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数据:1-10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一五到十二五)

合集下载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重镇,也是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上海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概述。

一、历史背景上海市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濒临黄海。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上海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上海逐渐成为了中国的商业中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区之一,为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经济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变。

截至目前,上海市的经济结构主要由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第二产业(工业)构成,占据总经济的相当比例。

其中,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是上海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金融中心上海市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容纳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上市。

此外,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金融业发展。

上海银行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进驻。

四、外贸和物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为全球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持。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和扩展也为国内外企业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便利。

此外,上海的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物流业的中心。

五、科技创新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上海的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大力发展。

上海拥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出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企业。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在此落户。

上海还成功举办了多个国际性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了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

南平市统计年鉴2019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5 各个计划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

南平市统计年鉴2019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5  各个计划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

21.0
40.5
11.0
-7.0
26.5
4.4
5.4
8.1
-1.0
14.2
32.7
16.9
40.0
39.1
1.5
6.1
13.3
18.6
10.8
11.3
14.8
14.7
12.9
13.1
18.6
9.1
10.1
28.5
22.5 10.7 11.7
21.9
28.5
12.2
15.3
17.0
13.4
13.3
19.4
21.4
9.8
11.5
23.1
13.9
12.7
29.3
29.7
13.1
12.4
12.3
12.1
16.8
4.0
22.6
34.0
25.9
18.317.0Fra bibliotek13.6
28.1
17.9
1-5 各个计划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
项目
一五时期 二五时期 1963-1965年 三五时期 四五时期 五五时期 六五时期
1、地区收入总值
14.4
-0.8
13.4
3.4
8.2
地区生产总值
14.4
0.8
13.3
3.5
8.2
第一产业
6.5
-0.1
16.7
2.4
6.3
第二产业
37.8
2.4
15.8
3.8
-1.4
6.3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6
6.5
8.8

上海统计年鉴(连接!) 2011

上海统计年鉴(连接!) 2011

2011上海统计年鉴1.第一篇——综合▪表1.1 行政区划(2010)▪表1.2 主要气象指标(2010)▪表1.3 各月主要气象指标(2010)▪表1.4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1.5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发展速度▪表1.6 主要年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指标▪表1.7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1.8 各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表1.9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上年增长(1978~2010)▪表1.10 上海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2010)▪表1.11 主要年份人大情况▪表1.12 主要年份政协情况2.第二篇——人口和劳动力▪表2.1 主要年份常住人口▪表2.2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表2.3 主要年份外来人口▪表2.4 户数、人口、人口密度和平均期望寿命(1978~2010)▪表2.5 各区、县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及人口密度 (2010)▪表2.6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表2.7 主要年份户籍人口迁移▪表2.8 各区、县户籍人口迁移(2010)▪表2.9 各区、县户籍人口年龄构成(2010)▪表2.10 各区、县户籍老年人口年龄构成(2010)▪表2.11 各区、县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2010)▪表2.12 主要年份婚姻情况▪表2.13 主要年份涉外婚姻情况▪表2.14 主要年份在沪外国常住人口▪表2.15 全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2008~2010)▪表2.16 各行业职工人数(2010)▪表2.17 各行业在岗职工人数(2010)▪表2.18 各行业在岗女职工人数(2010)▪表2.19 主要年份城镇新就业人数▪表2.20 主要年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表2.21 主要年份新增就业岗位▪表2.22 主要年份离休、退休及退职职工人数▪表2.23 在岗职工人数变动 (2010)▪表2.24 主要年份离岗职工人数▪表2.25 主要年份职业介绍所▪表2.26 历次人口普查资料3.第三篇——国民经济核算▪表3.1 上海市生产总值(1978~2010)▪表3.2 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年为100,1978~2010)▪表3.3 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78~2010)▪表3.4 上海市生产总值构成(1978~2010)▪表3.5 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1978~2010)▪表3.6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按三次产业分)▪表3.7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指数(按三次产业分)(以上年为100)▪表3.8 上海市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1978~2010)▪表3.9 上海市生产总值收入法项目构成(1978~2010)▪表3.10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按所有制分)▪表3.11 主要年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按产业分)▪表3.12 主要年份上海市生产总值分配▪表3.13 上海市生产总值(支出法)(1978~2010)▪表3.14 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1978~2010)▪表3.15 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1978~2010)▪表3.16 资本形成总额和指数(1978~2010)▪表3.17 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表3.18 主要年份旅游产业增加值▪表3.19 主要年份信息产业增加值▪表3.20 经营性固定资产原价年末数(1978~2010)▪表3.21 存货年末数(1978~2010)▪表3.22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资产总额(1978~2010)▪表3.23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固定资产(1978~2010)▪表3.24 每百元增加值占用的存货(1978~2010)▪表3.25 全员劳动生产率(1978~2010)4.第四篇——财政收支▪表4.1 财政收支(1978~2010)▪表4.2 主要年份地方财政收入▪表4.3 主要年份各区县级财政收支▪表4.4 地方财政支出(2008~2010)▪表4.5 主要年份全市税收收入5.第五篇——能源生产和消费▪表5.1 主要年份能源消耗基本情况▪表5.2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978~2010)▪表5.3 主要年份能源消费总量▪表5.4 主要年份平均每人生活用能源▪表5.5 平均每天各种能源消费量(2008~2010)▪表5.6 主要年份能源终端消费量▪表5.7 主要年份工业能源终端消费量▪表5.8 主要年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表5.9 能源终端消费量(实物量)(2010)▪表5.10 煤炭、石油、电力平衡表(2010)▪表5.11 电力建设情况(2008~2010)6.第六篇——固定资产投资▪表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管理渠道分)(1978~2010)▪表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经济类型分)(1978~2010)▪表6.3 主要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表6.4 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2010)▪表6.5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2008~2010)▪表6.6 工业各行业建设改造投资主要指标(2010)▪表6.7 主要年份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010)▪表6.8 主要年份新增固定资产▪表6.9 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7.第七篇——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表7.1 主要年份上海关区出口总额▪表7.2 主要年份上海关区进口总额▪表7.3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关区出口总额▪表7.4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关区进口总额▪表7.5 主要年份上海市进出口总额▪表7.6 主要年份上海市出口总额▪表7.7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市出口总额▪表7.8 主要年份按国别(地区)分的上海市进口总额▪表7.9 主要年份进出口商品检验情况▪表7.10 主要年份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7.11 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和金额(2010)▪表7.12 主要年份引进技术设备实际到货金额▪表7.13 主要年份对外经济合作情况▪表7.14 海外企业情况(2009~2010)▪表7.15 国际会展(2009~2010)▪表7.16 主要年份旅行社接待经营情况▪表7.17 主要年份旅游景点基本情况▪表7.18 主要年份国内旅游者来沪人数和人均消费支出▪表7.19 旅游星级饭店基本情况(2010)▪表7.20 主要年份国际旅游入境人数8.第八篇——价格水平▪表8.1 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78~2010)▪表8.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1~2010,以1990年价格为100)▪表8.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1~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4 主要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5 主要年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7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1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6~2010,以1995年价格为100)▪表8.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5~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表8.12 房屋租赁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2001~2010,以2000年价格为100)▪表8.13 房屋租赁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2003~2010,以上年价格为100)9.第九篇——人民生活▪表9.1 从业人员报酬(1978~2010)▪表9.2 从业人员平均报酬(2010)▪表9.3 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1978~2010)▪表9.4 职工工资总额(2010)▪表9.5 职工平均工资(2010)▪表9.6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0)▪表9.7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0)▪表9.8 主要年份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表9.9 离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2010)▪表9.10 居民储蓄存款(1997~2010)▪表9.11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980~2010)▪表9.12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13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9.14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表9.15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9.16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构成▪表9.17 主要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9.18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19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2008~2010)▪表9.20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9.21 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1990~2010)▪表9.22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表9.23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0~2010)▪表9.24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表9.25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表9.2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27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表9.28 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表9.29 主要年份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第十篇——城市建设11.第十一篇——农业12.第十二篇——工业13.第十三篇——建筑业14.第十四篇——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表14.1 主要年份运输线路长度▪表14.2 主要年份交通运输主要指标▪表14.3 主要年份旅客发送量▪表14.4 主要年份旅客周转量▪表14.5 主要年份货物运输量▪表14.6 主要年份货物周转量▪表14.7 主要年份港口码头情况▪表14.8 主要年份港口货物吞吐量▪表14.9 主要年份国际集装箱吞吐量(按进出港分)▪表14.10 集装箱吞吐量(按内外贸航线分)(2010)▪表14.11 经营性停车场(库)营运情况(2008~2010)▪表14.12 民用车辆拥有量(2008~2010)▪表14.13 个人民用车辆拥有量(2008~2010)▪表14.14 主要年份邮政电信情况▪表14.15 主要年份邮政业务主要指标▪表14.16 主要年份电信业务主要指标▪表14.17 邮电通信水平(2006~2010)▪表14.18 主要年份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表14.19 主要年份信息服务业经营情况▪表14.20 信息技术应用(2008~2010)15.第十五篇——批发和零售16.第十六篇——金融业17.第十七篇——房地产业18.第十八篇——科学技术19.第十九篇——环境保护治理20.第二十篇——教育21.第二十一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2.第二十二篇——文化和体育23.第二十三篇——法律、公证和其他▪。

上海2008统计公报

上海2008统计公报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

八大类价格同比涨幅呈现“六涨二跌”格局(见表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3%,影响总水平上升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8.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1%;居住类价格上涨2.5%。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8食品115.3烟酒及用品101.7衣着10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108.3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1交通和通信9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98.2务居住102.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2.2%,涨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0.3%,涨幅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9%。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水平上涨5.3%。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7%。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下降1.6%。

在新建房销售价格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9%。

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4.6%。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0.7亿元。

其中,种植业产值1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产值66.12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60.11亿元,下降4.5%。

农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100%,生猪良种率超过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7.45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15.67万吨,比上年增长5.9%。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115.67 5.9蔬菜万吨397.00-4.0生猪出栏万头258.22 2.7牛奶万吨23.29 5.6鲜蛋万吨6.200.6水产品万吨36.90-0.3品牌农业大力发展。

至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571个。

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图文

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图文

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图文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2年1月12日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发展基础与环境 (1)第一章发展基础............................................................. .. (1)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1二、“十一五”发展经验与不足.....................................................4第二章发展环境............................................................. .. (5)一、时代背景............................................................. ...................5二、机遇与挑战............................................................. (5)第二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7)第三章指导思想............................................................. .................7第四章发展目标............................................................. .. (8)一、总体目标............................................................. ...................8二、城区布局............................................................. .. (12)第三篇主要任务 (15)第五章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15)一、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15)二、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17三、提升现代商贸业能级. (19)四、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19第六章加快推进重点发展区域建设.. (20)一、优化提升区域............................................................. .........20二、转型升级区域............................................................. .........21三、重点建设区域............................................................. .........22四、协调发展区域............................................................. (23)I第七章切实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25)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5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26三、优化区域创新服务功能......................................................27第八章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7)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27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9三、继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31四、促进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31第九章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3)2一、大力促进就业............................................................. .........32二、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32三、加快形成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33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保障体制..............................................34第十章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3)5一、加强人口管理............................................................. .........35二、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 (35)三、推进社会组织建设............................................................. .36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37第十一章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37)一、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37二、基本完成旧区改造............................................................. .39三、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9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0五、强化城市安全............................................................. .........41第十二章推进低碳城区建设.. (42)II一、积极推进低碳示范区创建..................................................42二、深入开展节能工作............................................................. .43三、加强生态建设和管理. (44)第十三章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44)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4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45三、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46四、推进文明城区建设............................................................. .46第十四章建设人力资源强区.. (47)一、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47二、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机制......................................................48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8第十五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48)一、推进经济领域体制机制创新..............................................48二、深化社会发展领域改革......................................................49三、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与开放.. (50)第四篇规划实施保障 (52)第十六章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52)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52二、完善政府管理体制..............................................................52三、提高政府行政效能..............................................................53第十七章加强规划管理............................................................. (53)一、完善规划的体系化推进机制..............................................53二、加强规划的政策保障机制..................................................54三、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监督机制 (54)名词解释 (55)III根据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关于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徐汇区人民政府编制《上海市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阐明“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 年实现 上海市 生产 总值 ( DP)1 8 24 亿元 ,按可 G 6 7 .2
比价 格计 算 ,比上年 增长99 ( .% 见图 1)。 其中 ,第一 产业
增 加值 1 4 1 亿 元 ,下 降66 ;第 二产业 增加值 7 3 .6 .5 1 .% 1 99 亿 元 ,增 长1 .% :第三 产业 增加值 9 1 .1 元 ,增 长5 68 6 83 亿 %。 “ 一五 ”时期上 海市 生产 总值 达  ̄6 0 49 亿元 ,按 可 比 十 J9 5 .9 价格计算 ,年均增长 1 .%。 11
( %)
7 本 2:2 1 8
1 O0 亿元 ,增长 2 .% ;城 乡社 区事务 支 出4 54 亿 元 , 6 .7 05 7 .7 下 降 1 .%。 “ 一 五 ”时 期地 方财政 收 入达 到 1 4 92 46 十 1 9 .亿 元 ,年均增长1 .%。 49
全年 完成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5 1 7 元,比上年 3 6 亿 7
 ̄ 2 8 4 1 1, ,年均增长 1 %。 J3 0 .5Z '元 0
《 亿
60 00
粮 田86 万公 顷 。其 中 ,年 内建 成 O7 7 公 顷 。设 施 菜 田 .5 .5
11 7 公顷 。其 中 ,年 内建成0 1 7 公 顷。标准 化 畜禽养 殖 .5 5 - .3 场 1O 2 家。其 中,年内建成6 家。标准 化水产养殖面积O 1 万 0 .8 公 顷。其 中 ,年 内建成01 万 公顷 。年 内新 认定 1 家国 家级 .1 5 和 5 家市 级农业产 业化 重点龙 头企业 。全年 农业组 织化 水平 O 达  ̄ 6 .%。拥 有各 类农 民专业合作 社2 7 家 ,农业产 业化 l 25 J 57 龙头企业4 2 0 家。

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上海市奉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批准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奉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11年2月25日上海市奉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上海市奉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会议决定批准《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在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领导下,由奉贤区人民政府组织各部门、各镇、各开发区共同编制的《上海市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推进“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要求,联系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奉贤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坚持开门编制规划的理念,深入调研,进行广泛讨论,听取各方意见,汇聚全区人民智慧,并委托专业机构给予支持。

《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制定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对本区“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指导作用,是政府履行各项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重点地区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经上海市奉贤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加强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未来五年,是奉贤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要着眼于新的战略定位,以南桥新城建设为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把城乡统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为全面实现奉贤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来源:闵行统计信息网信息时间:2013-02-20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闵行调查队2013年2月5日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转型、稳增长,强服务、惠民生”的工作主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一、综合2012年,闵行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4.22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4.02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618.57亿元,增长14.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增长稳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8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48.77亿元,比上年增长7.0%。

从主要行业税收来看,第二产业实现税收25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第三产业实现税收2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税收7.78亿元,增长47.0%。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08亿元,增长3.3%;科学技术支出10.75亿元,增长18.0%;医疗卫生支出9.72亿元,增长43.5%。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其中工业投资70.82亿元,下降10.3%;房地产开发投资173.83亿元,下降5.3%。

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70.82亿元,下降10.3%,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258.46亿元,增长11.3%,占7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