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常用材料与工艺性
机械设计常用材料及特性简介

结构钢是指符合特定强度和可成形性等级的钢。可成形性以抗拉试验中断后伸长率表示 。结构钢一般用于承载等用途,在这些用途中钢的强度是一个重要设计标准
模具钢大致可分为:冷轧模具钢、热轧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三类,用于锻造、冲压、切 型、压铸等。由于各种模具用途不同,工作条件复杂,因此对模具用钢,按其所制造模 具的工作条件,应具有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足够的韧性,以及高的淬透性、淬硬 性和其他工艺性能。由于这类用途不同,工作条件复杂,因此对模具用钢的性能要求也
SUS410为马氏体不锈钢,淬透性好它具有较高的硬度,韧性,较好的耐腐性, 热强性和冷变形性能,减震性也很好。要求高温或低温回火,但应避免在370560℃之间进行回火处理 SUS420钢材高韧性,高硬度空冷淬硬高铬工具钢,比SKD钢材的硬度及韧性 好,高镜面、高耐蚀。热处理尺寸变化小,SUS420宜线割加工。 高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在打磨时,它的缺点是粘性比较大,而且升温很 快,但它比任何碳钢都更容易打磨,用手锯切料也容易得多。440C的退火温度 很低,硬度通常达到HRC56-58,耐蚀性和韧性都很强,现更广泛应用于手制刀 及优质厂制刀具
不同
弹簧钢是指由于在淬火和回火状态下的弹性,而专门用于制造弹簧和弹性元件的钢。钢 的弹性取决于其弹性变形的能力,即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弹性变形的能力使其承受一定 的载荷,在载荷去除之后不出现永久变形。弹簧钢应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如力学性能 (特别是弹性极限、强度极限、屈强比)、抗弹减性能(即抗弹性减退性能,又称抗松 弛性能)、疲劳性能、淬透性、物理化学性能(耐热、耐低温、抗氧化、耐腐蚀等)。 为了满足上述性能要求,弹簧钢具有优良的冶金质量(高的纯洁度和均匀性)、良好的 表面质量(严格控制表面缺陷和脱碳)、精确的外形和尺寸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特性及应用

用途、工作条件、物理、化学、机械工艺性能、经济性。
零件材料 各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可在相关国标、行标 和机械设计手册中查得。
以功能來分: 依其機械、電氣、熱學及其他性質功能來分。
1 )泛用塑膠: 通常以美觀及低功能使用要求,為訴求重點。 如:PE 、 PVC 、 PMMA、ABS
轴用材料
要求: 充分強度/耐磨性/耐疲勞性/充分硬度/充 分橈度
選用
一般用軸材料(A3/S10C/S45C) 強力用軸材料(SNCM240(价高)/42CrMo)
齿轮用材料
要求: 充分強度/耐磨性/充分硬度/耐衝擊性/易 加工性
選用
高周波淬火處理材料(S45C/42CrMo) 滲碳淬火處理材料(42CrMo) 氮化相比,钢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可用热处理方法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选用原则: 优选碳素钢(A3.S45C),其次是硅、锰、硼、钒类合
金钢,特殊硬度可以选合金工具钢(Cr12).
金属热处理方式
热处理方式: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俗称金 属热处理的“四把火”。 1.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 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 到 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 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2.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 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 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3.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 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S45C可以达到42-50HRC, Cr12可以达到52-60HRC) 4.回火:是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 低于 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 种工艺称为回火
机械加工常用金属材料性能详解

一.什么是金属材料?
设备中心专业知识系列教材(一)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 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 温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设备中心专业知识系列教材(一)
常用模具钢
2.热作模具钢 2.1低耐热性热作模具钢
5CrMnMo、5CrNiMo、4CrMnSiMoV、5Cr2NiMoVSi 2.2中耐热性热作模具钢
4Cr5MoSiV、4Cr5MoSiV1、4Cr5W2VSi、8Cr3 2.3高耐热性热作模具钢
3Cr2W8V、3Cr3Mo3W2V、5Cr4Mo2W2VSi、5Cr4Mo3SiMnVAe、 5Cr4W5Mo2V、6Cr4Mo3Ni2WV 3.塑料模具钢 3.1碳素塑料模具钢
佳。
品、化学工业容器、散热片、溶接线、导
因为是纯铝、其强度较低,纯度愈高其强度愈低。 电材
AL纯度99.0%以上之一般用途铝材,阳极氧化处理 后之外观略呈白色外与上记相同。
强度比1100略高,成形性良好,其化特性与1100相 同。
一般器物、散热片、瓶盖、印刷板、建材、 热交换器组件
用途例
1060 1060
1085 1085
1
1080 1080
0 0 0 系
纯 铝 系
1070 1050 1N30
1070 1050 ─
列
1100 1100
机械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二十三页,共69页。
1.2钢的热处理
1.2.1.退火(tuì huǒ)
1.2.2.正火
1.2.3.淬火
1.2.4.回火
1.2.5.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二十四页,共69页。
引子(yǐn zi)——
热处理:将钢在固 态下通过(tōngguò) 加热、保温和不同 的冷却方式,改变 金属内部结构,从 而获得所需性能的 操作工艺,工艺曲 线如图1-4。
焊接性能好——焊缝中 不易产生气孔、夹渣或 裂纹。
焊接性能比较:低碳钢 好,高碳钢和铸铁较差。
第二十二页,共69页。
4.切削(qiēxiāo)加工性能
切削加工性能:对工件材料(cáiliào)进行切削 加工的难易程度。
与材料(cáiliào)本身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刀 具几何形状有关。
硬度过高或过低、韧性过大——切削性能较 差。
显然,试样不能在承受此载荷的条件下工作, 这样将导致构件破坏。
第八页,共69页。
1.1.1.2 塑性(sùxìng)
金属在外力作用(wài lì zuò yònɡ)下产生塑性 变形,其表示:
1)断后伸长率
2)断面收缩率
第九页,共69页。
1)断后(duàn hòu)伸长率
断后伸长(shēn chánɡ)率:试样拉断后,标距 的伸长(shēn chánɡ)与原始长度的百分比。
热处理工艺相比,退火钢的硬度最低,内应
力可全部消除,可提高刚才冷变形后的塑性。
又由于退火过程中发生重结晶,故可细化晶
粒,改善组织,所以退火可以达到(dá dào)各
个不同的目的。
第四十页,共69页。
退火(tuì huǒ) 正火
机械常用材料

机械常用材料
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材料的选择对于机械性能和使用寿
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材料有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和铸铁等。
首先,钢是机械制造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
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因此在制造机械零部件和结构件时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多个种类,满足不同机械零部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其次,铝也是一种常用的机械材料。
铝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因
此在制造轻型机械零部件和结构件时具有优势。
此外,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因此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铜也是一种重要的机械材料。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在制
造电气设备和散热器等零部件时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铜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制成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满足不同机械结构的需求。
最后,铸铁是一种常用的铸造材料。
铸铁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和较低的收缩率,因此在制造大型机械零部件和机床床身等铸件时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成分和组织状态,铸铁可以分为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和白口铸铁等多个种类,满足不同机械零部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综上所述,机械常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和铸铁等,它们各具特点,在
机械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机械零部件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环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机械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合适的加工工艺可以保证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其寿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中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
一、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机械设计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功能要求:根据机械产品的功能要求,选择具备相应性能的材料,比如硬度、强度、耐磨性等。
2. 环境要求:考虑产品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腐蚀等因素,选择适应环境的材料,如不锈钢、耐腐蚀材料等。
3. 成本和可靠性: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靠性,选择经济实用的材料,确保产品性价比的同时,不牺牲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4. 可加工性: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如切削性能、焊接性能等,选择易于加工的材料,便于后续的加工工艺。
二、常见的材料选择根据机械设计的不同要求,常见的材料选择如下: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常用于机械结构部件,根据要求可选用碳钢、不锈钢、铸铁、铝合金等。
碳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一般机械部件;不锈钢具有抗腐蚀性能,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铸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阻尼性能,适用于摩擦部件;铝合金具有轻质、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常用于隔热、隔音等特殊要求的机械部件,如塑料、橡胶、陶瓷等。
塑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化工设备等领域;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适用于密封件等部件;陶瓷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高温高压环境。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不同种类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质特性。
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适用于高强度和轻型化的要求。
三、加工工艺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可以保证产品的精度、表面质量和性能要求。
在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加工工艺如下:1. 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削去工件多余材料来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
工程机械材料汇总表

工程机械材料汇总表1. 前言本文档旨在对工程机械常用材料进行汇总和介绍,以便于在工程机械设计和选择材料时提供参考。
2. 常用材料2.1 金属材料2.1.1 钢材•优点:强度高、刚性好、耐磨性好、可焊接性好、容易加工•缺点:易生锈•应用场景:工程机械主体结构、承载部件2.1.2 铝合金•优点: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导热性好•缺点:易受磨损•应用场景:工程机械外壳、轻量化构件2.1.3 铸铁•优点:强度高、刚性好、耐磨性好•缺点:易生锈、脆性大•应用场景:工程机械基座、齿轮箱、曲轴箱2.2 非金属材料2.2.1 聚合物•优点:重量轻、成本低、绝缘性好、耐磨性好•缺点:耐高温性能差•应用场景:工程机械密封件、橡胶零件2.2.2 复合材料•优点:强度高、刚度大、耐腐蚀、重量轻•缺点:成本较高•应用场景:工程机械结构件、车身部件2.3 其他材料2.3.1 润滑油•作用:减小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冷却润滑、防止磨损和腐蚀•分类:矿物油、合成油、生物基润滑油等•应用场景:工程机械润滑系统2.3.2 涂料•作用:保护表面、美化外观、防止腐蚀和氧化•分类:底漆、面漆、防腐涂料、防火涂料等•应用场景:工程机械表面处理3. 材料选择原则在工程机械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材料选择原则:•强度要求:根据工程机械的设计要求和工作环境决定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寿命要求:考虑材料的耐久性、耐磨性和抗腐蚀性,以满足机械的使用寿命要求。
•成本考虑:根据工程机械的预算和性能需求,选择经济合理的材料。
•生产工艺: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和焊接性,以保证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环境因素: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选用耐腐蚀、耐高温或防火等特殊材料。
4. 材料性能参数表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工程机械材料的性能参数,供参考:材料强度导热性耐磨性抗腐蚀性重量钢材高中等高中等中等铝合金中等高中等高低铸铁高中等高中等中等聚合物低低高低低复合材料高中等高高低润滑油N/A N/A 高高N/A涂料N/A N/A 中等高N/A5. 结论本文档汇总了工程机械常用的材料,并介绍了它们的优点、缺点和应用场景。
精密机械中常用工程材料及其性能

精密机械中常用工程材料及其性能学号姓名精密机械中常用工程材料及其性能能源、信息和材料是近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人类社会从青铜时代逐渐发展到钢铁时代[1]。
机械学发展对材料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材料的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机械的进步,并为其提够必要的条件。
机械中应用的材料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三大类。
其中金属材料最为常用,又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材料指铁基金属合金,包括碳钢、铸钢及各种合金钢,其余都是有色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指金属和有机物外的几乎所有材料,其中陶瓷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
有机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等。
这类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耐腐蚀性,绝缘性和密度小等优良性能,是发展很快的新型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又统称为非金属材料。
机械及仪器中常用的工程材料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1 黑色金属黑色金属材料乃工业上对铁、铬和锰的统称。
亦包括这三种金属的合金,尤其是合金钢及钢铁。
与黑色碳素钢使用最早,成本低,性能范围宽,用量最大。
适用于公称压力PN≤32.0MPa,温度为-30-425℃的水、蒸汽、空气、氢、氨、氮及石油制品等介质。
常用牌号有WC1、WCB、ZG25及优质钢20、25、30及低合金结构钢16Mn。
金属相对的是有色金属。
1.1 铸铁含碳量在2%以上的铁碳合金。
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为2%~4%。
碳在铸铁中多以石墨形态存在,有时也以渗碳体形态存在。
除碳外,铸铁中还含有1%~3%的硅,以及锰、磷、硫等元素。
合金铸铁还含有镍、铬、钼、铝、铜、硼、钒等元素。
碳、硅是影响铸铁显微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元素。
铸铁可分为:①灰口铸铁。
含碳量较高(2.7%-4.0%),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
熔点低(1145-1250℃),凝固时收缩量小,抗压强度和硬度接近碳素钢,减震性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铸造 将液态合金浇铸到具有与 ) 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的孔腔中, 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的孔腔中,待 其冷却凝固后, 其冷却凝固后,获得零件或毛坯的加 工方法。 工方法。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在外力的作用下, (3)压力加工 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使金属在固态下发生 塑性变形,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 塑性变形,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原材料、 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冷作硬化——在常温下经过塑性变形使材料的 在常温下经过塑性变形使材料的
强度提高、 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强度提高 、 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 在 机械零件中常利用冷作硬化提高强度。 机械零件中常利用冷作硬化提高强度。 几种不同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见图。 几种不同材料拉伸时的应力 应变曲线见图。 应变曲线见图
作业: ; ; ; ; 作业 3.1;3.3;3.4;3.5;3.6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3.1 机械常用材料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机械常用材料的分类和应用举例
续表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3.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2.1 材料的应力极限σ 材料的应力极限σ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淬火及回火
调 质
低温回火(150~300ºC)用于碳钢或合金工 具钢消除内应力和化学热处理或表面淬火 零件的后续处理。高温回火(350~650ºC) 即调质,用于重要零件如齿轮、曲轴等 用于要求表面硬度高、内部韧性大的零件, 如齿轮、蜗杆、丝杠、轴颈、链轮等
表面淬火
渗碳淬火
齿轮、轴、活塞销、链、万向联轴器等要 求表面硬度大而内部韧性大的重载零件
屈服阶段, 屈服阶段,屈服阶段的最低 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应力称为屈服极限。
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图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卸载时, 残余变形——卸载时, 卸载时 沿DO´线回至点 ´ , ´线回至点O´ OO´即为残余变形或称为 ´ 永久性变形。 永久性变形。
“缩颈”现象——材料 缩颈” 材料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3.3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1)含碳量的影响 ) (2)合金元素的影响 ) (3)温度的影响 ) (4)热处理工艺的影响 ) 热处理——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必要的保温,然后 ——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必要的保温, 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
以一定的方法冷却,以改善其组织结构, 以一定的方法冷却 ,以改善其组织结构 ,从而得到所需的 综合机械性能的工艺方法; 综合机械性能的工艺方法;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了解机械中常用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了解机械中常用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2) 了解热处理中与本课相关的基本概念。 了解热处理中与本课相关的基本概念。 3) 了解毛坯的制取方法和常用的切削加工方法。 了解毛坯的制取方法和常用的切削加工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 热处理工艺对钢材综合机械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钢材综合机械性能的影响。 3)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
屈服后,随着载荷的增加, 屈服后,随着载荷的增加, 金属开始产生明显的塑性 变形,当载荷增加到c点的 变形,当载荷增加到 点的 对应值时, 对应值时,变形集中发生 在试件的某一部位上, 在试件的某一部位上,该 部位的截面积急剧缩小, 部位的截面积急剧缩小, 出现了“缩颈”现象。 出现了“缩颈”现象。
弹性、刚度、强度、塑性、 弹性、刚度、强度、塑性、硬 冲击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度、冲击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比例极限σ 比例极限σp——OA阶段称为 阶段称为
弹性阶段, 弹性阶段,其变形称为弹性 变形, 变形,对应的最大应力称为 比例极限。 比例极限。
屈服极限σ ——BC阶段称为 屈服极限σs —— 阶段称为
热处理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进行必要的保温,然后随炉冷却, 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进行必要的保温,然后随炉冷却, 这种工艺方法称为退火; 这种工艺方法称为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进行必要的保温, 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进行必要的保温,如果在空气中 冷却称之为正火; 冷却称之为正火; ——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进行必要的保温, 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淬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进行必要的保温,如果在水或油 中冷却称之为淬火。 中冷却称之为淬火。 ——如果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 保温后空冷或油冷,称之为回火。 如果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 回火——如果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保温后空冷或油冷,称之为回火。 ——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调质——淬火后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如果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如果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表面淬火——如果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不等热量传至 工件中心就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法称之为表面淬火。 工件中心就快速冷却的工艺方法称之为表面淬火。 ——即将不同元素的活性原子渗入到工件表面的热处理方 化学热处理——即将不同元素的活性原子渗入到工件表面的热处理方 法,如渗碳、氮化和氰化等。 如渗碳、氮化和氰化等。
渗 氮
要求硬度和耐磨性高和不易磨削的零件和 精密零件,如齿轮(尤其是内齿轮)、主 轴、镗杆、精密丝杠、量具、模具等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3.4 材料的选用
原则: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要求。 原则: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要求。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3.5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第3章 机械常用材料和制造工艺性 章
计划学时: 计划学时:2h
基本要求及重点、 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3.1 机械常用材料 3.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3.4 材料的选用 3.5 机械零件制造工艺性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毛坯选择:综合考虑功能、制造、使用、成本等。 毛坯选择:综合考虑功能、制造、使用、成本等。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2.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 .
切削加工是通过机床用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 切削加工是通过机床用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从而获 得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合乎要求的零件加工过程。 得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合乎要求的零件加工过程。 指在车床上用车刀加工工件的工艺过程。 (1)车削加工 指在车床上用车刀加工工件的工艺过程。加工 ) 工件旋转为主运动,刀具作直线或曲线的进给运动。 时,工件旋转为主运动,刀具作直线或曲线的进给运动。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表3.2 主要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和应用
热处理工艺 主 要 目 的 应 用
退 火
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均化组 织、细化晶粒和预备热处理
铸件、焊接件、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锻件 和轧制件等 改善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切削性;中碳钢和 合金结构钢淬火前预备热处理;对要求不 高的零件作最终热处理,如大齿轮、轴等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断面收缩率Ψ:试件拉断后, 断面收缩率 :试件拉断后,断裂处面积的缩小量与原面积 之比的百分率。 之比的百分率。
(5)冲击韧性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冲 )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击韧度是衡量材料承受冲击载荷能力的性能指标。在有缺口 击韧度是衡量材料承受冲击载荷能力的性能指标。 试件上, 试件上,缺口底部单位截面积所能承受的冲击功称冲击韧度 。
挤压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拉拔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轧制
锻造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锻造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冲压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实质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 (4)焊接 实质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填充 ) 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强度极限σ 由于截面减小, 强度极限σB ——由于截面减小, 由于截面减小
载荷也随之下降, 直至F点时 点时, 载荷也随之下降 , 直至 点时 , 试 件在“缩颈”处断裂。 件在 “ 缩颈 ” 处断裂 。 材料在断裂 前的最大应力称为强度极限。 前的最大应力称为强度极限。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车削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指在铣床上用铣刀加工工件的工艺过程。 (2)铣削加工 指在铣床上用铣刀加工工件的工艺过程。铣 ) 削加工时,刀具旋转为主运动,工件作直线的进给运动。 削加工时,刀具旋转为主运动,工件作直线的进给运动。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第一章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基础
3.2.2 材料的性能 材料受外力)
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刚度 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在比例极限 ) 范围内,应力σ与应变 成正比 比例常数E( 成正比, 范围内,应力σ与应变ε成正比,比例常数 (= σ /ε)即为弹 )即为弹 性模量(剪切时为切变模量G)。 弹性模量的大小反映了材 性模量( 剪切时为切变模量 ) 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性能指标。 料抵抗变形的能力,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性能指标。 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3)强度 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依载 ) 荷性质不同,强度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荷性质不同,强度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 剪强度。 剪强度。常见的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σs和拉伸强度σB 。 延伸性是衡量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标。 (4)延伸性 延伸性是衡量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标。 ) 延伸率δ:试件拉断后, 延伸率 :试件拉断后,标距内的伸长量与标距原长之比的百 分率。 者为塑性材料, 者为脆性材料。 分率。δ>5%者为塑性材料,δ<5%者为脆性材料。 者为塑性材料 者为脆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