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和题库

合集下载

2023《科学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

2023《科学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

2023《科学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
1. 什么是科学基础知识?举例说明。

- 科学基础知识是指科学研究中所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例如,了解牛顿力
学定律、酸碱中和反应等。

2. 讲述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 原子结构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
电荷,中子不带电,两者都位于原子核内。

电子带负电荷,绕核中
心的轨道上运动。

3. 简述DNA的结构和功能。

-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由核苷酸组成。

DNA分为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链之间通过碱
基配对相互连接。

DNA的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4. 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离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发生时,光速度会改变,并且光线会改变传播方向。

5. 简要说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包裹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提供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
(继续回答以下的题目)
参考答案
1. A
2. C
3. B
4. A
5. D
...
(提供每道题的答案)。

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

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

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引言: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兴趣和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因为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科学,建立一个科学教育练习题库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幼儿的科学练习题,并提供答案供参考。

一、知识点:植物1. 植物的主要营养取自于哪里?答案:植物的主要营养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2. 植物的地下部分有哪些?答案:植物的地下部分包括根和块茎。

3. 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答案:植物通过叶子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

二、知识点:动物1. 哪种动物属于冷血动物?答案:爬行动物(如蜥蜴、蛇等)属于冷血动物。

2. 哪种动物可以用羽毛飞行?答案:鸟类可以用羽毛飞行。

3. 哪种动物有九个心脏?答案:章鱼拥有九个心脏。

三、知识点:天气1. 什么是雨量计?答案:雨量计是一种用来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2. 什么是气温计?答案:气温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空气温度的仪器。

3. 什么是天气预报?答案:天气预报是根据天气现象和气候条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情况的预测。

四、知识点:物质的性质1. 铁是哪种物质?答案:铁是一种金属。

2. 水可以存在几种形态?答案:水可以存在三种形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3. 水的沸点是多少度?答案: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五、知识点:宇宙1. 地球是宇宙中的第几颗行星?答案:地球是宇宙中的第三颗行星。

2. 太阳是什么?答案: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

3. 什么是行星?答案:行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天体,没有自己发光。

结论:科学练习题对幼儿的科学学习非常重要。

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幼儿巩固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幼儿科学教育练习题库及答案,我们可以为幼儿的科学学习提供有用的工具。

希望这些题目和答案对幼儿的学习有所帮助。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理论知识竞赛题库

理论知识竞赛题库

理论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数学
1.公式:什么是质数?列举前十个质数。

2.等式:解方程2x + 5 = 11。

3.几何:计算一个半径为5的圆的面积和周长。

4.概率: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多少?
5.三角函数:sin(30°)等于多少?
第二部分:物理
1.运动:一个速度为5 m/s的物体,在10秒后的位移是多少?
2.力学: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如何表示?
3.光学:什么是色散?举例说明。

4.电磁学:定义电流强度和电压,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5.机械:简述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

第三部分:化学
1.元素周期表:氫(H)的原子序数是多少?它的原子结构是怎样的?
2.化学键:简述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3.化学式:写出硫酸的化学式,并说明它的分子结构。

4.化学反应:铁与氧气发生反应会得到什么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5.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四部分:生物学
1.生物分类: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细胞结构: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细胞核的作用是什么?
3.生物遗传:什么是基因?基因突变会导致什么结果?
4.生物生长: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何不同?
5.生物进化:简述达尔文的进化论,并说明其对生物学的影响。

结语
以上是理论知识竞赛题库的部分题目,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祝您学习进步!。

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一、历史知识题
1.西汉二年法:“半税”制度出台时间?
2.中共成立时间?
3.鸦片战争爆发时间?
4.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5.反法西斯战争爆发日期?
二、地理知识题
1.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是?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是?
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
4.亚洲最大的河流是?
5.中国最大的内陆河是?
三、政治知识题
1.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是?
3.中国的最高检察院是?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哪一年颁布?
4.联合国成立日期?
四、科技知识题
1.有“中国芯”之称的是?
2.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
3.世界第一台量子计算机诞生机构是?
4.美国航天局(NASA)成立时间?
5.中国航天局成立时间?
五、社会常识题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
2.有“幸福指数”的城市是?
3.中国第一部真人秀节目是?
4.世界上儿童权利保护组织是?
5.世界最大的电商平台是?
以上为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大家可以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学习与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站务员:票务应知应会必看题库知识点

站务员:票务应知应会必看题库知识点

站务员:票务应知应会必看题库知识点1、问答题售票员售票过程规章如何规定?正确答案:1)售票时必须遵守“一收、二唱、三操作、四找赎”。

收:收取乘客购票的票款。

唱:讲出票款金额,重复乘客要求的购票张数和车票类(江南博哥)型,如未听清乘客的要求,应主动礼貌的询问。

操作:正确、迅速检验钞票真伪,如钞票为伪钞,则要求乘客另换张钞票。

正确、迅速的在BOM上选择相应功能键,处理车票。

找赎:清楚说出找赎金额和车票张数,将车票和找赎的零钱一起礼貌的交给乘客。

2)车票在交给乘客之前,必须使用半自动售票机进行分析,确保每一张车票的有效性,并通过显示屏请乘客确认。

3)在售票时,不接受外币和支票(支票只能用于购买团体储值);4)若车票、备用金不足时,售票员必须及时通知客运值班员,要求补充;5)若售票员中途离开或返回票务处,必须与顶岗人员当面交接清楚后(若顶岗人员未另配票盒时,应当面交接预留或收回的车票、现金数目),再在半自动售票机上注销或登录。

2、问答题乘客投诉TVM卡币/卡票的处理规定?正确答案:1)需发售有值车票时,车站员工在“发售单程票”操作界面下发售相应面值的单程票,发售单程票未收取的金额做为差额。

2)乘客投诉卡币/卡票,退还现金,退还现金做为差额。

(乘客投诉购票时卡币或卡票,一律发售单程票;若为找零不足或者乘客已另购票等情况才办理退款。

)3、问答题报表改错规定是什么?正确答案:报表填写发生错误时,不得刮擦、挖补、涂抹或用化学药水更改字迹。

更改数字必须用“划线更正法”。

应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在报表中错误文字或数字上划一红线,以示注销,要求划去整个错误数字,然后在该处盖上更改人员名字修正章以示负责;若更改超过八处时,应另填写一份,该报表作废。

4、问答题售票的相关规定是什么?正确答案:1)售票地点:各车站的票务处或临时票务处。

2)售票时间:车站最早一列载客列车到达前10分钟至最后一列载客列车开出前5分钟。

3)注意事项:运营时间内,各站根据车站客流情况决定开放的票务处数量,但确保至少有一个票务处为乘客提供服务。

育婴师考试:高级育婴师必看题库知识点四

育婴师考试:高级育婴师必看题库知识点四

育婴师考试:高级育婴师必看题库知识点四1、单选婴儿生理性流涎的原因是().A、口底浅B、舌短宽而厚C、口腔比较干燥D、牙齿发育变化大正确答案:A2、单选蔬菜急火快抄可保留维生素的().A、3(江南博哥)0—40℅B、50—60℅C、60—70℅D、70—80℅正确答案:C3、单选一旦发生烧烫伤,首先要迅速移开热源,如装热水的各种器具或()。

A.用具B.含强酸、强碱的溶液C.衣裤D.物体正确答案:B4、单选关于婴儿情绪发展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婴儿情绪发展与先天的气质有关,与后天的成长环境也有关系B、婴儿在7-8个月时就要让他逐渐学会控制情绪C、婴儿情绪反应快而缺乏控制力D、婴儿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答案:D5、单选帮助婴幼儿抑制或调节()是感觉统合练习的培养目标之一。

A.视觉信息B.感觉信息C.触觉信息D.听觉信息正确答案:B6、单选婴幼儿的()是婴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记录表中的主要观察要素。

A.情绪反应、动作表现、注视时间和独特表现B.动作表现C.注视时间和独特表现D.情绪反应正确答案:A7、单选夜里时常惊醒,肌肉无力,头发稀疏,是缺乏()的表现。

A、维生素DB、维生素KC、维生素B2D、维生素E正确答案:A8、单选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A.消化吸收B.吸收不良C.贮存D.全部消耗正确答案:B9、单选()婴幼儿已能记住喂奶和经常抚爱自己的人(多是母亲)。

A.3-6个月的B.0-3个月C.7-9个月D.10-12个月正确答案:A10、判断题掌握0-3岁婴儿生长监测知识,能够早期发现婴儿异常并对常见疾病进行及时处理。

正确答案:对11、单选过分溺爱和缺乏自信是造成婴幼儿()的因素。

A.受挫B.任性C.霸道D.经常哭泣正确答案:D12、单选湿疹的表现主要是()。

A.瘙痒B.溃烂C.皮疹D.脱皮正确答案:A13、单选做梦在()发生。

A、睡初期B、觉醒期C、活动睡眠期D、安静睡眠期正确答案:C14、单选教育是面向()婴幼儿的素质教育。

自动化知识点考试内容题库

自动化知识点考试内容题库

自动化判断题1图形符号和文字标号用以表示和区别二次回路图中的各个电气设备。

(√)2、对电子仪表的接地方式应特别注意,以免烧坏仪表和保护装置中的插件。

(√)3、在混凝土和泥土等导电地面使用电烙铁,其外壳必须妥善接地,以防触电。

(、4、互感器二次绕组在接入仪表时极性的反正无所谓。

(×)5、回路编号用来区别电气设备间互相连接的各种回路。

(√)6、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绿灯HG亮表示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

(×)7、一只电流表测量系统电流,这种方式适合于负荷电流不平衡的回路。

(×)8、为了使UPS更好地工作,要定期对它充放电。

(√)9、对于感性负载,在相量图上相电流滞后相电压。

(√)10、电流互感器在运行状态下,二次绕组不允许开路。

(√)Us远动遥信中,位置信号反映的是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所处的位置。

(√)12、将模拟量变成数字量的过程称为模数转换。

(√)13、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线静、动态画面编辑是人机会话的主要功能之一。

(√)14、RTU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接收调度中心发来的遥控、遥调命令。

(√)15、电网中隔离开关的〃开〃、〃合〃不会引起电网结构改变。

(×)16、A/D转换完所得的数码就是测量的遥测值。

(×)17、遥控变电站的开关,只有在调度端操作。

(×)18、电力系统中的遥信量是数字信息量。

(√)19、电力系统中实时采集的数字量信息包括状态信号、刀闸信号、保护信号及事故总信号。

(√)20、电力系统中的有功、无功、电压、电流等遥测量是模拟量信息。

(√)21、遥控操作过程分为遥控选择、遥控返校、遥控执行三个步骤来完成。

(√)22、测量电路电压时,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3、变送器的电流输入端子必须用可熔断保险的端子。

(×)24、高质量地安装远动设备是其可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25、在运行的变电站施工,安装工作中打开的孔洞要及时封好。

(√)26、控制电缆可以相互平行敷设。

小学科学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恒星是指()A.地球B.太阳C.月亮2.下面哪种物质是固态的?A.水B.气体C.木头3.以下哪个选项是资源的例子?A.手机B.河流C.电视4.大气中最常见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5.太阳能是通过哪种方式转化成其他能源的?A.光能B.热能C.化学能二、填空题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个行星。

2.在家庭里,盐、糖属于()类物质。

3.下列哪个物质属于液态?()4.人们常常利用电能来驱动()等家用电器。

5.()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光线转化为电能。

三、解答题1.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花费的时间为24小时,造成了昼夜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花费的时间为365天,形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2.解释一下什么是食物链。

食物链是描述食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型。

它表示了物种之间以食物为链接的关系,包括食物的产生、传递和消化等过程。

食物链的顶端通常是捕食其他生物但并没有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物种,而底端则是被其他生物捕食但不捕食其他生物的物种。

通过食物链,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能量传递。

四、答案选择题:1.B2.C3.B4.C5.A填空题:1.三2.无机3.水4.电视5.光能解答题:1.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2.食物链是描述食物相互关系的模型。

以上为小学科学知识点练习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指两种以上的人们在共同生活和活动为基础的持续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关系,指人们在满足各自需要的共同活动中结成的相互联系。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或基本问题,是关于“社会秩序如何形成、维持、变动”的问题,或者是“社会结构”与“互动行为”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4、实证主义社会学,社会观上,将社会看作是客观的事实构成的实体。

方法论上,主张用其他的社会事实解释被研究的社会事实。

具体方法上,测量相关社会事实的具体状况,用数据作出解释。

5、人文主义社会学,指社会学的一种社会观和方法论。

社会观上,将社会看作只是一种“名义”。

方法论上,主张理解行动主体的动机和意图等主体性意涵。

具体方法上,深度访谈或共同生活以体会行动主体的内心意涵。

第三章6、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指与相应的“社会观、社会认识论”相互联系的、关于社会只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展开研究的基本观点。

7、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8、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存在差别。

研究社会现象时,内容是人的社会行为,需要充分考虑到行动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对其社会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9、定量研究方式,对社会现象的内容作出数量关系的把握。

具体包括“调查研究方式”、“实验研究方式”。

10、定性研究方式,对社会现象的内容作出质性特征的把握。

具体包括“文献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方式”。

第四章11、社会结构,指一定的生活共同体内部不同的行动主体之间“稳定联系的方式”。

12、地位。

指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角色。

角色,指主体在所处位置上发生社会行为时的权利与义务。

13、地位-角色“紧张”,指主体处于过多的“地位-角色”时,多重地位同时要求主体扮演多重角色时会出现的状况。

14、地位-角色“冲突”,指主体所处的不同地位-角色之间在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矛盾,当这样的两种地位-角色交集时会出现的状况。

15、群体,指人们在具体的时空中生活、或从事活动形成的具体生活共同体。

16、初级群体-次级群体。

根据群体对个人人格的形成起主要作用或次要作用作出的划分。

初级群体,指对个人人格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群体。

如家庭、邻里、同伴团体等。

17、血缘、地缘、业缘、趣缘群体。

是依联系纽带作出的划分。

血缘群体,如家庭。

地缘群体,如邻里。

业缘群体,如组织,趣缘群体,如团体。

18、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根据是否依目标和程序自觉组建作出的划分。

正式群体,指为达成特定目标,依一定程序和规则组建的群体。

如各种组织。

非正式群体,指由共同利益、共同情感、价值取向、遭遇处境、兴趣、血缘姻缘等联系起来的群体;不存在特定的目标,加入或退出也无需特定的程序,成员的行为也无明确的规则。

19、所属群体-参照群体。

所属群体,指个人所在的群体。

它对个人社会行为方式有明显的影响性。

参照群体,指个人心目中期望成为其成员的群体。

个人发生的社会行为有时也受到他的“参照群体”人们的行为方式去模仿。

20、社区,指由在同一个地域空间中居住的人们所形成的区域性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基本内涵是,它是能够满足居住于其中的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需要的功能性的共同体。

21、社会结构的“要素”,指人们为满足特定需要而从事相应的活动及结成的相应的关系。

22、社会结构的“内容”,指社会结构的四个要素之间稳定联系的方式。

23、经济要素主导形成的社会结构,指人们“经济活动的性质及形成的经济关系”,建构了人们的“政治活动及政治关系”,并在这样的经济、政治关系格局中形成了人们的“互动模式”和“道德价值观”。

24、“政治要素”主导形成的社会结构,指人们的“政治活动及形成的政治关系”,建构了人们的“经济关系及经济活动”。

并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形成人们的“互动模式”和“道德价值观”25、“社会要素”主导形成的社会结构,指一定的“互动模式”建构了人们的“经济关系及经济活动”、“政治关系及政治活动”,并以该“互动模式”所蕴涵的价值观作为社会的“道德价值观”。

26、“文化要素”主导形成的社会结构,指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建构了人们的“经济关系及经济活动”、“政治关系及政治活动”,并形成人们的“互动模式”。

27、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学中通常称之为“社会变迁”,指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社会关系的联系方式发生的变化。

28、“自下而上”的社会结构变迁,指由社会中的普通民众“经济行动选择”发生变化,逐渐引起其他阶层、尤其是统治者阶层的“适应性”行动、导致共同体中的“政治关系”、“互动模式”、“道德价值观”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29、“自上而下”的社会结构变迁,指由共同体中统治者的“行动选择”发生改变,引起被统治者的“适应性”行动,从而导致该共同体中的“经济关系”、“互动模式”、“道德价值观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30、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因,(1)共同体中人口因素的变化。

如人口数量、比例、素质的变化。

(2)外来文化因素的传播。

如政治、法律及管理制度,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的传入。

(3)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4)生态环境的变化。

第五章31、社会行为,指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之间“存在相互期待”的关系中,发生的“以他人的期待为取向”的行为。

32、集合体行动者,指社会行为发生于“有相同社会特质的人”,有相同社会特质的人也称之为“统计群体”。

33、目的合理性,也称“工具理性”的行为,指在所处境况中的条件和手段许可的范围内,以满足对最小成本的工具的认知为动机,以最小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定目的作为价值取向的行为。

34、“合乎情感”的行为,指以满足某种情感为动机,以行动的结果必须有可鉴赏性为价值取向,从所处境况中选择能体现这种情趣的特定手段,实现目的的行为。

35、“合乎传统”的行为,指以满足从众的心理需要为动机,以选择无人可以挑剔的手段为工具,以符合传统作为行动的价值取向的行为。

36、“价值合理”的行为,也称“道德性的”行为,指满足德性方面的积极评价为动机,以固守某种公认的道德价值观念作为价值取向的行为。

37、社会互动,指由两个行动主体的“单位行动”相互作用构成的活动。

38、社会互动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预期对方的期待,试错,(2)选择“适当”行动路线,(3)行动路线在双方内心“模式化”。

第六章39、正功能与负功能,“组成部分”发挥的功能中,对社会整体的需要或存在的必要条件的实现有积极作用的功能,属于“正功能”。

反之,“部分”所发挥的则属于“负功能”。

40、社会化,指个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基本文化知识,基本生活规则,成为共同体中其他社会成员可接受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41、基本社会化,指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期”这一成长期过个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基本文化知识,基本生活规则,成为共同体中其他社会成员可接受的“社会成员”的过会化。

42、继续社会化,指个人成年以后在新的环境或新的生活情景中的社会化过程。

43、再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基本社会化失败,由社会以强制方式对其进行重新社会化的过程。

44、社会控制,有两层涵义。

一是广义的社会控制,一是狭义的社会控制。

“广义的社会控制”,指社会中主导社会关系的人运用制度规范的手段,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指社会中主导社会关系的人对违反制度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进行制裁的过程。

45、内在控制,指行动者将共同体中的“规范”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动选择的过程。

内在控制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控制”。

它是社会控制最能产生效果的方式。

成功的内在控制能使发生了违规行为的人发生后悔、自责、内疚等。

46、外在控制,指共同体中社会关系的主导者运用制度规范对成员个体进行的制约。

这种“制约”包括鼓励和制裁。

47、社会“平等”的衡量,不同人口特质、社会特质的人群获取各种资源(财富、权力、声望)时“能力和机会”方面的差异程度,成为衡量社会“平等”与否的“参数”。

48、“类别参数”,指表明不同人口特质、社会特质的人群之间“有差异”的参数。

这类参数通常是作为“定类参数(变量)”来运用的。

如,年龄、性别、体能、职业等。

49、“等级参数”,指表明不同人口特质、社会特质的人群之间“差异程度”的参数。

如,职位、财富、权力、声望、受教育程度等。

50、“强制性协作团体”,ICA第七章51、“心智”是人成长中形成一种心理能力。

“心智”的内容是:——用符号标识环境中的他人的期待。

——在自己内心预演他人可能的行动方案。

——选择公开行动的适当路线。

52、“自我”是心智能力基础上个人的另一种心理能力。

“自我”的内容是:——用符号将自己标识为客体。

——逐渐将自己“典型化”为一类客体形象。

借助“自身形象典型化”,个人行动保持着“时、空”中的一致性,即呈现稳定的动机、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方式。

53、“袖里乾坤”或“知识存储”。

其内容是,关于“适当行为的概念”,包括“动机、价值观、规则、对策”等。

“袖里乾坤”使个人能在现实中获得“适当行动”的信息,是决定个人如何适当行动的“知识存储”。

54、核心自我,55、社会交换中的“资源”,指个人所拥有或所能支配的“有一定价值”的事物或行为。

56、社会交换中的“报酬”,指个人从其他个人那里换回的“有一定价值”的事物或行为。

57、社会吸引,指由于一方行动者所拥有的“有一定价值的资源”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另一方行动者的需要,而引起另一方行动者希望与之建立交换关系。

58、竞争-互惠,是社会交换中双方形成稳定关系的关键环节。

“竞争”,指交换双方运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力图从对方获得尽可能多的报酬。

“互惠”,指经过竞争,逐步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资源-报酬”的某种“交换价值”。

第八章59、单位行动,个人的社会行为是与他人共处相互期待关系中的行为。

这种情景中的个人行为或社会行为,就是构成社会的“单位行动”。

60、“互动模式”,指“两个单位行动”的互动中,双方经历“试错、适应”,使互动得以持续并稳定为一定的互动关系模式。

61、“人格模式”,是互动双方内心的“共识”。

它是双方的社会行为是否能实现“整合”的基础。

62、“行为模式”,是互动双方行为的“整合”。

它是社会生活是否“有秩序”的直接表现。

它受双方“内心共识”状况的制约。

63、“价值观模式”,是互动双方道德价值观念的“共享”。

它对互动双方内心共识有制约作用。

二、单项选择第一章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孔德在他新出版的著作《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要建立“社会学”这样一门学科。

( B )A、马克思B、奥•孔德C、斯宾塞D、迪尔凯姆2、下列概念中,不属于“群体”范畴的有高收入者们。

()A、家庭B、邻里C、班级D、高收入者们3、社会学的结构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是由社会中的制度体系所制约的,行动者是按照角色要求发生社会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