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倾听、不打断、礼貌待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猴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如在对话中倾听、不打断等。
第二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价值。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诚实守信的含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如不说谎、遵守承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猪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诚信游戏:学生进行诚信游戏,如诚信传递、诚信猜谜等,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第三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关爱他人,如帮助、关心、体贴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兔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关爱实践:学生进行关爱实践,如帮助同学、关心家人等,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第四章:团结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价值。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团结合作的含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做到团结合作,如分工合作、共同目标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狗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合作的价值。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团结合作,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团队合作游戏: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跑、团队合作拼图等,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是幼小的公民第一课:和平友爱的象征——白鸽教学目标- 了解和平友爱的重要性- 研究白鸽的象征意义- 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内容1. 课文:《白鸽飞》-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白鸽的象征意义- 分组讨论白鸽带来的和平友爱信息2. 角色扮演:和平使者- 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研究和平友爱的行为和谈话方式3. 制作和平友爱标语- 学生自愿参与制作和平友爱标语- 展示并分享自己设计的标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和平友爱,为什么和平友爱很重要2. 研究课文《白鸽飞》,分析课文中白鸽的象征意义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白鸽带来的和平友爱信息,并记录观点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进行小剧场演出5. 制作和平友爱标语:学生自愿参与制作,班内展示并分享设计的标语6. 总结:回顾研究过程,强调和平友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和平友爱的精神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对和平友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用角色扮演和制作标语的方式积极参与。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活动方式继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第二单元:有事、有公德心第一课:有事找父母教学目标- 研究正确理解和运用“有事找父母”的公德心-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 课文:《有事找父母》-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中的公德心- 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合适的解决方式2. 分组讨论:遇到问题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3. 制作“有事找父母”海报- 学生自愿参与制作“有事找父母”海报- 展示并分享自己设计的海报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你遇到过需要找父母帮忙的事情吗?为什么要找父母呢?”2. 研究课文《有事找父母》,分析故事中的公德心以及合适的解决方式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并记录观点4.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5. 制作“有事找父母”海报:学生自愿参与制作,班内展示并分享设计的海报6. 总结:回顾研究过程,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尝试自己解决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白了在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公德心并独立解决。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0f9de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4.png)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中国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国。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中国的一些了解。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节日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趣事。
(4)总结: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校风校训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访谈、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增进对学校的感情。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学校的认识。
(2)讲解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校风校训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在学校里的美好时光。
(4)总结:强调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学校的荣誉而努力。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关心家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幸福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家庭的认识。
(2)讲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幸福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家庭里的温馨时刻。
(4)总结:强调学生要尊敬父母,关心家人,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第四章:我们的朋友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2. 教学内容朋友的意义、交友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朋友的了解。
(2)讲解朋友的意义、交友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与朋友的美好时光。
(4)总结:强调学生要珍惜友谊,尊重他人,善于合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学校:年级(班):三年级学科:品德与社会授课教师启用时间:.三年级上册思品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的家”“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羊城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仪式。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保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doc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1、社区——我的大“家,,教学目标: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知道社区里有哪些基础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
3、热爱自己的社区,为能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而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熟知社区的设施,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了解社区里发生的新鲜事;了解社区设施概况。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
2、知道社区里有哪些基础设施,了解他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音乐《快乐的晚会》,看一段男女老幼在社区内载歌载舞参加活动的录像。
2.教师启发谈话:这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多像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啊!这是哪里举行的什么活动呢?让学生猜一猜推测推测。
3.学生发言后总结:这是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的剪影。
二、话题讨论,形成概念1.师:那么什么是“社区”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对社区的理解。
2.学生畅所欲言地说,教师加以总结整理,大致形成以下要点,说对其中一个意思的加以表扬:a、社区是由附近的左邻右舍组成的群体;b、社区里有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基本设施;c、社区里有一些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专门为维持大家正常的生活忙碌着。
d、每个人都是社区的一分子,每个人都离不开社区。
3.电脑屏幕显示:“开心社区,你说我说”。
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社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发生,每天都能有一些让人高兴让人幸福的小变化。
“社区新闻我知道”,来把最近你社区里发生的事件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图示研读,了解构成1.课件出示一张小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小区有哪些设施,这样的安排好不好,好在哪里?2・讨论说说自己的社区里面有什么?你所在社区让你最感到自彖的东西是什么?四、模拟演示,增进情感1.社区设施调查。
出示课本第5页“小调查,,的表格。
引导学生填写完整。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dab2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5.png)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复习。
3. 行为规范的培养:守时、守纪、礼貌、友善、尊重他人、爱护公物。
4.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分工、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分享成果。
5. 生活态度的培养:积极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三、教学方法2. 讨论法:分组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品德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
4. 第7-8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分工和相互支持。
5. 第9-10周: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2. 辅助材料:PPT、视频、案例分析、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3. 网络资源: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文资料、新闻报道、故事视频等。
4. 实物资源:公物损坏展示品、团队合作成果展示品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
4. 第7-8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分工和相互支持。
5. 第9-10周: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九、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是否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材情况本教材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2.能够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性。
3.能够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则和制度,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潜力。
4.能够理解节约和环保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
5.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家庭的重要性1.理解家庭的概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学习如何与家人相处,培养亲情和感恩意识。
3.了解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节约关爱之道。
2. 第二单元:学校的重要性1.理解学校的概念和学校的作用。
2.学习遵守学校规则和制度,珍惜校园环境,维护学校形象。
3.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和习惯。
3. 第三单元:社会的重要性1.了解社会的概念和社会的作用。
2.认识社会的基本组织和职能。
3.掌握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4. 第四单元:节约用品,环保地球1.了解节约和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节约用品的方法和环保的措施。
3.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
5. 第五单元:民族传统文化1.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
2.学习中国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
3.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游戏、体验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五、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社会的情感。
2.传授节约、环保、民族文化等时代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六、教学效果评估采用测验、班级成果展示、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以检验和提高教学质量。
七、通过本教材和教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及相关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自身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ddefd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0.png)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如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等。
讲解我们国家的发展成就,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成就。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和学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角色和责任。
培养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会与家人和同学相处。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和学校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成员、学校环境等。
讲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角色和责任,如孝顺、尊敬老师等。
2.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庭和学校的了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良好行为。
第三章:我们的身体和健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如骨骼、肌肉等。
讲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
3.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身体健康的了解和感受。
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体验运动锻炼的乐趣。
第四章:我们的安全和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危险和意外的发生。
4.2 教学内容介绍安全的基本知识,如交通规则、防火防电等。
讲解如何保护自己,如遇到陌生人、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处理方法。
4.3 教学活动观看安全知识视频,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安全保护的了解和经验。
第五章:我们的环境和资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介绍环境的基本情况,如空气、水资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年级(班):三年级学科:品德与社会授课教师启用时间:.三年级上册思品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的家”“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羊城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仪式。
(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保护自救的本领。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三.教学重点: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
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16名,此班学生思想素质比较高,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
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
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
卫生意识比较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已经养成。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书写质量差,拖拉现象严重。
六、教学措施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七、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4周第一单元我的家5 国庆节6—9周第二单元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10—13 第三单元我在生活中长大14—17 第四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18 复习19 考试第一单元我的家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2、学习用多种媒体和方法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
3、学习从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单元设计构想:1、本单元以家庭生活为范域,以儿童熟悉的生活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2、在教材呈现上,尽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可以拓展的教学空间,力求让学生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并注意引导学生对家庭、学校、社区开展一些调查活动,发展认知和情感。
3、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本单元每一课都注意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庭生活,用自己的感知去体验家庭生活。
4、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与时空相结合,引申出相关知识,以逐步形成整体视野。
5、本单元的第一步,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教学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了解一些家庭的构成方式,并通过调查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带来的变化。
3、知道自己家有哪些亲戚,会正确称呼家庭的每位成员,并通过绘制家庭树来了解家庭成员关系。
教学准备:家庭照片、调查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她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
爸爸、妈妈下班要回家,我们放学回家,出门在外的人要回家,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二、课堂交流1、回家去。
老师出示图片,提问:这些人为什么都匆匆忙忙的回家去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
2、有家的感觉真好。
(1)出示一张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家里亲昵地照片,请学生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交流爸爸和妈妈想家的事例,并说说它们为什么想家。
(3)教师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
(4)举例说明自己在什么情况下特别想家。
三、我们一起组成家1、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分别介绍家庭成员,说明自己家的组成方式。
2、小组交流,各自的家庭成员,讲讲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
3、全班交流。
4、教师补充有关福利院大家庭、单亲家庭、收养家庭等特殊家庭的资料。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家人的爱,不管什么样的家庭,都是温暖和幸福的。
四、作业调查自己家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家庭的构成方式,并通过调查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带来的变化。
2、知道自己家有哪些亲戚,会正确称呼家庭的每位成员,并通过绘制家庭树来了解家庭成员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人的家庭生活都是不一样的。
你了解自己的家人吗?二、我了解的家人1、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家人的情况,包括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等,看谁介绍的最详细。
2、填好课本上的资料卡,可以补充。
3、找机会和家人沟通,展示资料卡,请他们评一评,并进一步了解家人,补充资料。
三、我的小调查1、根据课本上的访问提纲,设计一份调查表。
并根据调查表的内容,选择调查对象,并找一找家长小时候的照片或实物,探寻这些物品中的故事。
2、讲讲我家里史上的小故事(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学生在小组汇报自己调查到的情况,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照片或实物,介绍其中的故事。
(3)交流感受。
谈一谈,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四、画画家庭树1、接唱儿歌。
教师说出两句学生熟悉的儿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请学生续接,以了解家庭成员的关系。
2、画家庭树(1)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想想自己家庭中的成员有哪些,绘制一棵亲情树,把家庭成员的关系表达出来。
(2)回想亲人对自己成长有什么帮助,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第二课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日常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2、了解、认识父母长辈对自己寄予的希望以及培养教育自己的一番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但都包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
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3、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关心、体谅父母长辈,尽量少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少给他们添麻烦。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情和爱。
教学准备:1、找找自己家人生活的照片或日记。
2、搜集著名人物关爱、培养子女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日常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2、了解、认识父母长辈对自己寄予的希望以及培养教育自己的一番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但都包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
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有一个家,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是不一样的。
我想先和同学们谈谈我的家庭生活。
家给我的感觉是幸福的,快乐的。
只要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我的心里就会非常甜蜜。
你们的家庭生活也是这样快乐吗?来介绍一下吧。
二、我的家庭生活1、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
(可从家人平时在家里做些什么,你最喜欢和家人一起做什么等方面介绍)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交流。
2、师引导学生展示反映自己家庭生活的照片,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感受浓浓的亲情。
3、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一些看起来平常的事,只要和家人一起做,心里就感到高兴满足呢?三、讨论会:有了矛盾怎么办?1、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并不是仅有欢声笑语,还有气恼、争吵、哭闹、家庭暴力等等不愉快的事呢!看故事。
2、青青和妈妈发生了什么矛盾?该怎么解决呢?请3-5名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3、你家发生过什么矛盾和问题?你和家人是怎样解决的?先小组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经验,找到一些解决家庭矛盾或问题的方法。
四、模拟表演1、师设置家庭生活中出现矛盾的情境,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一家人的角色,开一次家庭民主会,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2-3组学生表演,师生共同评价,评出“最佳民主家庭”。
五、家人培育我成长1、回想家人关爱、培养自己的事例,在小组讲一讲。
2、表演一下家人教育自己的情节。
3、讨论:家人对我们的爱无微不至,我们该怎样去爱家人呢?六、故事会1、在小组讲一讲课前收集的著名人物关爱、培育子女的故事。
2、选好的同学在班上讲。
3、说说听了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七、保护生鸡蛋。
1、准备:每个学生到校时,带一只生鸡蛋,精心呵护一天,做到完好无损。
说说应该如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