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措 结
施:
中央:废中书省和宰相,权 分六部
①宰相制度正式废除,君主专 果: 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内阁的出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内阁的出现
时期 明太 祖 措施 职 权 特 点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 设置 密事物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处在宫中, 级别低, 侍从顾问 殿阁大学 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 很少参决政事 士 阁” 地位上升, 参与商讨 内阁产生 有衙署, 军国大事 参与机密事务 内阁发展 票拟权 地位更加重要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朝代 秦 汉 实质 皇权 皇帝制度 汉承 三公九卿 秦制 内外 相权 朝制 中央 郡县制 郡国 制 州郡 地方 县 进程 建立 巩固 隋唐 三省 六部 制 州县 道州 县 宋 二府 三司 制 路州 县 元 中书 省 备注
君主 专制 中央 集权
行省 路府 州县
完善
加强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康熙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集权于帝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顶峰
“共治国事 ”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女真族: 奴隶社会 部落联盟
努尔哈赤
八旗
共 治 国 事
旗主:贝勒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皇 太 极
①1636年,皇太极将全部贝勒封王, 每旗又令设议政王大臣三员,组成 了共同议政形式,即议政王大臣会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性质 不 职权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一级行政机构 参与决策 内侍机构 侍从顾问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目的: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 (3)设置
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务。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其 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 而设置的刑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 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名贡生清一色地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 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 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 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 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 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 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 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 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问题]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3.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 皇权的神秘感,同时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 的作用。 4.文字狱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20/3/10
探究: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直接原因:胡惟庸专横擅权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创新设计》第13页探 究一第一个问题。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根本原因:丞相权力过重,威胁皇权。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措施:废丞相,亲自管理六部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皇帝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大家来找茬:你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吗?
后现代“舞台剧”
故事梗概:
明太祖:丞相没有了,我忙啊!来个殿阁大学士帮我忙吧,让他一起来帮我决策决 策,这样我就不用烦了…… 明成祖: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我也要,就是太远了不方便,让他到住到宫里来吧。 就住到乾清宫吧! 明宣宗:唉,这么多奏章,太麻烦了,你们阁臣要发挥作用啊!你们帮我直接回复
消极影响: 政治: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思想上:禁锢人民的思想 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历 史发展潮流。
同时期东西方的对比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进步 落后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 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 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
贰
内阁的出现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 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 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 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第4课 明清群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并衰落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并衰落一、明朝政治制度1、废除丞相制度(1)原因:①吸收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②相权威胁皇权,加强皇权的需要;(根本)(2)措施:诛杀丞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3)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至此,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皇权最终战胜相权。
(备注:不是最高峰)2、设内阁(1)原因: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2)措施: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正式确立;(3)评价:内阁有“票拟”权,皇帝有“批红”权。
由品内秩较低的官员组成,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说明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选官制度:八股取士,束缚人们思想4、监察和谏议制度:监察制度达到顶峰,设科道和按察使司,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说明: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设问】1.明朝内阁为何没有威胁皇权?(1)背景角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性质角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是决策和执行机构(3)职权角度:内阁有票拟权,批红权由皇帝掌握2.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相同之处?(1)背景角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性质角度:是内侍机构,不是决策和执行机构(3)特点角度:品级较低(4)影响角度:都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皇权3.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之处?(1)背景角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物(2)性质角度:是内侍机构,不是决策和执行机构;是行政机构,掌握行政权;二、清朝政治制度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2、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逐步加强皇权。
3、雍正:军机处:(1)原因:①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因军事需要设立军机处;(直接)②加强皇权的需要(根本)(2)特点:参与机要政务;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值班;跪奏笔录;勤、密、速;行事快捷(3)评价:积极: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必修一第4课_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强化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权) ——全盛
课堂设问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宰相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职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责
皇帝
集 权
皇 帝 宰 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三司”
中央
集 权
地方
行中书省
都指挥司
分别隶属
(行政)
布政司
按察司
(监察)
互相牵制
(军政)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阁臣拥有的专职)
O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X(时期)
明成 祖 明宣 宗 明神 宗
明太 祖
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㈠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 设内阁 ㈡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清初中枢机构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二)、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 机 处
本质上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任 免 直接由皇帝意愿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对皇权 影响
制约皇权
升华认识
内阁性质:明朝始终为内侍机构 内阁权力:来源于皇帝 内阁的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 事实上一定程度约束皇权: 2)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易产生宦官乱政。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非法定
侍从顾问,只有票拟权无决策权
职权
不同 对皇权作 用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 内阁首辅
相
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制约皇权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
权力来源 不 职 责 任 免 同 对皇权影响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帝谈话,不觉膝之前席, 可见都是坐着的。唐初的裴监甚至和高祖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 前也都还有坐处。可是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在皇帝面前 无坐处,一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论政了。到明清,不但不许坐,站着都 不行,得跪着奏事了,清朝大臣上朝得穿特制的护膝,怕跪久了吃不消。
材料二:
胡惟庸案大捕杀
——明太祖《皇明祖训》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丞来自胡惟庸骄恣擅权1.原因
(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历史原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的教训; (3)具体(现实)原因:废行中书省,在地方上设三司使,集地方权力于 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4)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2.措施 (1)诛杀宰相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兼并相权; (3)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课堂设问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进行批示。
康熙御笔
清代皇帝的批红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不能对皇权起 制约作用。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
第四课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清入关前是决定国家大事的机
构是什么?影响怎样?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清入关前是如何决定国家大事
的?影响是什么? 清入关后,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 些措施?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军机大臣有何特点? 2、军机处的职权是什么? 3、其处理政事的特点什么? 4、军机处的设置怎样加强 了皇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促进民族乊间的融合。
明
蒙古 东北 西藏
清
西藏
新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消极:
1 、君权的高度集中,昐造成决策失误, 阻碍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朝皇帝对大臣不满,就在 朝廷上对其痛打,名曰“廷杖”。 武宗将大臣168人罚跪5天,还 不解恨,又实行“廷杖”,打 死15人;世宗一次“廷杖”大 臣134人,其中17人被打死。
议政
明朝君主专制的高度加强
明太祖时,中央机构有何变 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影响是什么? 内阁的职权是什么? 后又出现什么变化? 如何认识内阁制?
明中期以后,皇帝多荒废政 事,从宪宗到熹宗,竟有160多年 没有召见大臣.
请问: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 从表面看是由于昏君荒政,根源是君 权的高度集中
第四课 明清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 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 制制度的加强的高度加强
明太祖时,中央机构有何变 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影响是什么? 内阁的职权是什么?
明朝君主专制的高度加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PPT(共19张)

3.雍正帝 军机处唯我独尊 ⑴形成及特点 ⑵职能 ⑶影响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 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 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 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 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 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 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 大臣之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他有何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⑴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 制度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⑵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
本课测评 1.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 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 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了顶峰?
—— 《明太祖实录》卷133
不过,为防止他们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将其品秩仅定 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仍由自己独断专行,殿阁 大学士少能参决。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 奠定了基础。
⑵历程:奠基→确立→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奠定了基础。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的 立。明宣宗还授予阁臣票拟之权,可对内外臣工的各种奏 章拟出处理意见,供皇帝批答时采用。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 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 钤(qián盖章)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 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 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 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机大臣向皇帝请旨
将谕旨下发有关 衙门施行(廷寄
军机处拟好谕旨
或明发)
再由军机大臣交皇帝御
对比内阁和军机处的办事流 览一皇帝朱笔改定
程分析雍正如何把以前内阁
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施 行(廷寄或明发)
简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
速
密 非正
式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给相关部门执行, 减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能 强,决策_封__闭__性__特征明显
简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给相关部门执行, 速 减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密 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能 强,决封策闭_性______特征明显
非正 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_制__度__上 式 的保证,军机处始终不算正式衙门
——《清代军机处组织及职掌之研究》
皇帝
内阁 办理一般性的
日常公事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国大事
过 程
议 政 王 大 臣 会 议
皇权受限
南 书 房
皇权加强
(清初皇太极)(康熙)
内阁办事程序:
军机处办事程序
奏折至内阁 内阁票拟 交皇帝御览
从奏事处拿到官员奏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 大臣阅览
皇帝朱笔改定
明朝废相后的补救措施?
“变”与“不变”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
阁 职权范围顾始问终, 不明朗, 内阁”
政 治 地 位
不始策只能终机是侍从顾问正构一不式,个是参 机 事 决统没明 为与 密 务 策率有朝皇六取帝中部得提央票 拟 权百法供一司定顾级地问行, 位的政。内机侍构机或构决.
演
X(时期)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温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贾霞翔
胡惟庸真的反了吗?
《明史》说“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 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
明太祖废相的动机?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废相的效果?
变
图 O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内阁制设立的动机与效果?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
相同
不 地位 同 职权
宰相制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a.解决皇帝政治繁多问题
b.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C.皇帝还用宦官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这也导致了明代执政的 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
——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颁布《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 法签 署现 场
孟德斯鸠
历史本身是复杂的、多维的,充满了偶 然和变数。
身为天子的万历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 中的一名囚徒。他的权力大多带有被动性。
—《万历十五年》
万历年间在华传教士利玛窦经过观察也认为“虽然 所有由大臣制定的法规必须经皇帝在呈交意
?见,是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利玛窦《利玛窦札记》
皇帝
内阁 办理一般性的
日常公事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国大事
过 程
议 政 王 大 臣 会 议
皇权受限
南 书 房
皇权加强
军 机 处
皇权高度发展
(清初皇太极)(康熙) (雍正)
军机处设立的效果:
雍正十二年(1734年)至乾隆四年(1739年),经过长达五 年的反复交涉,双方划定了准噶尔部与喀尔喀蒙古的游 牧区界限,准噶尔部保证喀尔喀蒙古不越过扎卜堪地方。 此后双方维持了近20年相安无事的局面。
“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事情。 文辞太多,便致萤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废相的效果?
积极: 有利于加强皇权,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消极: A.皇帝政务繁忙,影响办事效率。 B.皇权缺少制约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易 滋生腐败
内阁一定程度上能对皇权构成制约的,这是中国古 代的官僚制度所决定的。
……无论是经济权力或政治权力,离开了他的官僚机构和官 僚系统,都将变成空无所有的抽象。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果的军 动机 机处 与设 效立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 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 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 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