸煮。

这一步骤中的蒸煮过程有助于分解纤维素颗粒和降低纤维素纤维的结晶度,使其更易于生物转化。

接下来是生物转化步骤,主要包括糖化和发酵两个过程。

首先,经过蒸煮的纤维素纤维被糖化成可发酵的糖分子,例如葡萄糖和木糖。

糖化是通过添加酶来实现的,酶可以将纤维素纤维中的糖链断裂为单糖。

这一过程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酸碱度下进行。

接下来,将糖溶液进行发酵,转化为乙醇。

发酵是通过添加酵母等微生物来实现的,它们能够利用糖分子进行代谢并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发酵过程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并控制好氧气的供应以维持合适的微生物活性。

生物转化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废物处理,如处理发酵剩余物和废水。

发酵剩余物可以通过压榨和干燥等方式得到固体废物,并可以用作饲料或肥料。

废水则需要经过处理,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最后,乙醇产物需要经过蒸馏和精炼等步骤进行纯化。

这些步骤包括蒸馏、脱水、分离等操作,可以将乙醇纯度提高到适用于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要求。

总而言之,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纤维素预处理和生物转化两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纤维素可以被转化为可再生的乙醇燃料,并且废物可以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纤维素乙醇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纤维素乙醇

纤维素乙醇




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分子聚集成微纤维,包埋在 果胶物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的基质中,每个微纤 维中一般含葡萄糖残基6000~12000个,并且形成网状结 构,纤维素分子本身的致密结构及由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形 成的保护层造成纤维素不容易降解而难以被充分利用,也 不能被大多数生物直接作为碳源利用。天然的纤维素由排 列整齐而规则的结晶区和不规则、松散的无定形区构成, 结晶度一般在30%~80%。据统计,全球每年通过光合作 用产生植物物质有1.55x109t,其中有大部分尚未被合理 利用。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农林废弃物在田间地头被白白 烧掉。全世界每年因农林废弃物焚烧不仅造成直接的经济 损失达数十亿元,而且焚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及排放的很多 有害气体污染了环境,对气候、生态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纤维素生物转化方法,合理利用能源具有重 要意义。
该 模型认为纤维素大分子折叠起 来并沿纤维束轴排列,折叠起 来的分子形成一个薄片,构成 纤维束的基本单位;结晶区和 前一个模型相似;在纤维素分 子链中有一部分并没有折叠起 来,而是单股松散地依附在相 邻2个片状结晶体上;片状组织 分子链折叠部位的糖苷键与直 链上的糖苷键在结合强度上不 同,折叠部位的结合强度弱; 纤维素分子的无定形区在片状 组织的两端,而结晶区在片状 组织的中心部位。
生产工艺
纤 维 质 原 料 生 产 乙 醇 工 艺
纤维素水解发酵工艺
生物质合成气发酵工艺
生产工艺
预处理(去除阻碍水解和发酵的物质):
技术难点; 成本高
纤维素原料(主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
最有工业化价值的预处理方法是酸法和蒸汽爆破法 。 水解(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发酵的糖源 ): 最有工业化价值的水解方法是酸法和酶法 。 酶法是理论上最有发展前途的方法,但目前尚未找到 能够直接作用于木质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的酶种,因而 往往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发酵:工艺基本与淀粉质和糖类原料相同 。

纤维素生产酒精

纤维素生产酒精

天然纤维素生产酒精的研究进展秸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

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合在一起的材料。

用木质纤维素作为糖源生产燃料酒精,目前糖的利用和转化率还很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十几。

在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紧密结合而成的木质纤维,占秸杆总重量的约70-90 %左右。

植物中三者各占的比例随不同来源的植物或植物的不同部分而有所区别,大概的比例数字为:纤维素30-50%半纤维素20-35%木质素20-30%灰份0-15%其实纤维素的非结晶结构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它可以完全降解成葡萄糖,后者是发酵乙醇的原料。

目前遭遇的主要问题是,纤维素的结晶结构难以被破坏,致使人们无法完成后续处理。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难以降解的木质素包裹,使得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无法接触底物,这构成了木质纤维素利用的重大障碍。

只有经过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破坏了木质纤维素的高级结构,实现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才能使木质纤维素作为自然界里最大宗的资源,像淀粉一样被人和动物完全利用。

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的反应通常又称为糖化反应,水解的主要产物是单糖。

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被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所包裹,不利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进攻。

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聚合而成的一种非多糖物质。

由芳香烃的衍生物以-C-C-键、-0-键纵横交联在一起,其侧链又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一个十分致密的网络结构,将纤维素紧紧包裹在里面。

所以,要彻底降解纤维素,必须首先降解木质素。

未经预处理的植物纤维原料的天然结构存在许多物理和化学的屏障作用,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低,仅为10%- 20%禾本科植物秸秆含有的半纤维素一般为木聚糖,占干重的25-30%。

半纤维素能被木聚糖酶(xylanase , EC3 2. 1. 8)――半纤维素酶,降解成木糖。

天然半纤维素水解产物的85-90%是木糖。

以植物纤维素原料中的木糖发酵生产酒精,能使纤维素原料的酒精发酵的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制取乙醇技术1引言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长远看液体燃料短缺将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生物质作为唯一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正日益受到重视。

所以生物质制液体燃料的技术很有发展前途,这中间又以生物质制燃料乙醇技术备受关注。

现有工业化燃料乙醇生产均以糖或粮食为原料[1,2],其优点是工艺成熟,但是产量受原料的限制,难以长期满足能源需求;从长远考虑,以纤维素(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废料、甘蔗渣及城市垃圾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可能是解决原料来源和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有发展纤维素制乙醇的有利条件,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就有7亿多吨(干重)[3],而我国粮食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燃料乙醇,形成产业化利用,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从能源安全角度上看也是十分有利的,而且可消除由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问题。

2纤维素制取乙醇基本原理[4]纤维素废弃物的主要有机成分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3部分。

前二者都能被水解为单糖,单糖再经发酵生成乙醇,而木质素不能被水解,且在纤维素周围形成保护层,影响纤维素水解。

半纤维素是由不同多聚糖构成的混合物,聚合度较低,也无晶体结构,故较易水解。

半纤维素水解产物主要是木糖,还包括少量的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含量因原料不同而不同。

普通酵母不能将木糖发酵成乙醇,因此五碳糖的发酵成为研究的热点。

纤维素的性质很稳定,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才能显著地进行。

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和纤维素酶,由此分别形成了酸水解和酶水解工艺,其中的酸水解又可分为浓酸水解工艺和稀酸水解工艺。

纤维素经水解可生成葡萄糖,易于发酵成乙醇。

木质素含有丰富的酚羟基、醇羟基、甲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可以发生氧化、还原、磺甲基化、烷氧化和烷基化等改性反应。

通过木质素改性和综合利用,可提取许多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为提高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经济性开辟了新的途径,日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重视[5,6]。

3纤维素生产乙醇工艺3.1水解工艺3.1.1浓酸水解浓酸水解在19世纪即已提出[7],它的原理是结晶纤维素在较低温度下可完全溶解在硫酸中,转化成含几个葡萄糖单元的低聚糖。

把此溶液加水稀释并加热,经一定时间后就可把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

浓酸水解的优点是糖的回收率高(可达90%以上),可以处理不同的原料,相对迅速(总共10-12h),并极少降解[8],但对设备要求高,且酸必须回收。

图1为Arkenol公司的浓酸水解流程[9]。

该流程中对生物质原料采用两级浓酸水解工艺,水解中得到的酸糖混合液经离子排斥法[10]分为净化糖液和酸液。

糖液中还含有少量酸,可用石灰中和,生成的石膏在沉淀槽和离心机里分离。

分离得到的稀硫酸经过脱水浓缩后可回到水解工段中再利用。

华东理工大学开发了双极膜电渗析法分离水解液中的糖和酸,同时对水解液的无机酸和有机酸进行回收。

通过实验验证了使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进行生物质水解液的糖酸分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11]。

据Arkenol公司中试装置的实验结果[9],该水解工艺可得12%-15%浓度的糖液,纤维素的转化率稳定在70%,最佳条件下可达到80%,酸回收率也可达到97%。

3.1.2稀酸水解稀酸水解的机理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可和纤维素上的氧原子相结合,使其变得不稳定,容易和水反应,纤维素长链即在该处断裂,同时又放出氢离子,从而实现纤维素长链的连续解聚,直到分解成为最小的单元葡萄糖。

稀酸水解原料处理时间短,且较易实现工业化,但由于产生的糖会进一步发生分解[12],因此影响了糖的收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85%的糖收率也有可能获得[13],其中反应器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14,15]。

为了减少单糖的分解,实际的稀酸水解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较低温度分解半纤维素,产物以木糖为主;第二步用较高温度分解纤维素,产物主要是葡萄糖。

图2为Celunol公司的开发二级稀酸水解工艺[16]。

华东理工大学也采用二级稀酸水解工艺,不过木糖和葡萄糖是同时发酵的,只是木糖的转化率还不是特别满意。

此外,木质素用于生产活性炭等化工产品,而不是锅炉焚烧,提高了过程的经济性。

3.1.3酶水解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成为葡萄糖单体所需的一组酶的总称,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3个组分: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纤维素二糖酶。

每一组分又有若干亚组分组成。

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过程必须依靠这3种组分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酶水解的条件温和(pH为4.8,温度为45—55℃)、能量消耗小、糖转化率高,无腐蚀、环境污染和发酵抑制物等问题。

不足之处是反应速率慢、生产周期长、酶成本高,而且由于构成生物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互相缠绕,形成晶体结构,会阻止酶接近纤维素表面,故生物质直接酶水解的效率很低,因此必须采用预处理的方式以降低纤维素结晶度和聚合度[17,18]。

常用的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方法包括机械粉碎法、高温分解法、爆破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19,20]。

因此,预处理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酶水解工艺的流程变化比较多[21-28]。

纤维素的水解和糖液的发酵在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因此它被称为分别水解和发酵工艺,简称SHF;纤维素的水解和糖液的发酵在同一个反应器内进行,由于酶水解的过程又被称为糖化反应,故被称为同时糖化和发酵工艺,简称SSF。

其中预处理中得到的糖液和处理过的纤维素还可放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处理,称为SSCF,这就进一步简化了流程。

目前酶生产成本过高是酶水解技术难以应用的主要障碍。

很多研究者正在从事这方面的改进工作:包括增加酶的产率和提高酶的活性,用廉价的工农业废弃物作为微生物培养基质,通过重组DNA技术提高微生物产酶量以及采用固定化酶技术等,这都为低成本生产纤维素酶开辟了新的途径[29-32]。

3.2发酵工艺纤维素制酒精工艺中的发酵和以淀粉或糖为原料的发酵有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解糖液中常含有对发酵微生物有害的组分。

Larsson等[33]曾试验了20种由木质素产生的芳香属化合物对酵母S.Cerevisiae的影响,结果发现除少数几种外,都能阻碍酵母的生长。

但一般认为水解液中没有一种组分的浓度会大到能产生很大的毒性,对发酵微生物的有害作用是很多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组分毒性的大小还和发酵条件有关,如在较高的pH值下,有机酸的毒性可显著下降。

(2)水解糖液中含有较多的木糖。

半纤维素构成了生物质的相当部分,其水解产物是以木糖为主的五碳糖,以农作物废弃物和草为原料时还有相当量的阿拉伯糖生成(可占五碳糖的10%-20%),故五碳糖的利用是决定该工艺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人们开始重视五碳糖的发酵。

研究者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4-36],其中以开发能发酵五碳糖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这一方法最为有效。

3.3联合生物加工工艺联合生物加工工艺(CBP)是生物质转化技术进化中的逻辑终点,它可把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葡萄糖发酵和木糖发酵结合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

据Lynd等[37]估计,以SSCF工艺生产每加仑酒精,即使在最理想的条件下用于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糖发酵上的成本为18.9美分;而CBP工艺中无酶生产问题,生产每加仑酒精用在纤维素水解和糖发酵上的成本仅为4.23美分。

这样在原料(干)的价格为每吨40美元时,SSCF的酒精批发价至少是每加仑77美分,而CBP只要63美分。

由于CBP工艺的诱人前景,近年来对其研究很多,不过到目前为止该法还只限于小规模的试验。

4工艺流程的选择和经济分析由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乙醇可有不同的工艺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38]:(1)高效地把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2)高效地把水解得到的糖液发酵为乙醇,该糖液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还含对发酵有害的组分;(3)先进的工艺过程设计以降低工程能耗;(4)有效地利用木质素。

一般生产成本分为4部分[39]:设备成本、原料成本(包括生物质原料和化学药品等)、人员成本和运输成本。

其中原料成本和工厂规模无关,基本可看作常数。

设备成本和人员成本随工厂规模的增大而减小,而运输成本随工厂规模增大而增大,因这时原料的收集半径将要增大。

Aden等[40]曾经计算了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乙醇生产成本和工厂规模的关系。

2000年Kadam等[41]对两级稀酸水解工艺制乙醇的生产进行了经济分析,所用原料为美国加利福尼亚林区伐下的小树,主要是软木。

软木由于传热性和纤维素酶的通过性都较差,以酸水解为好。

从原料来源考虑,设计规模为每天处理原料800吨(干)。

全部投资为7040万美元,其中固定设备4600万美元。

原料价格定为每吨27.5美元。

年产乙醇2000万加仑(7600万升),以该工艺生产的乙醇价格为每加仑1.2美元,估计能有5%的投资回报率。

2002年,Aden等[40]依照NREL开发的工艺,采用并流稀酸预处理酶水解工艺进行了经济核算。

所用原料为玉米秸杆,假定秸杆价格为每吨(干)30美元,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原料2000吨(干)。

全部投资为17.94百万美元,按每吨干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89.7加仑来算,最低乙醇售价为每加仑1.07美元。

但是目前国内外还未见该工艺工业化报道,均处于中试阶段。

5应用现状和产业化前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生物质制燃料乙醇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上世纪末,曾有几家美国公司决定在能源部的支持下建较大规模的工厂[41],但后来均未见到后续报道。

随着近年来国际油价的上涨,特别是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要发展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的技术后,国外企业对纤维素制燃料乙醇的兴趣大增,预示着这一领域的产业化显示出美好的前景。

美国Arkenol公司在南加州建立了一个中试工厂,以稻草为原料,每天处理量为1吨,采用浓酸水解工艺,已运行了5年。

采用Arkenol的技术在日本南端的Izumi建立了年产乙醇21500加仑的中试工厂,以废木片为原料,从2002年起运行。

该厂由JGC公司运作,受日本新能源和技术发展组织资助。

Arkenol正计划在加利福尼亚的Sacramento建立它的第一个商业化工厂,年产400万加仑乙醇和4万吨柠檬酸(另一种发酵产品)的工厂,以废木料和农作物秸杆为原料,计划在2007年春季开工,到2009年春季正式投产[9]。

美国的Celunol公司(原名BC International),采用2级稀硫酸水解工艺[16],发酵的核心技术是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由佛罗里达大学开发。

2006年11月,Celunol在路易斯安那州的Jennings开工建造一个生物质制酒精的示范工厂,可年产燃料酒精5500万加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