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12课 荷花淀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第12课 荷花淀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 荷花淀 学习重点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的特色及作用。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古诗文中的荷花之美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吮.吸( ) ②梭.鱼( ) ③泅.水( ) ④围剿.( ) ⑤白洋淀.( ) ⑥晌.午( )⑦凫.水( ) (2)多音字①⎩⎪⎨⎪⎧ 荷.花( )负荷.( ) ②⎩⎪⎨⎪⎧投奔.( )奔.驰( ) ③⎩⎪⎨⎪⎧ 落.下一段( )大大落.落( )落.枕( ) ④⎩⎪⎨⎪⎧ 抹.脸( )抹.墙( )抹.黑( )2.辨形组词(1)⎩⎪⎨⎪⎧ 淀( )绽( ) (2)⎩⎪⎨⎪⎧ 惦( )掂( ) (3)⎩⎪⎨⎪⎧ 梭( )竣( ) (4)⎩⎪⎨⎪⎧瞄( )描( )3.理解词义(1)藕断丝连:(2)铜墙铁壁:4.选词填空(1)振动·震动①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监利段翻沉,这一消息______了全国。
②会议马上开始,请大家把手机调到静音或者是______的状态。
(2)消失·消逝①从21日起,人民银行再次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下调至5%,这使得国债的优势逐渐________。
②暴雨肆意地泼洒,时间在一分一秒中________,一些楼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1.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2.作品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高中语文第12课荷花淀学案粤教版必修3

《荷花淀》一、学习目标1、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的写法。
“诗体小说”特征的把握三、教学过程设计(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出处是______。
2.先填空,然后和课文对照:(1)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______着______苇眉子,苇眉子______,在她怀里______着。
(2)几只野鸭______飞起,______声______叫,______着水面飞走了。
3.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①为什么“小声说”?②女人是个编苇能手,为什么会“划破了手”?③“吮了一下”的动作表现了什么?④你认为这个细节描写好在哪里?)4.“探夫”的部分,写四个年青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对话:“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A“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B“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D(1)A、B、C、D四句话中,有两句应是一个女人说的,是______两句。
(2)这五句话表现了四个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分别用机灵、沉稳、直爽、乖巧来表示她们的性别,那么______机灵,______沉稳,______直爽,______乖巧。
(3)D句中的“非”字的意思是______。
(4)水生的女人和C的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那下文起笔的地方是从______到______的一段。
5.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1)这两句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分别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讲义:第三单元 第12课 荷 花 淀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祝福》◎第10课《项链》◎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第12课《荷花淀》◎第13课《春之声》第12课荷_花_淀本课话题——人性美一、从课本中积累诗意的荷花淀没有残酷的战争,只有崇高的纯美的朴素爱情,只有唯美的喜悦和家国之爱,只有纯美的人性。
虽以残酷的年代为背景,却看不到残垣断壁,硝烟烈火,看到的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与粉色的荷花。
一切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除了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之外,这篇小说还塑造了一群美丽的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阴柔之美,更有刚性的壮美——人性美。
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
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二、从历史中积累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来。
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给子路一头牛,以表谢意。
子路高兴地接受了。
当时一头牛价格很昂贵,于是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子路不应接受别人的感谢,这不是高尚的君子行为。
孔子听说此事后对子路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地接受。
也许该国就会有更多的人舍己助人了。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
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却没有去国库中报销。
大家由此称赞子贡是君子,而孔子说:“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
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人们的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你个人的事情。
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会因为害怕和你的高尚行为对照后显得自己很小人而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救人和赎人都是帮助别人的好事。
做好事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了好事只成就自己的高尚显然不及让更多人去帮助他人来的更有价值,我们必须在人性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深处的意义。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3 12、荷花淀》

《彩蝶纷飞的幻觉》教学设计授课人:惠州市第八中学严菊爱一、教学目标:1、了解朝鲜战争;2、找出本文描写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3、能说出标题的含义并探讨作者写作本文的动因;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铭记为我们今天的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年轻士兵,记住并发扬他们保家为家、顽强不屈、团结一致、英勇献身的精神品质,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人物美2、理解标题的含义并探讨作者的写作动因教学难点:1、理解标题的含义并探讨作者的写作动因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出示:斐多菲诗歌《自由与爱情》同学们,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非常出名的一首诗歌,诗歌反映了诗人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将人民的自由与解放至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无论是生命亦或是爱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一起朗诵这首诗。
(生齐读)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军旅作家王树增先生的文章《彩蝶纷飞的幻觉》,选自《朝鲜战争》后记,认识一群可爱的士兵,他们和裴多菲一样,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至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乡,走出国门,浴血战场。
二、了解朝鲜战争,对比中美双方的作战实力【落实教学目标1】1、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邀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历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双方开始停战谈判。
1953年7月25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2、中美双方作战实力及参战死亡人数对比美国将军麦克阿瑟说“两周结束战争回家过圣诞”。
事实上,中国志愿军战士们靠蛮力投掷手榴弹,打败了装备精良、拥有飞机大炮支援的美国大兵,让他们认识了中国军人的作战风格和战斗精神。
三、初读文本,感受文章语言美速读文章,请同学们边读边画边思考:1、文中哪些句子、情节打动了你?2、哪些内容或是句子不明白,有疑问的?四、再读文本,探讨文章人物美【落实教学目标2】这是一篇纪实类文学作品,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
湛江市2018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三单元第12课荷花淀 Word版含答案

⑤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
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⑥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A.③①④⑥⑤② B.⑥③④①⑤②
C.③⑥①⑤②④
D.⑥①③④⑤②
解析:按语言逻辑顺序排列。③⑥指责“他们”,①⑤②④强调
“我们”。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神笛 2005
神笛 2005
白衬衣而吃惊、担心;走的时候,把自己的深蓝色褂子换给我。②她 镇静,有主见——比如躲避敌人轰炸时,脸色虽然惨白但很平静;怕 我多心,也不愿和嫂子再躲往别的地方。③她勇敢,有与敌人拼死的 决心——带把刀子防身。④她寡言少语,沉静,羞涩柔顺而又坚强— —她话不多,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性格。或拒绝,或澄清误会, 或安排换衣服,都透出自己的鲜明个性。(主人公是姑娘景,在这个大 前提下,分析形象)
忽然,近处的麦子地里有人走动。那个妇人就向草深的地方爬, 我把那姑娘推到坟的后面,自己卧倒在坟的前面。有几个敌人走到坟 地边来了,哇啦了几句,就冲着草里放枪,我立刻向他们还击,直等 到外面什么动静也没有了,才停下来。
不久天也快黑了,她们商量着回到村里去。姑娘问我怎么办,我 说还要走远些,去打听打听白天在梨树园里遇到的那些伙伴的下落。 她看看我的衣服:“你这件衣服不好。”再低头看看她那件深蓝色的褂 子,“我可以换给你。先给我你那件。”
第 12 课 荷花淀
神笛 2005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 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 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 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了无尽的 亮色。
高中语文 3.12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必修3

3.12 荷花淀·教案3(粤教版高中必修三)【教学目的】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鉴赏并领悟本文的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体会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1.以影视资料导入: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片及你了解的战争场景特点。
(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冲击,场景与文章形成鲜明对比。
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2.把握小说情节(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段落 1-4 5-29 30-31 32-38 39-47标题月下编席夫妻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 48-60 61-74 75-83 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待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
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
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象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3.体会景物之美(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高中语文 3.12荷花淀学案 粤教版必修3

《荷花淀》学案教师寄语: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宋——江万里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习重点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学习难点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寒噤( ) 吆喝( ) 一梭机枪( ) 蹿( )仄歪( ) 趴( ) 飒( ) 转弯抹角( )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仄歪:张皇失措:3、作者简介:二、自主探究1、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路导航: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2、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二)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2.分析写景的作用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思路导航: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五、课堂小结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六、达标测试(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题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3.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6.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8.“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9.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2.《荷花淀》一、1、 (dī fɑnɡ) (ɡāo) (wěi (yào)(jìn) (yāohe) (suō) (cuān)(zè) (pā) (sà) (mò)2、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3、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 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二、1、示例: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2、答案示例:“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三、(一)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2、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二)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三)示例:(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2.示例:“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第(8)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六、1.“星星……”、“水鸟……”“苇子……”景物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2.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3.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4.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自信,自尊5.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6.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7.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8.“砸着鬼子们的脑袋”“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9.“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学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全套资料(44份打包)第12课 荷花淀

第12课荷花淀1.走近作者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2.相关知识20世纪50年代,京、津、保地区有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路子写小说,即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的变化。
成绩突出的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
后来,人们把这个作家群体称之为“荷花淀派”,也称“白洋淀派”,孙犁被这一流派的作家视为领袖。
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
1.注音(1)吮.吸(shǔn) 惦.记(diàn) 晌.午(shǎn ɡ) 吆.喝(yāo) 泅.(qiú) 噘.嘴(juē) 凫.水(fú) 白洋淀.(diàn) 藕.断丝连(ǒu) 湿润润.(rùn) 浸.透(jìn) 百顷.(qǐn ɡ) 膝.盖(xī) 垛.(duò) 瞄.着(miáo) 小褂.(ɡuà) (2)涨⎩⎪⎨⎪⎧红涨.(zhàn ɡ)涨.水(zhǎn ɡ) 横⎩⎪⎨⎪⎧横.七竖八(hén ɡ)蛮横.(hèn ɡ) 2.写对字形(1)⎩⎪⎨⎪⎧气chuǎn (喘)chuài (踹)一脚tuān (湍)急(2)⎩⎪⎨⎪⎧di àn (惦)记diān (掂)量追本溯源,巧记汉字“手”是个象形字。
金文的形体,像五指朝上的一只手。
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演变成楷书后,已看不出手的样子了。
“手”的本义为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能持物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荷花淀 学习重点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细节描写的特色及作用。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古诗文中的荷花之美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吮.吸( ) ②梭.鱼( ) ③泅.水( ) ④围剿.( ) ⑤白洋淀.( ) ⑥晌.午( )⑦凫.水( ) (2)多音字①⎩⎪⎨⎪⎧ 荷.花( )负荷.( ) ②⎩⎪⎨⎪⎧投奔.( )奔.驰( ) ③⎩⎪⎨⎪⎧ 落.下一段( )大大落.落( )落.枕( ) ④⎩⎪⎨⎪⎧ 抹.脸( )抹.墙( )抹.黑( )2.辨形组词(1)⎩⎪⎨⎪⎧ 淀( )绽( ) (2)⎩⎪⎨⎪⎧ 惦( )掂( ) (3)⎩⎪⎨⎪⎧ 梭( )竣( ) (4)⎩⎪⎨⎪⎧瞄( )描( )3.理解词义(1)藕断丝连:(2)铜墙铁壁:4.选词填空(1)振动·震动①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监利段翻沉,这一消息______了全国。
②会议马上开始,请大家把手机调到静音或者是______的状态。
(2)消失·消逝①从21日起,人民银行再次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下调至5%,这使得国债的优势逐渐________。
②暴雨肆意地泼洒,时间在一分一秒中________,一些楼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1.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2.作品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结合描写水生嫂行动的句子,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2.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同样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这些对话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答:3.这篇小说细节传神,含意深厚。
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捞一丢”的细节,找出并品味其含意和作用。
答:4.揣摩下列描写环境的句子的含意及其作用。
(1)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答:(2)那一望无边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答:孙犁先生说过:“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
”《荷花淀》一文便呈现出多层次的美。
请结合文本探讨课文表现出了哪些方面的美。
答: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
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
2.背景展示孙犁1936年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虽然热土难离,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打鬼子,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
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文内文外情一样深,梦一样美——从《荷花淀》看孙犁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充分体现了这一风格。
小说开头三段描写的水生嫂月下编席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整个画面的色调是洁净的、清新的。
接下来,作者抓住明月、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试想:溶溶月光下,农家小院里,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妇正在编着苇席等着丈夫,“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景美,人更美。
景物描写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美丽多情、温顺善良的形象。
几个女人探夫未遇,羞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从马庄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往家赶。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凉风拂面,人的心情舒畅;湖面广阔,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
此时此刻,此地此景,女人们忘记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又说笑起来了。
在蓝天之下,碧水之上,一叶小舟在水面上轻轻飘荡,水声悦耳,笑声清脆,充溢天地间,流淌荷花淀。
她们轻轻划着船,继续往家赶,“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这一处描写看似无意,实则有意,表明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菱角的生命力很强,我们的人民生命力更强,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摧残与侵略。
归途中她们遇到了敌人,把船驶进了荷花淀,接下来有一段景物描写:“那一望无边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作者在这里不是欣赏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而是透露出一种暗示,暗示在这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
其中的关键词语“铜墙铁壁”“哨兵”具有象征意义,表现了妇女们刚强的性格,还为下文写她们成立队伍配合子弟兵作战埋下了伏笔。
由此看出,《荷花淀》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不只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征。
《荷花淀》就是这样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说,语言朴素、清新、柔美,像夜空中的明月,如山涧里的清泉。
所以,阅读《荷花淀》之后,感觉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镇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听了一首轻音乐。
类文品悟嘱咐孙犁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
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
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
”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
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
水生看着她。
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
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
“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
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
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
”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
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叶。
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的旋花。
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
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过去了。
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
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
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
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
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
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
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
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
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
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
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
”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
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微感言:素材运用点击文本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
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
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祖国河山、英勇的中华儿女的礼赞。
运用示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光景,华夏子孙都能极好地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
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为了驱除侵略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忘记了儿女私情,心中装的却是家乡与祖国。
保家保国就是为自己的安宁啊,这份慷慨激昂、勇往直前、宁死而不顾、全力以赴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民族气节的传承吗?凝聚了人心,就是凝聚了力量,也就预示着胜利。
提醒:完成作业第三单元第12课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1)①shǔn②suō③qiú④jiǎo⑤diàn⑥shǎnɡ⑦fú(2)①héhè②bèn bēn③làluōlào④māmòmǒ2.(1)淀粉破绽(2)惦记掂量(3)穿梭竣工(4)瞄准描绘3.(1)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2)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4.(1)①震动②振动解析都指物体运动。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