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对住院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恶性肿瘤是一种具有高度危害性和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而伴随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还会因为身体状况、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心理压力等种种因素而出现抑郁症状。
针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中医中,按揉太冲穴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太冲穴。
太冲穴是人体十二经经穴之一,位于足底第一、二跖骨结合点旁边,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太冲穴被认为是肝经之尽头,肝主疏泄,在情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按揉太冲穴可以疏肝利胆,平抑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恶性肿瘤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疾病,患者需要接受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对身体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
患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疾病的发展,担忧家人的未来,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的诱因。
而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伴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30%-40%,一旦出现抑郁情绪,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生存率。
那么,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按揉太冲穴能够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跖骨结合点旁边,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按揉太冲穴能够舒肝解郁,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平复情绪波动,提升心情愉悦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太冲穴的按揉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疾病和治疗的原因而伴有睡眠问题,按揉太冲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休息。
太冲穴的按揉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提升抗病能力。
太冲穴位于足底,是身体的重要穴位之一,按揉太冲穴不仅能够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护理管理杂志》2020年(第20卷)主要栏目文题索引

‘护理管理杂志“2020年(第20卷)主要栏目文题索引(括号外表示期数,括号内表示页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研究专题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临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况研究王惠平,周㊀霏,刘卫红,等㊀4(229)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基于三维质量管理理论的医院感染高风险病区㊀㊀护理管理实践周建芬,沈鸣雁,陈㊀翔,等㊀4(234)㊀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ICU管理实践研究周㊀维,瞿昭晖,刘溢思,等㊀4(239)㊀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人文关怀实践研究向㊀邱,何细飞,徐素琴,等㊀4(243)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程家国,谭晓东,张㊀玲,等㊀4(247)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防护用品所致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的现况调㊀㊀查及危险因素分析夏㊀杰,段㊀霞,曹程秀,等㊀4(252)㊀基层医院首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杨海红,戴㊀莉,陈秋香,等㊀4(257)㊀中药联合音乐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干预效㊀㊀果观察李春静,刘雪珍,欧阳琳娜,等㊀4(261)㊀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期间妊娠期肥胖孕妇的健康管理研究庄㊀英,王㊀毅,段㊀霞,等㊀4(264)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童专科医院发热门诊应急处理机制的㊀㊀建立与实施商明霞,何海燕,韩明月,等㊀4(268)㊀基层非定点救治医院门急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李肖肖,路海云,李燕如,等㊀4(273)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预防护理人员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观察夏㊀杰,段㊀霞,曹程秀,等㊀4(276)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重复使用及消毒方法㊀㊀的可行性探讨林㊀清,黄韵芝,孙桂萍㊀4(280)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ECMO护理救援能力的应急培训与实践朱丽凤,张㊀丽,王自珍,等㊀4(285)主题策划:互联网+护理服务㊀我国 互联网+护理服务 跨时代发展现状及思考吴欣娟㊀5(305)㊀基于PEST-SWOT模型的 互联网+护理服务 发展策略分析周㊀琴,贾㊀勤㊀5(309)㊀我国 互联网+护理服务 的研究现状郭小靖,盖玉彪,王静远,等㊀5(314)㊀ 互联网+ 自我管理项目对关节炎患者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余桂星,吕思漫,彭㊀健,等㊀5(318)㊀ 互联网+ 延伸护理在居家患儿静脉留置针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陶华奎,解红文,彭爱霞,等㊀5(323)主题策划:医养结合之护理管理模式研究㊀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匹配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徐丽丹,平燕汝,段㊀卓,等㊀8(533)㊀医养结合背景下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研究赵㊀旻,王亚楠,姜亚芳㊀8(540)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刘㊀敏,刘美芳,王晓洁㊀8(544)㊀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医养结合信息化护理干预研究杨㊀倩,刘丽萍,黄㊀萍,等㊀8(550)主题策划:医养结合之机构养老护理研究㊀养老机构家庭参与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杨㊀思,谢㊀珺,宁㊀丽,等㊀10(685)㊀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工时的影响因素研究李玮彤,宋玉磊,王㊀庆,等㊀10(692) ㊀我国家庭参与老年人机构养老动机及行为的质性研究韩梦丹,赵明利,张㊀媛,等㊀10(696)论㊀㊀著㊀高龄经产妇孕期健康促进行为与家庭功能㊁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郑红丽㊀1(1)㊀护士组织支持感和抗逆力对职业生涯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王㊀娇,盖海云㊀1(7)㊀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景颖颖,万㊀婕,何慧赟,等㊀1(12)㊀尿路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评估量表的研制惠艳红,王㊀莹,耿晴晴,等㊀1(17)㊀乳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蔡建平,江子芳㊀1(23)㊀ICU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现状及关系研究刘亚楠,臧舒婷,芦良花㊀1(27)㊀负性情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感知控制影响的研究李㊀玮,龙㊀琴,陈㊀梓㊀1(30)㊀临床护士主动性人格㊁情感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李璐莹,宋正新㊀2(77)㊀用药缺陷率敏感指标的建立及在乳腺癌患者用药护理中应用的研究韩㊀玲,王㊀蓓,王莉莉,等㊀2(81)㊀基于环境安全因素的住院患者自杀行为防控策略研究朱秀琴,郑㊀娜,胡德英㊀2(86)㊀护士组织创新氛围与护士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的关系研究艾雪菲,王㊀梅,杜秉洋,等㊀2(90)㊀穴位按摩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吴㊀婷,黄孟秋,侯云霞,等㊀2(94)㊀二胎高龄孕产妇妊娠结局研究沈志娟,杨园园㊀3(153)㊀高水平消毒简易呼吸气囊存储时限㊁环境及包装材料的研究李芝香,邱㊀姝㊀3(157)㊀迷你临床演练评估信度的Meta分析张斯秀,徐翠荣,颜㊀涵㊀3(161)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研究史春璐,张文杰㊀3(165)㊀护理实践实际范围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戴㊀敏,王元姣,谢㊀珺㊀4(290)㊀同质化管理在一院多区护理质量监控中的效果评价侯军华,杨㊀阳,朱梦晓㊀4(295)㊀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肢体肿胀及皮温的㊀㊀影响王田田,李海燕,苏晴晴,等㊀4(299)㊀临床护士心理弹性与问题解决能力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李玉梅,黄㊀瑛,黄㊀莹,等㊀5(328)㊀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分散式日间病房护理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刘美玲,龚桂芳,杨秋梅,等㊀5(334)㊀癌症患者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赵顺莹,徐㊀哲,刘㊀婷,等㊀5(339)㊀老年膀胱癌根治术护理结局评价指标的构建罗迎霞,朱小佳,王灵晓㊀5(345)㊀基于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的家庭访视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王桂梅,谢红芬,胡启梅,等㊀6(381)㊀护士病人安全能力自评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刘欣怡,张永佳,田㊀川,等㊀6(387)㊀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动机性访谈干预研究陈超逸,张丽英,陈㊀秀,等㊀6(393)㊀氯己定与聚维酮碘在剖宫产中皮肤消毒效果的系统评价冯㊀缘,文㊀方,赵文君,等㊀6(399) ㊀年轻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和职业倦怠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的路径分析李姗姗,孙黎惠,单信芝,等㊀7(457)㊀1M3S管理模式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预防中的应用研究刘卫红,孔珊珊,刘㊀雁,等㊀7(462) ㊀乳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及影响因素研究吕展杨,蔡建平,江子芳,等㊀7(466) ㊀新生儿科护士对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认知的研究肖婳婳,陈㊀劼,吴光英,等㊀7(471)㊀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3 24个月版应用于慢性病儿童生活㊀㊀质量测定的信效度研究杨园园,王㊀晶,雷云宏,等㊀8(555) ㊀系统化家庭管理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家庭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叶春春,苗秀欣㊀8(560) ㊀聚焦解决模式对女性颜面部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马宁侠,李双双,周㊀琴,等㊀8(566)㊀护士工作环境对职业生涯状况影响的研究田㊀梦㊀8(570) ㊀内部动机在护士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张玉环,逄㊀冬,陈㊀冬,等㊀9(609) ㊀上海三级医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梁㊀玮,赵慧华,许方蕾,等㊀9(614) ㊀运用技术难度系数校正护理项目工作量的研究杨㊀颖,朱㊀静,柏亚妹㊀9(620)㊀多元化健康教育管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用药依从性㊀㊀的研究向㊀邱,张春瑾,徐素琴,等㊀9(625) ㊀青年不育男性的生育压力状况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周飞京,戴善军,刘金豪,等㊀10(701)㊀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刘㊀佳,李雪飞,王红花㊀10(706)㊀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㊀㊀的影响研究谢小敏,边改维,林㊀燕,等㊀10(711) ㊀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与疲劳的相关性研究陈圆圆,沈㊀勤㊀10(715) ㊀职业幸福感在护士疲劳与组织承诺间的中介效应赵利华,韩玉萍,王㊀佳,等㊀11(761)㊀孕妇孕晚期分娩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胡㊀颖,周明芳,万艳平㊀11(768)㊀父胎依恋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邵晓丽,单㊀玲㊀11(774) ㊀重大疫情期间双语课程线上教学的实践研究周㊀芬㊀11(778) ㊀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朱㊀磊㊀11(782) ㊀国内出院准备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蔡㊀利,单㊀岩,蒋婷婷,等㊀11(786)㊀‘护理管理杂志“2015 2019年刊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芮子容,张㊀岚,刘晓联,等㊀12(837)㊀ 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王㊀洋,鲍金雷,胡佳惠,等㊀12(844) ㊀疫情防控期间急诊科与重症监护室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王㊀艳,周文秀,夏㊀雪,等㊀12(849) ㊀护士对抗癌药物暴露风险认知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黄小红,伍静薇,李㊀洋,等㊀12(854) ㊀护生非理性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王金仙,武江涛,吴㊀蓉,等㊀12(860)新生儿安全专栏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卢㊀静㊀2(99) ㊀应用质量改进团队模式降低新生儿低体温的研究胡㊀静,李信群,沈颂娜㊀2(103)㊀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近期预后的影响张㊀梅,冯凤群,吕峻峰,等㊀2(108) ㊀袋鼠式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张㊀扬,刘㊀娟,黄㊀萍,等㊀2(112) ㊀1例新生儿低血糖喂糖水致心跳呼吸停止根本原因分析胡㊀静,陈黎丽,冯祺荣㊀2(117)寒区战伤救护专栏㊀寒区部队医院护士战备能力及培训需求研究戴冬梅,张美玲,杨晓萍,等㊀3(171) ㊀西北高原寒区战术战伤救治院前急救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杏玲芝,冯淑娴,岳小珍㊀3(176)㊀基于信息化的高原寒区护理备战练兵培训考核模式实践研究何㊀薇,于佳平,黄㊀悦,等㊀3(180) ㊀西北高原战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战场救护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杏玲芝,冯㊀霞㊀3(184)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研究专栏㊀乳腺癌患者心理反应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谭思敏,严㊀谨,张爱迪,等㊀6(404) ㊀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伤残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韩㊀姗,路雪芹,曾倩姣,等㊀6(410) ㊀乳腺癌幸存者性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朱㊀慧,金孔军,钱㊀湛,等㊀6(414) ㊀舒适护理模式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前疲劳和焦虑的效果研究高红霞,何瑞仙,梁雅楠,等㊀6(419)新生儿喂养研究专栏㊀基于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的母乳喂养流程再造贺㊀芳,邓永芳,林㊀艳,等㊀6(423) ㊀剖宫产术后十二点式母乳喂养姿势的临床效果评价王义会,王惠琳,李㊀颖㊀6(429) ㊀信息化护理干预在人工喂养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林成娣,李㊀欣,罗晓君㊀6(434)中医康复护理研究专栏㊀中医院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护理研究自我效能的相关性㊀㊀研究罗宗婷,胡㊀慧,庞书勤,等㊀7(476) ㊀简易太极操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宋㊀雪,尹㊀力㊀7(481) ㊀井穴麦粒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的效果研究黄小新,朱㊀炜,姚金兰,等㊀7(486) ㊀中医外治护理对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研究张梦乔,李惠艳,高㊀茜㊀7(491)男护士职业认同研究专栏㊀三级医院男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李朝阳,杨㊀盼,丁新波,等㊀9(629) ㊀男护士自尊和职业认同对其护士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戴政杰,林碎钗,李心群,等㊀9(634) ㊀本科学历男护士逆境商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李㊀迎㊀9(639)㊀在职男护士对本科男护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干预研究唐㊀龙,贾理博,蔡㊀盈,等㊀9(644)死亡教育研究专栏㊀社区居民死亡态度㊁死亡应对与死亡教育需求的关系研究许丽杰,王凌云,杨洁,等㊀12(864) ㊀西藏某高校793名医学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研究詹㊀蕾,闫姣姣,闫蕊茜,等㊀12(869) ㊀护生死亡教育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张梦琴,刘晓云㊀12(873)综㊀㊀述㊀慢性病患者积极度的研究现状李㊀雪,巩守平㊀1(34) ㊀手术体位对眼压的影响及护理研究进展郭洪明㊀1(39)㊀智能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胡艳红,胡㊀盼,罗㊀梅㊀2(120)㊀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落实情况的研究新进展李彩霞,李晓芳,孙晓英,等㊀2(126)㊀住院患者体验的研究进展谌永鸿,汪㊀晖,朱清华,等㊀3(189)㊀癌症患者症状群研究进展胡小冬,李㊀洋,彭玉晓,等㊀3(195)㊀青年型痴呆早期预防研究进展韩未来,王冬华㊀5(350)㊀老年人口腔健康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陈楚媛,沈㊀勤㊀6(438)㊀二元应对在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中的应用进展柏荣伟,叶㊀赟,倪静玉㊀7(496)㊀临床护理人员共情疲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彭立明,刘㊀欢,夏㊀友,等㊀8(574)㊀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赵翠翠,徐㊀凤,赵春莹,等㊀9(648)㊀住院患儿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郭晓贝,王㊀颖,鲁志卉,等㊀10(720)㊀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赵煜华,王俊霞,吴田瑞㊀11(790)㊀高年资护士职业状况的研究进展钟永芳,贾丽霞,赵改梅㊀12(877)临床护理研究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压力的质性研究何振华,徐㊀敏㊀1(44)㊀第三方测评民族地区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调查分析袁㊀晔,王㊀欢,朱建军,等㊀1(49)㊀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建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陈㊀芳,万㊀葵,胡雨晴,等㊀2(131)㊀16省市老年科护士对老年综合征知信行现状研究纪冬梅,金晓蕾,罗昌春,等㊀3(201)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关系研究沙增荟㊀3(206)㊀静脉输液治疗团队在规范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周㊀娟,赵连英,薛文强㊀3(209)㊀早期四级活动管理方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于㊀婵,段㊀霞,夏㊀杰,等㊀5(356)㊀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扫围手术期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吕㊀青,黄宝延,李㊀霞,等㊀5(361)㊀急诊快速反应团队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时效研究康㊀霞㊀5(364)㊀基于Delphi法构建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方案吕晓艳,王世芳,甘晓丹㊀6(444)㊀临床护士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郭晓莉,杨㊀琴,李新文㊀6(449)㊀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膝关㊀㊀节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丁西萍,山㊀卉,吕爱莉,等㊀7(502)㊀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心理痛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王春燕,翁晓青,王㊀欣,等㊀7(508)㊀应用根因分析法优化重症患儿约束管理的效果研究张焕梅,吴丽芬,胡㊀蕊,等㊀7(512)㊀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庞㊀艳,李㊀嫒,林芳初,等㊀8(579)㊀肝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柯㊀卉,陈俊华㊀8(583)㊀助孕患者促排卵药物注射笔应用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邹芳亮,林燕珊,曾细根,等㊀8(588)㊀家庭参与式护理中早产儿父母的体验研究吴小花,徐红贞,俞㊀君,等㊀8(592)㊀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杨雅淇,朱㊀莎㊀9(653) ㊀儿科护士工作嵌入和组织公民行为水平的关系研究杜㊀琳,彭明琦,王爱红㊀9(658)㊀渐进式聚焦访谈对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王红花,刘㊀佳,陈小芳,等㊀9(663)㊀早期下床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舒适感的影响张㊀立,罗㊀茜,刘㊀涛㊀9(668)㊀正念饮食察觉训练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姚丽萍,金海燕,秦玉静,等㊀9(672)㊀超早期护理在老年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运动性失语康复中的应㊀㊀用研究黄㊀燕,张和妹,李㊀斌,等㊀10(727)㊀ICU护士工作幸福感与护护合作的关系研究曲瑞杰,王海播,程秋泓,等㊀10(731)㊀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闫梦凡,喻正浩,彭超华,等㊀10(735)㊀老年护理临床实习环境对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影响的研究马㊀静,陆㊀皓,汉瑞娟㊀11(795)㊀行为转变干预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肖丽萍,尹德铭,伍惠贤,等㊀11(799)㊀慢性病患者对 互联网+护理服务 认知和需求研究颜永阳,邓㊀俊,孙宏玉㊀11(803)㊀ICU护士对谵妄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盖玉彪,于雅洁,赵㊀丽,等㊀11(809)㊀胃癌术后患者未满足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李菊萍,周振萍,魏清风,等㊀12(882)㊀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秦冬岩,江玉军,李洪莲,等㊀12(886)质量管理㊀持续质量改进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管理中的应用王㊀毅,段㊀霞,谈莉萍,等㊀2(135)㊀护理专案改善在外周静脉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邱锦媚,苏若琼,黄石群,等㊀6(453)㊀通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张元红,张㊀洁,马娟娟,等㊀7(516)㊀行动研究法提高神经外科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的效果研究刘㊀燕,李㊀妍,姚利琴,等㊀7(520)㊀体检中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李㊀燕,谢小敏,徐敦全㊀10(739)㊀临床管道固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丘宇茹,王吉文,莫红平,等㊀11(813)㊀基于Donabedian模型的城市社区全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谷亚妍,王悦娜,刘㊀昕,等㊀12(891)㊀质量控制图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高立红,马东华,张㊀岚㊀12(895)护理教育㊀高职护生心理资本与学习效能相关性研究潘敏侠,龚丽俐㊀2(140)㊀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大专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效果㊀㊀研究杨京儒,李春华,寇晓敏,等㊀5(369)㊀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模式在内分泌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瞿㊀艳,陈桂兰,王㊀敏,等㊀7(524)㊀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倾向与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关系研究余云红,赵体玉,林㊀敏㊀9(676)㊀叙事教育在护士癌痛管理培训中应用效果研究李㊀硕,白晓静,梁园园,等㊀11(818)军事护理㊀军队护士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张美玲,戴冬梅㊀7(528)㊀军队医院文职护士跨区基地化训练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惠艳红,耿晴晴,陈红霞,等㊀10(744)医院感染管理㊀宜兴市二级医院手术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物现状研究沈玉宇,高㊀芳,夏㊀琴,等㊀1(53)㊀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毛秋云,贾㊀超,张㊀玲,等㊀10(749)㊀基于5M1E分析法的呼吸道传染病院内疫情防控现场管理研究王永华,李㊀亚,刘志琛,等㊀11(823)专科护理管理㊀标准化二次分诊模式在儿科急诊患儿管理中的建立与应用刘玉娥,翟忠昌㊀1(57)㊀磁性医院管理模式在老年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评价陈㊀芳,郑萍萍,李龙倜,等㊀2(143)㊀眼科患者眼药水治疗规范化护理管理效果研究徐秋叶,高㊀峰㊀5(373)㊀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应用研究年素娟,李惠莉,李㊀儿,等㊀8(597)㊀根本原因分析及行动法在完善无陪病房患儿身份识别中的应用研究童孝笑,张红梅,游丽霞,等㊀8(601)㊀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在胸腰椎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满孝云,宋砚坤,孟㊀静㊀9(681)㊀磁性医院管理理念在神经外科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赵㊀将,姜㊀雪㊀10(753)㊀ 5S-无缝 耗材管理在ICU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夏柳勤,杨湘英,马建萍,等㊀10(757)㊀时间轴管理法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曹教育,陈㊀霞,张理想,等㊀11(828)㊀白噪声缓解早产儿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疼痛的效果观察王自珍,任向芳,雷㊀娜,等㊀11(832)㊀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在骨肿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陈㊀剑,关琼瑶,董银润,等㊀12(899)安全管理㊀老年住院带管患者全程智能化管道风险预控管理谢㊀萍,张㊀灿,殷㊀萍,等㊀1(61) 信息管理㊀ 居家糖尿病护理平台 在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崔庆庆,王㊀丽,戴莉敏,等㊀1(65)社区护理管理㊀肾内科医护人员对社区血液透析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曹晓翼,石㊀梅,魏申毅,等㊀3(213)㊀微信视频教育规范农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应用及效果韩玉琴,夏引芳,宋爱华,等㊀3(217)㊀医护技延伸服务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邱㊀兰,陈广兰,罗㊀坚,等㊀5(377)管理理论与实践㊀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㊀㊀中的应用研究刘艾红,袁金蓉,彭颖洁,等㊀1(69)㊀基于Waston人性照顾理论预防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效果研究陈㊀雅,郑㊀贤,谢小冬㊀3(221)健康教育㊀自护理论在家庭病床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张㊀朝,胡秀香㊀2(148)㊀团队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管理中的应用张晓宇,朱金荣,黄㊀巍,等㊀3(225)应用微视频对术后携带腹腔引流管患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㊀㊀效果商之涵,夏丽燕,卢岳青㊀8(605)㊀叙事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王光琳,贺艳琴,张福仙,等㊀12(904)护理改革㊀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预防肿瘤患者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黄华平,杨丽娟,张思奇,等㊀1(73)经验探索㊀改良式木制烧伤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温昕芳,王巧霞㊀3(188)㊀脑脊液精准引流调控装置的设计与应用陈明月㊀4(298)㊀一种实用新型婴儿护理隔离衣的设计与应用霍光研,黄㊀莎㊀5(338)㊀一种清创手术手臂支撑器的设计与应用邓㊀静㊀7(465)欢迎订阅2021年‘护理管理杂志“㊀㊀‘护理管理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管理学术期刊,ISSN1671-315X,CN11-4716/C㊂主要栏目:论坛㊁论著㊁综述㊁临床护理研究㊁质量管理㊁护理教育㊁军事护理㊁医院感染管理㊁专科护理管理㊁安全管理㊁信息管理㊁社区护理管理㊁管理理论与实践㊁人力资源管理㊁中医护理管理㊁循证护理㊁健康教育㊁护理改革㊁护理考察㊁经验探索㊂‘护理管理杂志“推出刊授继续教育学分项目,订阅本刊并进行学分注册者,根据注册情况和返回编辑部的有效答题卡,全年可获取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2分㊂‘护理管理杂志“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月刊,每月10日出版㊂80g铜版纸印刷,每本9元,全年定价108元人民币,全国各地邮电局均可订购,邮发代号82-926,也可破年㊁破季从编辑部直接订阅㊂2010年至2020年合订本,每本136元,如需订购请直接从编辑部办理邮购(免邮费)㊂欢迎踊跃投稿㊂为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及实践经验分享,实现 以科研助推学科发展,以学科带动科研创新 的良性互动㊂本刊免收审稿费㊁版面费㊂电话:010-64048630,64043064,66721461;军线:0201-721265网址:http://www.hlglzz.mil.cn;http://www.hlglzz.com(2021年6月30日前两个网址并行,自2021年7月1日开始http://www.hlglzz.mil.cn为‘护理管理杂志“唯一官方网站)E-mail:hlglzz@126.com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护理管理杂志“编辑部;邮编:100010。
耳穴压豆法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耳穴压豆法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主要的临床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障碍。
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服用抗抑郁药物为主,而我国有这悠久的中医药传统,因此学者也从中医学视角来治疗抑郁症。
本文结合抑郁症的中医学观点,从作用机制与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论证了耳穴压豆法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对抑郁症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标签:抑郁症;针灸;耳穴治疗;耳穴压豆法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根据WHO最新报告,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患者的数目或许将超越癌症患者数目,成为排在心脑血管病之后的一种疾病[1]。
目前,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中会根据病情服用不同剂量的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主要以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这一类化学合成药物为主。
一般而言,这类抗抑郁药物会至少服用2周以上才会起到治疗作用,同时还有少部分患者对现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不敏感。
并且长期服用化学合成抗抑郁药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困倦、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等,个别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心血管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寻找疗效更稳定、副作用更小的治療方法,加之我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历史。
因此,将中医药用于治疗抑郁症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临床上以贯叶金丝桃、柴胡、石菖蒲、银杏、积雪草、人参、内蒙黄芪、合欢花等中药制成丹栀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贯郁胶囊等用于治疗抑郁症。
除了中药方剂,针灸治疗安全、经济、不良反应少,成为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针灸百会、印堂穴,临床操作便捷,适用人群广,疗效明确。
其中耳穴疗法在临床中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正是这一个方面的原因,所以该方法深受理论领域专家人士的关注,纷纷着手对其进行探讨,本文将探讨耳穴压豆法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1 抑郁症病因病机的中医学认识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境低落,情绪消沉,严重的还会出现悲观厌世的症状,自杀倾向等。
中医推拿对缓解抑郁症状的疗效

中医推拿对缓解抑郁症状的疗效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压力。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正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应用到抑郁症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推拿对缓解抑郁症状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一、中医推拿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指压、按摩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以达到平衡身体阴阳,调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近年来,中医推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其中包括抑郁症。
中医推拿的治疗原理与抑郁症的中医病机理论相契合。
中医认为,抑郁症是由情志失调、气滞血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中医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调节情志,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据临床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推拿对抑郁症的疗效是显著的。
经过一系列的推拿治疗,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中医推拿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痛苦和睡眠障碍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中医推拿更加安全无副作用,更受患者的欢迎。
二、中医推拿对抑郁症状的可能作用机制中医推拿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整个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发挥抑郁症状缓解的作用。
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如下:1. 神经调节作用:中医推拿通过刺激穴位传递神经信号,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改善神经功能紊乱。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促进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进而改善抑郁症状。
2. 血液循环改善:中医推拿的手法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这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量和代谢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 情志调节:中医推拿对人体的穴位刺激可以调节情绪,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和痛苦感。
通过调整气血和内分泌等方面的功能,中医推拿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使患者更加乐观积极。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颈椎病抑郁症患者生存健康状态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颈椎病抑郁症患者生存健康状态作者:姜彬彬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第14期【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颈椎病抑郁症患者生存健康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接收的80例颈椎病抑郁症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共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实施穴位按摩;研究组40例,给予实施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比较这两种护理方法对颈椎病抑郁症患者生存健康状态的影响。
结果:干预前两组CASC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CAS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情志护理;穴位按摩;颈椎病;抑郁症颈椎病也叫项痹、颈椎综合症,是颈部骨骼的退行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发病人群多集中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上班族、低头族等[1]。
颈椎病久治不愈,易导致患者情绪烦躁,使其气血不畅,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造成患者抑郁。
颈椎病后抑郁的高发生率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病患住院时间,加重其精神、经济负担。
如何改善颈椎病抑郁症患者生存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广大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此次的研究,通过为两组颈椎病抑郁症患者分别实施穴位按摩以及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并对比分析这两种护理方法对颈椎病抑郁症患者生存健康状态的影响,从而为患者选取效果最为显著的护理模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选取例数:80例颈椎病抑郁症患者;分组方式:共分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
纳入标准:确诊为颈椎病抑郁症、抑郁症发病于颈椎病之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35分、年龄小于80岁、知情并同意治疗、已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既往精神病史、需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意识障碍等。
按摩治抑郁症

按摩可以治抑郁症吗: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严重的话能引起患者的自杀。
而按摩治疗是中医疗法中的独特疗法,通过特殊的穴位按摩,进而达到调理气血,舒缓情志的目的。
在对抗抑郁症时,在调解生理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做适当的心理疏导,因此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1 益气养血。
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医者按揉腹部5—10 分钟点按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
可助气血生化,调理脾胃,改善抑郁症的胃口。
2 健脑提神。
患者仰卧医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按揉百会、四神聪、印堂、睛明等穴,使患者头部清醒,消除疲乏,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
3 放松身心。
患者俯卧的姿势,医者按揉患者膀胱经,从肺俞至官俞5 一10 分钟,使其全身放松,消除紧张疲劳。
4 振奋阳气。
患者俯卧,医者依次点按肺俞、心俞、肝俞、胆俞、三焦俞等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振奋人体阳气。
每穴1—2 分钟,按摩次数10 次左右。
在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这些脏腑的状况进行分析,再进一步确立治疗方案。
依据对抑郁症的治疗和疗效分析,我们总结分析得出两组中医按摩治疗抑郁症的穴位。
第1 组穴位: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
应用这组穴位的理由是,抑郁症波及的脏腑是心、肝、脾、肺、肾,并由于抑郁症多是情志不畅导致的气血瘀阻,从而伴有瘀的证候。
膈俞是血的会穴,用之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选用五脏俞会达到静心安神、 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作用,而使五脏气机调和,脏腑功能逐渐趋于正常DanshuW ifi * ■""WeistllJ 怦角 ......... Shenshu“ Shangliaor^RIT V*-**--■*■ ••* 次韦P 总爲 亠再里^10^1304 | -I 3 在 - f T wn M卜桃 ...Xicdiao 第2组穴位:神庭、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如果患者的情绪不稳或低 沉郁闷,可加合谷、太冲穴;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气上下窜动或腹胀,加气海、 中脘、内关、璇玑以起到行气宽胸止胀的作用。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太冲穴位于脚趾之间的缝隙处,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穴,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太冲穴与情绪的平衡有密切关系,按揉太冲穴能够缓解情绪不稳定,对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健康领域对于辅助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患者在健康护理中也会进行一些非药物的辅助治疗。
本文将探讨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一、恶性肿瘤伴抑郁症的影响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心理压力的增大,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情绪明显的症状。
患者在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后,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情绪难以平复,从而形成抑郁症。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二、太冲穴的保健作用太冲穴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阳气下行的穴位,可以理气活血,调畅情绪,舒缓情绪。
因此按揉太冲穴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太冲穴还有祛风明目、清热利湿的功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的影响通过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进行按揉太冲穴的护理干预,可以达到以下一些影响:1. 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太冲穴的按揉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情绪不畅的状况,消除疲劳和烦躁感,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2. 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抑郁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通过按揉太冲穴来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抵抗疾病,促进身体的康复。
3. 有助于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对药物产生依赖,通过按揉太冲穴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对治疗的接受度,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四、具体操作方法按揉太冲穴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按摩,也可以请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操作。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太冲穴位于大腿内侧,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具有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
而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常常面临着心情低落、疼痛折磨等问题,因此按揉太冲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一、太冲穴的基本介绍太冲穴位于大腿内侧,距膝关节上缘4横指,当属于足太阴脾经。
太冲穴是一个重要的情绪调节穴位,按揉可以缓解情绪紧张、疲劳,促进身体的平衡。
太冲穴对于调节气血循环、改善睡眠、缓解疼痛等也有显著的效果。
二、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特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往往面临着双重的心理和生理的困扰。
一方面,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疼痛、恶心、乏力等身体不适,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巨大负担;患者也会因为疾病的困扰而产生抑郁情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对于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1. 缓解情绪:太冲穴是情绪调节的重要穴位,按揉太冲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和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增强抗压能力。
2. 缓解疼痛:恶性肿瘤的疾病常常会伴随着疼痛症状,而太冲穴的按揉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局部的疼痛感,帮助患者舒缓身体不适。
3. 提高睡眠质量:太冲穴的按揉可以平衡神经系统,促进身体的放松,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4. 提升免疫力:太冲穴按摩可以促进气血畅通,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抵抗疾病。
按揉太冲穴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太冲穴的按摩护理,提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患者家属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渡过难关,重拾信心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r o u p . As s e s s s c o r e s o f a l l d i me n s i o n s f o r p a t i e n t s a t a d mi s s i o n a n d t h e s e c o n d we e k e n d a f t e r a d mi s s i o n b y HAM D s c a l e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ct e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o i n t ma s s a g e o n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o f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 .Me t h o d D i —
HAM D f o r p a t i e n t s i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i s l o we r t h a n s c o r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t a d mi s s i o n a n d t h e s e c o n d we e k — e n d a f t e r a d mi s s i o m T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Th e a v e r a g e p u l s e r a t e 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i s l o we r c o mp a r e d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 n t wo we e k s a f t e r a d mi s s i o n .T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Co n c l u s i o n P o i n t ma s s a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c a n r e l i e v e a n x i e t y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 f o r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 ,i mp r o v e t h e i r e a t i n g a n d s l e e p i n g a n d e n h a n c e t h e i r h o l i s t i c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 Ke y wo r d s :d e p r e s s i o n ;p o i n t ma s s a g e i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将8 3例抑 郁症 患者 按 随机数字 表分 成 对照组
4 1 例和观察组 4 2 例, 对 照组 在药 物治疗 的基础上 , 给 予心理护理及相 关健康教育 , 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 , 在人 院后 2 周 内实施穴位按摩干预 。采用 HA MD量表分别评估患者入 院时 、 住院 2 周末各维度得分 , 同时 比较两组患 者在入院时 、 住 院
t i e n t s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g e n e r a l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n u r s i n g a n d r e l a t e d h e a l t h e d u c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d r u g t h e r a p y .P a t i e n t s i n
护理与康复 2 0 1 5年 6月 第 1 4 卷第 6 期
穴位 按 摩 对 住 院 抑郁 症 患 者 康 复 的影 响
郑 碧琴 , 朱 小英 , 金彬彬 , 吕会 芬 ( 杭州 市第 七人 民医 院 , 浙江 杭州
摘 要: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住 院抑郁 症患 者康复 的影 响。方法
3 1 0 0 1 3 )
后2 周 内平均脉搏值 。结果 观察组 患者入院时及住 院第 2 周末 HA M D各维度评 分低于对 照组 ,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 住
院后 2 周 内观察组平均脉搏次数 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 能减轻住 院抑 郁症 患者 的焦虑 和 抑郁情绪 , 改善饮食和睡眠 , 促进 了患者的整体康复 。
v i d e 8 3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一 4 1 )a n d o b s e r v a t i o m n u mb e r t a b l e .P a —
Co mp a r e t h e a v e r a g e p u l s e r a t e a t a d mi s s i o n a n d i n t wo we e k s a f t e r a d mi s s i o n . Re s u l t Th e s c o r e o f a l l d i me n s i o n s o f
关键词 : 抑郁 ; 穴位 按摩 ; 康复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1 n 6 7 1 —9 8 7 5 . 2 0 1 5 . 0 6 . 0 0 2
E f f e c t o f p o i n t ma s s a g e o n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o f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 / /Z h e n g B i q i n ,Z h u X i a o y i n g ,J i n B i n b i n ,L v
Hu i f e n / /T h e S e v e n t h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al t o f Ha n g z h o u , H a n g z h o u Z h e j i a n g 3 1 0 0 1 3 , C h i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