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2.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_温度.3.小军同学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__时要吸热而造成的.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二、选择题5.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6.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7.小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8.如图所示为一款迷你隔水炖电炖锅.隔水炖是利用锅内的水沸腾时对内胆中的食物均匀柔和地隔水煲炖,锅与内胆不接触,如果汤的沸点和水的沸点相同,那么当锅内水沸腾后,内胆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三、实验题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根据图中温度计的放置情况可知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3)B、C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丙b,c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分析C组同学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4)若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10.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A.(1)(2)(3)(4) B.(1)(3) C.(2)(4) D.(1)(2)(3)2.露、霜的形成分别属于下列哪些物态变化()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液化、升华 D.液化、凝固3.冰水混合物在吸收热量的过程中()A.冰升温化成水,水温不变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升高4.南极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5.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12.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物体的温度最接近37℃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B.西安市冬季最低气温C.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2.某人直接用一只示数为37.6℃的体温计,先后测体温分别为37℃和38℃的甲、乙两人的体温,则测得的数据分别为()A.37℃和38℃B.37℃和37.6℃C.37.6℃和38℃D.37.6℃和37.6℃3.下列对如图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同学的体温是38.5℃该同学体温不正常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4.根据表中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金铜铁固态氢熔点(℃)1064 1083 1535 -259A.氢在-255℃时是固态B.固态氢属于非晶体C.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金块D.可以用铜锅来熔化铁块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10分钟C.该物质的熔点是48℃D.该物质在BC段内仍然吸收热量6.利用3D打印技术能够加工钛合金零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零件。
此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凝固B.升华液化C.汽化凝华D.熔化凝固7.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
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且能够沸腾B.B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A、B两杯中的水都能够达到沸点D.A杯中的水能达到沸点,B杯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8.小华展示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做馒头。
如图所示,打开蒸笼,蒸笼上方有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白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D.“白气”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9.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看到冰棒冒“白气”是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和0℃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1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编号姓名评分一、单项选择题(13 ×3 分 =39 分)1. 对于0℃的水和0 ℃的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0 ℃的水比0℃的冰热B. 0 ℃的冰比0℃的水冷C. 0 ℃的水和0℃的冰凉热程度相同D.没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2.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繁忙顶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半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 39.5 ℃。
相关三人的真切体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B. 甲的体温必定是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 以以下图的是海波的融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海波在 CD 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 48℃C.海波在 BC 段不汲取热量D.海波融化经历了12 min4.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所有的固体都有必定的熔点B.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结点相同C.晶体在融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D.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5. 玻璃在200 ℃时开始融化,温度升到300 ℃时还没有融化完。
由此可知()A.玻璃难融化B.玻璃太大了C.玻璃是晶体D.玻璃是非晶体6.以以下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数融化时,试管中的冰()A.融化一部分B.所有融化C.一点儿也不融化D.没法判断7. 对于沸腾和蒸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沸腾时需要汲取热量,蒸发时不需要汲取热量B.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没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相关C.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高升D.蒸发和沸腾都能够在液体表面进行8.很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季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严寒的冬季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以下对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C.甲房间“水雾”在表面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表面面9.在洗手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楚起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8s D.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约为3m2.如图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处较浓C.它是水汽化形成,a处较浓D.它是水汽化形成,b处较浓3.北方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枯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原因是()A.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C.冰熔化成水,放出热量D.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8.8℃1083℃-117℃232℃660℃1515℃1535℃A.钢的凝固点是1515℃B.零下120℃的酒精为固态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D.冬天北方气温低于零下40℃,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6.诗人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故有露珠出现。
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7.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酒精乙醚氧铜钢钨熔点/℃-39-117-114-218108315153410沸点/℃3577835-183236027505900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8.潍坊市气象台2020年12月28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市出现寒潮天气,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明29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B.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D.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9.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A.冰、水的温度均保持不变B.冰、水的温度均上升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固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温度可以降至﹣273.15℃以下二、填空题11.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12.(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B:.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温度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另外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为℃,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4.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在劳动课上制作了一杯冰奶茶,如图所示,它的温度约为()A.100C︒B.50C︒C.0C︒D.20C-︒2.夏天,人站在吊扇下面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原在房间内别处的一支温度计移到吊扇下,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会()A.升高B.降低C.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3.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期间,医务人员进入病房前必须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
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
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附着在玻璃片外侧造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玻璃片内侧造成的C.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液化附着在玻璃片内侧造成的D.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液化附着在玻璃片外侧造成的4.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所使用的“雪炮”式造雪机。
它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喷出后快速结成雪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结成雪粒是凝华现象B.水雾结成雪粒要放出热量C.外部气温越高,喷出的水雾越容易结成雪粒D.外部气温较低时,喷出的水雾不可能蒸发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6.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
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核桃油沸点是16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B.甲液体为核桃油,乙液体为核桃油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D.甲液体为核桃油,乙液体为水7.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描述的铸“釜”时的场景,匠人将铁水倒入“范”(模具)中固结成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林则徐初到广州禁烟,西方多国领事特备西餐宴请.在吃冰激凌时,因为冒着“气”,林则徐以为很烫便张嘴吹了吹才吃,遭耻笑.事后,林则徐盛宴回请.端上来芋泥(闽菜一种甜食),芋泥不冒热气,乍看犹如凉菜,实则烫舌.果然众领事一见佳肴,纷纷舀起就吃,直烫得哇哇大叫.林则徐在一旁微笑不语.冰激凌周围冒着“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洋人“烫得哇哇大叫”是因为浮油阻碍了水的(填物态变化种类及伴随的吸热放热状态)。
2.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现象(汽化/液化);根据你的观察,在室内无风时,冰棍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甲/乙)。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房间壶嘴的上方较多,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
4.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
就这个现象请你提出一个猜想:;根据这一猜想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5.为了舞台效果,有时会向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营造“仙境”,其原理是干冰时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6.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7.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8.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9.为节能环保,国务院规定机关、商场等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A.14 ℃B.18 ℃C.22 ℃D.26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在冰箱里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11.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2.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到粮仓中能防止粮食生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4.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C.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D.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雪、冰晶、霜、雨等,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液化(或没有液化过程)的是()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露的形成D.雨的形成6.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B.C.D.7.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其原因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8.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气”B.泼水成冰凌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D.利用干冰生成烟雾9.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A.当水沸腾时,烧杯内的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小B.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C.水的沸点为98 ℃,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县夏明翰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2.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3.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5.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7.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9.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10.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11.如图2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12.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A.一定降低
B.一定不变
C.一定升高
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
13.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
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一样高
C.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
14.将一块-5℃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置于0℃的房间内()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
15.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
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6.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8.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填“升高”或“降低”)19.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20.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
现在市场上的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3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___________,流到冷凝器里就会____________。
这样就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
(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题(8分+12分+17 =37分)
21.如图4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22.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5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6)。
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
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3.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7所示。
由图像可知:
(1)水是沸点是________0C,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0C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8中A、B是水中不同深度的两处,请你根据水沸腾时的情况大致画出A、B处气泡的大小。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说出两条。
①。
②。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5.B 6.C 7.A 8.B 9.C 10.C 11.D 12.D 13. B 14. C 15. B
二、填空题
16.液化放出
17.升华熔化
18.降低
19.液化放出
20.吸热放热
三、实验题
21.冰 52 吸收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2.(1)表面积大小;(2)A、C;(3)表面积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23.(1)100 等于;(2)20;(3)刚开始升温得快,后来升温得慢,如图。
(4)水适当少一些;用初始温度较高的水开始实验;烧杯上面加一个纸盖,减少热量散失;酒精灯的火焰适当大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