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
播撒希望的种子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 指导种子的萌发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分、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过程与方法:1. 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 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3. 能够利用对比试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4. 能够正确播种,是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搜集并认识种子1. 搜集各种各样方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2. 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1) 向学生展示一颗解剖过后的种子,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的是一颗具有完整胚的种子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
2) 了解种子的结构,并猜想种子内部每一结构有什么作用?将来会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
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保护种植的内部结构。
3) 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其他种子的结构相同吗?观察后总结种子里面都具有胚。
活动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1. 教师按照P3准备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2. 学生自己阅读实验后教师进行讲解,明白整个实验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两两对比可以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3. 向学生展示教师事先做好的关于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4. 最后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合适的温度等等,然后试着填写P4的表格.。
希望的种子教案

希望的种子教案希望的种子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希望的种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希望的种子教案1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播撒希望的种子》,是研究“植物的一生”的起始课。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搜集并认识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播种”、“观察种子破土而出”4个活动。
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否浓郁、种子的萌发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的开展后面的研究活动。
因此,本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
本课通过搜集种子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共同特征;通过实验了解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并对种子的结构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进行预测。
,学情分析1.本课重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注重指导,要活而有序。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四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于本课要观察的种子内部构造,看似很简单问题,但要观察清楚说清楚很难,在学生的心里很模糊,了解的也不多。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2.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3.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4.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二)方法与途径:1、能够有序认真观察种子的构造并做好记录。
2、预测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三)情感与评价: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观察、记录的方法研究种子的结构。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希望的种子教案2师:从播下种子到长出大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呢?1.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交流、媒体出示句子:(1)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
播下希望的种子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播下希望的种子教案及反思二、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懂得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1. 种子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1. 种子的生长过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懂得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六、教学准备:1. 种子、花盆、土壤等种植材料。
2. 教学课件或图片。
3. 种植指导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懂得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6. 拓展:教师出示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奇妙。
八、作业布置:1. 画出种子的生长过程。
2. 写一篇关于种植体验的日记。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热爱生活。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4. 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更多知识。
六、教案主题:播下希望的种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珍惜大自然的情感七、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来源、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2.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培养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情感。
九、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学案播撒希望的种子小苗快快长湘科版

播撒希望的种子
小苗快快长
【学习目标】
1.能够管理好自己种植的植物,使其健康成长。
2.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能够随时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3.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学习重难点】
1.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2.通过观察小苗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生长规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了解怎样记录小苗的生长。
二、合作探究
1.活动:观察小苗的生长。
小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2.讨论观察方法。
(1)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下观察数据。
(2)课后观察、记录。
记录填在课本上。
(3)寻找植物生长的“证据”。
(4
(5)奖励机制:发现4种植物生长的“证据”为C级,发现5~7为B级,发现8个以上为A级。
【达标检测】
1.植物一般在()季生长最快。
2.一棵小树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在其生长过程中,是由()知道它的年龄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播撒希望的种子》优秀教案和课后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播撒希望的种子》优秀教案课程信息•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学期:下学期•课程名称:《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3.能够体验亲身感受植物的生长与发展;4.能够理解播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积累对大自然的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课题:植物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2.能够通过观察、描绘以及分类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种类;3.能够通过观察、描绘以及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与根、茎、叶等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植物与根、茎、叶等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并掌握植物与根、茎、叶等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互动,通过回忆、出示图片等方式较为简单地概述植物的外貌特征,并引导学生们轻松地发言。
2. 学习(35分钟)在认真学习书中知识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完成植物的观察、描绘以及分类实验,通过手工制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分析判断、观察发现等方面的能力。
3. 系统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们互动,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通过问答的形式,从深层次上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的核心。
4. 课外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继续发扬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课时课题: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能够通过探究植物的繁殖、生长等方面,提高对植物的理解与探索;3.能够实际操作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究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掌握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们通过观赏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们回忆植物的生长过程,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 学习(35分钟)在认真学习书中知识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完成植物的实际操作体验,帮助学生们感受植物的生长与发展过程,并提高对环境的认知。
【新版】湖南科技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播撒希望的种子》【创新教案】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研究“植物的一生”的起始课,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否浓郁、种子的萌发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的开展后面的研究活动。
因此,本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
本课包括“搜集并认识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播种”、“观察种子破土而出”4个活动。
“搜集并认识种子”通过搜集种子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共同特征。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利用对比试验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条件。
“播种”指导学生依据种子所需要的萌发条件把种子种到土壤中。
“观察种子破土而出”激励学生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学情分析本课重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四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对于本课要观察的种子内部构造,看似很简单问题,但要观察清楚说清楚很难,在学生的心里很模糊,了解的也不多。
那么教师就应该注重指导,要活而有序。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科学探究: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植、观察、记录活动。
难点:激发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评价任务1.能否仔细的观察胚,并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能否持续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
3.能否让自己种植的植物种子顺利萌发。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撒播希望的种子。
(板书课题)二、活动:搜集并认识种子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案

《播撒希望的种子》——种子的结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能够有序的认真观察种子的构造并做好记录;2、预测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二)科学知识了解种子的构造特征。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说说。
它们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种子)这就是它们的种子,老师觉得很奇怪耶,明明是一粒种子,怎么就长成了这样呢?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魔法,才会有这样的神奇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三)猜测。
老师带来了这些种子,观察一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样种子,想想它里面是怎样的?请把你猜想种子里面的样子在最短的时间简单的画在自己的这张纸上?生画,师巡视,找画得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那么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打开种子看一下。
这在科学上叫解剖。
(四)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1、组长带领组员学习任务一的有关内容,明确任务。
2、实验前的温馨提示:A、用镊子或手剥开浸泡的种子外皮,动作要轻柔;B、用小刀沿着种子的侧面自然地裂缝将种子切开或用手顺着裂缝将种子掰开,每个结构尽量保持完整;C、借助放大镜观察,记录员作好记录;D、注意要用镊子和小刀时要小心别伤着手,各组安全员时刻提醒。
选择与小组相应的种子,做实验。
3、学生活动观察、填表。
种子名称:组数:它有哪些结构,分别画出各个部分的样子简单的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给画出的各个部分起个名字4、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得内容。
(五)小组汇报展示,小组评价。
(六)种子结构。
注意:要引导学生说出有两片子叶。
(七)过渡语。
问:是不是所有种子的内部结构都是完全一样的呢?(八)玉米结构图。
注意:要引导学生得出一片子叶的结论,还有胚乳。
(九)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十)猜测种子的每个结构分别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将来发育成()()——将来发育成()(十一)结束语。
想不想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一株植物,观察它的萌发过程。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案

《播撒希望的种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播种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怀,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播种的基本技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种子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种子、泥土、水、放大镜等。
2. 场地:户外种植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讲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4. 实践:学生在户外种植区进行播种,体验种植的乐趣。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生长的过程,以及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种子生长的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种植体验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播种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种植体验的感悟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怀。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农业知识。
3.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植物园,拓宽他们的视野。
九、教学资源1. 种子、泥土、水等实物资源。
2. 相关教学视频或图片。
3. 种植工具(如铲子、水壶等)。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生长特点。
2. 后续课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3. 期末总结:举办一场植物生长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十一、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如绘画、作文等),评估他们对种子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课时分配
第1课时完成活动1与活动2的教学。
第2课时完成活动3与活动4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撒播希望的种子。
(板书课题)
二、活动:搜集并认识种子
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
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⑴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过程: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⑵观察大豆的种子。
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⑶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三、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在上一个活动中你们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办?(用种植的方法验证)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方法一用于171班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方法2用于其余三个班(学生探究法)
先组织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种子的萌发条件;再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组织同学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第2课时
一、复习引疑
种子萌发需要哪三个条件?请依据自己的经验说说怎样播种?
二、学习播种
看教材第4页提供的图片,补充完善播种过程。
组织学生亲自把植物种子播种到花盆里。
学生讨论播种时我们是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的?
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三、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生的变化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发育成植物的哪一器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把种子种在透明杯里。
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实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完成活动1的记录表格,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待学生观察完过程后要特别提醒:在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