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7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附65例报告)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附65例报告)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附65例报告)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65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6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量15~300mL,平均(80.5±55.6)ml;手术时间(100.5±35.5)min;术后肛门排气(1.65±0.5)d;无子宫肌层血肿形成;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标签: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010年01月~2014年01月我科应用腹腔镜技术对65例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01月~2014年01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5例,年龄26~49岁,平均35.5±2.5岁。

单发肌瘤31例,多发肌瘤34例。

其中壁间肌瘤34例,浆膜下肌瘤26例,阔韧带肌瘤5例,最大肌瘤直径13cm,最小肌瘤直径2cm,最多5枚。

其中有上腹部手术史6例,下腹部手术史11例,合并贫血20例,合并高血压4例。

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月经紊乱者行宫腔镜检查术及子宫内膜采取术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1.2手术方法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或插管全麻。

常规气腹穿刺,气腹压力为14mmHg。

腹部做3点穿刺,第1穿刺孔为脐上缘置镜(10mm),第2穿刺孔为右下腹麦氏点置助手钳(10mm),第3穿刺孔为左下腹对称于右麦氏点位置(5mm)放入操作钳。

从宫颈置入子宫摇摆器,摆动子宫以利手术操作。

探查子宫位置、肌瘤形态,大小、色泽和生长部位,根据生长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剔除肌瘤。

①壁间肌瘤:于肌瘤突出点用电凝钳电凝一条纵行的电凝带,(长度一般比瘤体小1cm),电凝钩沿电凝带电切至瘤体,分离瘤体假包膜,用抓钳钳夹瘤体形成张力,用电凝钳或剪将肌瘤向下分离至基底部,电凝离断,冲洗残腔,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

②浆膜下肌瘤:对于蒂较细的浆膜下肌瘤可直接将蒂部电凝变白后用电凝钩切断。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78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78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7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我院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剔除的子宫肌瘤直径1~10 cm 且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时间 50~130 min,术中出血量 80~300 mL,住院时间 4~7d;术后6 h 开始下床活动,并进食流质食物;切口甲级愈合率100%。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及腹腔镜技术提高,期望保留子宫的妇女也越来越多;腹腔镜手术因有痛苦小、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将我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我院为78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45岁,孕产次0~5次,已生育55例,有剖宫产史14例,未生育23例, 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单发肌瘤34例,多发44例,肌瘤直径0.5~10cm。

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明确肌瘤数量及生长部位,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的恶性疾病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常规气腹穿刺,气腹压力12~14mm Hg,腹部做4点穿刺,第1穿刺孔为脐孔上缘,置镜观察,其余穿刺孔各置入操作器械,然后根据患者肌瘤大小和生长部位等综合情况采用不同术式:带蒂浆膜下肌瘤电凝后切断,蒂细的子宫肌瘤可直接用双极电凝止血,蒂粗的子宫肌瘤可用1号可吸收线“8”字缝合止血,而对于无蒂的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在切除前用穿刺针在肌瘤旁注射垂体后叶素 6 U+0.9% 氯化钠注射液 10ml。

宫体收缩后,用单极电凝钩沿子宫纵轴纵行或梭形切开肌瘤表面浆肌层,深达肌瘤假包膜,用子宫肌瘤钻固定瘤体,分离并剥除肌瘤,双极电凝电凝肌瘤基底部出血点,创面渗血处电凝止血后用1号可吸收线“8”字缝合瘤腔,连续褥式内翻缝合子宫全层,使切缘对齐并内翻,切除的肌瘤用肌瘤粉碎器械旋切器粉碎后取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处理特点。

方法分析7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 7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最多9枚,直径最大有10cM。

术中出血量在20~100Ml,平均40Ml,患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d。

结论在选择好病例的基础上,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宫颈管肌瘤、浆膜下肌瘤分别采用电凝、分离、切割等术式。

手术安全、可靠,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尤其对保留子宫,未生育妇女尤为重要。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妇科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子宫切除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多数妇女希望施行微创手术并保留子宫。

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效果满意,术后康复快。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0例,25~43岁,平均34岁,单发肌瘤52例,多发肌瘤18例。

其中壁间肌瘤45例,浆膜下21例,宫颈管肌瘤1例,阔韧带肌瘤3例;最大肌瘤直径10cM,最多9枚。

其中有上腹部手术史1例,下腹部手术史5例;合并贫血11例,合并高血压2例,心肌缺血1例;合并结石性胆囊炎1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术。

于脐部下腹分别戳4个0.5~1cM戳孔,分别置入腹腔镜、操作钳等。

在腹腔镜下探查子宫位置、肌瘤形态、大小、色泽和肌瘤生长的部位。

静滴5%GNS 500Ml,加入催产素20u后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剔除肌瘤。

(1)壁间肌瘤:于肌瘤突出点处,用电凝钩作一纵形切口,切开浆肌层,根据瘤体大小确定切口的长度,一般比瘤体约小1~2cM,深度直达瘤体组织,即可感觉到此处组织较硬。

用电凝尖嘴钳分离瘤体包膜外组织后,可见白色瘤体,对小于4cM肌瘤,用抓钳钳夹肌瘤组织,提起瘤体;对大于5cM肌瘤,我院采用子宫肌瘤钻钻入瘤体并提起,用电凝尖嘴钳紧贴瘤体分离瘤体假膜,边提拉瘤体边将包膜向下推离,直达肌瘤基底部,在基底部处仍贴紧瘤体,用电凝离断,一般可将瘤体完整剥出,冲洗子宫残腔,电凝止血后用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闭。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120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12-0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前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标准术式,近年来随着内镜手术的进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成为可能。

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我们为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为120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25~45岁,孕产次0~5次,已生育102例,有剖宫产史16例,未生育18例,合并卵巢囊肿12例,贫血3例。

患者术前均行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明确肌瘤数量及生长部位,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的恶性疾病。

1.2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常规气腹穿刺,气腹压力14~16mm hg,腹部做 4点穿刺,第1穿刺孔为脐孔下缘,置镜观察,其余穿刺孔各置入操作器械。

若带蒂浆膜下肌瘤蒂直径lcm,可用线圈套扎,于其上lcm剪断切下瘤体,残端再次电凝止血。

为肌壁间肌瘤患者施术时,向肌壁注入缩宫素20单位或垂体后叶素6单位,然后用单极电凝钩切开瘤体表面深达瘤核,大抓钳提拉肌瘤分离取出,创面用1-0可吸收线“8”字全层缝合。

小的肌瘤,位置表浅,双极电凝止血,不缝合。

切除的肌瘤用旋切器旋切条状取出或直接钳夹取出合并附件疾病者根据病变性质相应处理,术毕用氯化钠及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取出器械,排除co2 ,腹部皮肤皮内缝合。

1.3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肌瘤数,位置,术中出血量(根据吸引器出血量,血染纱石敷料估测),住院时间,所有患者术后随诊2个月。

2 结果120例中,有11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时间60~180min,术中出血80~500ml;4例中转开腹,2例肌瘤位于宫颈部,位置较低,摘除困难,另2例位于子宫角部,出血量多。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报告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报告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80例临床拟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 8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术中见单发子宫肌瘤5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6例,子宫腺肌瘤2例;手术时间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0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5d,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微创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妇科腹腔镜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发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逐渐增多。

本文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以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以来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0例,年龄30~50岁。

其中子宫增大72例,月经过多40例,下腹胀痛10例。

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阴道彩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月经不规则者术前行诊刮术排外子宫内膜癌。

1.2方法1.2.1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

1.2.2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术前阴道冲洗3d,术前12h禁食、灌肠及术前留置导尿。

1.2.3手术方法患者取月经干净后卵泡期手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轮上缘作1cm皮肤横切口,气腹成功后,脐轮上缘穿刺10mmTrocar置入腹腔镜,取头低臀高位,再于左下腹分别穿刺5mmTrocar、10mm Trocar各一个,右侧下腹穿刺5mm Trocar一个,并置入相应的手术器械。

已婚者经阴道放入举宫器,根据术中子宫大小及位置、肌瘤部位和数目决定手术方式。

(1)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小而有蒂的浆膜下肌瘤,如蒂细,直接用电凝或剪刀切断,摘下瘤体,电凝止血即可;基底部宽的浆膜下肌瘤,于瘤体表面切开假包膜,抓钳提拉瘤体,创面缝合止血。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76例临床分析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76例临床分析
中医药, 2 0 1 3, 3 2 ( 3 4 ) : 6 5 .
[ J ]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 2 0 1 3 , 2 2 ( 2 4 ): 2 6 5 7  ̄6 5 8 . [ 2 ] 明兴 .不 同 责 任 血 管微 血 管 减 压 术 治 疗 面 肌 痉 挛 疗 效 分 析 [ D] .
中图 分 类 号 :R 7 1 3 . 4 d o i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4 3 7 X2 0 1 4 . 0 8 . 0 4 7
子宫 肌瘤 是妇科 常 见病 、 多发病 。在 3 5岁 以上 妇
较,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河南医学研究 2 0 1 4年 8月 第 2 3卷第 8期
HE N AN ME D I CA L R Es E AR cH Au g 2 0 1 4,V o 1 . 2 3 ,N o . 8
[ 5 ] 普 秀 霞 .面 肌 痉挛 行 微 血 管 减 压 术 后 并 发症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 J 1 .
参 考文 献
[ 1 ] 杨 志 鸣 ,尹 忠 民 .显 微 血 管 减 压 术 治 疗 面 肌 痉 挛 的 疗 效 观 察
中 国 实用 神 经 病 杂 志 , 2 0 1 3 ,1 6 ( 2 4 ) :1 1 0 .
[ 6] 张琼 .普 通 针 刺 配 合 火针 治 疗 面 肌 痉 挛 的 临床 观 察 [ J ] .内 蒙 古
女中 发 病 率 高 达 2 0 % 以 上 ,约 占 良 性 肿 瘤 的
5 1 . 7 8 % 。近年 来 随着 对 子宫 内分 泌 及其 产 生 多 种 活 性物 质功 能认识 的增 多 , 保 留子 宫 及 微 创手 术 方 法 治 疗子 宫肌 瘤 , 已经成 为 妇 科 医生 和子 宫 肌瘤 患者 的 共 同 目标 。笔者 收集 2 0 1 1 年 1 0月 至 2 0 1 3年 1 0月 收治的 1 4 6例 子宫 肌 瘤 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 进行 归纳 分 析, 报告 如下 。

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7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76例临床分析
枚合并有粘膜下肌瘤 ;5 1 例有 宫颈肌瘤 , 7例有 阔韧带肌 瘤 , 宫大小 包膜 内一边剥离肌瘤 , 子 剥至蒂部 , 一边止 血。如果是较小 的 肌瘤 , 蒂部
不等, 如孕 5 O天到 35 , . 月 肌瘤大小为 05 0 0m, . ~1.c 曾行盆腔 手术者 组织 不多 , 直接使 用双极 电凝 对蒂 部血管 电凝 , 可 电凝 后用线 结扎血 ( 例 子宫动脉栓塞 , 例子官肌瘤射频消融)4例合并 早期妊 娠 ,2 4 2 , 3 例 管 , 剪调肌瘤 ; 如果是较大的肌瘤 , 且蒂部组织多 , 可先用 0 号线 自制套 合并 盆腔粘连 , 重为 4k  ̄7k , 例月经过多合并贫血 , 例有压迫 扎圈两次套扎肌瘤 蒂部, 体 3g 5 g8 6 再凝切蒂部 , 减少 出血 。⑤对 于阔韧 带肌瘤与 症状 。对所有 已婚 的病 例常规检查宫腔镜 , 除子宫粘膜下 肌瘤 , 排 必要 宫颈肌瘤 , 注输尿管 与子宫血管的走向 : 须关 细查子宫 动脉及 输尿管位 时刮宫以排除子宫内膜 癌, 合并粘 膜下肌瘤者 同时行 官腔镜 下 的子宫 置 , 剥出肌瘤后 , 细查输尿 管后再进 行止 血与缝合 手术 结束 前, 要 检 粘 膜下 肌瘤电切术。 查输尿管的蠕动情 况, 还可 用官腔镜替代 膀胱镜 对输尿 管开 口的喷尿 l2 _ 手术方法 : 在月经前半周期进 行手术 , 行全身麻醉 , 取患者膀胱结石 情况进行检查。⑥选择促进子宫收缩止血 的药物 : 尽量用垂 体后叶素 6 头低臀 的高位 , 其他按照常规操作 , 如充气 、 穿刺孔 、 腔镜检查 以及举 单位稀释成 1m , 官 5 |将其注入肌瘤与子宫肌层间的间隙, 强烈收缩子宫平 宫器 的置放等。腹腔镜进人 腹腔首先要 观察全 貌 , 观察肝 胆脾 胰 胃 滑肌 , 并 可收缩毛细血管与小动 脉, 从而达 到更好 的止血效果 , 同时使 得 肠及盆 腔粘连 的情况 、 子宫肌瘤的位置 、 大小 、 数量 , 9 以 号长针 经耻骨 肌瘤 和包膜 问的层次更显清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80例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80例临床效果分析
疗 子 宫肌 瘤 、 巢囊 肿 、 性 包 块 等 妇科 疾 病 。 自 2 0 卵 炎 0 2年 始
本 院 开 始 引进 妇 科 腹 腔镜 手 术 ,取 得 了较 为 满 意 的 临 床 疗
效 . 将 结 果报 道 如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用 S S 30软 件 进行 统 计 学分 析 ,计 量 资 料 采用 t P S1. 检 验 , P 00 以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腔镜 子宫 肌 瘤摘 除 术患 者 4 O例 的 临床 资料 , 同时 期 行开 腹 式子 宫 肌瘤 切 除术 患者 4 与 0例 相 比较 。结 果 : 腔镜 下 腹 子 宫 肌瘤 摘 除术 的手 术 时 间 、 出血量 、 排气 时 间 、 院 时 间及 术 后并 发症 均 优 于开 腹 式子 宫 肌瘤 切 除 术 ( < . ) 而 住 P 00 ; 5 在切 除肌 壁 间肌 瘤方 面 无优 越 性 。 论 : 腔镜 下 切 除子 宫 肌瘤 , 结 腹 尤其 是 浆膜 下 肌瘤 术 后康 复快 , 值得 在 临床 上进 一
均 为 1 0 mi 术 中 出 血 量 为 3 0 4 0 m . 均 为 3 0ml 6 n, 0 ~ 0 1平 5 ,
患者 4 0例 , 年龄 2 - 6岁 , 25 平均 3 4岁 , 中 , 其 浆膜 下肌瘤 2 例 , 8
肌 壁 间肌 瘤 1 2例 : 开腹 式 子 宫 肌 瘤 切 除术 患 者 4 0例 , 龄 年 2 - 5岁 , 45 平均 3 2岁 , 中浆 膜下肌瘤 2 例 , 其 6 肌壁间肌瘤 1 4例 。
两 组患 者 既往 均无 手 术史 ,一般 资 料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具
有 可 比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7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对笔者单位2002~2007年76例子宫肌瘤剜除术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过良好,随访60例月经恢复正常28例,在随访患者中有生育要求22例,有15例术后受孕,1例自然流产,余下14例妊娠至足月,无子宫破裂发生,随访60例有1例子宫肌瘤复发。

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对要求恢复月经保留生育功能者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剜除术
子宫肌瘤是年轻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是妇科住院手术第一位病因。

对未婚、不育及要求保留正常月经功能者,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疗效满意。

笔者单位从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共行子宫肌瘤剜除术7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1.6岁。

婚姻及生育:未婚1例,已婚75例,无妊娠史10例,有流产史15例,余60例为已育者。

1.2 临床表现月经量多及月经紊乱者28例占 37.2% ,下腹部包块20
例占26.3%,以不育就诊8例占10.5%,压迫直肠引起大便困难者2例占2.6%,压迫膀胱引起尿潴留1例占1.3%,余下17例为体检发现占22.3%。

肌瘤的分类和大小:子宫体部肌瘤75例,子宫颈肌瘤1例,单发性肌瘤35例,多发性肌瘤41例。

肌瘤的大小不等,最大的肌瘤直径10cm,小的肌瘤如豌豆样大小。

1.3 手术方法单个浆膜下肌瘤以及较浅的肌瘤手术较简单,只需切开肌瘤包膜,钝性分离即可取出肌瘤组织,而位于肌壁间、黏膜下和子宫下段的肌瘤,剜除肌瘤时切开子宫壁较深,往往引起出血量较多,以往是采用止血带结扎子宫血管止血,或用催产素局部注射止血,效果往往欠佳。

我院自2002年开始采用脑垂体后叶素行肌瘤基底部注射止血,效果良好。

方法是:先抽取脑垂体后叶素12u注射于肌瘤基底部,这时肌瘤周围组织立即处于缺血状态,瘤体变为苍白,采用电刀纵行切开肌瘤的瘤壁,钝性分离肌瘤假包膜,用双爪钳提取肌瘤,分离出肌瘤,对于较大的瘤壁给予适当的修剪,用“1—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肌层。

而对于较小的浆膜下肌瘤剥除后如创面不出血,则不需要缝合。


用垂体后叶素使血管收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一般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较年轻,患者血压波动较小。

而对高血压患者避免使用。

有时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有一过性血压升高,无需特殊处理。

2 随访结果
本组76例,有16例失访,随访60例结果如下:
2.1 术后月经情况60例中以月经过多及月经紊乱就诊者26例,月经恢复正常23例占88.4%,另3例仍有月经不规则,检查为其他原因引起的月经紊乱。

2.2 术后妊娠情况随访60例有22例有生育要求,术后受孕1.5例,妊娠率为62.1%,1例自然流产,没有子宫破裂发生。

术后1年内受孕5例,余下为术后2~3年受孕,14例妊娠足月者平均受孕39 +2 周,行剖宫产10例,4例阴道分娩。

2.3 肌瘤复发情况60例随访者有1例肌瘤复发,主要是多发性肌瘤,手术时共剜出肌瘤18个,手术后2年再次肌瘤复发,因精神负担过重,行全子宫切除术。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剜除术的应用价值子宫肌瘤是年轻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尤其对于年轻未育及不育的妇女有生育要求的以及迫切要求保留正常月经功能的妇女,保留子宫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据郁卤华[1]报道手术剜除肌瘤后妊娠率为56.3%,许如秀[2]报道为85.4%。

本组报道为62.1%。

说明手术剜除肌瘤后可改善肌瘤引起的子宫及宫腔形态的改变而妨碍精子运行和受精卵着床所影响受孕问题。

因此,对不孕患者当发现有肌瘤时,应当进行肌瘤剜除术。

肌瘤剜除术后避孕多长时间应根据手术中情况而定。

对于较小的浆膜下肌瘤应避孕半年至1年,许如秀[2]报道最短为术后5个月受孕。

而对于穿透宫腔及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应当视为疤痕子宫与剖宫产相同应避孕2年。

以避免妊娠时子宫破裂。

本组患者5例在术后1年内受孕。

其余10例于术后2~3年受孕,但孕期应严密观察,分娩时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3.2 手术并发症问题主要是出血及感染,采用垂体后叶素行瘤体基底部注射,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另外缝合瘤腔时应不留死腔,防止形成血肿而继发感染。

对于穿透宫腔的肌瘤剜除术,缝合时需注意勿使宫内膜种植于肌壁或腹腔,以避免将来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3]。

3.3 术后肌瘤复发问题肌瘤复发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有肌瘤较小在手术当时未能发现,日后长大而复发。

另一种是新的肌瘤重新生长。

本文中76例仅有1例复发。

故术中仔细检查非常必要。

尤其对那些看不见的肌壁间肌瘤应仔细触扪,一旦发现均应给以剔除,但术前应当和病人交代清楚,肌瘤有复发可能,免日后发出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郁芮华.子宫肌瘤剔除术—154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4,19(6):78.
[2]许如秀.子宫肌瘤剜除术—13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8):44.
[3]连丽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