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留守儿童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2019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2019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那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一)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时间:20xx年8月—20xx年6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
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
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
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2019留守儿童调查报告5篇

2019留守儿童调查报告5篇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那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全国妇联2019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19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
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和意义
•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包括他们在学校 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和心理状况等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和分 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条件。
调查范围和方法
• 本次调查覆盖了多个农村地区,包括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不 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 等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数据和信 息。
02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教育资源分配情况
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差距明显
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 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乡之间、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留守儿童在 受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 守儿童往往感到孤独,这 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
自卑心理普遍
由于缺乏家庭和学校的关 注和支持,留守儿童往往 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 己不如他人。
对未来感到迷茫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留守儿童往往感到迷茫和 无助,这对其学习和生活 产生负面影响。
04
对策建议
加强政府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学业压力过大
学习任务繁重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需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使得他们承受巨 大的压力。
缺乏学习辅导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足够的辅导,这 使得他们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业压力与心理问题关联
过度的学业压力往往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 等。
心理问题突出
孤独感强烈
2019年度最新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篇

2019年度最新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篇近 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那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一)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 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 :1.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
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
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
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
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
2019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2019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篇为全面了解**县**镇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近年来,镇妇联联合镇中心小学对我校施教区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状况做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
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有6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因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因此,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所缺失。
1.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6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教育乃至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教育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2. 性格发展不健全。
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3. 学习成绩一般。
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调研结果报告

留守儿童调研结果报告留守儿童调研结果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进行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探讨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社会和政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
调研对象是来自不同省市的留守儿童家庭。
问卷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教育情况、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整理了以下调研结果:1. 家庭状况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仅有少部分儿童的一方父母工作,另一方照顾孩子。
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家庭收入偏低。
2. 教育情况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较为严重,超过80%的留守儿童未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他们缺乏学习的环境和监督,学业成绩普遍较差。
3. 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普遍存在。
过半数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感到孤独和焦虑,部分儿童还展现出抑郁和自闭的倾向。
四、问题原因和影响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分析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1. 家庭经济状况是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是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持,然而这也导致了儿童被留守在家。
2. 缺乏家庭教育,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造成了儿童学业和心理的问题。
3. 留守儿童缺乏与其他同龄人的交往,造成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的问题。
五、解决措施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 政府层面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留守儿童教育的资助和支持。
2. 父母要调整工作计划,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的时间,增加家庭的陪伴和关爱。
3. 学校和社区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支持。
4. 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鼓励志愿者参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六、总结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去解决。
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9年留守儿童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2019年留守儿童调研报告4篇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为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连云港市东海县**镇妇联联合统计办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5月中旬,对全镇22个村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镇留守儿童生存现状据调查统计,**镇有儿童6583人,其中男孩3367人,女孩3216人;留守儿童1053人,在校留守儿童962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2%。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
我们团队通过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2.4%,有66.2%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4.2%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
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留守儿童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其中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39.8%。
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为落实全国、省、市关于加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履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流动等特殊群体儿童工作,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联合对全市0—18岁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新一轮专题调研。
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留守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据统计,我市现有留守儿童45544名,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30376人,占留守儿童的66.7%;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儿童35556人,入学率100%。
全市有流动儿童24496名,17210名适龄儿童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以下几种类型: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孩子,占31%;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由祖辈隔代抚养孩子,占64.1%;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占3.5%;4.还有小部分孩子采用代理家长等民间托养的形式,占1.4%。
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留守儿童在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父母关爱无法真正到位。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父母虽然有关爱心、关爱情,却无法真正落实到留守儿童身上。
有的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老人住在一起,产生了“隔代亲”的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产生隔阂。
(二)教育问题日趋明显。
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小辈之间年龄相差较大,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加上祖辈受过的教育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物质关爱多,精神关注少,对孩子的学业、心理、思想行为上缺少必要和正确的指导。
(三)行为习惯差,心理素质不够健全。
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在行为习惯养成、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的自控能力差、好冲动、甚至有暴力倾向;有的则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甚至胆小怕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儿童的生活和成长情况。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便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尽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让当地党和各级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现状
笔者对古丈县的12个乡镇中对一个乡的708名在校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386人,占总数的54%;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有285人,占总人数的40%。
由于时间、距离和经济等因素的困扰,有相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社会的表现缺乏了解,很少过问或是不过问。
据学校反映,有相当部分家长不知孩子在哪个年级哪个班,更不用提了解孩子老师的姓名及孩子的表现
了。
二、存在上述现状原因
近年来,一些外出经商、打工户子女的教育,呈现出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1、由于“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业余时间多,如果教育跟不上的话,就有可能成为不利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当今社会大环境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利孩子们成长的场所,如果学校指导不力,家庭教育跟不上,容易造成双休日管理教育的空白。
2、“留守儿童”与临时监护人存在隔膜,祖辈监护人或亲友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距离,很难实现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在“留守儿童”中信赖度不高,亲和力不强。
不少监护人由于年龄偏大,身挑生活和农事的重担,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精力不济,能力不足,力度不够。
“留守儿童”中隔代寄养的,他们备受祖父祖母的关心,个性放纵,性格偏激;社会关系寄养的,普遍与家庭成员相处不融洽,极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常常猜测误解。
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出现“断层”,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郁不乐,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力差,容易形成愤世嫉俗的不健康的心理。
3、“留守儿童”失去家庭约束,易受社会消极文化的影响,社会教育严重缺位。
30%以上的“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监护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而轻性情的培养,心理教育、任其自由发展,行为不受应有的节制、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因而在
家里看电视成了“留守儿童”的最大乐趣和主要内容,选择的大都是江湖恩怨,武打暴力,谈情说爱等内容。
而大多数家长则认为,把子女送进学校就进入了“保险柜”,教育子女就是教育部门的事了,一旦在学习或行为上出了问题,社会、家庭各方面都将矛头指向学校教育和教师。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往往就更显得力不从心。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大都在较贫困的偏远山区,如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档案,政府和有关部门难以及时了解他们真实具体的情况。
只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各级政府和部门才能及时了解到他们的真实具体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才能让有限的爱心资助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身上。
2、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变化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
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爸爸妈妈回家创业或被接到城市上学,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就不再是留守儿童。
有的农村孩子因爸爸妈妈新近决定南下打工,临时成了留守儿童。
同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有的因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意不好做,或出了意外,生活陷入困境。
3、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情况。
如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主动做思想工作,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四、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档案的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记录。
主要包括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外出父母的务工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入状况;留守儿童在家的主要托管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所在班级及班主任姓名。
2、农村留守儿童已获资助情况记录。
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
大部分地区已由政府牵头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地的妇联团委组织了“代理家长”等行动,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向农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
农村留守儿童获资助的情况必须载入信息档案,这既有利于追踪爱心款的去向,也有利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3、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
在信息档案中写下孩子最迫切需要的帮助,有利于及时地疏导孩子,教育孩子。
五、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
1、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
,当信息收集之后,主动脉是及时收集农村留守儿童发生变化的有关资料,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资助的有关资料。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完整、准确。
2、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
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且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的帮助各不相同,获帮助之后会有显著变化。
这些情况都应在档案信息中及时记载和建立,以便及时调整帮助措施。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实现网络化。
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