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名校联盟·2024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
知识者的理性让鲁迅自觉肩负起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重任,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
在《阿Q 正传》《故乡》《祝福》《风波》《孔乙己》《药》等小说中,鲁迅选择了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他把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落实在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描写中,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
对于乡村世界,他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冷静的批判,他更关心的是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表现出他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
而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出现,则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
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显得别具一格。
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
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
《边城》中渡船老人的勤劳、善良、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都不缺少;有头有脸有身份的船总顺顺,大气豪迈,正直公平,扶贫救困,很受茶峒人的敬重;顺顺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也不畏缩;翠翠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隽秀的山水和古朴的民风,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PDF版)

2023 年 9月绵阳南山中学2022级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中外小说阅读(35)(一)小说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①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读者之意。
②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
却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自然派神话学神话学理论派别林立,五花八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盛行于德国的“自然神话学派”。
这一派对于神话、传说、童话的解说,无论数量还是自信程度,在神话学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一派的作家所主张的是,原始人十分关心自然现象,而他的关心法又主要是理论的、冥想的、诗意的。
原始人要将月的各方面或是日绕中天那样虽有规律而有改变的轨道加以表现、解释,于是创作了象征的人格化的诗。
在这一派的作家看来,每一种神话都以某种自然现象为核心或前后的实体,可是撰成故事的时候有时会使这等核心或实体不大明显。
至于某一类的自然现象是大多数神话的基础,各作家就没有多少的一致了。
有的作家为月所迷而成为太阴神话派,以为除了月以外旁的自然现象绝不会使蛮野人有诗意的解释。
1906年在柏林创立的神话比较研究学会,有大名鼎鼎的学者如哀伦赖席、席克、温克勒之流,还有许多旁人作为赞助人,即在月的旗帜之下来进行工作的。
旁的作家,如福罗贝尼斯,便以日为原始人创作象征故事的唯一题材。
又有气象学派,以风、气候、天气的颜色等为神话的实质,米勒这样著名的老辈宿将,便属于这一派。
这些分门别类的神话学家之中,有的是自己所采取的某种天体或原则的战士,以为自己是唯一的真理;有的则比较豁达大度,可以承认原始人是采取一切天体来制造他们的神话佳酿的。
我是要将自然派对于神话的解释说得公道而且中听,然而实际上,我看这种学说是人类学家或人本主义者从来最过火的见解之一。
这派学说得到大心理学家冯德绝对破坏性的批评,再就傅雷兹尔的任何著作来看也是绝对不足为训的。
根据我在蛮野人之间对于活的神话之研究,原始人很少对自然界有纯粹艺术的或理论科学的关心;蛮野人的思想与故事之中,很少象征主义的余地;神话,实际说起来,不是闲来无事的诗词,不是空中楼阁没有目的的倾吐,而是若干且极其重要的文化势力。
神话的自然派的解释,不但忽略了神话的文化功能,而且凭空给原始人加上许多想象的趣意,并将几种清楚可以分别的故事型类弄得混合,分不清什么是童话,什么是传说,什么是英雄记,什么是神圣的故事——即神话。
高二入学语文考试试题

高二年级入校语文考试命题人:高二语文组郭绍建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
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
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
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的西域。
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
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
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
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
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
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
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
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
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哲学史旨在为各种不同的努力提供一个连贯的解释,这些努力要么是为了解决存在问题,要么是为了使经验世界变得可以理解。
它是从古至今合乎理性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它不只是对哲学理论的列举和陈列,更是对哲学理论彼此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对产生哲学理论的时代的研究,也是对提出这些理论的思想家的研究。
虽然每一个思想体系都或多或少依赖于产生它的文化、以前思想体系的特征和其创始人的个性,可是它反过来又对它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后继时代的思想和制度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哲学史必须努力将每一种世界观放到与其相适应的背景中,将其理解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将它与现在、过去和将来的理智、政治、道德、社会和宗教因素联系起来。
哲学史还必须尝试探究人类思辨历史进步的线索,以表明被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如何产生,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何又产生了新问题以及回答,每个时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
在论述这些不同体系时,我们应当注意让作者提出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从我们的立场大加批评。
我们会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自身最好的批评:一个哲学体系被其后继者所继承、改造、增补或者取代,它的错误和矛盾被揭示出来;这通常又成为新思想的起点。
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尽其所能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客观的态度,并且避免在讨论中引入自己的观点。
但是想要消除个人因素也是不可能的,在某种程度上哲学史家的先入之见必然会通过他的著作显现。
这些先入之见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在他对特定哲学的强调中,在他对何为进步和衰退的理解中——甚至表现在给予不同思想家的篇幅上。
这一切都不可避免。
但是我们应当让哲学家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他完全表明自己观点之前不要频繁地干扰他。
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高二语文

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答案做在机读卡和答题卷上。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间.或(jiàn)形骸.(hái)翘.首(qiào)直栏横槛. (jiàn)B.窈.陷(yǎo)付梓.(xīn)睥.睨(pì)开门揖.盗(yī)C.畏葸.(xǐ)蹿.进(cuān)蚊蚋.(ruì)涎.皮赖脸(xián)D.谄.媚(xiàn)混.沌(hùn)模.样(mú)皇亲国戚.(qī)2.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暄胡诌头昏脑胀平心静气哀声叹气B.缪种国萃游目骋怀放浪形骇人为刀俎C.通宵烟蔼阴谋鬼计光彩夺目百无聊奈D.笼罩慰籍走头无路礼尚往来张冠李带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不多呢!②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了。
③有人利用地震,哄抬物价,发国难财,这种行为为人所。
④向武人卖弄,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
A. 营利退化不耻风雅B. 赢利退化不齿风雅C. 营利蜕化不耻文雅D. 赢利蜕化不齿文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B.无论是深幽的青城,还是灵秀的峨眉,全都因诗人的生花妙笔....,幻化出一抹独特的颜色。
C.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
D.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纷纷扬扬....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934年4月,沈从文先生写成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8月)语文试卷

2024年高二暑假作业检测试卷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
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在其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论语》在中华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
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四重内涵。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
《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
《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
正是由于对此世间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
“乐感文化”是一种立足于此世间的文化。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
“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
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为此中国人重视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强调人际和谐。
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
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
”我们要“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我们才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乐感文化”具有一种“乐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
“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
认为没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赖,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这种坚信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梁漱溟先生将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概括为“孔子生活之乐”,并对之阐释说:“一个人不过几十年顶多一百年的活头,眼看要老了!要死了!还不赶快乐一乐么?”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
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
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
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
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
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
”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
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
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
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
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
可以观其真情矣。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
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
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
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伺:窥探C.仲达出兵拒.之拒:抵御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6.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
元祐五年,钱穆父徙知瀛州。
②改火:一年。
③筠:竹。
8.“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9.“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0.默写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10%)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
(24%)嗨,迈克周海亮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
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
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
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
不仅因为他僵硬不便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
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
那墙上爬着稀疏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
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
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
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
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那面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
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后,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
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
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读。
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但只是打过照面。
他们并不熟悉,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
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他身后的母亲。
然后,他听到女孩以清脆的声音跟他打招呼:“嗨,迈克!”迈克愉快地笑了。
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
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
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
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大多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
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
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
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
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他没有理由悲伤。
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了很多诗。
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
尽管身体不便,但他果真过得快乐且充实。
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
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
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
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那面墙还在。
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很大的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嗨,迈克!(选自《小小说选刊》)11.迈克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出版诗集,是什么使他树立信心,获得成功的?(5%)12..小说开始写出了迈克的什么样的处境?这样写的作用何在?(5%)13.文中多次写到迈克背后的爬着稀疏青藤的墙。
试分析这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14.简要说说小说结尾的特色。
(8%)四.语言文字运用1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3%)A.精萃白内瘴各行其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B.欠收爆冷门要言不繁为山九仞,功亏一匮C.喝彩明信片盘根错结鹬蚌相持,渔人得利D.蜇居殊不知见风驶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A.嫡.亲(dí) 埋.怨(mán) 发酵.(jiào) 垂涎.三尺(xián)B.粳.米(jīnɡ) 木讷.(nà) 牛虻.(mãnɡ) 毁家纾.难(shū)C.玩弄.(nònɡ) 河畔.(pàn) 包扎.(zhā) 强.人所难(qiǎnɡ)D.债券.(quàn) 稽.首(qǐ) 按捺.(nài) 令人咋.舌(zã)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19.一则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有不同的寓意。
阅读下面的寓言,写出至少两种不同的寓意。
(6%)阿尔卑斯山上的小屋里住了一个猎人。
猎人养了一只老鹰来帮助他狩猎;也养了一只鹦鹉,还教会鹦鹉说话。
闲暇时,猎人也喜欢逗弄鹦鹉,消磨时间。
某年春天,猎人把腌渍好的猎物肉品准备好,打算去山下小镇换一些生活必需品。
猎人高高兴兴地带着老鹰和鹦鹉到市集。
可是由于匆忙,猎人在途中滑了一跤,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鹰受到惊吓,急忙飞起,利爪不小心把猎人抓成了“大花脸”。
猎人难得下山,一年见不到几次朋友,这次正约好与朋友见面,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
猎人不由得和鹦鹉嘀咕,数落老鹰的不是。
鹦鹉说:“我平常看老鹰就一脸凶巴巴的样子,虽然他能帮你打猎,但主要还是你出力。
我看啊,倒不如养几只鸡,鸡不但温驯,你打猎时,鸡还能生殖,一举两得。
”猎人听了,受到鼓动,在市集就用老鹰换了五只鸡。
阿尔卑斯山区实在太大了,没有老鹰的帮忙,猎人无法掌握猎物的行踪,以致夏季和秋季都没什么收获。
冬天到了,不习惯山区气候的鸡不但未按期繁殖,反而一只只倒下了。
没有收获的猎人自己要过冬已经很难了,没办法管到鹦鹉,结果鹦鹉也没撑20.请仿照示例,选用名人名言,再写两句话。
要求:①句式相同或相近;②对名言的理解要准确。
(6%)例句: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从中,我懂得了反抗精神是多么可贵。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年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标志,贴年画是中国百姓庆祝农历新年的重要方式,如今,这种民间艺术已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