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苦糖(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苦糖_长春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月日周共(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小的时候,专门爱吃糖。
谁和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你们什么缘故爱吃糖?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却和甜字相反。
齐读课题,说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情况?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人公对糖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3、总结主人公什么时候爱吃糖,什么时候开始就再也不吃糖了。
按照那个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摸索文章要紧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 写会书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深入明白得,体会情感
1、主人公爱吃糖吗?你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教学反思。
《苦糖》教学设计

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以“苦糖”为中心线索,记叙了小时 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 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往事。 表 达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我小时候,有一次父亲病了,亲戚拿 二斤白糖来探望。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 过端午节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 罐子里,用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
学习课文第6—7段 1.指读思考:这件事对“我” 有怎么样的影响?
2.我为什么很少再吃白糖?
理解两个“发誓”
我扔了砖头,把椅子搬走,发 誓不再吃了。 从那天起,我发誓要让母亲天 天有白糖吃。
庄重严肃地说出自己表示决心的话或者对某 事做出保证:属于一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心理暗示。
第一个发誓表达了作者因为家穷,只能舔一下, 以慰藉自己的馋嘴,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但是终究没 有控制住自己偷吃的行为,导致糖罐空了。从而留下 苦涩的回忆。 第二个发誓表达了作者因为感受了母亲的自责 和内疚、伤心,而体会了母亲深沉爱,化作了奋斗的 力量,从而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慰藉了童年的渴望。
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在想象吃糖过 程中的神奇感受,说明他此时此刻非常 欣喜、非常渴望。
体会写法
思考:狂喜之后?作者是怎 样偷吃到白糖的,请默读课文, 画出动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 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狂喜之后,我在凳子上垫了三块砖, 爬了上去。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 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我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 吃了。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这下我 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在嚼咽的时 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生动地表现出作 者狂喜之后,刚刚触 到白糖时的紧张、惊 喜的心情。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苦糖(说课稿)

3.《苦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长春国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童年的愿望”板块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写童年往事的回忆性文章。
本文以“苦糖”为中心线索,记叙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往事。
通过对偷吃的过程中的行为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变化,是本文的特色。
二、说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蜜罐子中长大的幸福一代,他们想吃的东西几乎没有吃不到的,大人只怕他们不吃。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课文中描写的那个年代中把白糖作为神物的那些行为,也就更无法理解文中的“我”偷吃糖时的那种复杂心情。
因此,学生对本文一定会有许多不懂的句子,会提出许多不懂的问题。
三、说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教学的目标要求,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根据现现实的学情,我确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掌握相关词语。
2.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5.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完成后三个目标。
四、说难点1.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2.体会描写“我”两次吃糖时的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内心。
五、说教法1.“读、思、议、导”结合法在本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读、写”结合法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
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教案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够熟练朗读课文《苦糖》b.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c.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力目标:a.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针对《苦糖》的相关阅读和讨论任务b.能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感悟3.情感目标:a.了解艰苦生活的不易和珍惜生活b.倡导同学关注到身边的困难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词汇和短语的意思,掌握重点内容,并意识到生活中的不易2.教学难点:a.在课文中找到不同人的不同情感体验b.能够综合分析内容中表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板书、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你们觉得甜食是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吃甜食?”2. 导入新课1.让学生阅读课题《苦糖》,并分析总结出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如何描述这种甜食“苦糖”;3. 主体活动1.听一段音乐,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发展情节;2.听教师讲解词汇和短语,在学生零散的认知中,形成完整的知识;3.师生共同完成课文朗读,询问学生是否遇到了什么难点;4.学生思考,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感情,探究原因;5.群体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情感;6.在教师的启示下,讨论甜食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长期影响;7.分组完成角色模拟,模拟文章中的人物;8.学生接受细化训练,分角色解析出情景描写和语言细节;9.学生带着做角色的体验重新朗读课文《苦糖》,从角度上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心路历程;10.内容解读后,教师出具结构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章深层…4. 总结归纳1.小结本节课的要点和知识,突出文章中体现的思想和重要内容;2.结合教师运用趣味赢得兴趣,加强对《苦糖》的理解;3.回答“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悟和体会?”这一问题;4.把文章的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叫上说一下自己的养生观。
四、作业1.读一篇500字的生活故事,尝试用角色模拟的方法,把人物的感情和语言细节还原出来;2.记录自己的「食品记录」,关注饮食的平衡,倾向于减少高油脂、高糖分的食品,保护身体健康。
《苦糖》公开课教案(附板书)(2021最新汇编)

《苦糖》公开课教案(附板书)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重点理解“苦”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板书课题:苦糖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苦糖,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苦糖!二、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了?(2)这段话中哪句话你体会最深,指名汇报后教师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第二部分。
﹚2、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我在整个偷吃白糖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语句。
(2)指名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画的句子,教师随机出示重点语句:①“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骨碌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指名读,理解“白色晶体”指白糖。
“神奇的滋味”是作者很少吃到白糖,所以把甜味说成神奇的滋味。
随机板书:甜教师指导读,强调“要是”这句话时作者吃到糖了吗?(没有)这是作者再想像吃糖过程中的神奇感受,说明他此刻非常欣喜,仿佛糖就在他的嘴里。
闭目想象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②“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指导朗读,理解“神物”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奇的东西时,我感觉怎样?随机板书:心缩了一下你现在看到白糖会把它当成神物吗?为什么?板书:偷吃抓住动词学习“摸、拈、舔”可以适当表演吃过之后,我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了。
小作者这么爱吃糖,他为什么发誓不再吃了?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凳子和砖头是怎么过来的?﹝是我自己搬过来的,这里他却说凳子和砖头又来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用那些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这次在吃糖的时候,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
③“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教案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过渡:自己蓄谋已久的偷糖大计,终于要实现了,心里真是美呀!读一读那一句。
想想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②一下子:老师装作不经意间语文书一下子掉到了地上?不好意思教师太大意了,让同学们受惊了,说说你方才的感受?那你会用怎样的语速读“一下子”?③沉醉:见过喝醉醉酒的人吗?谁能表演一下?既然喝醉了下次为什么还要喝呢?有些人没喝酒也会“醉”,你见过吗?为什么会这样?文中的“我”又醉在哪里呢?指名读这一句。
过渡:现在满脑子都是对这种巧妙的“甜”的幻想。
可那终究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指名读下一句。
哪个词表现了我对白糖的贪恋。
④爬:你们爬过什么?有什么感受?要使出全身力气,略微一放松就会?而此时爬在舌尖上的是?那糖好像稍不用力吸吮就会(逃跑似的),而作者他会赶快?刚刚还是有些微凉的晶体转眼就变成了……(温柔的暖流)。
那滋味来的是那么忽然,又是那么真切。
现在你会怎样读这一句。
齐读这一段。
过渡:看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词的品啊,想啊,读啊,那些文字就跃然纸上了。
就用这种方法读读下一句,看看在那神奇的味道驱使下作者做了什么?4.学习第三自然段,领会初次偷糖小心慎重(1)自读第三段,画出表现动作的词语?(2)报告。
①哪些词能体现我努力想得到糖?(垫、爬)②哪个词看出了我对糖的渴望?触摸:说明“我”有些小心翼翼的,但又忍不住不摸。
生活中什么物品我们会用触摸的方式来感知它?为什么?(这些东西往往比较贵重或者容易损伤)那你会怎么读这个词?作者把这个东西称之为什么?(神物)过渡:一种大家眼中普普统统的食品怎么就成了“我”眼中的神物呢?并不单单是“我”,他们一家都把它是若珍宝。
⑸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糖的名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家里人对糖的态度?报告:令家里人如此看重的白糖是哪里来的呢?这说明什么?爸爸怎么说?妈妈呢?为什么这样做?(留着过节给大家享用,也怕馋嘴的我们偷吃。
一家子都这么看重这普通的白糖,这和当时的生活条件是息息相关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苦糖》的教学设计

本文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的教学设计,主题为《苦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理解课文。
2.学会运用字词语法知识,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意见。
3.培养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苦糖》一文。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讲解课文
阅读《苦糖》一文,教师逐句讲解,重点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子中的难点。
3.扩展课文
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和想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4.语言运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5.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四、巩固练习
1.小组互动阅读
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先小组内朗读文章,然后再到其他组读,鼓励同学交流。
2.语言运用练习
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验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文章,写一篇小小文章,以此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课程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方式作为重点,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听讲态度、思维能力、语感表现等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督促每个学生自我提高。
苦糖教案

《苦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
难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苦糖》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学习,齐读课题。
2、检查词语这篇课文有许多有意思的词语,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挨打陶醉触摸怔怔的发誓拈轻怕重屋梁一小撮3看图复习课文(1)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下面看看这幅图,想一想课文,说一说讲了什么?出示课件。
展示第一幅图,注意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搬来凳子还不够高,又取来几块砖头,打算抓糖吃。
)。
(2)刚才同学们看得真细,动词用的真棒,再看看这幅图,说说讲了什么,注意表现人物的心情。
(做了贼的我心里十分恐惧,只能眼睁睁的等着挨打。
而母亲并没有那样做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一脸的愧疚。
)二、深入学文。
1.导语事情的发生都有一个过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错下去的呢?这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了解。
2.深入读文,感受作者的经历(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经历。
(教师巡视。
)过渡:人犯错往往都会有一个原因,“我”又是受了什么诱惑呢?读读那一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偷糖的原因课件出示:“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
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
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1)那个词能看出我是对偷糖蓄谋已久的?”①哄:生活中你哄过别人吗?那什么时候哄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哄的?(用好东西或甜言蜜语哄他们)举个用甜言蜜语哄人的例子说说。
(看那这张小嘴就跟抹了蜂蜜似的,就是为实现自己的阴谋诡计。
过渡:自己蓄谋已久的偷糖大计,终于要实现了,心里真是美呀!读一读那一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苦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体会并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句。
2.在与文中人物对话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的愿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指导“拴、砖、拈”字的读音,和“梁”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采访长辈,将他们的童年和自己现在的生活对比,把发现写在日记本上。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了解长辈的童年生活吗?和自己现在的生活相比,你有
什么发现或感受?
(交流课前对长辈的采访,感受自己童年的幸福。
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情感基础,缩短与学生在生活上的距离。
2.今天学习一篇题目叫《苦糖》的课文。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能猜想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根据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苦糖”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结合阅读后的初步感受,初步理解以“苦糖”为题的原因:白糖虽甜,但童年这段记忆却是苦涩的,尤其是母亲抱着空罐子发呆他永久难忘。
3.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扫清障碍,交流疑问。
1.指导朗读,加强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要求会认的生字。
(1)先拼读,再组词,个别难的词语多读两遍。
(2)重点落实识字任务,达到会认、会写的目的。
3.指导生字书写。
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重点指导“梁”“凳”两个生字右上部的写法,结合“读一读,
写一写”进行练习。
4.默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边读、边画、边思考、边交流,找出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5.请学生重点汇报课前自学生字的情况。
重点汇报用什么方法学习的生字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及时进行练习,还可汇报其他学习的收获。
6.你还有哪些阅读疑问,提出来大家一同解决。
提出疑问的同时,适时解决一些问题,个别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留到下节课。
四、作业。
1.正确、整洁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注意笔画。
2.写会书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加深体会。
1.出声朗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练习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2.把你感受最深的内容读给同学听,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选择地读课文。
二、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
1.在描写作者偷吃糖的过程中,生动、准确地运用了很多动词,结合这些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先明确阅读的范围,然后找准动词,再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心情。
2.母亲为什么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你能体会到她此刻的心情吗?
可结合课文前面的内容体会:母亲知道孩子很渴望吃白糖,因为家穷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而自责。
3.文中其实有几次“发誓”?想一想分别为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认真体会:第一次发誓不再吃罐子中的白糖,怕吃没了端午节家里没有白糖;第二次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母亲没有责怪他偷吃白糖,而是抱着糖罐发呆,令他十分内疚;其实,他还发誓自己不再吃白糖,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三、凝练表达,抒发情感。
1.读完课文,你最想对文中的母亲或“我”说些什么?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
根据故事的情节,联系阅读的独特感受,练习把最想说的话表达清楚。
质疑:为什么会把白糖当作“神物”呢?
释疑:对于一家人来说有多么珍贵,多么难得,是做了一件很大的错事。
2.学过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
结合课文内容归纳自己的阅读收获。
如:按一定顺序把故事叙述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文章的主题要明确等。
三、完成课后题。
1.引导学生讨论“在”和“再”的用法。
举例子和查字典的方法结合运用,区别两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引
导学生根据字义进行区别字和字形。
2.出示课后4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先读准句子,然后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提示①句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象吃糖过程中的神奇感受,说明他当时非常欣喜。
②句生动表现出作者狂喜之后,刚刚触到白糖时的紧张、惊喜的心情。
③句说明了作者在大口吃白糖时彻底得到满足感和投入的表情。
④句自然表现出母亲此刻的神态,有失望,有伤心,也有自责。
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内容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并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苦糖
吃糖后悔没有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