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创新教学设计修改(陈俊生)

合集下载

第八届浙江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第八届浙江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1-
二等奖 76 篇
郑菊妹 春丽
王军晖 姚小君 单克寅
临安市锦城第二中学 杭州第十中学 淳安县汾口中学 萧山二中 萧山二中 萧山区任伯年小学 宁波效实中学 宁波中学 宁波北仑中学 宁海中学 宁海中学 余姚中学 余姚市教研室 慈溪市实验小学 宁波鄞州区邱隘镇中心小学 温州市龙湾中学 温州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三小 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 苍南县灵溪三中 温州外国语学校 平阳昆阳二中 文成县第二中学 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二小 海盐县博才实验学校
-4-
丽水莲都梅山中学 丽水莲都大洋路学校 青田县电教馆 青田县教育局 定海五中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舟山定海岑港中心学校 舟山东海中学
三等奖 164 篇
包天斌 何秀娟 高惠忠 方红星 叶淑琴 徐 蔚 徐春建 蒋国娣 周超祥 陆建国 王柏春 王国丽 祝希勇 沈福美 田国庆 董红琴 袁国芳 钟军辉 钱哉宇 史华屹 韩华山 林 霓 尹恩德 陈 姣 建德新安江第二初中 建德市实验小学 建德市明珠小学 淳安中学 淳安县千岛湖镇南山学校 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 萧山区裘江小学 萧山六中 萧山区回澜小学 萧山区义蓬第二初中 萧山区劲松小学 萧山区义蓬一小 萧山区浦阳初中 萧山教育局教研室 萧山区市北小学 萧山区市北小学 萧山区市北小学 宁波中学 鄞州宋诏桥中学 象山县教科研中心 余姚城南小学 宁波镇海区条件装备站 宁波镇海区条件装备站 宁波鄞州陈婆渡小学 《科学》实验方法的教学策略及反思 多媒体环境下 低段数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培养和发展儿童实验记录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CAI 整合于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小学信息技术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 “探究操作辅助卡”在科学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 稳定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兴趣培养的研究 一“网”情深 和谐师生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与理性思考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生电脑机房所需软件的安装及设置的实践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 在挑战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发挥多媒体功能 提高数学课效能 CAI 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让信息技术给小学英语教学插上“翅膀” 运用多媒体春风 吹绿低段学生口语教学 实施化学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 浅谈新课程下学生实验报告的优化 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网络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建班级图书角是学校图书室建设的一种策略 镇海区中小学校图书馆现状及管理人员自身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以“三化”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浅析我区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任务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目的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通过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的地位,提供给他们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

2.问题导向:教学设计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寻找解决方案。

3.跨学科融合: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应融入跨学科的元素,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4.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注重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形成实践能力。

四、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步骤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目标,也包括能力目标。

2.收集教学资源:教师应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资源,教师应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4.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实验、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评估学习成果: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评估学生在创新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在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并启发他们进行思考。

年《新课标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及教案22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年《新课标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及教案22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3页
二、景物仿写类 3.仿照文中的语段,以“野花”为中心,写一段话。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 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 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 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 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第9页
在我们中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的文学形象,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时,能从 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做有个性的解读,来思考问题,也许这对你备考有 一定的帮助。
第10页
二 经典语段模仿与创造——当代文精读与点评
第11页
(一)仿写类 一、人物仿写类 1.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 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增无奈的心情。 答案 (示例)张良机智的安排,刘邦圆滑的表演,樊哙忠勇的行为
第24页
二、揣摩心理 12.《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么两段话: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 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 罢了!” (2)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 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当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改变了先前回答贾母的话。请补写一 段表现黛玉此时心理活动的文字。(不超过40个字) (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______________ 答案 心想:“我刚才的回话并不讨外祖母喜欢,在她的眼中女孩子重要 的不是读书上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无法从教材直接找到的答案,且无法找到学生能接受的创新问题,引导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从我做起,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变“教”学为“导”学,使学生具有自主摄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适应学生走向社会后再学习的需要,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基于标准的创新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创新教学设计

设计人:陈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时间:2016 年 8月3 日编号:____________设计说明: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处理好三个程序: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帮助达标)。

4.构成:包括四部分:(1)学习目标的设置(2)评价任务的设计(3)教学设计(4)作业/拓展设计。

5.操作方法: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

依据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浅议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创新教育

浅议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创新教育

, ,



段 动 物 的 对 话 让 学 生 用 英 语 知 识 来 进 行 对 话 并 用 这 种 方 时 还 有 翻 译 工 作等 初 中 的 英 语 内 容 相 对 来说 比 较 容 易 接 受 法 来学 习 新 的 知 识 点 学 生 们 在 接 触 时 也 比 较 容 易 学 会 教 师 要 对 学 生 负 责 让 学 生 的 让 学 生 们 结 合 单 词 联 想 学 习 更多 的 与 实 践 活 动 相 结 合 想 要 英 语 表 达 能 力 强 先要 把 2 在课堂学习 时多开发学生 大 脑

, ,
环 境 比 如 在 进 行 动 物 学 习 时 我 们 通 过 让 学 生 们 动 手 制 作 头 上 英 语 的 应 用 是 很 广 泛 的 各 个 方 面 都 要 用 到 比 如 与 外 国 人 戴 的 动 物 头 像 并 在 图 像 上 写 上 单 词 读 音 以 及 词 组 在 进 行 播 进 行 语 言交流 时 在 邮件 的査 看 和 回 复 上 与 别 人 进 行 处 理 问 厘

些英 文教 育影 片 片 段 这 不仅 能让 学 生 进 行 定 的英语 听 力 训 练 还 能 使学 生 的 发音 与 口 语 能 力 更 生 让 英 知 通 读 语 原 版 图 书 学 中 语 从 识 写 强 学习 过 英 还可 以 得 到 更有 价值 的 内 容 并 写 些 读 书 的 感 受 这 样 既 锻 炼 学 生 多 的 努 力 的 阅 读 和 写 作 能 力 还 能 让 学 生 从 中 产 生 对 英 语 更 多 的 探 究 灵 活 运 用 教 学 手 段 实 现 英 语 教 学 的 创 新 性 目 的 兴 趣

江苏省第三届教育学科优秀成果奖

江苏省第三届教育学科优秀成果奖

实践探索类
序号 申报单位 苏州市教育局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申报人 成果题目 申报奖项类别 实践探索奖 实践探索奖 实践探索奖 实践探索奖 成果类别 论文 编著 专著 编著
1 2 3 4
鲍寅初、皇甫志新、任苏 区域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的探索 民 章丽、陈国强、曲新陵、 图标:幼儿园课程实施新视角 廖晓青 孙双金 戚韵东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快乐的儿童教育
时敏、杜文鹏、汪燕芬、 构建小学情趣课堂的实践研究 周玮、吴洁、黄祥芳 管宏斌 王金龙、鞠东胜 中学智性数学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 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证研究 向孔子学做老师 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场的实践研究 汉英语言思维模式对比研究 以合作学习促进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与实践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吴勉华、文庠、吴彩霞、 仁德仁术仁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理念 葛善为、张宏如 李峻、张应强 吴立保 我国高考政策研究系列论文 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类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理论创新奖
1
5 6 7 8
江苏省邗江中学 南通市启秀中学
徐金才、曹茂昌、陈宝定 、操明权、刘琦栋、于德 道德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龙 李庾南、张晓冰、陈育彬 初中学生学力发展研究 、祁国斌、施伟、杨幼芳 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实践探索奖 实践探索奖 实践探索奖 实践探索奖
系列丛书 系列论文和编著 专著 编著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创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引言: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变革。

传统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创新课程教学设计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目标明确、经验分享、案例研究等方面,探讨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案。

一、需求分析现代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越来越多元化,课程设计需要根据这一需求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分析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以及学生对于现行课程的反馈意见等,来全面了解他们的需求。

二、目标明确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创新课程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的设定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目标也应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

三、经验分享创新课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分享,包括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与学生的反馈和讨论。

通过分享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课程设计,增强教学效果。

四、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例如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这种实际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科知识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相联系。

课程内容可以多角度地呈现,涵盖多种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课程中还可以包括一些跨学科的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讨论方法外,还可以运用项目制学习、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七、评估方式传统的评估方法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设计人:陈俊生备课时间:2016年年 5月 5 日编号: 001
材料来源: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体育与健康(上期)》第四章
主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课时: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40人
设计者:陈俊生/荥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尝试有防守的运球练习
体前变向换
原地上步换手摸标志物2、评价要点:
能回忆起行进间运球的动作
要领。

展示动作准确
变速运球有明显变化
停的稳、起的快
评价要点:能说出体前变向
运球的锻炼价值是练习协调
性和锻炼学生的果断的意志
品质。

分组交流,总结体前
变向运球的动作要领
1、队形组织: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3)
2
到防守时,你除了速度变
慢再加速摆脱对手之外,
还有什么办法吗
3
1
变向换手运球
2
向换手运球
突然
3
上步换手摸标志物运球练

1
中等速度的前变向换手
--2、练习队形
3、评价要点:
练习时积极主动,转体探
肩、蹬跨突然的连贯动作为
优秀,转体探肩、蹬跨较突
然的连贯动作为合格,
1、组织:
分四组进行:速度组、协调
组、力量组、弹跳组(端
线—中线---端线)
2、评价要点:
遵守规则,保证质量
坚持到底,提高素质
3分钟完成4组练习
2
3
4
5
与不足
6
情况
1
学生分成四组。

2
排练习场地。

跳组在半个篮球场;力量
组与协调组在半个篮球场
3

4
5
1、、队形组织: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评价要点:
动作舒展、伸拉肌肉
调整呼吸、身心放松
设计说明:
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的一致性,处理好三个程序:
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
活动帮助达标)。

4.构成:包括四部分:(一)学习目标的设置(二)评价任务的设计(三)教学设计(四)作业/拓展设计。

5.操作方法: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依据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
习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

在设计、实施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等。

第六,撰写教学反思与评价。

通过思考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等,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实现专业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