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肉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_吴毅

合集下载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ptkejian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ptkejian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 PPT大纲
目 录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简介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原理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实验操作流程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结果解读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案例分析
01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是一种评估肌 肉力量和耐力的方法,通过使用 等速测力器进行。
多维度评估
研究和发展更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以全面反映肌肉的功能 和健康状况,为个体化运动处方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更 科学的依据。
06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案例 分析
案例一:运动员的等速运动肌力测定
总结词
评估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耐力
目的
了解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水平, 为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等速运动肌力测定仪对运动员进 行测试,测量肌肉在不同速度下的力 量和耐力。
测试成本较高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因此 测试成本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基层医疗 机构和社区的普及和应用。
适用人群有限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运动能力的 成年人,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 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测试结果的主观性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操作 者的主观判断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需要确 保操作者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
表现、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关系。
05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注 意事项与局限性
注意事项
确保受试者了解测试目的 和过程
在开始测试前,向受试者详细 解释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目的 、方法和要求,以避免不必要 的误解和恐慌。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置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在肌肉功能评定中的研究进展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在肌肉功能评定中的研究进展
等 领 域 的 应 用现 状 , 对 法 医学 领 域 的 应 用前 景 进 行 了展 望 。
关 键 词 :法 医学 ; 肌力; 综 述『 文 献 类 型1 ; 功 能评 定
中图分类 号 :D F 7 9 5 . 1
文献标志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5 6 1 9 . 2 0 1 3 . 0 1 . 0 1 3
点 实验 室 , 上海 2 0 0 0 6 3 ;3 . 南通 大 学 附属 医 院 , 江 苏 南通 2 2 6 0 0 1 ) 摘 要 :等速 肌 力 测 试 与训 练技 术被 认 为是 目前 最 为 先进 的肌 肉功 能评 定 技 术 ,是 一 种全 关 节 范 围的 连 续 动 态测 试 。 在 肌 肉功 能 评 定 方 面具 有 较 强 的针 对性 , 能客 观 、 量化 地 反 映 关 节 活 动 范 围 内的肌 力 情 况 。本 文 综 述 了等 速 肌 力 测 试 与 训 练技 术 的基 本 概 念 、 发 展 简 史及 影 响 因 素 . 阐述 了 该技 术 在 康 复 医 学 、 运 动 医学
法 医 学 杂 志 2 0 1 3年
2月 第2 9卷 第 1期

4 9・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技术在肌肉功能评定中的研究进展
黄 婷 婷 - 一 , 范 利 华 , 高 东 , 夏 睛 , 张 敏
( 1 . 华 东政 法 大学研 究生教 育 学院 , 上海 2 0 0 0 4 2 ;2 . 司法部 司法鉴 定科 学技 术研 究所 上海 市法 医学重
t i c l e r e v i e ws t he k e y c o n c e pt s ,b ie r f hi s t o r y o f d e v e l o pme n t a n d i n lu f e n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i s o ki n e t i c t e c no h l ・

5次坐-立试验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5次坐-立试验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5次坐-立试验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评估中的价值焦伟国;郭燕梅;朱才兴;瓮长水;黎春华;陈蔚【摘要】目的明确运动功能测试结果能否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患肢肌力水平.方法对30例经放射影像学确诊且有临床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5次坐-立试验、10 m步行速度、计时起立-行走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5次坐-立试验与10 m步行速度和计时起立-行走之间相关(P<0.001);5次坐-立试验、10 m步行速度、计时起立-行走与患肢伸肌肌力均相关(P<0.05).结论 5次坐-立试验测试既能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行走能力又能反映患肢肌力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功能水平的评估方法.【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0(016)001【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坐-立试验;肌力;行走【作者】焦伟国;郭燕梅;朱才兴;瓮长水;黎春华;陈蔚【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康复医学科,北京市,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老年人关节疾病中以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最为常见,骨关节炎也是导致老年人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骨关节炎最常发生于膝关节,目前认为下肢肌力下降是造成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负重增加和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1]。

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与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状况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

因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伸肌肌力水平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但伸肌肌力评估却遇到等速肌力测试设备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的困难。

简析目前常见等速测试方法

简析目前常见等速测试方法

简析目前常见等速测试方法发布时间:2021-06-16T12:09:26.8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2期作者:吴迪黄琳[导读] 肌肉力量是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吴迪1 2黄琳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深圳职业病防治院广东深圳 518001摘要:肌肉力量是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是人们随意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

肌肉力量水平的测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篇文章主要简析目前等速肌肉力量测试方法并提出改进建议。

1.前言肌肉力量是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是人们随意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它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体能要素之一,而随着对肌肉的了解,我们对于肌肉力量本身的关注也开始增多,良好的肌肉力量水平对于赢得比赛的胜利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对于肌肉力量水平的测试受到了极大地关注,检测肌肉力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等长测试,等速测试,等张测试等多种方法,等速测试可任意调节速度10-500/s,设定后速度保持不变,阻力可变且为顺应性阻力并且与运动速度有关,运动幅度全幅或半幅,可反映关节运动中任一点的力矩值。

2.等速测试方法简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因其在肌肉力量测试和力量训练方面具有精准度高、不易受损伤、康复效率高等独特的优势,而在体育科研和训练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已普遍成为运动员肌肉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评定的一种客观指标,并且是评定肌肉力量特征的黄金指标[[]]。

目前国内外运用等速肌力进行力量测试与评价的研究膝关节的最多,躯干以及踝关节的较少。

当前等速肌力测试已经被公认为肌肉功能评价及肌肉力学特性研究的最优方法。

3.等速测试的优势将等速肌力测试与徒手肌力测试相比较,有研究发现对一组肩关节伤病患者的肩内外旋肌力进行徒手肌力检查,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等速肌力测试,发现徒手肌力检查是正常的患者,等速肌力测试则发现二侧肌力存在有13%到28%的差异[[]]。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BTEPrimusRS第一部分:等速相关理论简单回顾1、定义:等速运动训练是运用特殊设备让速度恒定,阻力是随使用者施力大小改变的,因此等速训练具有其他阻力训练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运动过程中不管你的力量有多大或多小其运动的速度一样维持不变,然而肌肉在等速的情况下收缩训练,等速训练的这种特性可以增强肌力、肌耐力、和爆发力,并且绝对的安全,是现今在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界公认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肌力训练方式。

2、与等长和等张的比较:等长训练等长训练是指在肌肉两端(起止点)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

这种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又称为“等长收缩”等长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快,用时少。

训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动作时所选用的角度。

如某块肌肉某个部位比较薄弱,那就应选择好练这薄弱部位的最淮动作角度进行超负荷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等长收缩1一5次,然后休息2一3分钟,休息时可练其他部位的肌肉,因等长训练时间较短,消耗能量相对较少,不易发生酸疼。

每周进行一次正规的等长训练就能保持增长的力量。

等长训练可引起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及动脉硬化者一般不宜进行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旬4组的练习,每组做166次。

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表示。

一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一次的重量;两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两次的重量。

依此类推。

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

实践证明,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也最能长肌肉。

等张训练一般比等长训练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多,易使人疲劳,引起肌肉酸痛。

因此,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等张训练要先练大肌群,若先练小肌群,身体疲劳了,再练大肌群效果就不会好。

等速训练动作速度不变,器械的阻力与练习者用的力量成正比,保证动作过程中肌肉始终受到最大的负荷刺激。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

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浩天揽云FBI 2008-10-07 11:00:16 回复在康复后期需要通过等速测试来判断康复情况,很多断友有疑虑,整理小文如下,仅供参考,敬请指正!1 等速运动的定义及特点等速运动是指在关节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一旦预先设定,无论受试者肌肉收缩产生多大的张力,肢体的运动始终在某一预定的速度(等速)下进行,肌肉张力大小的变化并不能使肢体产生加速或减速(运动开始和末了的瞬时加速度和减速度除外)的一种运动。

在等速运动过程中,等速仪器提供一种与肌肉实际收缩力相匹配的顺应性阻力。

这种顺应性阻力使肢体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每一瞬间或不同角度下均承受相应的最大阻力,使肌肉产生最大的张力和力矩输出。

由于等速运动时,肌纤维伸长或缩短,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是一种动力性收缩,类似等张收缩。

而肌肉收缩时因阻力可变,在每个角度都能承受最大阻力,产生最大肌张力,又类似等长收缩。

因此,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和等长收缩的某些特点优点。

但也有人认为,等速运动提供的动作较简单局限,与肢体运动时的自然动作有一定差距,在肌肉测试和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2 等速肌肉测试的临床应用传统的等长肌肉测试仅反映关节运动中某一角度肌力的大小;等张肌肉测试只能反映关节运动过程中最弱的肌力。

而等速肌肉测试可同时测试关节运动中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任何一点肌肉输出的力矩值,得到力矩曲线,并可同时进行肌肉作功能力、爆发力及耐力等功能的测试,上述各项参数经等速仪器的计算机处理后,可作为评价肌肉功能的指标。

弥补了前两种肌肉测试方法的缺陷。

等速肌肉测试作为一种新的肌肉功能测试和评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不少学者运用测试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ICCs)进行等速测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等速肌肉测试的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各项测试数据中,峰力矩(PT)值的可信度最好,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中等,而肌肉耐力略低。

肌肉向心收缩测试的ICCs值高于肌肉离心收缩。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等速肌力使用方法等速肌力是一种训练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在进行等速肌力训练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方法,以确保训练效果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训练技巧。

一、均匀加速法均匀加速法是等速肌力训练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保持一致的速度进行肌力训练。

首先,选择合适的训练重量,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然后,通过肌肉的协调运动,使器械保持均匀的加速度,将重量抬起并放下。

在进行训练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不要用其他肌肉群来帮助完成动作,以充分发挥目标肌肉群的力量。

二、等速动作法等速动作法是一种更高级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保持动作的稳定和平衡,以确保重量的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一致。

在进行训练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的情况发生,保持动作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训练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三、重力平衡法重力平衡法是一种相对较难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重力平衡点,使器械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训练重量,并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然后,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重心,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器械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锻炼肌肉的平衡感和控制能力,提高肌肉的整体稳定性。

四、配重调节法配重调节法是一种适用于不同肌肉群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配重的方式来调整训练的难度。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训练重量,并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然后,根据个人的训练需求,逐步增加或减少配重,使训练变得更具挑战性。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肌肉力量水平和训练目标,进行个性化的等速肌力训练。

五、逐渐增加重量法逐渐增加重量法是一种适用于提高肌肉力量的等速肌力使用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逐渐增加训练重量,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首先,选择一个适中的训练重量,并将其固定在器械上。

等速肌力测试膝、踝关节及腰背肌力量的评价

等速肌力测试膝、踝关节及腰背肌力量的评价

等速肌力测试膝、踝关节及腰背肌力量的评价宋爱晶;邓京捷;吕晓红;张援【摘要】BACKGROUND:Isokinetic test has been generaly used as an objective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functional state and sports injury ofthe muscle system in athlete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nee, ankle and trunk in footbal players. METHODS: Cybex-Norm isokinetic testing system was used to test the flexion and extension peak torque, relative peak torque and relative endurance of the isokinetic double knees double ankles and trunk at different angular velocity.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bilateral knees and ankles (< 5%). The extensor peak torque and relative peak torque of the knee were lower, and the flexor peak torque and relative peak torqueof the knee were higher, especialy in the left knee, which is not conductive to the effective completion of bal control, kicking and vertical jump. The relative peak torque of the trunk was relatively weak, which is prone to damage during exercise and results lower back pain. Relative endurancesof the knee, ankle and trunk are not satisfied, which can be improved greatly.%背景:等速肌力测试已普遍用来作为运动员肌肉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损伤的治疗效果评定的一种客观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综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9 年第 14 卷第 1 期
等速肌肉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
吴 毅1
本世纪 60 年代末 , 随着等 速运动 概念的 提出及 等 速仪器的问 世 , 等速 肌 肉测 试和 训练 技术 以其 独特 的 功用和优点 逐渐 应用 于矫 形外 科 、运 动医 学及 康复 医 学领域中 , 并在过去的 近 30 年中得 到开展 和普及 。 国 内于 80 年代初开始引进 等速仪 器 , 并 进行了 等速肌 肉 测试和训练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工 作〔1 , 2〕 。 研究 表明 , 等 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在临床 应用和 肌肉功 能研究 方 面有着广 阔的 应用 前景 。 本文 就等 速技 术的 概念 、临 床应用范围及今后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
目前临床上进行肌力检 查常采 用徒手肌 力检查 法 或测力仪检 查法 。 其 中徒 手肌 力检 查法 多用 Lovett 6 级肌力 分级 法〔4〕 。这种 肌力 分级 法简 单方 便 , 应 用较
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 200040 收稿日期 :1998-07-28
等速肌肉功能测试和训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吴毅
4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9 年第 14 卷第 1 期
4 .1 .1 测 试前 准备 :测试 前应 很好地 指导 患者 者 , 使 其了解等速 测试 的方 法和 要领 , 让患 者通 过加 快速 度 达到最大 肌力 。 测试 前最 好让 患者 做些 准备 活动 , 对 所测关节和肌群进行适当的牵伸练习 。 4 .1 .2 测 试的 次序 :对健 康者 应先测 优势 侧肢 体 , 对 于患者先测健侧肢体 , 便 于患者 熟悉测 试的整 个过程 , 体验测试时的感觉 , 消除对测试的顾虑 。 4 .1 .3 体位和关节轴心 :由于 等速测 试主要 测试肌 肉 的力矩输出 , 测 试时 关 节活 动时 的旋 转轴 心的 定位 是 很重要的 。 应尽量使 关节活动 轴心与 仪器动 力臂旋 转 轴心相一致 , 以达肌肉力矩输出最大 。 4 .1 .4 固定 :测试 时良好的固定将确保被测肌群充 分 独立开来 , 使来自协同肌 的影响 最小 , 同时也 避免了 替 代运动 。固 定时 , 除 了被 测关 节的 近端 需要 较好 固 定 外 , 腰部和胸部位也需 要固定 。 如果对下 肢测试 , 手 臂 应交叉放 于胸 前 , 或者 紧握 动力 仪两 侧的 把 手 。 在 测 试上肢时 , 双 下肢 应尽 量处 于不 负重 的状 态 。 在 整 个 测试中还应要保证各种绷带紧而舒适 。 4 .1 .5 肢 体称 重 :测试在 垂直 面上运 动的 肌力 时 , 由 于部分运动 是在 重力 位或 抗重 力位 上 完成 的 , 因此 应 考虑重力 的影 响 。 如 坐位 膝屈 伸肌 力时 , 伸 膝力 量 应 包括克服 重力 , 即 克服 小腿 重量 。 而屈 膝力 量则 借 助 了重力 , 即增 加了 小腿 自由 下落 力量 。 这些 重力 因 素 将影响测试 结果 , 尤 其 是评 价拮 抗肌 群的 比率 时影 响 更大 。 因此 , 应在测试前 进行肢 体称重 , 在测 试中给 予 相应的补偿 肢体 的重 量或 减去 肢体 下 落的 重量 , 以 保 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 肢体称 重时应 尽量使 受试者 放 松肢体 , 但对一 些肢 体 痉挛 或肌 张力 增高 的患 者完 全 放松肢体有一定困难 , 应重复几次 。 4 .2 等速肌肉测试的方案
的肌张力 时 , 运动 即不 能完 成 。 由 于等 张肌 肉测 试 时 3.3.4 等长 、等张和等速 肌肉测试 的比较 :如 上所述 ,
肌纤维长度改变 , 有明显 的关节 活动 , 因此又 称为动 力 由于等长肌肉测试仅反映关 节运动 中某一角 度的肌 力
性肌力测试 。
大小 , 而无法反映整个关 节运动 中的肌 力大小 ;等张 肌
变数据可通过力矩曲线 获得 。 例如 , 膝 关节骨 关节炎 、 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等 都可表 现出相 应的异 常曲线 。 通过分析这些异常力矩曲线 可获得 肌肉关节 病理变 化 的客观信息 。 2 .3 康复训练
等速技术的主 要优 势在 于肌 肉 收缩 时 , 它 能提 供 可变的阻力而保证整个关节 活动中 每一角度 都能承 受 相应的最大阻力 , 产生最 大张力 , 使 肌肉训练 具有高 效 性和安全 性 。 对 一些 肌力 较弱 、无 法对 抗阻 力 者可 先 在 CPM 状态下 进行 功能训 练 , 逐渐 过渡 到抗阻 训练 , 这对患者的 早 期康 复 , 尤其 是术 后的 功能 训练 更为 有 意义 。 2 .4 科研工作
临床上 当肌力 达到 3 级 以上 时 , 可 选用 不同 的 测 力计评价肌肉功能及康复 治疗的 疗效 。 但用 测力仪 所
过计算机处 理 , 得 到力 矩曲 线及 多项 反映 肌肉 功能 的 参数 , 作为评定肌肉运动 功能的 指标 , 这种测 试方法 称
得的肌力多数是反映参与该关 节某一 方向运 动的肌 群 为等速肌肉测试 。
2 等速技术的临床作用 2 .1 肌肉功能评价
等速肌肉测试 在评 价肌 肉功 能方 面 能定 量化 , 并 能提供一系列 肌肉 特性 的参 数 , 如力 矩 、作功 、功 率 及 耐力等 。 被认为是肌力测试最准确 、最客观方法之一 。 2 .2 辅助诊断
等速肌肉测试可作为一种 肌肉关 节损伤 的辅助 诊 断工具 。当 关节 在其 活动 范围 内活 动时 , 肌 肉关 节 病
举起的最大重量 。
下 , 可测试关 节运 动中 任何 一点 的肌 肉输 出的 最大 力
3 .3 .2 等 长肌 肉测试 :是 指测 试中 , 肢体 固定 于一 定 矩值 , 从而弥补了上述二 种肌肉 测试的 不足 , 同时还 可
角度 , 肌肉收 缩时 肌纤 维长 度不 变 , 但肌 张力 增 加 , 此 获得肌肉作功能力 、爆发 力及耐 力等数 据 , 以 及清晰 的
时并不产生关节活动 。 从而可 测得关 节在某 一特定 角 力矩曲线 , 作为关节病理 变化的 辅助诊 断 , 因 此等速 肌
度下的肌 肉收 缩所 产生 的最 大肌 力 。 由 于测 试时 , 肌 肉测试优于等长和等张测 试 。 表 1 为三种肌 肉测试 方
纤维长度 不变 , 无 明显 关节 活动 。 因此 又称 为静 力 性 法的比较 。
常或二侧肌 力相 差较 小时 , 选择 等速 肌肉 测试 有较 明 阻力使整个关节活动中每一 瞬间 , 或不 同角度 时 , 都 能
显的优势 。
承受相应 的最 大阻 力 , 产 生最 大张 力和 力矩 输出 。 仪
3 .3 等张 、等长和等速肌肉测试
器自动将关 节 运动 中瞬 时的 力矩 变化 都记 录下 来 , 通
3 .3 .1 等 张肌 肉测试 :是 指测 试中阻 力恒 定 , 肌肉 收 大阻力 , 产生 最大 力矩 输 出 , 而类 似等 长 收缩 。 因此 ,
缩使肌纤维 长度 改变 , 肌肉 张力 随杠 杆作 用而 有所 改 等速肌肉收缩兼有等张收缩 和等长 收缩的某 些特点 或
变 , 产生关节 活动 。 当阻 力大 于整 个运 动中 任何 一 点 优点 , 是一种特殊的肌肉收缩形式 。
45
泛 。但这种 检查 方法 较为 粗糙 , 对 肌肉 功能 不能 精 确 肌力等 。
定量 , 无法克服测试者 在检查 中的主 观性 。 因此 , 在 肌 3.3 .3 等速肌肉测试〔6〕 :测 试中 , 运动的 速度恒 定(等
肉功能评定和康复疗效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
速)而阻 力可 变 , 运 动中 的速 度预先 由等 速仪器 设定 ,
等速仪器经过 近 30 年的不断 发展和更新 , 其功 能 更趋完善 , 使 用更 加简 便 。 新 一代 等速 仪器 除可 提 供 详细的测试 数值 和清 晰的 力矩 曲线 外 , 在 肌肉 训练 方 面 , 可提供等速 向心 、等 速离 心 、等 长 、等 张 、持续 被 动 运动(continous passive motion , CPM)等 不同运动方 式 的训练模式 , 从而提高了肌肉训练的水平 。
等速肌肉测试 可提 供一 系列 肌 肉特 性的 信 息 , 并 且可评价肌 肉 在向 心收 缩 、离心 收缩 等不 同收 缩状 态 下的特性 , 这对于科研工作有很重要 的价值 。
3 基本原理 3 .1 肌力检查在康复医学中的意义
等速技术一个很重要的 方面就 是能准确 测试患 者 的肌肉功能 。 而肌肉功能测 试和评 价是康复 医学中 最 基本 、最重要的一项内 容 。 因为 在康复 治疗中 , 大量 的 治疗对象患 有 与神 经 、肌肉 或骨 骼系 统有 关的 运动 功 能障碍 。 由于肌 肉功 能常 与神 经功 能密 切相 关 , 对 肌 肉功能的检 查 有助 于了 解肌 肉和 神经 的病 损程 度 , 训 练前后的定期检查还有助于 了解肌 肉和神经 病损的 恢 复情况 , 以评定康复治 疗效果 。 因此 , 肌肉功 能检查 在 康复医学中有重要意义 。 3 .2 徒手肌力检查与等速肌肉测试的关系
速肌肉测试 , 发现徒手肌 力检查 是正常的 患者 , 等速 肌 (运动开始和终末的瞬时加速度和减 速度除外)。
肉测试则发现二 侧肌力存 在有 13%到 28 %的 差异 , 说
测试中 , 等速 仪器 所提 供的 阻力 与 肌肉 收 缩的 实
明徒手肌 力检 查不 够精 确 。 因 此 , 在评 价肌 力接 近 正 际力矩输 出相 匹配 , 为 一 种顺 应性 阻力 。 这 种 顺应 性
肌力测试 。 临床 上常 用的 测试 方法 有 :用握 力计 测 试
握力 , 拉力计测试腰背肌 力 , 利 用钢丝 绳及滑 轮牵拉 固 4 等速肌肉测试基本方法
定的握力计 或弹 簧秤 测试 屈肘 、伸膝 或肩 外展 肌群 的 4.1 等速肌肉测试的步骤 表 1 等长 、等张和等速肌肉测试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