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五”到“十二五”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社会常识:十二五规划

公务员考试社会常识: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解释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二、十二五规划的程序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三、十二五规划的进展2008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李守信主要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第一,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

目前,我们需要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

“十二五”的相关资料

“十二五”的相关资料

1953年开始了“五年计划”:“一五”:1953-1957
“二五”:1958-1962
“三五”:1966-1970
“四五”:1971-1975
“五五”:1976-1980
“六五”:1981-1985
“七五”:1986-1990
“八五”:1991-1995
“九五”:1996-2000
“十五”:2001-2005
“十一五”:2006-2010
“十二五”:2011-2015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以往相比,无论在难度上,还是在性质上,都有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大背景下,需要以平衡内外需供求结构为突破口,有效应对国际贸易问题、金融问题,处理好内外需关系;另一方面,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要逐步有效地化解各种影响全局的结构性矛盾。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从过去的非均衡发展,逐步向均衡增长转变;最大的挑战是,来自来经济活动的人文考量,而不是某个局部的问题。

由此观察,“十二五”是一个历史新时期的开始。

新起点、新环境、新挑战,中国经济将朝哪个方向发展,值得思量。

(亚夫)。

十二五规划解读1-7

十二五规划解读1-7

流通部门 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 四个 为提高教育科技水平服务的部门 第三产业 层次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工业 第二产业 建筑业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采掘业、制造业、 采掘业、制造业、 煤、电、水
第一产业
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战略重点 特大城市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 业结构 发展海洋经济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合 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 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 风险的能力。 风险的能力。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 2)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续发展能力。 续发展能力。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4、优化区域结构:推动中国“四大经济板块” 优化区域结构:推动中国“四大经济板块” 区域结构 良性互动, 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要素投入结构 5、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倡导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解读五: 解读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关键词: 关键词:内需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互动增长
解读一: 解读一:认清形势任务
关键词: 机遇意识 关键词: 忧患意识
解读二:把握“主题”“主线” 解读二:把握“主题”“主线” ”“主线 关键词: 关键词: 坚持科学发展 规划主线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 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 制定 当前,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当前,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

“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

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

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

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

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

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第二章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本要求: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形势与政策_谈“十二五”规划

形势与政策_谈“十二五”规划

谈“十二五”规划对于从来都不懂政治、不了解时事的人来说,这种抽象的代名词是很难以理解的。

得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断的想,什么是“十二五”规划?从网上简单地查了一下,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中国从成立到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民生活越来越好,再加上“十二五”是主要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以我相信,在这5年里,中国肯定又会向前迈向一大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科学发展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具体的是“富民”。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

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

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做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

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十二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十二五是2011年到2015年。

1、即指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第12个5年总体规划;
2、2、5年规划,是我国社会经济计划的关键部分,属长久计划;
3、主要是对我国重点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社会经济关键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要求目的和方向。

中国是以5年为1个时间段来做我国的中短期规划的,首个"5年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我们就简写为"一五",第2个5年计划基于苏联援华中断,第3个5年计划是1966年重启为1966年到1970年,之后的5年计划都未间断,为每一个年代10年中的前5年和后5年。

当中,"一五"至"十五"称"计划","十一五"起改叫"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全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第12个5年总体规划。

怎样理解“十二五”规划,它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怎样理解“十二五”规划,它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怎样理解“十二五”规划,它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从1953年开始我国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理解“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要把握五个一: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一个着眼点——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确定一条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一个动力——深化改革开放;确立一个目标——为全面实现小康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同时,要抓住两个重点即“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

对此,要把握三点:一是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今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确立“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基础。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发展阶段看,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现在实现的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发展目标看,人均GDP排在世界99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在100位之后,追赶发达国家水平的路还很长;从发展过程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改革和发展处于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

二是正确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目标,解决保障就业、消除贫困、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总钥匙”,我们必须不断推动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1962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简称“二五”计划,也称为大跃进。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

按照《汇报提纲》的要求,尽管“三五”时期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在1970年-1975年实施,其计划指标是: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要达到12.5%,1975年钢产量要达到3500-4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5-18.1%,煤达到4-4.3亿吨,原油为7000-10000万吨,5年财政收入为4000亿元,粮食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200-1300亿元。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于1978年初对原来的纲要作了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198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简称“五五”计划。

这个计划没有专门编制,而是与第六个五年计划一并进行编制的。

第六个五年计划(Six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即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

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5年上半年拟订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86年3月,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制定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

1991-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

“八五”计划建议和计划纲要分别在1990年和1991年审议通过。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91-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

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

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96-2000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十五计划就是2001年到2005年实行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意义在于引领中国政府对未来的一个发展目标,是一个中期目标。

我国在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最突出的成绩在什么地方,就是我国GDP的增长,始终保持在9以上,经常是9.4%到9.5%之间。

外贸飞速发展,我国在外贸领域,现在在世界市场当中,作为出口市场,作为进口市场,都是举足轻重的。

因而我国遇到了一系列来自欧盟,来自美国的,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一方面摩擦不好,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贸易太成功了,树大招风,并不是坏事。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