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有性格的形象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教案3岭南版
岭南版美术九上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课件2

水不试,不知哪深哪浅,人不交,不知谁好谁坏!
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话: “如果我用 你待我的方式来待你,恐怕你早已 离去!” 这句话,适合任何关系 ! 凡事换个角度,假如你是我,未必 能有我大度。
男人是条狼, 选对了保护你, 选错了折磨你!
女人是条蛇,选对了缠着你, 选错了毒死你!
朋友是条路, 选对了帮着你, 选错了绕死你!
或许,当一段不知疲倦的旅途结束,只有站在终点的人,才会 感觉到累,其实我一直都明白,能一直和一人做伴,实属不易。
茫茫人海,有多少人能风雨邂逅?尘缘万千,有多少人能相 依相伴?不是所有的遇见都能守候,不是所有的情缘都能拥有, 事不出,不不知谁是近谁所远。有人不品的,不爱知谁,浓谁都淡! 能携手同行,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写下完 美的结局…… 利不尽,不知谁聚谁散。人不穷,不知谁冷谁暖!
夸张
抽象表现
戴 帽 的 妇 人 马 蒂 斯
马 蒂 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夫 人
马 蒂 斯
简 练
罗
马
尼
亚
人
的
上
梦
衣
毕
加
索
back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出自敦煌山洞出土的唐朝人“放妻协议”,这份离 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是:“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为夫 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即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 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意思就 是:我们好聚好散吧
猜猜下面的五官是属于谁的?
丢
金
勒
发
少
女
自
画
雷
像
诺
阿
岭南社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名画中的人像》说课稿

岭南社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名画中的人像》说课稿一、引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岭南社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的一堂课,主题为《名画中的人像》。
通过学习名画中的人像,学生将能够进一步了解人像绘画的特点和技巧,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力。
1.2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名画中的人像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掌握人像绘画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潜力。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达名画中的人像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难点:引导学生加深对名画中人像的理解,并能够进行创作。
二、课程内容2.1 名画中的人像介绍名画是人类艺术创造的杰作,其中人像是其中重要的题材之一。
通过展示名画中的人像,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
2.2 人像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技巧在进行人像绘画时,艺术家常常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构图技巧,以及表现人物形象的绘画技巧。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2.2.1 构图技巧•对称构图:通过左右或上下的对称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平衡感。
•倾斜构图:通过倾斜的构图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活力。
•剪影构图:通过简化和强调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表现画面重点。
2.2.2 绘画技巧•肖像绘画:通过准确地捕捉面部表情和特征来表现人物形象。
•身体比例绘画:通过准确绘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来表现人物的真实感。
•色彩运用: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氛围。
2.3 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本节课将通过欣赏名画中的人像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并通过创作绘画来巩固所学内容。
2.3.1 艺术欣赏学生将会观看几幅著名的人像名画,并进行艺术欣赏。
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感受到名画中的人像所传达的情感和形象。
2.3.2 创作实践学生将运用所学的人像绘画技巧和构图手法,创作一幅自己的人像作品。
通过实践,学生将加深对人像绘画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引导教师可通过放映一些名画中的人像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对人像绘画产生兴趣,并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思考。
精品2019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有性格的形象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教案1岭南版022

《名画中的人像》教学目标:1.分析肖像形神具备的艺术特点。
2.认识“三庭、五眼”了解五官比例与面部的特征。
教学过程:1.欣赏法、发现法、讨论实验法。
2.活动小方式:采取自主组探究、小组合作方法。
探究学习一:课堂导入:(1)阅读课本文字部分。
(2)思考问题:世界上有没有长相相同的人?那么同学们互相看看各自的长相有什么不同?欣赏与感受:带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名画1.《自画像》(油画)凡高凡高的小故事——坎坷的一生。
被解雇的传教士当所有的事似乎都一帆风顺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凡高大受挫折的事情。
1847年,凡高痴情地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尤尔秀拉。
但这位少女并不在意这个木讷的荷兰青年,嫁给了别人。
初恋的痛苦使凡高的心灵蒙受耻辱,性格变得忧郁和暴躁,而他的生活也从此进入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时期重拾画笔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凡高惊愕了,也醒悟了,他开始自省。
走在波里那日下着寒雨的荒凉原野上,他深切地感到自己的体内存在着某种东西。
在极端的消沉中,宗教性的狂热慢慢消失了,继之而起的,是在他脑海中流转着的对绘画的热望,这种热望正在超越其他一切感觉,即将奔涌出来。
“我要再度站起来,我眼前的一切都变了,我的铅笔一天比一天容易控制,也一天比一天好。
1880年,经过认真思考,27岁的凡高毅然放弃了“圣职”,决定重拾画笔,借助艺术的创作去拯救贫苦的人们。
这一打算虽然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但却得到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的全力相助。
年终,凡高来到布鲁塞尔,开始自学美术。
巴黎·印象派 1886年3月初,33岁的凡高到达巴黎。
巴黎自由的艺术氛围和亮丽的印象派使他大为震惊。
他认识到眼前的这个艺术世界与他所进行的创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他急切地想去了解印象派,因而显得焦躁与不安。
经提奥的介绍,凡高与一批印象派画家相识,并与他们共同探讨绘画的新技巧。
拥有了印象派灿烂色彩的凡高,内心蕴藏着一股强烈的情感竭待渲泄。
身处阴郁的巴黎,他天天憧憬着热烘烘的太阳,向往着更明朗的地方。
名画中的人像-岭南社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名画中的人像-岭南社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像画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形式特征;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3.通过学习名画中的人像,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艺术智慧和历史背景,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名画中的人像的形态特征,表现手法和意义;2.教学难点:理解名画中的人像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人像画的起源和发展通过介绍人像画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人像画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
(2)名画中的人像•了解名画中的人像表现手法和形态特征;•探究名画中的人像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学习名画中的人像作品欣赏技巧。
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画?人像画有哪些特点?(2)学习环节•分享人像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欣赏名画中的人像作品,了解其表现手法和形态特征;•分析名画中人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3)练习与拓展环节•练习1:对比不同时期的人像画,探究其文化渊源和时代意义;•练习2:提供多幅名画中的人像图片,让学生尝试区分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画家作品;•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画中的人像,进行自由欣赏,并向全班分享感受。
(4)归纳总结环节•总结人像画起源和发展历程;•总结名画中的人像表现手法和形态特征;•总结名画中的人像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填空题:人像画的______在中国古代就有了。
2. 作品评估•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一幅名画中的人像进行欣赏,并撰写一篇作品评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了解了人像画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文化背景,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增加相应的练习环节。
九年级美术上册《名画中的人像》教案、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人像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作品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人像绘画背后的故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一幅名画中的人像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2)根据课堂练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像作品,注重人物情感和个性的表现,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2.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作业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人像写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分享学习收获和创作心得。
2.教学内容:
(1)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人像绘画技巧,如比例、明暗、线条、色彩等。
(2)总结名画中的人像作品的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分析这些人像作品。
(3)强调人像绘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3.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019-2020年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名画中的人像》课件3 岭南版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7/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谢谢欣赏!
2019/7/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
丢
金
勒
发
少
女
自
画
雷
像
诺
阿
欣赏名画中的肖像,感受“形神兼备”
拿
着
烟
加
斗
歇
的
医
男
生
孩
的
毕 加
肖 像
索
梵
高
欣赏名画中的肖像,感受“形神兼备”
西
藏
人
课
物
堂
肖
习
像
作
忻
于
东
小
旺
冬
欣赏名画中的肖像,感受“形神兼备”
维
大
吾
伯
尔
族
忻
老
东
人
旺
于 小 冬
欣赏名画中的肖像,感受“形神兼备”
的意新得
微味时那在
笑深代么淡 ”长女温淡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岭南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岭南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美术家
1 齐白石徐悲鸿
2 达·芬奇毕加索
第二单元有性格的形象
3 名画中的人像
4 独具魅力的面具
第三单元泥痕火迹的艺术
5 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6 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第四单元装饰与应用
7 装饰与生活
8 剪纸与应用
9 镂空的魅力
第五单元设计与生活
10 巧妙的线材造型
11 富有创意的家具
第六单元环境与家园
12 现代人居环境
13 营造出美好家园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永恒的雕塑艺术
1 瑰丽深沉的汉唐雕塑
2 雕琢出来的人文光彩
第二单元繁忙的都市印象
3 城市扫描·都市网络
4 按动快门·移动鼠标
第三单元数字化美术与设计
5 多变的字体设计
6 个性化网页设计
第四单元商场展示艺术
7 商场环境扫描
8 展示设计
第五单元景观与环境
9 公共环境中的景观小品
10 景观模型的设计
第六单元美术与当代社会
11 灯光·夜景
12 自然·设计
13 校园艺术长廊
本册综合。
第三课 名画中的人像 (ppt)

岭南版美术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的是美术家的相关信息, 本节课我们进入新单元 ——有性格的形象。
主要探讨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与写生的方法, 理解人像画形神的艺术特点。
本节课先来学习——名画中的人像。
探究生活中的你,我,他,相貌各异,性格不同 等在美术家笔下所呈现出的艺术作品如何的,一起 来学习与感受下。
接下来,一起来学习如何画人物画像的。
拓展提高
请思考:若让你们进行人物 画像的绘画,你们会如何进行绘 画?说说的绘画步骤。
都知道生活中每个人的相貌各异,性格不同, 加上人的情感及个性的不同,即可创作出无数风格 迥异的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中面部最为主要,面部的五官比例及 其表情等等对画像所呈现出的风格都起了决定性作 用。一起来看看面部五官的比例。
左图便是脸部 五官的比例,眼 睛,眉毛,鼻子 嘴巴等。
画人物画像的步骤: ➢ 确定人物画像种类,如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 ➢ 确定构图的风格,如:线条手法,夸张手法,卡通手法等 ➢ 简单的勾勒脸型,头型等 ➢ 细化脸部结构及五官,表情等 ➢ 人物画像的整体进行优化修改即完成
课堂交流
请相互交流,若要完成一幅人物画 像,你会如何去捕捉及记录人物的相貌 特征,及其个人情感和个性。 可以相互 之间进行观察其脸部五官等等进行说说。
欣赏人物画像:
欣赏完上述这几幅人物画像后, 请同学们都来谈谈这些画像的表现手 法及其人物勾画的特征都有些什么不 同之处,传达了人物的什么情感。
在这些人物画像中,请谈谈自己 更喜欢哪一幅人物画像,说说其画 像的特点及其欣赏后的感受。
在上述人物画像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以 其特有的敏锐观察和不同的艺术手法去把捕捉到人 物对象的生动性格和神情风貌展现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画中的人像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肖像画的欣赏兴趣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历史、构图和绘画方式等各个方面欣赏名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知识与技能:欣赏肖像画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对于人的相貌,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
但是应避免教师灌输式的欣赏方式并不简单。
初中的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对于这些名画可能没有耐心去认真欣赏,也不知道如何欣赏。
本课从情景设置来引导学生从构图、细节等表现形式来认识这些名画中的肖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欣赏名画中的肖像。
教学难点:“形”与“神”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提问:
猜猜下面的五官是属于谁的?
2、为什么大家能这么快猜出他们是谁?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5分钟)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学生的兴趣生活出发,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出课题。
课堂发展
欣赏名画中肖像,感受形神兼备。
不同风格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用写实的画法。
《凡高的自画像》用颜色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杜甫相》用线条来表现人物。
2、
探究1:假如以下三个人物中的一个将成为你的同桌,你愿意是哪一个?你能否用语言描述他的外貌特征。
(5分钟)
(学生用语言描述,大家猜他说的是谁。
)
探究2: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从画面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师生共同研究《蒙娜丽莎》,学生分小组讨论《凡高自画像》和《杜甫像》,完成学案) 构图
颜色
线条(笔触)
细节表现
表现方式
(10分钟)
探究3:你所知道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
和画面上的形象符合吗?如果不符合,作者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师生从历史资料等讨论
《蒙娜丽纱》
《凡高》
《杜甫》
探究4:你喜欢这个作品吗?最喜欢画面的哪个地方?
(12分钟)
总结:
探究5:你认为一张画得精彩的肖像画应该具备哪些?(8钟)
1、欣赏作品,用语言描述“同桌”的外貌特征。
2、部分同学描述自己的“同桌”,其他同学则猜他写的是谁。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名画中的细节,并完成学案。
4、师生共同讨论历史上的“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学生对三个作品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6、学生讨论:一张画得精彩的肖像画应具备哪些。
探究1:情境设置,让学生与名画的距离缩小,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肖像作品的外貌特征。
探究2:从画面分析作者如何使人有这种感觉。
探究3:从历史角度研究,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探究4:学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探究5:学生自己总结出肖像画应该注意什么
探究6:让学生思考三种表现方式,扩展学生的眼界
教学延伸
探究6:画得像是否是唯一标准?
写实画法、夸张表现和抽象表现的探讨。
板书设计
名画中的肖像(1)
一、欣赏名画中的肖像
蒙娜丽纱《凡高》《杜甫》
构图三角形
颜色黑褐蓝绿色白色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线条曲线国画粗细不同的线条
细节眼睛、嘴角的阴影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