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导学案教师版
雷雨导学案(教师用)

必修Ⅳ第二课雷雨(节选)导学案编写者:罗雅慧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班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学习重点】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学法指导】活动法、探讨法、启发法【知识链接】戏剧鉴赏方法:①把握戏剧冲突②分析人物形象③揣摩戏剧语言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作者介绍: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
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
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
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中外优秀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几易其稿,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一、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戏剧《雷雨》的背景和作者,熟悉剧情梗概;2. 分析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3. 探讨戏剧中的主题和思想。
导学内容:1. 《雷雨》简介2. 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3. 戏剧的主题和思想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老师简单介绍《雷雨》这部戏剧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简要了解《雷雨》教师给出简要的剧情梗概,并带领学生回顾剧中的重要场景和角色。
第三步: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教师列出主要人物名称,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剧中的体现。
第四步:戏剧的主题和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雷雨》这部戏剧所探讨的主要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总结出戏剧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第五步:总结导学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下节课的重点。
二、答案1. 《雷雨》简介《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于1934年首演。
该剧以民初上海为背景,通过展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破裂的故事,探讨了封建传统与个体自由的冲突以及爱情与婚姻问题。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抑,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 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章以诚:中年掌管家庭的男人,聪明、精明,为人风趣,善于为自己争取主动。
- 王夫人:章以诚的妻子,固执、刚愎,迷信并掌握家庭的经济大权。
- 沈世博:章以诚的大学同学,痴情、憧憬伟大事业的青年,心地善良。
- 华老栓:中年人,坐立不安,担心家庭事务,悔恨过去错失的机会。
- 孔绍棠:住在华老栓家的财主,善于扮演各种角色、夸夸其谈。
- 宋秀英:华老栓的儿媳,女人味十足,聪明、机智。
- 宋慧乔:守寡妇女,一直对沈世博心存爱意。
3. 戏剧的主题和思想《雷雨》通过展示章以诚和王夫人之间的家庭矛盾,探讨了封建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家庭中的权力斗争。
它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自由受限的现象。
该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我解放,对封建传统的束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2】篇〗【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雷雨》导学案

《雷雨》导学案(教师版)一、课前阅读《雷雨》,了解全剧剧情能讲述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理清周鲁两家的人物关系。
二、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涟漪.()伺.候()离间.()涔.涔()弥.补()咀.嚼()谛.听()规矩.()答案:yīcìjiàn cén míjǔdìjǔ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惊愕贤惠汗涔涔烦燥B.松驰窟窿弥补纪念C.半响脉膊谛听愤然D.混账敲诈伺候昧心答案:D 解析:A项,燥—躁;B项,驰—弛;C项,响—晌,膊—搏。
3、成语积累。
(1)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门当户对)(2)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奄奄一息)(3)形容悲伤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 痛不欲生)(4)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一帆风顺 )3.文学常识填空。
(1)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___________。
人物语言就是台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2)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_______,这部四幕话剧创作于______年。
该剧在____的时间和两个舞台背景________、______内集中地表现了两个家庭前后______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
主要戏剧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舞台说明对话独白旁白《雷雨》1933 一天周家鲁家三十《日出》《原野》《北京人》三、课文探究导引:提示:《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第【1】篇〗《雷雨》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用“越越”说句子。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中的描写。
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雨吗?瓢泼的大雨、绵绵的细雨……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次雷雨天气,你看……(板书雷雨)2.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请同学读全文。
2、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分别是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学生默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四、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自由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找找里面写了哪些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2.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3、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抓住“黑沉沉”、“压”体会。
(乌云黑沉沉,还有什么也黑沉沉?“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谁能再读读?---齐读(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3)雷雨前天气非常闷热,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朗读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雷雨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生字“户、扑”,借图像认识“蝉”字,借字义理解识记“压、垂”字。
指导正确书写“垂”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4、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积累词语今天早上一出门,我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原来昨晚一场小雨悄悄地降临了。
恰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描写雨的词语。
课件出示:“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电闪雷鸣。
”你认为哪些词语适合描述这场小雨呢?词语也是有情感的,描写小雨的词我朗读时声音要——轻些,语气要——柔些,读一读。
剩下的词语你认为是描写的哪一种雨(雷雨、暴雨),也请你读出雷雨、暴雨的气势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顺序雷雨又叫雷阵雨,它来得急,去得快。
1.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排火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
3.互相正音。
课件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指生读“户”,带调读。
出示词语“窗户”,注意户在这里读轻声,齐读。
注意生字在词语中读音的变化再读这句话。
4.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呢?课文的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正在下,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中那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前。
7、8自然段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呢?板书:“雷雨后”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三.学习“雷雨前”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它会有很多变化。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第【1】篇〗学习要点:1.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诵读剧本台词的基本技巧3.了解剧情,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4.能尝试评价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人物形象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进入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照《雷雨》(选场)简析戏剧与小说两种文学样式的主要异同。
例:1.相同点: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
(台词)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2.相同点: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二、进入本课,板书课题:雷雨(曹禺)。
介绍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参考资料】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曹禺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起,均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三、分析剧中人物关系1.结合剧本选场,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清人物关系周朴园(矿主,资本家)鲁侍萍(鲁贵之妻,曾经为周朴园生过两个儿子)周萍(鲁侍萍长子,周家大少爷)鲁大海(周朴园、鲁侍萍之少子,工人代表)周冲(繁漪之子,周家二少爷)鲁四凤(鲁贵、鲁侍萍之女,在周家作使女)繁漪(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续娶之妻)鲁贵(鲁侍萍现任丈夫,在周公馆当男仆)2.教师结合全剧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及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雷雨导学案教师版(讲课用正式版)

《雷雨》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戏剧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并品析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学法指导】角色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课前预学】1、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雷雨》简介《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
周朴园又娶了繁漪。
并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
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雷雨》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得分:【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
2.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
3.揣摩剧中人物丰富的潜台词,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复习回顾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第四,易懂、上口。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正剧、喜剧、悲剧;
按演出场合看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2、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3、戏剧的基本特点:a.直观性b.舞台性c.综合性d.集体性
4、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a、把握戏剧冲突b、揣摩人物语言 c、探究舞台说明
5.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内白、潜台词。
二、知识链接
1.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其父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
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
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
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校期间,继续演剧并攻读了大量的中外剧作,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1933年毕业前夕,年仅23岁,即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继而又发表了《日出》(1936)、《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
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
三、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注音:
打量..(d ǎ liang ) 郁.(yù )热 压榨.(zhà ) 半晌.
(sh ǎng ) 勾当..(gòu dàng ) 江堤.(dī) 缜.(zhěn )密 汗涔涔..
( cén ) 弥.(
mí)补 昧.
(mèi )心财 四、巩固训练
1.划出人物关系图
2.自叙《雷雨》故事情节,完成下表:
3.《雷雨》课本节选部分有哪些矛盾冲突?
课文中出现四个人物交叉的多重矛盾:
a.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
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b.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c.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阶级利益的冲突
d.鲁大海与周萍之间的矛盾冲突: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5.揣摩语言,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周朴园: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侍萍:
过去的侍萍: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清醒,自尊,坚强
6.《雷雨》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高度的个性化
丰富的潜台词
富于动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