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复习:第2单元 文化与创新

•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1、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P31页 •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和原则)P32-33页 • 3、文化传播的3途径、1主要手段及文化交流的意义P34- 37页 •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1、传统文化的2特点P4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4表现 •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正确态度 ②正确处理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P43-44页) • 3、影响文化发展的4因素,特别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P44-46页
⑴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要设计具有本国民 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6分)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 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 可缺少的色彩。 •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 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③各国设计具有本国特色的奥运会会徽正 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也是遵循各国 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6分)
• 第5课 文化创新 •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 新的关系)P48-50页 •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3途径、1方 向)P52-55页 • 3、在文化创新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中华 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P53、 54页 • 综合探究2 • 1、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P56页 • 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P56页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 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非常学案P76页第22题
• ①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 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 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②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 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这是 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 • ③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也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 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 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 力。
⑴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要设计具有本国民 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6分)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 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 可缺少的色彩。 •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 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③各国设计具有本国特色的奥运会会徽正 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也是遵循各国 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6分)
• 第5课 文化创新 •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 新的关系)P48-50页 •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3途径、1方 向)P52-55页 • 3、在文化创新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中华 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P53、 54页 • 综合探究2 • 1、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P56页 • 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P56页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 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非常学案P76页第22题
• ①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 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 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②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 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这是 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 • ③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也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 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 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 力。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新闻调查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 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分 别找发言人,介绍调查情况。
建国初期流行的服装
中山装
列宁装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今天流行的男装
男式西服及其搭配
人才交流会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招聘会
农民工们开开心心地排队上火车
读歌谣看医保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 “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畅想空间
请你来设想:一封来自2050年的中学生的 Email,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七嘴八舌
人们日常生活变化
社 会
主
改 革 开
利义
就业制度发生变化
经
济
放
的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发 展
1.(2010•威海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
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以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营养健康
今天丰富多彩的饮食
各种饮料
琳琅满目的水果
水煮鱼片
烤鸭
重庆火锅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平代楼房楼房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文化的作用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相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互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影 文 响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化 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经 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 济 相 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 互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政 交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 治 融 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误区提醒
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注意: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
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注意: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 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3.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不同特点 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 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现
特点 优秀 文化 塑造 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 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 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
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单元第1课 1.1体味文化 课件 (共36张PPT)

那达慕大会中的蒙古族文化
壁画中的埃及文化
电影中的印度文化
建筑中的希腊文化
舞台上的中国文化
纸币里的阿拉伯文化
风景迥异的建筑艺术
艾菲尔铁塔(法国) 克里姆林宫(俄) 比萨斜塔(意)
故宫(中)
凯旋门(法国)
白金汉宫(英)
泰姬陵(印度)
一、文化“万花筒”
探究·讨论一 我们所参加的、所接触的文化现
象有什么特点呢?能否举例说明?
归纳: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 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 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道文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A.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
•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解析:材料中山西各地民歌特点不同,说 明了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B、C、 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 答案A
• 2.甲骨文象形字“月”像一弯月亮的形状, “龟”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就像一 匹有马鬃、四条腿的马,“鱼”像一尾有鱼 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这启示我们( )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4:01:2904:01:2904:01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521.8.2504:01:2904:01:29August 25, 2021
《文化生活》第2课课件

• 答案示例一:①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 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②坚持喝 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 文化。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 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 答案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②文 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 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 活方式和行为。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 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 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 化氛围。
• 如图,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 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 子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 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 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把牛和鸡分在一组;中国 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把牛 和草地分在一组。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观”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素质和 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要重视“三观”的培养。
•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 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 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 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 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 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 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增强精神力 量
震憾人心
历久不衰持 续推动
物质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超精彩的课件《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修订版)课件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经之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结合上述两个事例,思考:在“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时要注 意什么?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 追求。
该节目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 用时尚、先锋的动漫手法,演绎 《 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声音还是 快 原声,但画面却用动漫演绎。这 乐 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 驿 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 站 的视觉效果。形神俱备的动漫人 》 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 设计,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融入了 时尚元素,注入了新活力。
我国的文学形式经历了哪些形式?
《诗经》 先秦散文 汉赋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唐诗 现代文学艺术
探究:从文学艺术及 雕塑艺术的发展看, 文化创新除了继承传 统还应怎样?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断发展。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回顾旧知: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思考:文化创新的另一途径是什么呢?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也是文化创新必 然经历的过程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 借鉴、融合。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散文诗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 借鉴、融合。 怎么办?
音乐赏析:《梁祝》
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练习曲目大 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 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 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音乐为使命,创作出 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这首 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 文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 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4)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 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 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 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理解 P13-P14)
(如何传播:途径、手段传媒)
6.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P34-35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 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 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 化传播的途径。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三者关影 响 文化 塑造 人生
影响特点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理解 P13-P14)
(如何传播:途径、手段传媒)
6.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P34-35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 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 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 化传播的途径。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三者关影 响 文化 塑造 人生
影响特点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

例题:开办孔子学院的意义。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点警示2】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
接受文化的影响。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
好作出选择。我们应该自觉地接受科学的、健康的文化的影响,抵制落
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响。
矫正训练:读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 的享受;读一本坏书,我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误导、使自己的思想 偏离正确的轨道。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考点二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作用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②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政治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
素养。 第二,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2安徽卷)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 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 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 “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考点二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作 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 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彰显着世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④决定着城
A. ①② D.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6.(2013·浙江卷·41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 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 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 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 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 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 道路的基础。(21分)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 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 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业:一、文化的作用
5.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自学十五分钟,解决以下问题)
4.(2013·四川卷·9题)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
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
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
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
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接受知识教育 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1化)从的静态形角式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
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 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P6---8 )
P9 P10--11 P11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文化
1.文(化1)的含义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1)的文特化是点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 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产品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 产物 ④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湖南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可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①正确。湖南文化是30年发展的结果,体现 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故③正确。文化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物质 产品,故排除②。此题没有凸显人的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故 排除④。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考点点拨
1.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 现象。
考点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4.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
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18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引领人们前进。P19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2)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自主学习(一)(自学十五分钟,解决以下问题)
1.文化的含义、特点、形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是什么?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仁者见仁)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潜移默化
的特点。
①文化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 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P15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 受文化熏陶的过程。P16
考点三
2.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识别文化,从而 享受优秀文化,淘汰落后文化。
考点点拨
1.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始 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保持绝对的 同步,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文 化发展多数时候是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比如资本主义经 济对应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对应社会主义文化。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候文化会超 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深远持久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 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P16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 远持久的影响。P17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P21
考点点拨
【误点警示1】混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2)“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 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久暂。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生活》 整体结构
为什么 新第
二 单 元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怎么看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精
第 三 单 元
神
怎么办 化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2014高考导航]
考试
文化与社会
说明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社会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与综合国力
3.[2010·北京卷]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 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 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运用3D技术制作电 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3D相关产业 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此题 主要强调文化的作用,故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P13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P13-14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P15-16 4.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P17-21
考点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