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原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用实例解说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2

用实例解说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2

用实例解说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2。

教学目的: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公式;2.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如何通过测量液位变化来推算物体的密度。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请学生看图,发现图中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漂浮在液体中。

(图中可以放置一个水杯,在水杯中放置一个塑料球,让学生观察水杯和塑料球的关系)第二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请学生使用教材或百度搜索,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学生需要理解,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会受到液体的向上推力。

这个推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替换的物体的重量。

第三步:观察实际现象请学生再次观察前面的实验现象,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解释为什么球体会漂浮在水面上。

第四步:实验验证请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学生需要准备数个容器,每个容器内注入不同液体。

接下来,请学生在每个容器中放置几个物品,例如钢珠、木块或小球。

在每个容器的标记液位处做一个标记。

再次观察液体和物品的互动关系。

请学生记录液位上升的高度。

第五步:计算物体的密度请学生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并与实验结果对比。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轻重杆或天平来测量物体重量。

第六步:讨论应用请学生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例如,造船时如何计算船体密度,如何设计可以漂浮的船体等。

教学总结: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可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公式,掌握周围复杂系统的基本知识,促进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设计实践性的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再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教师教案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浮力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来源。

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教师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浮力的计算方法(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2)学生练习使用浮力公式计算浮力。

4.浮力应用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浮力应用案例,分享自己的见解。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6.课后作业(1)请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设计一个浮力应用案例。

(2)学生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2)浮力的计算方法:教师用图示和实物模型解释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通过对话让学生理解,“我们把这个公式拆开来理解,ρ液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排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当这三个量相乘,我们就得到了浮力的大小。

”2.教学难点补充(1)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用实验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我有一个装满水的桶,并把一个石头放进去,大家会看到水会溢出来。

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排开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头的体积。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的核心。

”(2)浮力公式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假设我们有一个木块,它浮在水面上。

我们如何计算它受到的浮力呢?我们要知道水的密度,然后测量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用这两个数据乘以重力加速度,就能得到木块的浮力。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例子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例子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例子
1.飞机和船只:飞机和船只都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

船只的重量比水轻,所以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支持。

同样地,飞机的机身和机翼比空气轻,所以当飞机飞行时,它们会受到空气的支持。

2. 游泳:游泳时,身体处于水下时,身体受到的浮力是由阿基米德原理所产生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水中会感觉轻松,并且可以浮起来。

3. 冰块浮在水上:由于冰的密度比水低,所以当冰块放在水中时,它会受到浮力的支持,因此浮在水面上。

4. 油漆涂在物体上:涂油漆时,涂层的重量比原来的物体重,所以油漆会受到浮力的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涂上油漆后物体变得更轻的原因。

5. 气球:气球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

气球里充满了气体,气体的密度比周围的空气轻,所以气球会受到空气的支持,从而浮在空中。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定律的实际用处。

- 1 -。

快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经典教案案例解析

快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经典教案案例解析

快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经典教案案例解析。

一、案例分析1.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了解物体浮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2.实验设计材料:水杯、小球、尺子、水。

实验步骤:(1)将水倒入水杯中,水的高度为 5 厘米左右。

(2)将小球放入水杯中,记录下小球的沉淀深度。

(3)接下来,将小球连同尺子放入水杯中,记录下小球及尺子的沉淀深度。

(4)计算小球和尺子的重量,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小球浮力的数值。

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小球在水中的沉淀深度为 3 厘米。

(2)尺子与小球一起在水中的沉淀深度为 1 厘米。

(3)小球和尺子的总重量为 30 克。

(4)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20 克,即小球浮力等于其排除的水的重量。

4.实验教学反思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实验案例,让学生具体感受到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深刻理解。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应用方法。

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在进一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其基本概念。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液体中时所受到的向上推力,即浮力等于物体排除液体体积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一个物体被液体所支撑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周围液体提供给该物体的向上压力,也等于该物体排除液体的重量。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主要是通过浮力和重力的对比来实现的。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重力,然后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和密度,从而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四、结语阿基米德原理作为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习物理学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概念和应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扩展对其的理解。

因此,在进行物理学学习的时候,我们需要重视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因为它是学习整个物理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阿基米德原理最早的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最早的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最早的应用1. 概述阿基米德原理,又称浮力定律,是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的基本原理。

该原理指出:浸入在流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出的流体的重量。

通过利用该原理,人们可以解释物体浮沉的原因,并且应用于各种实际场景中。

2. 古代罗马的涌泉机在古代罗马时期,阿基米德原理首次被应用于实际中,其中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涌泉机。

涌泉机是由古罗马的工程师和建筑师用来提供城市用水的一种机械设备。

这种机器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浮力来实现水的输送。

涌泉机是由一个巨大的斜面构建而成,斜面上有一系列的开口,每个开口下方都放置着一个饮水碗。

当斜面上的水源被开启时,水会从高处流下并经过开口进入饮水碗。

由于斜面上的水重量大于开口下方的水重量,所以开口下方的饮水碗会被水压推起并顺着斜面运动,直到水倒出。

这种涌泉机的运作原理正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利用水的浮力来提供动力,将水从高处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涌泉机不仅为古罗马提供了便利的饮用水,还为公共浴池和喷泉等场所提供了水源。

3. 水陆两用战车的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在古代还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其中一个著名的案例是水陆两用战车的设计。

这种战车是由古罗马将军阿基米德设计制造的,用于军事进攻和防御。

水陆两用战车的关键在于利用浮力来使战车在水中浮起,并通过水上推进的方式快速移动。

战车底部密封,并充满了空气,因此其密度小于水,从而实现浮起的效果。

同时,战车还配备了装甲和攻击武器,以应对敌人的攻击。

这种水陆两用战车的设计非常创新,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使得战车既能在陆地上行驶,又能在水中航行。

这样的设计为军队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4. 现代船舶的浮船坞阿基米德原理不仅在古代有着广泛应用,现代船舶行业也用到了这一原理,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浮船坞。

浮船坞是一种巨大的浮动平台,用于修理和维护大型船只。

浮船坞的关键是通过控制其内部的填水量,使其在水中浮起或沉降。

当需要将船只进入浮船坞时,浮船坞会将其内部的水排出,从而减小其总重量,使其能够浮起。

6.4(5)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解析

6.4(5)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解析
FW S W
转变浮力 转变浮沉状态
转变重力
转变ρ液 转变V排
转变液体密度的例子:
要使沉在清水中的鸡蛋浮起来,可以 往水中加盐,使清水变成密度较大的 盐水,从而增加了鸡蛋的浮力。
钢板放到水里是沉的,为什么将它做成中空的外形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呢?比 方现代的大型轮船。
增加了 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
气球和飞艇也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海水密度大于淡水密度〕
复习:
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 > G 上浮
漂移
F浮 = G 悬浮 可停留在液体中任何位置
F浮 < G 下沉
练习:
将一个泡沫塑料做的球体按入水下,放 手后由于球所受的浮力〔 〕重力,球体 将上上浮浮过。程中,在球还没露出水面之前,球所
受的浮力如何变化?
当球开头露出水面时,球排开水的体积如何 变化?浮力呢?
问: 1、比较在两种液体中,木块所受浮力大小关系。 2、哪种液体密度比较大。
a
b
分析:浮力一样,V排 一样吗? 依据 F浮 = ρ液gV排 ,能得到什么结。
a
b
练习:在三根一样的小木棍下端绕上一 样多的铁丝,使其能竖直浮在液面上而 不倾倒。现在将这三根木棍放入三种不 同的液体,静止后如下图。
当浮力渐渐变小到和重力相等时,球停顿上 浮。〔漂移〕
在盛满水的杯子中投入一个重10牛的物体, 测得溢出水的重为3牛。
问:该球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该球的浮沉状况。
质量一样的A、B两球,投入水中,觉察A球 在水中悬浮,B球在水中漂移,〔如下图〕试 比较两球所受的浮力大小。
B A
例:将同一块木块投入a、b两种不同的液体 中,静止后如下图。
问:1、三根木棍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如 何?

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举例

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举例

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举例本文通过举例分析,谈谈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旨在帮助同学们正确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例 1. 有一个物体,质量为m kg =08.,体积为V dm g N kg ==1103,/。

求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解析:物体的重力G mg N 物==⨯=08108.要求物体所受水的浮力,需要判明物体在水中处于何种状态,因此可先求出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与物体的重力比较来确定物体的沉浮状态。

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所受浮力F gV N 浮水==⨯⨯⨯=-ρ101010101033.因F G 浮物>,故物体上浮,静止后漂浮在水面。

物体受到的浮力F G N 浮物'==8二、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例2. 一个铝块重G N =52.,如果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铝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 N =2,则这个铝块实心还是空心的?(铝块的密度是ρ=⨯271033./kg m )解析:假设铝块是实心的,则体积V G g实=ρ 实心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gVG N 浮水实水===⨯⨯⨯=ρρρ101027105219333.... 铝块实际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 G F N 浮'..=-=-=52332因F F 浮浮'>,故铝块是空心的。

三、计算物质的密度例 3. 为了测量一石块和某液体的密度,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为F N 1196=.,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F N 298=.,石块浸没在某液体中,示数为F N 31176=.。

求:(1)石块的密度; (2)液体的密度。

解析:(1)依题设可知,石块的重力为F 1,则石块的质量m F g kg ===1196982.. 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F F N 浮1121969898=-=-=...石块的体积 V V F gm ===⨯=-排浮水133398109810ρ..所以石块的密度 ρ石===⨯-m V kg m 210210333/ (2)石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 F F N 浮2131961176784=-=-=...液体的密度ρ液浮==⨯=⨯-F gVkg m78498100810333.../四、判断液面的升降例4. 漂浮在杯中液面上的冰块熔化后,杯中液面的高度如何变化?设冰块熔化后,杯中无液体溢出。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例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例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例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的物理定律,它阐述了一个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实例,游泳。

当一个人在水中游泳时,身体会受到水的浮力,这是因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身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身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因此,一个人在水中游泳的时候感觉到轻盈的感觉,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阿基米德原理在船只的浮力中的应用。

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受到了水的浮力。

当船只在水中时,它排开的水的重量等于船只所受到的浮力,这就保证了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

在设计船只的时候,工程师们需要考虑船只的形状和密度,以确保船只受到的浮力能够支撑整个船体的重量。

另外一个实例是潜水艇的浮力控制。

潜水艇可以在水下航行,这得益于它可以控制浮力。

潜水艇内部有着可以调节水的进出量的舱室,通过控制舱室内水的进出,可以改变潜水艇的密度,从而控制潜水艇在水中的浮力,使其能够在水下航行或者浮上水面。

此外,阿基米德原理还可以用在气球的浮力控制中。

气球内充满了轻气体,如氦气,而外部的空气密度比氦气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气球排开的空气的重量,因此气球可以浮在空中。

通过控制气球内气体的数量和密度,可以调节气球的浮力,从而控制气球的升降。

总的来说,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游泳到船只设计,再到潜水艇和气球,都可以看到阿基米德原理的身影。

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浮力的原理,设计出更加高效和安全的工程和设备。

希望通过这些实例,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2012.04.29 南靖二中林仕文
我要说的课题是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和学法
四、课堂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
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习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的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浮力”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
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三、教法和学法
学案启发法,实验探究法等
学案在课前能引导学习进行目的明确的预习,解决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在课堂上能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
本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师用具:
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氢气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铜
块及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等
学生用具:1杯清水、1杯盐水、1只水球、乒乓球、石块、钩码、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铝块及铜块组装好的铁架台弹簧称、水槽、小烧杯及溢水杯等
四、课堂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有位科学家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他的成就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互动环节,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动手实验,体验浮力:
这个环节我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认识浮力!
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重力差法)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对它向上的浮力!
环节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酸梅泡茶)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的七个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选择器材,设计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5、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环节四、探究F浮=G排的关系
在上一环节结论的基础上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把一个易拉罐按入水中,越往下按,受到的浮力越大,排开的水也越多,排开水的重力也越来越大;
1、提出问题:F浮与G排在数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假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2、猜想和假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的猜测:
F浮=G排;F浮>G排;F浮<G排
环节五: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最后依托教学案对本节内容进行检测,检查学习效果!
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
板书设计
一、浮力:
1、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2、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重法: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重力。

2、公式:F浮=G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