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红开启无声世界的人

合集下载

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7篇

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7篇

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7篇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1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2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

我们_常人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话,真是很对不起自己啊!你相信奇迹吗?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有的,这个人便是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

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

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

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__。

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

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

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

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__。

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

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海伦凯勒真可算是个身残志坚的人。

那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3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江梦南的故事

江梦南的故事

江梦南的故事江梦南的故事,其实早就在郴州广为流传。

莽莽瑶山,是她梦起航的地方。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宜章县莽山瑶族乡。

因为误用药物而失去绝大部分听力的她,坚韧勇毅,用“开挂”般的追梦之旅告诉人们,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

网友说: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耀用眼睛“听见”世界,从无声里突围,江梦南闪亮的大眼睛让网友“又爱又羡”。

有网友留言说,她的眼睛好明亮,像星星一样闪耀。

也许只有经历过命运严酷的考验,才能有如此清澈的眼神。

学说话,是江梦南追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因为药物导致的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江梦南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

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听力损伤超过90分贝,言语康复几乎不可能,医生甚至认为佩戴助听器毫无意义。

奔波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无果后,爸爸赵长军、妈妈江文革看着女儿闪亮的眼睛,下定决心让她能够开口说话。

他们选择了唇语而不是手语,并教她模拟发音。

只要有时间,他们轮流抱着孩子,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对着镜子练口型,让她摸自己喉咙感受声带震动,还把她的小手放到嘴边感受气流。

“梦南说一个字,我们可能要教一万遍,还不包括她自己偷偷地练习。

”回忆起当年那个画面,江文革眼中泪光闪闪。

为了更专业地帮助小梦南,江文革利用暑假专门到长沙学习,拿到了宜章县第一张言语康复师证书。

开口说话,是梦南追梦之旅的第一个胜利。

1997年暑假,在北京求医问药期间,赵长军特意带着江梦南来到清华大学。

恰逢毕业合影,学子们在欢呼声中将帽子抛向天空。

充满艳羡的小梦南回过头来,认真地对赵长军说:“爸爸,我长大了要考清华!”赵长军回忆说,当时自己心里既欢喜又忧伤,考清华这事,想都不敢想。

没想到,十多年过去,江梦南实现了那个梦想。

2003年,时任宜章县关工委副主任的邓盘瑛来到莽山民族学校。

时值酷暑,看见江梦南骑着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坡上冲上冲下,歪歪扭扭,摔倒又爬起,满头大汗,身上血迹斑斑。

邓盘瑛看着很心疼,想上去扶一把又被她礼貌地拒绝。

无声世界的领舞者——董晶晶

无声世界的领舞者——董晶晶
总支书记。 望用 微 薄之 力托 举孩 子 们 美 好 的 明 天 。
2 0 0 9年 1 1月 , 特 殊 教 育 学 院 成 立 残 疾 人 艺 术 团 , 董 晶 晶 任 郑 州 师 范学 院
展演一等奖、全 国荷花奖舞蹈大赛铜奖、
第 八 届 全 国 残 疾 人 文 艺 会 演 金 奖 、 中央 电视 台 《 出彩中国人》年度 总冠军等 。
董晶晶
语,并达到能够和聋人大学生流畅交流 中央 电 视 台 《 我 要 上 春 晚 》 、 中 央 电视
女 , 中共 党 员,毕 业 于 的程度 。对这 些无声世 界的天使 们,她 台 《 舞蹈世界》 、 中央 电视 台 《 回 声 嘹亮 》 、
西 南 大学音 乐 学院,现 任郑 倾 注 了全 部的爱, 从不 放弃、抛弃任 何 湖 南 卫 视 《 天 天 向 上 》 、湖 北 卫 视 《 我 州 师范 学院特 殊教 育 学院 团 一个孩子 ,不断地努 力着、探索 着,渴 爱 我 的祖 国 》 , 全 国第 四 届 大 学 生 艺 术
残 疾 人 艺 术 团 团长 。7年 多 来 , 艺 术 团 董 晶 晶 也 获 得 了郑 州 市 大 中 学 生 社 会 实 每 天 晚 上 的排 练 从 没 有 间 断 过 ,董 晶 晶 践 优 秀 辅 导 老 师 、郑 州 市 新 长 征 突 击手 、 每 天 晚 上 9点之 前 没 有 离 开 过 学 校 。 经 郑 州 市 “ 文 明 市 民 ”等 荣 誉称 号 。
大 美学 工 入 郑 州 师范 学院 从 事 教 学 工 过 师 生 的共 同 努 力 ,这 些 残 疾 人 大 学 生 作, 2 0 0 9 年开始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 。 走 进 了 中 央 电 视 台 的演 播 室 ,还 登 上 了 为 了做 好 工 作 ,董 晶 晶 积 极 找 前 辈 学 习 、 许 多 电视 台 的 大 型 舞 台 ,并 获 得 多 项 殊 自 己搜 集 各 种 特 殊 教 育 的 资 料 、 自学 手 荣 , 如 中 央 电 视 台 2 0 1 4年 五 四 晚 会 、

从无声里突围:湖南女孩江梦南感动中国

从无声里突围:湖南女孩江梦南感动中国

从无声里突围:湖南女孩江梦南感动中国作者:冯玮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2年第04期半岁之后丧失听力,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一路突围,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在读博士。

3月3日,湖南女孩江梦南当选为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颁奖现场,主持人敬一丹用唇语对江梦南说了一句话:我非常佩服你的爸爸妈妈。

对于江梦南而言,她最想感谢的就是父母。

当被上帝关上一扇窗的时候,父母与她一起,推开了世界的门。

1992年,在被群山包围的湖南莽山,当地初中老师赵长军、江文革夫妇迎来了女儿的降生。

他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寄托在这个可爱的小生命上,孩子依照瑶族习俗随母姓,名字则取“梦里江南,岁月静好”之意。

6个多月时,小梦南得了一场急性肺炎,病好之后总是格外安静,夫妻俩试着在孩子的身旁拍手或是摇钥匙,想尽办法逗她笑,但她总是呆呆的。

他们抱着襁褓中的小婴孩来到长沙检查,医生诊断这是“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他们怎么也不愿相信,每到节假日就会带着孩子去长沙、北京等地求医,但结果都一样。

身边很多人劝他们把小梦南送去特教学校,再要一个孩子,夫妻俩却坚持,“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女儿。

”到底是让女儿尽早适应成为一个“聋哑人”,还是让她成为一个“正常人”?他们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让自己和孩子都更艰难的一条路。

图①:湖南女孩江梦南当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图②:江梦南3岁时父母带她到北京看病,在天安门广场留影图③:2018年,江梦南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生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夫妻俩的生活已然捉襟见肘。

赵长军把大把时间花在了茶园和果园上。

那几年,他被晒得黝黑,每天不得不盘算如何增产,哪里的收购价格更高,成了一个地道的茶农、果农。

夫妻俩对女儿的期待也在不断降低,他们只希望女儿在未来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但即便只是这样的期待,对于当时的小梦南来说还是太难了——她连“爸爸妈妈”都说不出来。

小梦南1岁4个月时,夫妻二人又一次带着她去北京看病,又一次,无功而返。

化蛹为蝶,聋哑女孩生命怒放在春天里

化蛹为蝶,聋哑女孩生命怒放在春天里
命运 残酷 ,她却依 然 心中有 梦—— 做

个 舞者 ,用翩翩 舞姿 舞起希 望 ,将 家人带进春天 !
话 时 的口型。母 亲每 次喊她 的名字 , 她 虽然 听 不 到 ,却 能从 母 亲 的 口 型 和 眼神里 感觉 到她在说 “ 芳红 ”两 个

女 人 紧张 地 抓住 男 人 的 手 ,男 人说 ,快到那 个水 沟 了。我 喊跳 ,你
口口 无声世界里 。家里还 有身患疾病
声 音、开 口说话 的欲望 溢满袁 芳红 的 心房 。 之后 ,袁芳红 开始 留意正 常人说
么 ,把 货车猛地 撞 向那个缺 口,或许
就 不会 撞上集 市上那 些无辜 的村 民。 不过 这样 的 后 果 ,将 注 定 是 车 毁 人
亡。
的 父母 和 与她一样 聋哑 的姐姐 ,尽管
靠镇 痛药维持。 听丈夫埋 怨 自己,气得 当场 和他 来自吵成 一 团 … …
吵 归 吵 ,他 们 夫 妇 还 是 凑 钱 带
着 袁 芳 红 走 上 了 求 医 之 路 。 可 几 年 下
道你 很傻? 如果 撞上去 ,我们 必 死无
疑。
来 ,女儿 的听力没 有任何 好转 ,而家 却变得愈 加贫困。 1 9 9 7 年 ,他们 只得 接受命 运安排 :放 弃治疗 ,将小 芳红
起 舞 , 自己又 怎能就这样 放弃 呢?于 是 ,到 了跳舞 时间 ,袁 芳红仍 往舞蹈
室跑 。 老 师教 跳 舞 时 ,她 就 默 默 地
女人抹着泪 ,她说知道。 男人把她抱得更 紧。 女人再 抹一把 泪说 ,所 以我 不能
送进 了章丘市聋哑学校。 袁 芳 红 学 习刻 苦 ,成 绩 优 秀。 然而 ,听不 见声音 、无 法和 父母 交流

姚登峰:破解无声世界的密码

姚登峰:破解无声世界的密码

姚登峰:破解无声世界的密码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8年第6期200万年前人类祖先最早依靠一些简单的手势彼此沟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慢慢学会说话,取代了初始的手势。

以致于在即将迈入人工智能的时代,很多人似乎忘记了人类先祖曾用的手势和现代社会依然存在手语族。

然而姚登峰却痴迷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与破解无声世界的手语。

手语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和一般模仿的姿势没有两样,但一个看似简单的手势其实蕴含着语言学奥秘,必须逐层剥除拆解,里面是一群三维空间组合的动态模型,层层相裹……穿越阻碍,重塑生命放光华姚登峰是位听障人士,在聋教界更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他和母亲合著的《登峰——从无声世界走来的清华博士》是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推荐的家长读物,受到全国各类家长和学校的欢迎和热捧,很多学校把它作为培训教材。

他1岁时因一次平常的感冒导致双耳听力极重度损失,是母亲坚持不懈的语言康复训练帮助他走出了无声世界,他学会用普通话与人正常交流。

最终克服重重阻碍,创造了一个个人生奇迹!他一直在普通学校读书,自强不息,勤奋努力,成绩优秀。

1998年他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越过了全国高校统一录取分数线,却被一所重点大学以“没有招收残疾人的先例”为由而退档拒录。

几经周折,他被一所二类大学录取。

尽管高考遭遇挫折,但挫折、痛苦、沮丧对他的人生却产生了更加积极地影响。

大学后,他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2000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统考,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被答辩委员会推荐为那一批次唯一的优秀论文。

2012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4年后以7A的全优成绩通过博士答辩。

正如他说:“是人世间的爱成就了我的今天!是康复和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是神奇、巨大的教育力量让我重生!”他懂得感恩,志存高远。

因为自己求学艰难,便想到千千万万个和自己一样的不幸者,希望能为听障人的康复和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迪生张聋哑音乐家的心灵奇迹

爱迪生张聋哑音乐家的心灵奇迹

爱迪生张聋哑音乐家的心灵奇迹爱迪生张聋哑音乐家,这个名字也许并不为大部分人所熟悉。

他的身处一个势利的世界里,却用自己的心灵奇迹震撼了所有人。

这位聋哑音乐家用坚持与激情,在黑暗的世界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光亮。

一、艰难的童年爱迪生张聋哑音乐家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全名叫做张一聋(化名)。

在他两岁的时候,因为一场严重的疾病,他失去了听觉和语言能力。

这段经历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挑战,并迫使他要面对世界的无情。

二、音乐的启蒙虽然聋哑,但张一聋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热爱。

他观察到身边的人都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决心学会演奏乐器。

他开始摸索,用触觉感受琴键的变化,用视觉注意琴谱的演奏指示,不断努力着。

尽管没有老师,他也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助一些教学视频和书籍进行自学。

三、音乐的奇迹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张一聋逐渐掌握了钢琴演奏的技巧。

尽管他无法听到自己的演奏,但通过触觉和视觉,他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个音符的长度和音高。

他以惊人的表现力和感情传达,将音乐中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

伴随着他的成长,张一聋在全国范围内参加了许多音乐比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所演奏的乐曲在无声的世界中充满了力量和感动,使得听众们为之动容。

四、音乐的传递张一聋并不满足于自己的音乐成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有天赋的聋哑孩子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他发起了一场公益活动,帮助聋哑孩子掌握音乐技巧,带领他们在音乐的舞台上展示自我。

在这个活动中,张一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这些孩子,告诉他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通过这场活动,他把自己的音乐热情传递给了更多的人,激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五、心灵的奇迹在爱迪生张聋哑音乐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心灵的奇迹。

尽管他失去了听觉和语言能力,但他用坚持和激情创造了自己的音乐世界。

他的音乐才华和公益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奇迹,更是无声世界的骄傲。

回首这段旅程,在爱迪生张聋哑音乐家身上,我们看到了奇迹的力量。

无声的世界

无声的世界

无声的世界作者:葛海晔来源:《延安文学》 2019年第6期葛海晔无声的世界从人海中抽身没有一滴水尾随而来我带着自己的影子穿过一条又一条街区太阳走下天空如同世界走向末日一座城市的岛屿在风中摇摆、漂移夜色围剿记忆,仿佛海水收复失地,我使劲扔出石子打捞一片回声和涟漪看啊,玫瑰在水晶中诞生夜的发丝透亮,呼吸急促依稀大海起伏的潮汐窗户已经打开在有你的后花园一尾鱼追逐着另一尾鱼穿过珊瑚之门洞口山上坐着两个人雾气开始升腾他们坐在洞口,身影时隐时现像两个虚词他们在那里坐了许久时不时地,互相对视说些与天气无关紧要的话题当我凝神再看时他们像两只蝴蝶飞走带走诡异的传说和斑斓的梦境只留下两个石凳在洞口光溜溜地与时光做着交流酥油灯两个人坐在草原上柔和的太阳光抵挡不住迟暮的黄昏隔着一条时光之河它叫醒了睡意昏沉的酥油灯啊,这人世间的悲喜都在这里了酥油灯心怀古典,眸含慈悲身体里抽出的光用以把两个人的夜空照亮两个人的前景在路的正前方他们的世界互为倒影酥油灯激动地坐在云头上仿佛草原上升起又一轮青春的红太阳玉龙雪山昼夜醒着,玉龙雪山的光芒以不息的心,照耀大地安抚人间小小的风尘雪下在昨夜,或者更久远的年代神话被朗读,从人间到天堂朝圣者的脚印,一次次被风传诵我看见云,看见奔腾的龙鳞雪山额头闪烁的光泽吐纳虚空飘渺的言辞我确信,我的灵魂进入天堂而肉身随雪水返回,一条银白色巨龙在体内奔突,嘶鸣他干净、透明,不舍昼夜在黄姑塘村我们坐在织女庙的银杏树下谈论光阴,河流缓慢而抒情布谷鸟驮着春天的梦穿越原野手挽清风的人,走过村前池塘,荷花盈盈一水从初夏开至深秋采莲女子的回眸一笑定格月亮粉红色的记忆蜻蜓在时光里穿梭等一场雨的莅临,浣洗尘垢把两个人的身世洗涤得一尘不染彼岸,黄牛还在田埂行走乘着尘世的云朵呼应波澜不惊的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有红开启无声世界的人
击鼓、敲镲、单击、连打,流畅的旋律和精准的节拍,让我们难以置信,演奏的居然是一群双耳失聪的孩子。

是谁让这些聋哑儿童有了特异功能?
在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带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我们走近江西省鹰潭市民进会员、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创办人曹有红――一位56个聋哑儿童共同的“妈妈”。

带女儿走上艰辛的康复之路
曹有红的故事还得从2002年年初说起,那时,曹有红发现,已经1岁多的女儿怡?虏唤雒挥邢裢?龄孩子那样咿呀学语,而且对声音没有任何反应。

经医院检查,小怡?卤蝗氛镂?双耳重度失聪,这意味着其将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曹有红欲哭无泪,那一年,她刚从企业下岗,丈夫则在市里一家单位做临时工。

痛苦之中,要强的曹有红默默发誓:不管吃多少苦,都要教会女儿说话,让她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之后,曹有红带着女儿踏上了艰辛的康复之路。

曹有红省吃俭用,一方面购买大量相关书籍、上网查找
资料学习聋儿康复知识,另一方面辗转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听课,向聋儿康复专家求教。

曹有红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为女儿配了一台助听器,尝试着教孩子。

原本寡言少语、不善言谈的她,对着女儿却变得有说不完的话。

她常常教女儿去辨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常常让女儿一只手摸着自己的喉部,另一只手摸着她的喉部,通过感受喉部的震动让女儿发出声音。

曹有红牢记着专家的告诫:“不要用手语与孩子交流,不管他懂不懂,都要用大量的语言和孩子沟通。

只要孩子的眼睛没有闭上,你的嘴巴就不能闭上。

”每天清晨,只要一睁眼,曹有红就给女儿戴上助听器,开始与她说话,把自己感觉最标准的普通话,传导给她。

2002年年底的一天,小怡?潞俺隽说谝簧?“妈――”。

曹有红喜极而泣,心里升腾起无限希望。

接下来,曹有红就从简单的一个字开始,慢慢地增加到两个字、三个字,从不放过任何可以使女儿集中注意力学习说话的机会。

只要和女儿出门,曹有红就会在包里放上书、卡片、纸和笔,路上看见什么,就对着书、卡片教,书或卡片上没有的就画在纸上并写上文字教。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曹有红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使女儿的言语表达无异于正常人。

现在,她女儿怡?乱殉晌?鹰潭市二中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生。

让56位聋哑孩子回到有声世界
曹有红和女儿的故事不胫而走,除鹰潭本地外,周边城市如上饶、铅山、横峰、樟树和吉安等地陆续有聋哑儿童前来,甚至辽宁、河南、河北、四川等省也有许多人慕名打来电话,希望她能带带他们的孩子。

曹有红深深懂得教育聋哑孩子的艰辛,为此她犹豫过。

但当看到那些孩子一双双企盼的眼神,那些家长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的信任,那么渴望听到孩子叫一声“爸妈”,想到当初得到大家的帮助,深深的母爱和责任感由然而生。

爱的能量是无限的,2006年,在鹰潭市残联的支持下,曹有红创办了月湖区灿灿聋儿语训部,现扩建为“鹰潭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

对贫困家庭的聋哑孩子,曹有红只收取基本费用。

她认真钻研聋儿语训知识,参照先进聋儿语训教育方法和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语训计划,自学并通过大学本科语言专业考试,就这样开始了既当老师又当妈妈的生活。

教导聋哑儿童开口说话,成为曹有红生活的全部。

曹有红教的第一个孩子磊磊,当时4岁,在其它地方已经训了两年,但只会简单的一些双音节词,不会主动说,且特别淘气、坐不住。

为了改掉磊磊身上的毛病,她想了很多办法,常常拿些零食和玩具,并通过一起游戏的方法去引导
他,有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求他说话,否则坚决不给,同时教他怎样跟别人相处。

不到一年,磊磊已经能够进行简单交流,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今,磊磊上四年级了,学习一直不错,每次考了满分,总是第一个要打电话告诉曹有红。

就像所有母亲听孩子喊第一声含糊不清的“妈妈”时的感动,贝贝的妈妈缪女士难以抑制地淌着泪水,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一天让她等了太久……贝贝是两岁多查出双耳重度失聪后送到灿灿语训部来的,一天,缪女士从曹老师家接3岁的贝贝回家,路过公园,指着看见的花习惯性地问孩子:“这是什么?”以前,缪女士总是自问自答,但这次贝贝回应着“花,花”。

缪女士以为自己听错了,叫贝贝再说一遍,直到孩子重复了三次她才确信贝贝能发声讲话了。

然后,她又指着自己问:“我是谁?”贝贝看着她答“妈妈”,激动的缪女士赶忙打电话给曹老师,谢谢她教会女儿说话,现在她已经像正常孩子一样上了小学。

如今,曹有红已经先后让56位聋哑孩子回到有声世界。

她还经常接到全国各地很多家长来电或来访,有的还会带来一些土特产品,很多回访的孩子看到曹有红,高兴地欢喜鹊跃,一边亲她,一边喊着:“是我妈妈!是我妈妈!”家长和孩子的这份情意让她感动,同时也让她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更让她感受到能够给他人带来帮助的那种快乐和幸福!
曹有红辛苦却快乐着,愿将其作为一生事业坚守,她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重视聋哑儿童的康复教育,奉献爱心。

她的成就,赢得社会的肯定和尊重,被北大著名教授、“中国听力之父”高成华誉为“全国听力语言康复草根大师”,并当选由全国权威新闻媒体发起的2010年“感动中国的好人”。

人物简介
曹有红,女,民进会员,江西省鹰潭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

先后荣获“感动鹰潭?十佳新人新事”、“鹰潭市三八红旗手”、“鹰潭青年五四奖章”、2013年鹰潭市“创业典型”;“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感动江西优秀母亲”提名奖、“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扶残助残爱心人士、江西省“十一五”期间自强创业先进集体、江西“致敬2011”年度人物和2013年江西省第二批“雷锋姐”;“十一五”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8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2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播出了江西省鹰潭市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曹有红的访
谈节目。

曹有红对聋儿无私的母爱,再一次打动了节目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这是继2010年8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身边的感动》栏目播出了《曹有红:带着孩子走出无声世界》专题片后,央视又一次对曹有红进行了专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