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世界

合集下载

声的世界PPT课件

声的世界PPT课件
(或回声)。
课堂练习
1. 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 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的瑰宝在 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是 琵琶,弹奏时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
弦的( 振动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 空气 )传播到人耳中的。
2. 2005年10月27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地被F2型运载火箭送到指定轨道,再次显示了中国航天技术在世界上 占有领先水平。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仓可以面对面地 交谈。试猜想一下,若他们走出太空舱后,不借助任何电子通
观察的发现:物体的发声似 乎 与振动有关.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演奏以下乐器时靠什么在发声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能听见老师讲课的话语 能听见林中鸟儿的啼叫 能听见高空飞机的呼啸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充当传播声 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 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时 ,让士兵头枕着牛皮制成的箭 筒睡觉,可以及时听到夜袭敌 人的马蹄声”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
速度不同。固体的传声效
果比气体好
什么是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障碍物会被反 射回来,这种现象 是声音的反射,称 为回音(或回声)。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
(三)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与介质的种类、压强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340 m/s。

初中物理《声的世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声的世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其中,专题 1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所需课
课内共用 1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声音在真空中不
能传播;
3、通过图表的分析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1.如何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
主题单
2.用什么方法显示发声体在振动?
元问题
设计
3.如何区分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4.超声与次声如何区分,有什么特点呢?
专题一: 科学探究:声的产生与传播 专 题 划 专题二: 声音的特征 ( 1 时)
( 2 课时)

专题三: 超声与次声 ( 1 课时)

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 评价要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效果明显 点
3、合作探究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专题二 声音的特性
所需课 课内共用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不同的发生体发出的音 色不同。
1.声音有哪些特性 专 题 问 2.影响音调的因素是什么? 题设计 3.什么是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有哪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2、理解乐音的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3、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 4、了解超声和次声,知道其利用和危害。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过程,总结得出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 2、学会转换法、科学推理法总结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热爱科学的精神。 对应课标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第三章 声的世界课件

第三章 声的世界课件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 音具有能量
2018/12/2 32
3、声速 (1)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 (3)、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 围是20Hz至20000Hz
19
贝多芬 (1770-1827)
2018/12/2 20
4.固体可以传播 声音
2018/12/2 21
2018/12/2
22
1.声音是通过声波来传播的;
声波具有能量
水波 声 波
2018/12/2 23
1、声音是通过声波来传播的
2、声波具有能量
3、声音必须在固体、液体、 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018/12/2 24
2018/12/2
25
1. 比较空气、水、玻璃中的声速,你能 发现什么? 2.声速与介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3.在15℃空气中,声速是多少?(记) 4.打雷处在大气层中,还是在大气层外? 5.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为 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一节
什么是声音
岳阳市十中物理组 2009年9月
2018/12/2 1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2018/12/2
2
关于 声音,你 们想知道 什么问题 呢?
2018/12/2 3
2018/12/2
4
一、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实验1:吹动纸条,让它发声 实验2:用手触摸自己的声带, 发声
翅膀的振动 零件的振动 笛子中空气的振动
8

物理《声的世界》知识点汇总

物理《声的世界》知识点汇总

⼀、声⾳的产⽣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的;(⼈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的空⽓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靠⿎⾯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发声停⽌;但声⾳并没⽴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定振动,有振动不⼀定能听见声⾳)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体; 4、声⾳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的制作、播放); ⼆、声⾳的传播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体都可以传播声⾳;⼀般情况下,声⾳在固体中传得最快,⽓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线电话交谈; 3、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在15℃的空⽓中的速度为340/s; 三、回声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的⽿朵⾥,⼈⽿听到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如:⾼⼭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听不见⽼师说话的回声,狭⼩房间声⾳变⼤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测量距离(车到⼭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 1、⼈⽿的构成:⼈⽿主要由外⽿道、⿎膜、听⼩⾻、⽿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传到⽿道中,引起⿎膜振动,再经听⼩⾻、听觉神经传给⼤脑,形成听觉; 3、在声⾳传给⼤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障碍,⼈都会失去听觉(⿎膜、听⼩⾻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聋) 4、⾻传导:不借助⿎膜、靠头⾻、颌⾻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聋后听⾳乐,我们说话时⾃⼰听见的⾃⼰的声⾳);⾻传导的性能⽐空⽓传声的性能好; 5、双⽿效应:声源到两只⽿朵的距离⼀般不同,因⽽声⾳传到两只⽿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位的现象(我们听见⽴体声就属于双⽿效应的应⽤); 五、声⾳的特性包括:⾳调、响度、⾳⾊; 1、⾳调:声⾳的⾼低叫⾳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调越⾼(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调越低;) 2、响度:声⾳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响度越⼤;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 3、⾳⾊:声⾳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却⼀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 注意:⾳调、响度、⾳⾊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感受到声⾳的频率有⼀个范围:20Hz~20000Hz,⾼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不同,⼤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度上讲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叫噪声; (2)从环保的⾓度上讲,凡是妨碍⼈们正常学习、⼯作、休息的声⾳以及对⼈们要听的声⾳产⽣⼲扰的声⾳都是噪声; 2、乐⾳:从物理⾓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声⾳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第三章声的世界 (共28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第三章声的世界 (共28页)
濮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谢兰亭
•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 的声音 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响度也相同
濮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姚亚真
学习目标——目标定位,事半功倍
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火山爆发、龙卷风、雷 暴、台风等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
完善思维导图
1.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启
发,完善思维导图,选出
探 究 一
代表发言。 2.代表汇报,小组代表用 实物投影自己的思维导图
作汇报,其他小组作补充
并评价。
濮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谢兰亭
探 究 二
1,小组合作探究, 将导学案上对应的 词语和声音特性相 连 2、集思广益,小 组内合作,尽可能 多总结出减弱噪音 的方法
跟 踪 训 练 要 求
独立完成、 5分钟内完成 不得翻书 完成后举手示意
跟踪训练——努力攀登,综合提升!
1.(2015.威海)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舞的热潮, 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 的是( A)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响度不要 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 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 生
1.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识记第三章主要知识点。 (重点)
2.通过自主学习
一、知识框架: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体的振动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340m/s
响度—— 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音调 —— 2、声音的特性: 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等本身性质有关 3、噪声的防治: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教案声的世界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教案声的世界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
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
例3、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米/秒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
例4、(2011•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例1(济宁2007).图1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例2、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
A___ _____ B_____ ___ C____ ____。
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摇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6.(济宁2013).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课题
名称
第三章:
声的世界
课型
复习
课时
安排
共2课时
授课人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与噪声
教学难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有关声速的计算。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引入:
欣赏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问]:刚才演奏的什么乐曲?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说出其中包含了哪些声学物理知识吗?

初中物理《声的世界》知识梳理课件试题

初中物理《声的世界》知识梳理课件试题

《声音的世界》知识梳理山西王芳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与声有关的知识呢:首先我们就要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怎样向外传播?声音有哪些应用?根据我们对所听声音的感受,我们把声音分成了乐音和噪声,那么乐音有哪些特性?噪声从哪些途径进行控制?下面我们把全章的知识回顾一下吧。

(一)我们怎么听见声音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任意声源都是通过振动发声的;(3)物体发声时,它一定在振动。

物体振动,人们却不一定听到声音。

原因很多,例如距离太远,响度变得很小。

再如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真空不能传声。

这个结论是以教材的“真空罩实验”为基础,经过推理得出的。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可以用示波器把声波形象地显示出来。

3.声速与回声(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a、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快;b、与介质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升高,声速变大,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回声(1)何谓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

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人耳接收到,就称为回声。

当原声和回声间隔在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就只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人至少距障碍物17m时,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

(2)测距:通过距离公式s=vt可以利用回声测出距离的大小。

公式中的t指发出声波至接收到回声时间间隔的二分之一。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注: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其单位是赫兹,符号位Hz。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 《声的世界》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程的《声的世界》PPT课件。在这章中,我们将了解声音的产 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和参数,声音的衰减规律,噪声的危害及防护,共振 和声波的干涉,以及声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振动的物体产生声音
通过振动的物体,如吉他的弦或人的声带,产生 了声音。
超声波
超声波在医学中用于成像、检测和治疗。
乐器
乐器利用声音的振动产生美妙的音乐。
小结与展望
通过本课程,我们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和参数,声音的衰减规律,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共振和声波的干涉,以及声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希望你对《声的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 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声音强度减小 声音可以被遮挡或减弱 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影响声音传播
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1 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 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失 眠等健康问题。
2 工作场所保护
工厂和建筑工地应采取 噪音控制措施,如隔音 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
3 噪音污染法规
制定法规限制噪音水平, 保护公众健康。
共振和声波的干涉
1
共振
当物体的频率与外部声源的频率相匹配时,共振会增加声音的响度。
2
声波的干涉
当两个声波相遇时,它们可以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
3
应用:声码器
声码器使用共振和干涉原理将声音转换为电能或数字信息。
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麦克风
麦克风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用于录音、扩音和 通信。
声纳
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原理,用于水下目标 探测和测距。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声现象复习知识点复习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要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不能传声。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3人耳的听声范围是20 Hz到20000Hz。

典型例题1、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A、彗星的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太弱,人们听不见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所以声音不能传播D、木星与地球相距太远,声音传不过来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而产生的B、有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一切物质都能传播声音,且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声速不同D、声源振动时,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某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每分钟振动300次,那么其发出的声音是声波,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二、乐音的三特征要点: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小,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有发声体本身决定。

典型例题1、笛子优美的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吹奏时抬起不同手指,就会改变长度,从而改变。

2、某认为了喊远处的另一人,他用双手围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这样做是为了()A、增大频率,从而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C、能够使较远的人分辨出谁的声音D、能够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3、在2009年CCTV春节晚会上,红遍全国的小沈阳模仿阿宝等歌星唱歌的声音令人惊叹。

小沈阳的歌声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我们之所以能听出来小沈阳是模仿的哪位明星,是根据判断的,他最后一句“高音”让人叫好,这个“高”指的是4、2009年春晚著名高音歌唱家宋祖英与台湾歌手周杰伦首次联袂“英伦组合”,当周杰伦放声唱完一段《本草纲目》之时,宋祖英乘坐升降机迎着曲调轻声伴唱《辣妹子》缓缓入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周杰伦的响度大,宋祖英的音调低B、周杰伦的响度小,宋祖英的音调高C、周杰伦的音调高,宋祖英的响度大D、观众更闭着眼睛一听就知道是宋祖英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三、奇异的声现象要点:利用回声测距:s=vt/2典型例题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为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探测水下有无暗礁。

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受,则障碍物与船之间的距离为m。

3、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山崖匀速行驶,在某处鸣笛后,经4听到回声,求鸣笛处据山崖有多远?四、噪声要点:1、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2、控制噪声应着眼于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隔声、接收处吸声三个环节。

典型例题1、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B、上物理课,从音乐室传来的悠扬歌声C、熟睡中,忽然听到了弹奏着的钢琴声D、语文课上,老师富有感情的领读声2、无声手枪是在出减弱噪声;放鞭炮是,用手使劲堵住耳孔,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零分贝就是没有声音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C、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D、城市高架公路两旁设置屏障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五、声与现代科技要点: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特点是定向传播性好,以其传递能量及信息多应用于现代科技;2、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特点是传播时能量损失小,传播距离远,多由大的自然灾害引发。

典型例题1、爆炸声会使附近门窗发出响声,强烈的爆炸声甚至可以使门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2、连线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呐探测敌舰利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超声波洗牙声音传递能量核爆次声可致人死亡3、下列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信息B、利用超声波江水“击碎”成水雾,增大房内空气湿度C、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等材料制品内部结构D、利用鸣枪声警告歹徒4、通过对“声音”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B、雷声的响度很大,属于超声波C、医院中用次声波粉碎病人体内的结石D、蝴蝶飞行时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中考链接(武汉)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六盘水)错误!未指定书签。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吹着的哨子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关闭的收音机敲击的水瓶琴A B C D(荆门)错误!未指定书签。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孝感)错误!未指定书签。

.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攀枝花)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听声音可以辨知说话人是谁,依靠的是音色B.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余音绕梁”说明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D.美妙的音乐永远不会成为噪声(攀枝花)错误!未指定书签。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

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百色)错误!未指定书签。

.2009年12月11日,为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百色市森林广场上锣鼓喧天,群众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下列有关声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锣声鼓声都是由锣鼓振动发声的B.锣声鼓声是通过响度分辨出来的C.锣鼓声响彻云霄是因为它们的音调高D.在空气中锣声的传播速度比鼓声的传播速度快(益阳)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沈阳)错误!未指定书签。

.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

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鸡西)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黔东南州)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政府立即展开大救援,有一遇险工人用铁锤敲打钢管传出声音的办法获救。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桂林)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湛江)错误!未指定书签。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镇江)错误!未指定书签。

.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连云港)错误!未指定书签。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减少噪声的惟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毕节)错误!未指定书签。

.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遵义)错误!未指定书签。

.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歌手能判断出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福州)错误!未指定书签。

.优雅的《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节奏(龙岩)错误!未指定书签。

.杰伦、费玉清合唱《千里之外》,听众听歌声就可分辨是谁唱的。

这主要是依据他们声音具有不同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龙岩)错误!未指定书签。

.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A.具有能量B.穿透能力强C.传播距离远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天津)错误!未指定书签。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强弱不同(江汉油田)错误!未指定书签。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B.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对话C.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工人师傅们通过听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其工作状况(乐山)错误!未指定书签。

.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菏泽)错误!未指定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