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考点提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考点提纲人教版初中物理考点提纲一、物理学基础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学科以及发展历程。
2. 掌握物理量及其单位,理解物理公式和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3.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力和运动1. 理解力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掌握力的图示法和计算方法。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能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3. 理解力的平衡和相互作用,熟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
4. 了解动量、冲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
三、密度和压强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密度与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熟悉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其应用。
3. 了解液体和气体的压强,掌握帕斯卡定理和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四、流体和浮力1. 理解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压强和高度、速度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熟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理解伯努利方程在流体中的应用,掌握飞机和火箭的升力原理。
五、机械和功1. 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了解功、功率和能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六、热学基础1. 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和热能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了解物态变化和热平衡的概念,掌握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七、光学基础1. 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特性,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规律。
2.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熟悉透镜和棱镜的应用。
3. 了解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掌握激光的特点和应用。
八、电学基础1. 了解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2. 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2007年中考考试大纲_2

2008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物理)一、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2.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避免出现繁、难、偏、旧试题。
3.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素材应自然融洽地联系学生实际,反映物理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试题和“机械性记忆”试题。
4.探究性: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识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
5.开放性:重视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
应设计适量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
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确保学生发挥其真实水平;试题及评分标准要科学、严谨,杜绝出现科学性、技术性的错误。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参加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学生。
四、考试范围《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考查的内容分科学探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四个部分。
对于各部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根据《课程标准》对各部分内容要求的层次在“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中用字母A、B、C、D标出,他们的含义如下:A:了解和认识所列知识的内容。
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的内容。
初中物理基本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

八.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光的反射、 一 光的反射、折射 1.定义: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能源。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能源按产生方式分为: (注:月亮不是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它是反射的太阳光进入人的眼睛) 。 月亮不是光源 ①一次能源:指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化石能源、 1.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 直线传播。 能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来说明的现象有: 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直线 地热能、潮汐能等; (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三种)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小孔成像;激光准直; “三点一线” ;排队整齐等。 5 ②二次能源:指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 2.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它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其速度最快,为 3×108m/ 或者 3×10 Km/s, m/s 能、酒精、汽油、煤油等。 光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按能源利用分为: 3.光的色散:色散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光的色散是指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 ①可再生能源:指可能在短期内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 红、橙、黄、绿、蓝、靛、紫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物质能等; 4.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 ②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核能、化石能源等。 5.光的反射: ①我们之所以能看见自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的缘故。 3.核能有裂变和聚变两种形式。 链式反应。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②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有点“晃眼”是由于物体表面发生了镜 面反射的缘故;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自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 4.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第二部分 声学 故。 ③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 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 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振动 介质 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真空不能传声. 6.光的折射 0 2.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 15 C 的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①含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 斜射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主 斜射 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的介质有:空气,水,玻璃等) 3.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 ②光的折射定律: 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 a、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b、当光从其它介质(如水、玻璃)斜射 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斜射 0 4.声音有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 c、当光垂直射入介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折射角=入射角=0 。 音调 响度、音色; ①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 ③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人看水中的鱼(鱼看岸上的人) ,其实看到的是鱼(人)的虚像,看到 慢的物理量,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 Hz 表示。大多数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鱼(人)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偏高;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早上,人能看见 20Hz—20000Hz,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它们都是人类听不到 还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这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引起的光的折射的现象。 20Hz—20000Hz 的声音;②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③音色 强调:光在反射和折射时都遵守光路可逆原理。 (主要是用来作图) 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能利用音色来区分不同物体(如人,乐器等)发 O N 出的声音。 A i 5.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 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无规则振动 空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防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 Υ A i B 声音都叫噪声。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来区分。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dB,为了保证工 O N 水 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dB dB,为了保护休息的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dB dB。 光的反射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γ 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自己能举例说明) 传递信息,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传递信息 还能传递能量。 B 8.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二 平面镜、透镜: N (声呐的原理是回声定位。 )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光的折射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第三部分 光学
初中物理老师整理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太全了,收藏好

初中物理老师整理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太全了,收藏好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很多学生学起来都会很吃力,尤其是女孩子。不过物理作为典型的理科,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其实很容易“一点就通”。初中物理基本上还属于初级的现象、公式、定理记忆和使用阶段。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有效的复习,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以下初中物理知识点,掌握之后基本上就接近“学霸”了!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人教版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人教版物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中考中,物理考试的分值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物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以人教版为主要参考书籍。
一、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也是中考物理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
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多个力的作用效果。
二、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中考物理复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
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光的反射是指光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时,光线遇到界面时的现象。
2.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色散是指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不同,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3.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光的成像是指光线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后,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光学仪器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反射镜等。
三、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中考物理复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
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电场是指电荷周围存在的电场力。
中考物理必记知识点复习提纲(最新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导读一览表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1)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原数据最后有答案。
(2)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
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复杂电路要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化图),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3)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要加%号)除外。
(4)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
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
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5)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
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6)注意g的取值。
(7)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
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具体依题目要求为准)。
(8)分步求出每个量,做到求一个未知量用一个公式。
(9)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
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一、声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声;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④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般(v固﹥v液﹥v气)⑤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
2、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HZ)越大,音调越高(弦的音调与长短、松紧、粗细有关,前高后低)A、人耳的听声范围:20~20000HZB、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作用:超声碎石等C、次声波:振动频率小于20HZ,大型爆炸、地震会产生次声波②响度(dB)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通过鼓面纸屑弹起的高度来辨别振幅的大小,转换法)。
0dB: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40dB:安静的环境70dB:影响工作谈话90dB:影响听力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可辨别发声体。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编全册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编全册㈠、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㈡、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课程都结束了吧,为了使同学们都对整个的初中物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制作了本专题,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随后,我们按照提纲,根据知识点间的联系来制作系统复习的专题,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快的提高!
祝愿同学们过一个充实,愉快的假期。
一、简单的运动质量和密度
二、力和运动压强浮力
三、简单机械功和能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五、热学初步知识
六、电学知识
七、电功和电功率生活用电
八、电和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