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酚 教案

合集下载

醇酚标准教案

醇酚标准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二、知识讲解考点1:醇及醇的命名1.醇: C n H 2n+1OH2.饱和一元醇的命名①选主链:选择含官能团—OH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编号位:从离—OH 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支链位置→支链数目→支链名称→羟基位置→某醇。

这种基本命名比较简单,只要按照基本步骤把主链选好,编好号即可。

命名时醇是母体,主链有几个碳则命名为“某醇”,不要把羟基作为取代基。

如: 命名为3—甲基—3—戊醇。

考点2:醇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Al 之前)的反应,如:2R-OH+2Na→2RONa + H 2↑2.取代反应 :(1)与HX, ROH +HX RX +H 2O(2)分子间脱水:2R -OH ROR + H 2O3.氧化反应:①燃烧:C 2H 5OH+3O 2→2CO 2+3H 2O (淡蓝色火焰)②催化氧化:2C 2H 5OH+ O 22CH 3CHO +2H 2O注:醇氧化规律:(1)R-CH 2OH → R -CHO (2)-OH 本位C 上只有1个H ,氧化得酮(3)-OH 本位C 上没有H ,不能被氧化,但可燃烧。

4.消去反应:C 2H 5OH CH 2=CH 2 +H 2O注:从一个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某些醇和卤代烃(与连有羟基或卤原子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3)典型反应CO H CH CH OH CH CH SO H ︒+↑===−−−→−-1702222342浓 △催化剂 △ 浓H 2SO 4 1400C 浓H 2SO 4 1700C 〔O 〕 HO||22323BrH O H CH CH CH CH CH CH NaOH ∆++↑===-−−−→−--乙醇 知识延伸:根据某些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由醇氧化成醛(或羧酸),含有;由醇氧化成酮,含有;若该醇不能被氧化,则必含有COH(与—OH 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5.酯化反应:C 2H 5OH +CH 3COOH CH 3COOC 2H 5 +H 2O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人教版选修五3.1《醇酚》word教案

人教版选修五3.1《醇酚》word教案

第三章怪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卫教学目标:1•认识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醇、酚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和消去反应。

3.会利用官能团相互影响观点解释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醇、酚的化学性质。

探究建议:①实验:乙醇的消去和氧化反应。

②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

③调查与讨论: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1、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乙醇与钠反应时,分子中断裂的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_____ 。

②金属钠与乙醇、乙酸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2、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简述如何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产物?3、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发生此类反应的醇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书]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讲述]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投影]填表(见下表)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3、醇和酚-鲁科版选修五教案

3、醇和酚-鲁科版选修五教案

3、醇和酚-鲁科版选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特性。

2.掌握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

3.能够识别醇和酚在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醇和酚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2.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

三、教学内容3.1 醇的基本概念醇是碳链上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氢氧根离子所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羟基(-OH)官能团。

醇可通过碳链长度、羟基数量以及羟基位置来区分不同种类。

醇含有的羟基数量多少,会影响其溶解性、沸点和熔点等物理性质。

3.2 醇的化学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含有活泼的羟基官能团中。

羟基上的氧原子可以通过共僵化氢键与其他分子进行反应。

醇可以导致碱金属水合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气和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

醇也可以进行酸催化的裂解,将羟基裂解出来,生成烯烃和水。

3.3 酚的基本概念酚是含有羟基官能团的芳香烃,其分子中只有一个活泼的羟基官能团。

酚的味道苦涩,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麻痹神经末梢。

酚也有药用价值。

3.4 酚的化学性质酚在分子中只含有唯一的羟基官能团,因此其化学性质相对单一。

酚可以被氧化成醛或羧酸,也可以被硝化生成硝基取代的产物。

此外,酚可以进行烷基化、酰基化等反应。

3.5 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即是它们作为氢原子供体参与还原反应。

此外,醇和酚也可以用作酰化、烷基化、酯化和脱水等反应的反应物。

其中脱水反应是醇和酚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方法之一。

3.6 醇和酚实验现象醇和酚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很多独特的实验现象。

例如,醇的熔点和沸点随着羟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酚则相反。

另外,酚在燃烧时会放出黑烟,而醇燃烧时则不会。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现醇和酚的特性。

2.多做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掌握概念。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五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醇酚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醇和酚的命名规则;
3. 了解醇和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
2. 醇和酚的命名规则;
3. 醇和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及试剂;
3. 相关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
- 醇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OH;
- 酚是含有苯环上一个或多个羟基的化合物。

2. 醇和酚的命名规则:
- 对于醇:在主链碳素上加上“-ol”,如甲烷变为甲醇;
- 对于酚:在苯环上的编号碳原子后加上“-ol”,如苯酚。

3. 醇和酚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 醇的合成方法包括氢化、水合、格氏反应等;
- 酚的合成方法包括芳香族亲核取代、酚醛缩合等;
- 醇和酚在药物、化妆品、涂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醇和酚的定义及性质,掌握了它们的命名规则,并了解了它们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六、课后作业:
1. 根据给定的化学式命名下列化合物:
- CH3CH2OH
- C6H5OH
2. 选择一种醇或酚,研究其合成方法及应用,并写一篇小论文。

七、拓展阅读:
1. 《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机理研究》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主题:醇和酚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理解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和应用。

3. 掌握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醇和酚。

二、教学内容
1. 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

2.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3.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4. 醇和酚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几种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醇和酚的兴趣。

2. 讲解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3. 探讨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等。

4. 分析醇和酚的化学性质,包括醇的氧化反应和酚的取代反应等。

5. 展示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醇的用途和酚的杀菌作用。

6. 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几种简单的醇和酚的化学反应实验,加深他们对醇和酚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醇,哪些是酚?
A. 乙醇
B. 苯酚
C. 丙烯
D. 丙醇
2. 下列物质中哪种具有羟基官能团?
A. 乙烯
B. 乙醇
C. 丙烷
D. 苯酚
3. 乙醇和苯酚的沸点分别是多少?哪个更容易挥发?
五、课堂讨论
1. 为什么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对醇和酚的认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醇酚教案5篇

醇酚教案5篇

醇-酚教案5篇醇-酚教案篇1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设计者:郭倩教学对象:高一学生科目:地理课题:地球自转与公转主要的教学技能:演示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灯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够利用自转和公转相关学问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熟悉到一切物质处于运动状态,运动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醇-酚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猪流感,了解其危害性。

2、懂得怎样预防猪流感。

活动预备:图片,投影仪。

活动过程:一、利用投影仪请幼儿观看图片并提问:1、图片(一):图片上有谁?他头怎么了?2、图片(二):这个小朋友喉咙怎么了?3、图片(三):这个小朋友身体舒适吗?从哪里看出他很难过,他的表情怎样?(1)这种病叫什么病?教师小结什么是猪流感。

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状况下很少感染,近年消失人感染猪流感病例。

二、了解猪流感的危害性。

提问:猪流感有什么危害?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三、怎样预防猪流感。

1、争论:怎样才能预防猪流感?小结: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和打喷嚏后;要加强居室卫生,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开去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避开接触流感样病症(发热、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学习儿歌《洗手五步歌》。

延长活动:请家长协作引导幼儿正确洗手,预防猪流感。

醇-酚教案篇3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进取性较高,学问的把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醇酚的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的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的教案主题:醇酚
教学目标:
1. 了解醇酚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醇酚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和应用;
3. 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醇酚化合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醇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醇酚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区别和应用。

教学内容:
一、醇酚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1. 醇的结构和通式
2. 醇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3. 酚的结构和通式
4. 酚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二、醇酚的化学反应与应用
1. 醇的醚化反应
2. 醇的氧化反应
3. 酚的溴化反应
4. 酚的酸碱性及应用
三、常见醇酚化合物命名和识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醇酚的了解程度;
2. 引入醇酚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学习和讨论
1. 授课教师介绍醇酚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展示常见醇酚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命名规则;
3. 讨论醇酚的常见化学反应和应用。

三、实验探究
1. 进行醇的醚化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
2. 进行酚的溴化实验,观察生成的溴代产物。

四、总结和评价
1. 学生总结醇酚的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展示对醇酚化合物的认识和命名。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醇酚的知识;
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醇酚的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醇酚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醇酚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能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醇酚化合物。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错误,帮助他们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醇 酚教案

醇 酚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一、教材分析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

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醇酚教案【本周内容】醇的通式、分类、命名、同分异构体;乙醇的物理特性及化学性质;苯酚的物理特性及化学性质。

【内容讲解】一、醇类和酚类1.定义: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醇,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

2.官能团:羟基-OH3.醇的分类:①按分子中含有羟基的个数,分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②按分子内所含烃基是否饱和,分饱和醇、不饱和醇;③按烃基中是否含有苯环,分脂肪醇、芳香醇。

4.通式: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H2n+1OH 即C n H2n+2O,n≥1。

酚的同系物的通式为:C n H2n-7OH 即C n H2n-6O,n≥6。

饱和一元醇(酚)相当于烷烃(苯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以通式中保留了烷烃(苯的同系物)的通式,只是多出来氧原子。

依此类推,饱和n元醇的通式应为C n H2n+2O n。

n元酚的通式应为C n H2n-6On。

5.醇和酚的官能团异构因为醇和醚具有相同的通式,所以相同碳数的饱和一元醇和醚(R-O-R’)属于官能团异构,例如乙醇和甲醚、丁醇和乙醚。

相同碳数的芳香醇、芳香醚和酚是官能团异构,例如苯甲醇、苯甲醚和苯酚。

6.醇的命名(1)最长原则:将含有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最近原则: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一次编号定位。

(3)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例如:CH3CH2CH2OH:1-丙醇CH3CHOHCH3:2-丙醇1,2,3-丙三醇苯甲醇二、醇类和酚类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常用的醇类: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熔沸点低,可作为低温温度计在南北极、冰箱中使用。

和水任意比混溶。

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被用作医用消毒剂。

95%的乙醇溶液称为工业酒精,其中含有水、甲醇等杂质。

由于目前汽油价格的上涨,乙醇汽油成为较为理想的替代品,正被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甲醇的性质与乙醇类似,但乙醇无毒而甲醇有毒。

10mL甲醇可致眼睛失明,30mL甲醇可以致死。

乙二醇、丙三醇都是没有颜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都比水重,易溶于水和酒精。

两者的水溶液的凝固点都较低,其中乙二醇水溶液(体积分数60%)的凝固点达到-49℃,因此可作内燃机的抗冻剂。

丙三醇用于配制化妆品。

2.常用的酚类苯酚是无色晶体,因为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显粉红色。

有特殊气味。

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任意比互溶。

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

不慎粘在皮肤上可用酒精擦洗。

广泛应用与医药、有机合成等。

3.醇类物理性质的特点乙烷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而乙醇是液体,这是由于醇类分子中存在氢键,使得醇比相同碳数的烷烃的沸点高出很多。

由于甲醇、乙醇、丙醇与水形成了氢键,所以可以与水任意比互溶。

三、学习醇类和酚类物质的方法1.结构决定性质作为醇类和酚类物质的官能团,-OH具有较强的极性,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断裂,因此决定了醇类和酚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2.善用比较学习时应该将乙醇与乙烷的性质作对比,苯酚与苯的性质做对比,突出羟基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3.关注有机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OH连接的烃基不同(连接在苯环侧链、烃基上或直接连接在苯环上),导致醇类和酚类的性质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这和苯环与烃基对羟基的有机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关系,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

四、醇类和酚类的的化学性质键2【小结】(1)乙醇的断键方式与反应类型:乙醇的结构及断键的部位:(2)—OH对乙醇性质的影响●-OH是亲水性基团,乙醇溶解性较乙烷更好●乙醇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远高于乙烷●-OH极性大,易断裂,化学性质较乙烷活泼●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均与-OH有关(3)乙基(CH3CH2-)对-OH的影响乙基是推电子基团,将电子云向羟基推移,-OH比水中-OH更难断裂,导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较水缓慢得多;●乙醇是非电解质,水是弱电解质。

(4)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温度不同,断键方式不同,产物不同(170℃时主要生成乙烯,140℃时主要生成再次说明,有机反应的条件(温度、溶剂、催化剂等)对于反应的断键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反应产物,这也提示我们,控制条件,可以使反应向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

2.苯酚(1)苯酚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组成为C6H6O,;结构简式为,或写成C6H5OH,- C6H5代表苯基。

(2)苯酚的化学性质①弱酸性,苯酚中羟基上的氢氧键在反应中可断裂,在溶液中可发生微弱电离而表现弱酸性,因此称为石炭酸。

具体表现在上述b、c、d三个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以归纳如下:②取代反应:苯酚可以与浓溴水发生反应:(2,4,6-三溴苯酚)此反应中生成物三溴苯酚为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

因此此反应常用苯酚的定性检验或定量测定。

③显色反应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此为特征反应,可以检验苯酚,反之检验Fe3+。

④加成反应苯酚中的苯环可以和氢气加成,生成苯甲醇:⑤氧化反应苯酚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苯酚溶液能够使KMnO4(H+)和K2Cr2O7(H+)褪色。

【小结】苯酚中有机基团的相互影响(1)-OH对苯环的影响:从苯酚和溴水的反应中可以看出:—OH使苯环活化,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体现在取代不需要催化剂,与溴水即可反应,取代部位为—OH的邻对位。

(2)苯环对—OH的影响:苯环使-OH活化,比醇中-OH易电离出H+,表现出弱酸性。

【经典例题】类型一:醇类的消去反应题1、下列醇类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甲醇B、1-丙醇C、2,2-二甲基-1-丙醇D、1-丁醇思路点拨:注意对消去反应概念的理解及消去反应过程中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解析:由消去反应的定义可知,生成物必为不饱和的化合物。

生成产物为的消去反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主链碳原子至少为2个,②与—OH相邻的主链碳原子上必须具备H原子。

【答案】BD总结升华:醇的消去反应必须是被消去的水是由醇羟基和相邻碳原子上的氢所构成的,要明确发生消去反应的内在条件,只有羟基所在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类型二:醇类的氧化题2、下列醇类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A、甲醇B、1-丙醇C、2,2-二甲基-1-丙醇D、2-甲基-2-丙醇思路点拨:醇的催化氧化是“去氢”,即羟基上去氢、羟基所连C原子上去氢。

解析:催化氧化的条件是羟基所在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存在氧化得到醛(含),若有一个氢原子氧化得到酮(含)。

总结升华:醇的催化氧化本质上是一个脱氢反应,在被脱去的氢原子中,一个是羟基上的氢原子,一个是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因此羟基所连C原子上是否有H原子是能否被催化氧化的关键。

【答案】D题3、(2010 课标全国)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 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 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解析:A项,Na2O2的电子式应为;B项,乙醇和丙醇的质量比并不一定是46∶60;D项,Cl-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题的考查点比较基础,属简单题,但有部分学生默认乙醇为46 g、丙醇为60 g而错选B。

【答案】C类型三:苯酚的化学性质题4、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H2。

A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B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能使适量的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

B的一溴化物(C7H7BrO)有两种结构。

试推断A和B的结构,并说明它们各属于哪一类有机物。

思路点拨: 本题重点考查酚和醇的结构及性质的区别。

解析:①由于A、B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且这两种物质分子中都只含有一个氧原子,所以它们的结构中有羟基,即它们是酚或醇。

②A不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A为醇,分子式可写为C7H7OH。

B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B为酚,分子中必含有苯环,分子式可写为(CH3)C6H4(OH)。

③从A的分子组成看,具有极不饱和性,但A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分子中不含有不饱和链烃基,应该含有苯环,即A是芳香醇,分子式写为C6H5CH2OH(苯甲醇)。

B能使溴水退色并生成白色沉淀,这是酚具有的特性,证明它是酚类,是甲基苯酚。

④甲基苯酚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但只有对甲基苯酚的一溴代物含有两种结构:【答案】A: B:总结升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有机物的性质与其所含有的官能团密切相关。

分子内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在羟基的影响下,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变活泼,易被取代;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得羟基上的氢原子易电离。

举一反三:【变式1】是我国特产生漆的主要成分。

生漆涂在物体表面,在空气中干燥时会产生黑色漆膜。

则漆酚不应具备的化学性质是( )A、可以与烧碱溶液反应B、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C、可以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答案】D解析:类似于苯酚,酚类具有酸性,能与烧碱溶液反应;可与溴水(或纯溴)发生取代反应;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但因其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和H2O。

【变式2】(2011 西城模拟练习)某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8O,根据下列实验现象确定其结构简式:(要求:每小题只需给出一个答案即可。

)①不能与金属钠反应,其结构简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与钠反应,但遇FeCl3不显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与钠反应且遇FeCl3显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邻、间、对三种情况,答任意一个均可)解析:①不能含有羟基,包括醇羟基和酚羟基都不可以。

所以只能是醚的一种结构;②由题意可知,该分子必然为醇,不可能是酚,结构只有一种;③能使FeCl3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可能有邻间对三种结构。

经典练习:1.写出分子式为C5H12O的醇的同分异构体,并分别写出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醇的结构简式2.比苯酚分子组成多一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有几种?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指出(名称)哪些不属于苯酚同系物。

解析:苯酚结构简式为,比苯酚分子多一个—CH2的结构可能与-OH相连,也可能与苯环相连,还可能与苯氧基相连()。

若CH2与苯环相连,则有邻、间、对三种结构。

所以共有五种。

答案:5种,,,,。

其中苯甲醇、苯甲醚不属于苯酚同系物。

3.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三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二倍于其体积CO2该有机物可能是A.C2H4B.C2H5OH C.CH3CHO D.CH3COOH解析:根据题意产生二倍于其体积CO2,该有机物应含有两个碳原子,四个选项均符合,关键看耗氧气量,耗氧气量的计算可用两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