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

通过《诗经》进行的教化,称为“诗教”。

在“诗教”传统的奠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便是孔子。

孔子特别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产生多方面的帮助:诗“可以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观”,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沟通;诗又“可以怨①”,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

这四条,后来被归纳为“兴观群怨”,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

(摘编自张毅《孔子这样建立“诗教”》)材料二《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一个。

《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

《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

《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诗三百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一句话,都是倒霉人的产物。

他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都结”。

作《诗》者都是伤心不得忠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

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

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

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

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

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

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

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

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

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

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

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

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

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

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壮(bēi zhuàng)颠簸(diān bǒ)振奋(zhèn fèn)B. 招摇(zhāo yáo)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调皮(tiáo pí)C. 沉着(chén zhù)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潇洒(xiāo sǎ)D. 妩媚(wǔ mèi)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震撼(zhèn 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否则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D. 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都熬夜学习,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责任,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努力。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D. 她的舞姿优美,仿佛在翩翩起舞,让人陶醉其中。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B.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力量。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雁峰区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请注意: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韩愈的“不平则鸣”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应,因为这两个命题都含有发牢骚之意,与宋人的中和诗论相左。

但导源于这两个命题的“诗穷而后工"之说,却得到宋人的广泛认同。

这一命题见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它不仅揭示出古代诗人创作的规律,即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出现于诗人屡经生活的磨难之后,而且总结出个人的阅历遭遇(“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与诗歌的情感内涵(“忧思感愤之郁积”)之间的因果关系。

欧阳修所说的“穷"是指一种政治处境,而非“穷饿其身”的经济状况,因此,“忧思感愤之郁积"往往表现为深沉的忧患意识,而非穷酸的牢骚不平。

更多的宋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来理解“诗穷而后工”。

他们普遍认为,命运的不幸使得诗人有可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扩大观察的视野,并更深刻地体验到现实人生的底蕴。

一方面,“穷于世者"往往将压抑的情绪全部寄寓于诗歌之上,以诗歌作为痛苦人生的镇痛剂,因而能在诗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穷于世者”相对退到社会的下层,对人生世相有更深刻的体察,对天地事物有更透彻的认识,从而写出符合人情物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

真正伟大的作品,很难产生于高坐庙堂或养尊处优的生活。

命运之“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向诗人伸出了幸运之手,使之流芳百世。

宋代还有人从天命角度解释“穷而后工”现象,把“穷"看成是上天对优秀诗人的奖赏或惩罚。

前者是对欧阳修观点的引申,视不幸的遭遇为上天的恩赐,如苏轼在评论杜甫时所说的“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等语便是此意,以为上天有意安排诗人经历人间难免之不幸,使他发之于诗,传之万年。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

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

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

“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

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

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

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

”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

“【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

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

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

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医家认为疟疾由感受疟邪引起,是以恶寒壮热,发有定时,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其中引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所致疾病较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古罗马人则认为,沼泽湿地中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通过口鼻呼吸进入人体,引发疟疾。

古人尝试了诸多途径对治疟疾,但成效寥寥。

罗马名医盖伦根据“四体液说”提出,疟疾是体液不平衡所导致的,采用放血和催泻疗法即可治愈。

然而,疟疾本身就会导致贫血,简单粗暴地放血只能让病人死得更快。

传统中医则认为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

在诊断为疟疾后,即可截疟。

在此基础上,根据疟疾证候的不同,分别结合和解表里、清热保津、温阳达邪、清心开窍、化浊开窍、补益气血等治法进行治疗。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在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最早明确记载了植物常山有治疟的功效。

而此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则是受到《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疟疾也分不同种类,除传统病症的疟疾,还有寒虐、温虐、瘅虐之分。

乾隆年间由太医吴谦修编的汉医丛书《医宗金鉴》中,记录了“柴胡截疟饮”一方。

该方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导邪外出;常山、槟榔祛邪截疟;配合乌梅生津和胃,以减轻常山致吐的副作用。

而针对寒多热少的寒虐,则有出自于《伤寒论》的“柴胡桂姜汤”。

方子以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桂枝、干姜、甘草温阳达邪,天花粉、牡蛎散结软坚,可加蜀漆或常山祛邪截疟。

此外,“何人饮”、“达原饮”、“截疟散”也是中国古代医家较为常用的药方。

世界各地医生的努力仍然没有减少疟疾的肆虐。

不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只要当地气候潮湿炎热,疟疾就时常发作。

疟疾不仅种类繁多,且痊愈后病人身体并不产生抗体可以免疫,重复感染疟疾让人们一步步走向死亡。

1630年,秘鲁总督钦琼伯爵的妻子在利马逗留时患上疟疾,药石罔效,眼看就要客死异乡。

幸运的是,伯爵妻子的保健医生,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会用一种树皮治疗疟疾,这种树当地人称之为“生命之树”。

用该树树皮熬药汤服后,伯爵夫人最终痊愈。

该树后被命名为金鸡纳树。

康熙帝也曾受益于此,1693年康熙患疟疾久治不愈,传教士献上金鸡纳树提炼出的药物,康熙很快被治愈。

由此金鸡纳树的特效药也在中国传播开来。

但金鸡纳树并非根本良药。

一是因为种植难度,金鸡纳树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不可能普遍栽种;二则是金鸡纳树本身有着严重的副作用,病人容易出现腹泻、哮喘、耳鸣、急性溶血。

即使治愈了疟疾,它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比疟疾更致命的副作用。

虽然后有法国医生在1820年提纯出了树皮中的有效抗疟成分——奎宁,但人们依然在探究疟疾的根本发病原因。

1717年,意大利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最先指出,疟疾总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湿沼泽地区,而在排水之后就会一度绝迹,这一现象表明,致病的毒性也许就是蚊子传播的。

1888年,法国军医拉佛朗在非洲疟疾患者血液的红细胞中发现疟原虫。

1897年,英国生物学家罗斯在印度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内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罗斯因此获得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节选自2015年10月6日《腾讯新闻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医学无法确定疟疾的传染源,中国古代医家认为疟疾由感受疟邪引起,古罗马人认为沼泽湿地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引发疟疾。

B.罗马医生盖伦认为疟疾是体液不平衡导致的,采用放血和催泻疗法就可治愈。

但实际上疟疾本身就会导致贫血,这种放血疗法只能让病人死得更快。

C.法国军医拉佛朗在疟疾患者身上发现疟原虫,英国生物学家罗斯发现按蚊体内疟原虫的合子,并阐明了人体内与蚊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

D.意大利医生乔瓦尼•冯里亚•兰锡西认为疟疾的根本发病原因是蚊子,他的依据是疟疾总是流行在蚊子繁多的潮湿沼泽地区,而在排水之后就会一度绝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中医称引起瘴疟的疟邪为瘴毒或瘴气,祛邪截疟是治疗疟疾的基本原则,运用和解表里、清热保津、温阳达邪、清心开窍、化浊开窍、补益气血等方法治疗。

B.《神农本草经》中最早明确记载了植物常山有治疗疟疾的功效,《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治疟的记载,这启发了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C.只要气候潮湿炎热,疟疾就会容易发作,再加上疟疾种类繁多,痊愈后的病人身体并不产生抗体,所以世界各地医生虽然努力治疗,仍然没有减少疟疾的肆虐。

D.中国传统医学把疟疾分为寒虐、温虐、瘅虐等类型,汉医丛书《医宗金鉴》中记录的“柴胡截疟饮”和《伤寒论》中记载的“柴胡桂姜汤”就是治疗寒虐的药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鸡纳树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不宜普遍栽种,而且有副作用,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比疟疾更致命的副作用,所以它并非治疗疟疾的根本良药。

B.金鸡纳树的树皮熬成药汤可以治疗疟疾,此法不仅治好了秘鲁总督的妻子,还治好了康熙久治不愈的疟疾,因此此树被称为“生命之树”。

C.英国生物学家罗斯阐明了疟疾的病因和传播方式,我国药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疾的有效提取物,二人均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古人很早就开始寻找对付疟疾的方法,虽然法国医生在1820 年提纯出了有效抗疟成分“奎宁”,但人们依然没有停下探究治疗疟疾的脚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殆尽:几乎罄尽。

D.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知:了解,熟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刚正不阿,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3分)(2)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3分)(3)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陈情表》中道出李密孤苦无依,形影相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热爱乡土,从今后愿与村民亲切絮语、亲密无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梁启超面面观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