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5.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5、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第一课时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节日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感情这些节日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懂得尊重各民族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年的春节你们是怎样度过的?(生答),有这么多的喜庆内容啊!是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感受其他民族传统节日吧。
二、自主合作学习1、学生活动①分小组交流的自己知道的民族节日有关资料②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板书重点:藏族新年——藏族人民的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人民的节日火把节——彝族人民的节日歌婆节——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2、请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有关故事或传说三.结合教材探究1、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火把节”的传说2、请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有关故事或传说3.两人一组,谈论商量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活动,“民族节日大搜索”表格填写四、教师总结:“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关怀和尊重,同时也说明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风俗、节日的喜庆。
五.作业:长江练习册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不一样的礼仪习俗,同样值得尊重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节日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习俗,每个民族的习俗都要尊重。
学习重难点:懂得尊重各民族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各民族中,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礼仪和习俗。
这些习俗中有各民族的特点,但都要尊重各地各民族的习俗。
二、自主合作交流1、阅读各民族习俗。
2、了解哈萨克族、藏族、苗族等民族的礼仪习俗。
3、小组交流,你知道哪些民族习俗?三、结合教材探究学习1、阅读周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故事。
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回族礼仪
在礼俗方面, 有尊敬长者;禁 止用食物开玩笑; 不用禁忌的东西 做比喻;禁止背 后议论别人的短 处;外出必须开 戴帽,不能露顶 等。
少数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食品
傣族竹筒饭
藏族酥油茶
少数民族的住房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 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 居。
芦笙节
苗族、侗dòng族的芦笙节。
不一样的礼仪习俗, 同样值得尊重。
在我国的各民族中,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的 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礼仪和习俗。各个民族虽然 习俗不同,但是对待远方的客人却是同样的热情。
蒙古族礼仪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 (嗅鼻烟 )
以右手放在胸部微微鞠躬,左手指门。 敬送的礼品每类都要成双成对,送接礼品、 茶酒都要用双手,不应用单手,更不能用左手。 对老人很尊敬,尤其是对85岁以上的老人, 每逢他们过生日时,大家都会真诚地为他们庆寿, 有时还会惊动方圆几百里的人带上礼品来向老人 祝贺生日。
藏历新年
新年盛典
各地都有举行跳锅庄、赛马、射箭、拔河、 摔跤等各种文体活动,欢度藏历新年。
那达慕
有一个特别的 民族。他们都是草 原上威风凛凛的骑 射手。他们特别喜 欢喝奶酒,奶茶, 奶制品。而且,他 们也特别热情好客。 他们就是马背上的 民族,成吉思汗的 后代——蒙古族。
那达慕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佤、纳西、基诺、拉祜、 布朗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 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 的狂欢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 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 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 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 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
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的作文范文

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的作文范文在我们广袤的祖国中,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情和文化。
这些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民族风情。
在我看来,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维系国家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
首先,我想聊聊瑶族的风情。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以独特的服饰和舞蹈而闻名。
瑶族女子身着绚丽多彩的长裙,头戴精美的银饰,配合着瑶族的舞蹈动作,将整个舞台变得绚烂多姿。
瑶族的歌曲也悠扬动听,歌手们用婉转的声音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这样的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瑶山的峰峦叠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神奇。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藏族的风情。
藏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信仰。
藏族人民信奉佛教,他们搭建起了壮丽的布达拉宫和丰富多彩的寺庙。
每年的藏历新年,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举行盛大的藏戏演出和舞蹈表演,将整个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此外,藏族的传统服饰也非常特别,男子穿着长袍和靴子,女子穿着华丽的长袍和贝壳帽子,让人们眼前一亮。
这些风情都展示了藏族人民勤劳善良、守望相助的品质。
接下来,我要说说维吾尔族的风情。
维吾尔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以勤劳、豪爽和热情好客的个性而闻名。
维吾尔族有独特的民族舞蹈和歌曲,他们手拿丝巾,配合着优美的舞姿,将整个舞台变成了一个缤纷的花海。
维吾尔族的民间歌曲也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情,歌声婉转悠扬,表达了维吾尔族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此外,维吾尔族的手工艺也非常出色,他们擅长编织彩带和制作刺绣,这些手工艺品充满了浓厚的维吾尔族特色,引人注目。
最后,我要提到壮族的风情。
壮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勇敢而豪迈的民族,他们以激情四溢的歌舞和绚丽多彩的服饰而闻名。
壮族的歌舞形式多样,其中以“歌咏”和“平调”最为有名。
壮族的男子通常束腰佩刀,身着壮族服饰,而女子则身穿绚丽的长袍,并佩戴做工精美的银饰,配合着欢快的舞蹈,将整个舞台变成了一个动感十足的乐园。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多彩的民族风情》教案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多彩的民族风情》教案活动名称:《多彩的民族风情》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知道不同民族的服饰、节日习俗、音乐舞蹈等代表性元素。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体验各民族间的和谐共生。
3. 行为目标:鼓励幼儿通过模仿、表演、手工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展现民族风情的活动中来,初步体验和表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活动准备:1. 教学资料:收集各类代表不同民族特色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例如民族服饰、传统节日场景、民族歌舞片段等。
2. 教具材料:预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头饰、手工艺品样品或模型,以及彩纸、画笔、黏土等美术手工材料。
3. 场地布置:根据民族特色装饰活动室,营造浓厚的民族风情氛围。
活动流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通过播放少数民族歌舞视频,或者展示民族服饰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幼儿介绍今天要探索的主题——“多彩的民族风情”。
二、认知与探索环节(20分钟)1. 逐一展示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结合图片、实物模型等介绍其服饰特点、主要节日及庆祝方式。
2. 播放民族音乐,让幼儿尝试跟着节奏律动,感知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环节(30分钟)1. 手工活动:组织幼儿利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制作民族服饰小模型或简单的民族头饰,让他们亲手参与到民族艺术的创造过程中。
2. 表演环节:安排幼儿分组模仿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或简单的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民族风俗的理解。
四、分享交流环节(10分钟)1. 鼓励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个民族的特点。
2. 组织幼儿互相评价和赞美同伴的作品和表演,培养尊重他人文化和成果的意识。
五、活动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瑰宝。
2. 布置家庭亲子任务,建议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查阅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资料,增进亲子互动与文化交流。
新疆多彩少数民族风情

新疆多彩少数民族风情新疆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个自治区,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本文将为您带来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和传统艺术的魅力。
一、维吾尔族风情维吾尔族是新疆最大的民族群体,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他们热情奔放、舞步优美,舞蹈中常常展现出牧民、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场景,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此外,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书、拨弦、琵琶等乐器经常伴随着他们的演出,使人们陶醉其中。
二、哈萨克族风情哈萨克族是新疆的第二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他们骑马是族人的传统技能和爱好,也是他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哈萨克族的音乐、舞蹈和戏剧都与马相关。
在马上演奏马头琴和弦乐器,伴随着哈萨克族独特的歌唱艺术,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格。
哈萨克族的舞蹈充满力量和激情,常常展现出牧民们在大草原上奔跑、放牧的场景,给人一种宽广、自由和豪迈的感觉。
三、蒙古族风情蒙古族是新疆的第三大民族,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勇敢、智慧、机灵是他们的特点。
蒙古族民间舞蹈以骑术和武术为主题,常常展示着蒙古族人在草原上驰骋、战斗的英勇形象。
蒙古族的马头琴是他们最具特色的乐器,它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表达广阔的草原和和谐的自然界。
四、其他少数民族风情在新疆还有其他许多少数民族,如哈尼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他们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传统艺术形式。
哈尼族善于编织芦苇草制品,他们的编织技艺精湛,作品精美细致。
柯尔克孜族则以织毯和银饰工艺闻名,他们的毯子以精美的图案和色彩吸引人,银饰则展现出他们的工艺精湛。
锡伯族是北方的渔猎民族,他们的特色民居和纺织品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新疆的多彩少数民族风情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
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不仅在本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也在国际间享有盛誉。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案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热爱民族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3. 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4. 民族节日和庆典活动5. 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
2. 运用多媒体展示民族风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风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及特点。
2. 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分析民族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欣赏相关作品。
4. 介绍民族节日和庆典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5. 讲述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民族风情,了解家族中的民族文化传统。
2. 选取一个民族,深入了解其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下节课分享。
3. 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表现民族风情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调查报告、绘画作品和心得体会等,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的小测验或课堂上的提问,检查学生对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艺术形式、节日庆典和杰出人物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多彩的民族风情》相关教材或教学指导书。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用于展示和讲解民族风情。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用于查找和了解民族文化资料。
中国:多彩的民族风情

中国:多彩的民族风情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
特的风俗和文化。
以下是中国一些著名的民族风情。
汉族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也是中国的主要民族。
他们的风俗和
文化影响了整个中国。
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他们的风情多种多样,包括汉服、汉剧、汉字书法等等。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西藏自治区。
他们藏传,有着
独特壮丽的宗教建筑和寺庙。
藏族人民以喜马拉雅山脉为家,他们
的民族风情包括藏式建筑、藏族服饰、藏族舞蹈等等。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他们是一
个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要生活方式。
哈萨克族人民有着独特的
民族服饰和音乐文化,他们的民族风情以马为重要元素,如马术、
马头琴等。
壮族
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人民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的民族风情包括壮族服饰、
壮族歌舞、壮锦等。
壮族的龙脊梯田也是一大特色景观。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宗教俗和建筑风格。
他们
的民族风情包括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音乐舞蹈、维吾尔古丽等。
小结
中国的民族风情丰富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了解和尊重这些多彩的民族风情是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促进
民族团结的重要一步。
以上是中国一些著名的民族风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下册《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文化的主动探索,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懂得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和民族风情;通过探究活动,发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转化为增进民族团结的动力和行为。
活动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2、体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及小组合作的能力;3、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2、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活动准备:1、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 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2、物质资料准备:A:教师准备:1、歌曲《爱我中华》、56个民族服饰图课件;2、关于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工艺品、民族乐器等相关的课件;B: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文字、图片的资料;2、搜集一些实物资料,如少数民族的食物、服饰等,并准备解说词;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课前初探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最好能搜集一些食物资料,比如少数民族的食品、服饰等,并准备解说词。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尽最大努力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深究(一)汇报展示合作探究1、课前交流老师了解到咱们班同学个个都特别棒,有的同学还会不少少数民族的语言呢,能不能用你知道的语言和老师打个招呼?藏语: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维吾尔自语:亚克西(您好),蒙古语:塞班他(你好),哈萨克族语:阿拉基巴达木(你好),新疆语:阿达西(朋友)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那么多语言和老师打招呼,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了解的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习提示
• 任务: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习俗、 愿望等。
• 流程:1.学习教材第30---32页,阅读教材,独立 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评价:语言清楚,回答正确完整.
• 什么叫入乡随俗?
• 入乡随俗,作为成语它的含义是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在佛家禅林用语中,解为妙用。 这个成语现仍为原意,常形容随 遇而安的意思。
• 各民族禁忌
• 蒙古族:蒙古族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 藏族: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还不吃
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 • 苗族: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狗肉,禁止杀狗、打狗。 • 傣族: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
• 油香、馓(sǎn)子是各地回 族喜爱的特殊食品,面食有拉 面、大卤面、肉炒面等。
• 各民族的住房特点
• 藏族人民由于生活在海拔4000米高 处的青藏高原上,那里气候特殊, 昼夜温差大,他们住的帐篷是用牦 牛的毛织成的,冬暖夏凉。
• 维吾尔族普遍居住平顶房。西北干 旱地区年降水量有的地方小于50毫 米,屋顶没有必要考虑排水设计。 屋顶修成平顶,可以在上面晾晒粮 食、农副产品等。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让我们 一起去感受那份浓厚的喜庆之情吧。
• 1、藏历新年,藏族人民按照自己的历法过年, 时间在汉族春节前后。藏历除夕晚上人们准 备好一切食品。大年初一,妇女首先要到河 边或井旁“汲新水”,预示新的一年风调雨 顺。
• 2、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隆重而热烈。牧民们 穿着节日的盛装,举行摔跤、射箭、赛马等 活动。
• 在我国云南、四川等省,火把节是 白族、佤族、纳西族、布朗族等民 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 月二十四或二十五举行。节日里, 人们在篝火旁唱歌跳舞、斗牛、摔 跤,还点燃火把,照亮村寨,象征 驱除邪恶,保佑平安,祈祝丰收。
• 小资料
• 1953年,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82年 后,我国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流程:1.学习教材第33--35页,阅读教材,独立 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评价:语言清楚,回答正确完整.
• 说一说你们民族的待客习俗。
•
汉族人好客,百姓人家
有客人光临,主人殷勤延座沏
茶,或送上冷饮,端上瓜子糖
果;至亲远客,则置酒菜盛情
款待。
• 交流:
• 什么叫理解与尊重?
•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对于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我 们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理解。
探究一
• 说一说:各民族的建筑特点和 什么相关?
• 各民族的建筑和他们的地形、 气候以及生活习俗有关。
• 探究二: • 这些特殊交通工具的使用与什么
因素有关?
• 边远地区使用的特殊的交通工具和 他们的环境、生产密切相关。
• 彩云之南的傣族、傈僳族、白族、哈尼族等 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这 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天蓝水碧,风景如 画。他们的服饰色彩艳丽,轻柔飘逸,女人 们的裙子有摆裙,有长裙,有褶裙。特别是 傣家妇女穿的筒裙,五颜六色,美丽得像孔 雀开屏,不仅好看而且合身适用。由于这里 地处边陲,过去封闭落后,观念保守,所以, 很少有短裙。瓦族妇女的裙子也是筒裙,但 没有傣族筒裙长,色彩以黑、红相间为主, 这与她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关。
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 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 朝鲜族: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朝鲜族忌讳 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 • 满族:满族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满族家中做客, 不能随便坐西炕。 • 回族: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忌讳别 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
• 第三课时
• 各民族的服饰
• 藏族人穿藏袍 • 满族服饰分旗袍与马褂 •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
• 苗族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 百褶裙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 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 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
• 各民族的食品
• 蒙古族马奶酒、手扒肉、烤羊 肉是蒙古族日常生活最喜欢的 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 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伴随着优美 的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具有神话色彩, 但它们都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情感,反映 了劳动人民淳朴而美好的愿望。
• 1、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在远古时代, 彝族人民举火把烧“天虫”,就这样一 代代传了下来成为彝族人民的火把节。
• 2、歌婆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传说这 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的。
• 运动会的项目十分丰富,有赛马、 射箭、摔跤等,体现了少数民族的 生产和生活内容。
第二课时
• 在我国的各民族中, 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的差 异,形成了不同的礼仪和 习俗。各个民族虽然习俗 不同,但是对待远方的客 人却是同样的热情。
学习提示
• 任务:了解不同民族的礼仪习俗,我们应该 尊重礼仪习俗。
• 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 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 云南地带属湿热地区,夏季多雨, 短短的傣族上衣与气候有关,清凉 舒爽。还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区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