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比较数的大小一课一练(无答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一课一练含答案+奥数思维训练题.doc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十几减91.圈一圈,填一填。
▲▲▲▲▲▲▲○○○○○○○○▲▲▲▲▲▲○○○○○○○○13-9=□16-9=□2.算一算、比一比。
9+□=12 9+□=15 9+□=18 12-9=□ 15-9=□18-9=□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7-9=□14-9=□参考答案1. 4 72. 3 6 93 6 93. 2 8 5【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练习一(1)1. 算一算、比一比。
9+6=□ 9+3=□ 9+4=□15-9=□ 12-9=□13-9=□2.你会算吗?14-9=□17-9=□18-9=□3.一共买了11个,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个)参考答案1. 15 12 13 6 3 42. 5 8 93. 11-9=2【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练习一(2)1. 算一算、比一比。
6+9=□9+9=□9+4=□15-9=□ 18-9=□13-9=□2.你会算吗??块?个 17块□○□=□(个)□○□=□(块)3.小明一共做了11朵花,送给小朋友9朵后还剩多少朵?□○□=□(朵)参考答案1. 15 18 13 6 9 42. 9+3=12 17-9=83. 11-9=2【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十几减8、71.圈一圈,填一填。
▲▲▲▲▲▲▲○○○○○○○▲▲▲▲▲▲▲○○○○○○○○14-8=□15-7=□2.算一算、比一比。
7+5=□ 8+5=□ 7+8=□12-7=□ 13-8=□15-8=□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8=□16-8=□17-8=□11-7=□16-7=□17-7=□参考答案1.6 82. 12 13 15 5 5 73. 3 8 9 4 9 10【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练习二(1)1.算一算。
14-7=□17-8=□13-7=□2.在○里填上“>”“<”或“=”。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4.2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4.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从67开始往后数,数到73是第几个数?()A. 6B. 7C. 8D. 92.36比()小一些。
A. 20B. 40C. 803.十三写作()A. 13B. 18C. 31D. 804.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54<45B. 25>52C. 56<655.看图写数,正确的是()A. 19B. 32C. 40D. 100二、判断题(共5题;共10分)6.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51。
7.60的前一个数是61,后一个数是59。
(判断对错)8.38写作:3089.从左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10.18是由8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三、填空题(共12题;共49分)11.晚上,小明的妈妈为全家人每人准备了同样多的葡萄。
看完电视,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剩一些,小明剩5颗,爸爸剩1颗,妈妈剩3颗。
猜猜________吃的最多,________吃的最少?12.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1)________(2)________13.二十八里面有________个十和________个一。
14.写一写,读一读。
写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读作:________ 读作:________ 读作:________ 15.写一写,涂一涂,你有什么发现?16.按要求填写.读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17.小动物吃鱼.(1)至少向________走________格,再往________走________格就能吃到(2)至少向________走________格,再往________走________格就能吃到18.看图读数、写数.________19.写出下面各数后面接着的五个数.二十四________ 七十六________ 八十五________20.看图填空。
| | |30个 99个 85个 40个________比________多一些。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一练

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一练一、数的认识。
1. 1 - 10的认识。
- 数的顺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1、2、3、4、5、6、7、8、9、10。
可以通过数小棒、数手指等方式来记忆数的顺序。
- 数的写法: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挂,9像勺子能盛饭,10像油条加鸡蛋。
- 数的意义:例如3可以表示3个苹果、3个小朋友等具体的数量。
2. 0的认识。
- 0表示一个也没有,比如盘子里没有苹果就可以用0表示。
- 在数的顺序中,0排在1的前面。
二、比大小。
1. 认识“>”“<”“=”- “>”是大于号,开口向左,例如3 > 2,表示3比2大。
- “<”是小于号,开口向右,例如2 < 3,表示2比3小。
- “=”是等号,例如1+1 = 2,表示两边的数量相等。
2. 比较方法。
- 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比如比较4和3,将4个小棒和3个小棒一一对应,发现4个小棒多出来一个,所以4>3。
三、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1. 加法。
- 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1+2 = 3,表示1个物体和2个物体合起来是3个物体。
-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数小棒、数手指等方法计算。
比如计算2 + 1,先拿出2根小棒,再拿出1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3根小棒。
2. 减法。
- 含义: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例如3 - 1 = 2,表示3个物体去掉1个物体,还剩下2个物体。
- 计算方法:同样可以用小棒辅助计算。
比如计算3 - 2,摆出3根小棒,拿走2根,剩下1根。
四、认识图形(一)1. 长方体。
-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我们常见的牙膏盒就是长方体。
2. 正方体。
-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大小都相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比大小_人教新课标(2022秋)(含解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比大小_人教新课标(2022秋)(含解析)“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一、单选题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比△多()个。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A.1B.2C.3D.4【答案】A【解析】【解答】依照已知,图中共有5个○,有4个△,一对一对的对应,○余一个,也就○比△多1个。
人教新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一课一练 简单的计算(含答案)

人教新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一课一练简单的计算(含答案)一、单选题1.一本作业本4元,用一张5元买一本作业本应该找回( )。
A. 5角B. 2元C. 10角2.2张1元,2张5角,5张1角组成()。
A. 3元B. 3元5角C. 10元3.30角和3元比,()。
A. 30角多B. 3元多C. 一样多4.“3角30分”,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 >B. <C. =D. +5.“1角6分2角”,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 >B. <C. =D. -6.“5分4角”,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 >B. <C. =D. +二、判断题7.3元加3角等于6元。
8.一共是52元。
9.小红有椪—5角,5张2角和5张1角的人民币,她乘坐无人售票公共汽车要投币1元,一共有 ________种投币方法.10.一支圆珠笔2元,一支铅笔50分,铅笔比圆珠笔贵。
(判断对错)三、填空题11.填一填________元________角12.小芳用20元买1袋6元的奶糖,应找回________元?13.妈妈去物美超市,买了1箱牛奶32元,买了一瓶果汁7元,又买了20元水果.妈妈只带了50元,买这些物品够吗?________14.买文具小明拿5元钱去买彩笔和巧克力,彩笔比巧克力贵4元,他买一块巧克力花了1元钱.他还能再买一盒彩笔吗?________。
15.算一算.6角+9角=________元________角3元3角+7角=________元16.你说她付了多少元?________17.小玲买1支自动铅笔用去3元5角,买1个卷笔刀用去2元,共用去3元7角。
四、计算题18.姐姐有6元钱,买一条围巾用了4元3角,买一块手帕用了8角,还剩多少钱?五、解答题19.给出的钱能买什么?在能买的商品下面画“√”。
20.在里填上“>”“<”或“="。
六、综合题21.商场购物。
(1)买一个皮球和一把玩具手枪一共需要多少钱?(2)一个不倒翁比一个皮球贵多少钱?七、应用题22.1个打火机8角钱,请你在拿出人民币件数最少的情况下付款,并写出如何付款23.一支铅笔3角钱,一本练习本5角钱,小丽买了4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一共用了多少元钱?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5-4=1(元)=10角.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付出的钱数-一本作业本的钱数=应该找回的钱数,然后进行单位换算即可. 2.【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整数的加法和减法,2元+5角+5角+5角=3元5角。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
1.略
2. 5>4 6=6
3.<><=<>><<
4.3959>35<9(不等式不唯一)
5.涂色略6.略
7.8、9、103、2、1、0
5.按àn要yāo求qiú涂tú色sè。
大于6的涂红色。
小于6的涂绿色。
等于6的涂紫色。
6.看kàn算suàn式shì,用yònɡ自zì己jǐ喜xǐ欢huan的de符fú号hào画huà一yi画huà。
4<6
7>5
6.想xiǎnɡ一yi想xiǎnɡ,填tián一yi填tián。
(1)7<
可以填。
(2)4>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
1.描miáo一yi描miáo,写xiě一yi写xiě。
2.画huà一yi画huà,比bǐ一yi比bǐ。
()比()多
()和()同样多
3.比bǐ大dà小xiǎo。
34.数shǔ一yi数shǔ,比bǐ一yi比bǐ。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14.比较数的大小 浙教版(含答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14.比较数的大小一、单选题1.两位数的比较,十位数上的数是3的数()比十位数上是2的数大。
A. 可能B. 不可能C. 一定2.36比()小一些。
A. 20B. 40C. 803.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54<45B. 25>52C. 56<654.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少几?( )A. 10B. 89C. 15.每人2支笔,()正合适。
A.B.C.6.6+□<18,□里面最大可以填()。
A. 13B. 12C. 11D. 107.比一比,()最多。
A.B.C.二、判断题8.最小的两位数是10.9.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
( )10.一个衣架是90元,一个手提袋是3元,一个手提袋的钱比一个衣架的钱少一些。
11.37和73一样大。
12.张老师买篮球用了62元,买乒乓球用了1元,买篮球的钱比买乒乓球的球多得多。
三、填空题13.在横线上填上“>”、“<”或“=”。
26-8________19,24-7________16,22-6________16。
14.在横线上填上“>”“<”或“=”。
28________37 64________85 96________6714-9________5 17-8________8 23+10________237元8角________78角6角2分________62角8元________80角15.在横线上填上“>”‘<’’或“=”。
100________99 23________27 70________69 67________7650________41 10+9________19 44________66 53________3516.79、32、95三个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17.比较大小。
________________18.在()里填上“>” “<”或“="53(________)35 71(________)79 99(________)9015-9(________)15-8 12-6(________)14-7 15-8(________)14-7 四、解答题19.一年级舞蹈小组共有25人。
一年级一课一练数学上册

一年级一课一练数学上册一、数的认识。
1. 数字0 - 10。
- 会正确书写0 - 10这些数字,按照数字的笔顺规范书写。
例如,“0”要写得圆润,从右上角起笔,逆时针画圈;“1”是从上到下直直的一笔;“2”像小鸭子,先写横折,再写横等。
- 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0表示一个也没有,1表示一个物体,2表示两个物体等。
可以通过数小棒、数手指等方式加深理解。
2. 数的顺序。
- 能熟练背诵0 - 10的数序,知道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
例如,1的前面是0,后面是2;3的前面是2,后面是4等。
可以用数轴的形式帮助记忆,在数轴上标记出0 - 10的数字,观察数字的排列顺序。
3. 比大小。
-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3 < 5,7>4,2 = 2。
可以通过实物比较,例如,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个苹果,能直观地看出3比5少,所以3 < 5。
二、加减法。
1. 加法的意义。
- 理解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2 + 3表示把2个物体和3个物体合在一起,一共有5个物体。
可以用小棒演示,先摆2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然后数出一共有5根小棒。
- 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如1+1 = 2,3+2 = 5等。
可以通过数手指、数小棒等方法计算,也可以背诵加法口诀表来提高计算速度。
2. 减法的意义。
- 减法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部分的运算。
例如,5 - 2表示从5个物体里去掉2个物体,还剩下3个物体。
同样可以用小棒演示,先摆5根小棒,然后拿走2根,数出剩下3根。
- 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如4 - 1 = 3,7 - 3 = 4等。
3. 加减法的关系。
- 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运算,如3+2 = 5,那么5 - 2 = 3,5 - 3 = 2。
三、认识图形(一)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 认识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