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教版练习题第九十七篇
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l.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畎.亩(quǎn) 箕畚.(běn ) 丈夫之冠.(.guàn)B.胶鬲.(gé) 按辔.(pèi) 山北之塞.(sāi)C.始龀.(chǐ) 穷匮.(.kuì) 彀.弓弩(gòu)D.荷.担(hé) 夯.实(hāng) 介胄.之士(zhòu)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亡以应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动心忍性(……的原因)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D.达于汉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B.惩山北之.塞投诸渤海之.尾C.军.霸上至霸上及棘门军.D.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军细柳,以备胡”中“军”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B.吾与汝毕力平险.C.丈夫之冠.也D.虽乘奔.御风6.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帝感其诚C.孔子云:何陋之有D.上自劳军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B.《愚公移山)一文成功塑造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周亚夫军细柳》一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军、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
D.李清照的《渔家傲)词风豪放,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展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7分)1、给下面括号前面的字注音.(2分)不见曦()月沿溯()阻绝飞漱()其间乘骑()弄旗是日更()定2、下面的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D、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下面写景的句子运用了修辞物法的一项是()(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C、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选出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 ) (2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A、首联毫无骚人墨客离家时的悲愁,诗人坐船沿途观望三峡的崇山峻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B、颔联展现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眼界是那么开阔;滔滔奔涌的大江,气势是多么雄壮.C、颈联的景象既新奇又美丽:夜晚江面平静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像天上飞下的明镜,白昼辽阔平原上雾霭在日光下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D、结联陡上惆怅之情,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自己飘泊在外的感叹.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绝:来此绝.境()沿溯阻绝.()(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4)寻:寻.张怀民()寻.病终()6、用课文原句填写.(5分)(1),带月荷锄归.(2)月下飞天镜, .(3)《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竣拔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来突出夏季水瀑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4)《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二.创新能力运用(63分)(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不见曦.月曦:(2)沿溯.阻绝溯:(3)飞漱.其间漱:(4)林寒涧肃.肃:8、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9、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四段文字的大意.(2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10、用文中的语句填写:(3分)(1)写水流之急的语句是:.(2)第三段是通过视觉写的,其中仰视的是,俯视的是.(3)第三段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4)第四段中从视觉写的是,从听觉写的是.11、第一段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八个字描绘出了什么景色?(3分)1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3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13、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3分)14、作者描写峡谷是紧扣哪两个特征来写的?试简要概述.(3分)15、文章引用渔歌作结,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6、《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字,号.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其父、弟都列入“唐宋八大家”.(3分)1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相与:(2)空明:(3)盖:(4)闲人:18、写出文中写月光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2分)句子:翻译:19、作者是如何用高度传神之笔来写月光的?(2分)20、写出“记”的四要素;(2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1、“欣然起行”中“欣然”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3分)2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比喻好在哪里?(2分)23、文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句话?(2分)(三)[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4、甲文选自课文《》,作者,文章通过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在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理.(2分)25、甲文可分为三层,划分层次写出层意.(2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二层:26、“月色入户”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27、“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作“访”好不好?用“寻”有何好处? (2分)28、甲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是:.(2分)29、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素湍:②属引:30、乙文可分两层,用“||”标出并归纳层意(2分)第一层:第二层:3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是从觉进行描写.从景写,以传情.“空谷”、“久绝”回应《三峡》一文中的“”.(2分)32、甲文中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勾魂摄魄,精练得无以复加.(2分)33、“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曵的之美,两句之间,既有描写,又有描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从中映照出作者的襟情.(2分)三.作文(40分)题目:宽容要求:题目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与追究”的意思;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答案:1、xī sù sù jì gēng2、A3、A(夸张)4、D5、(1)与世隔绝断绝(2)从,由“如果”的意思(3)类连续(4)寻找不久6、(1)晨兴理荒秽(2)云生结海楼(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7、(1)日光,这里指太阳(2)逆水而上(3)冲刷,冲荡(4)寂静8、(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很有趣味.9、第一段:总写三峡重峦叠嶂,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三峡夏天湍急的水势;第三段:春冬之时三峡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三峡秋冬之时的凄清景色.10、(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清荣峻茂(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1、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耸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12、(1)山峰的高峻,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2)江水暴涨,水流之急.13、这里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之清澈. 14、山势陡峭水急湍流15、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16、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苏洵苏辙17、(1)一块(2)透明.形容积水的澄澈(3)表承接上文而推究原因的虚词(4)清闲的人1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略19、略2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我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21、高兴地作者身处逆境,竟能自得其乐,体现了作者的豁达.22、形象地写出了明月朗照下的奇景.23、最后一句.2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夜美丽景色25、……步于中庭.||……竹柏影也.||…… 第一层: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第二层: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第三层:以惋惜无有赏月作结.26、拟人27、不好.“寻”有一种急于找到失物的迫切感,这就确切地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2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9、①白色的急流. ②接连不断.30、……良多趣味.||每至晴初…… 第一层:写春冬之时景色的优美;第二层:写雨后霜晨景色的凄清.31、听声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2、积水空明藻、荇交横33、动态正面侧面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前9题,每题2分,第10题8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B.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C.涧肃(jiàn) 夕日欲颓(tuí) 一舸(gě)D.素湍(tuān) 藻荇(xìng) 罗绮(qǐ)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4.下列力一去滴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粤时俱备.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干水面者.5.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9.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10.默写.①《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 .②《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 .④《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⑤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⑥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⑦山重水复 , 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⑧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 ,四时俱备. ,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二、阅读理解(44分)(一)(21分)①到于夏水襄陵,沿sù(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 )其间,清荣jùn( )茂,良多趣味.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 )裳.”1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襄:②虽:③奔:④疾:⑤湍:⑥良:1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2分1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2分)答:特点:;感受: .1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3分)答:所写景物有:;其特点: .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1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18.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④念无与为乐者②怀民亦未寝③相与步于中庭④但少闲人20.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21.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 (事),这是事之雅者(景),这是景之美者; (情),这是情之深者.(3分)22.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2分)23.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1.A 2.D 3.A 4.D 5.B 6.C 7.C 8.C 9.B 10.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⑤归雁人胡天⑥山随平野尽⑦疑无路,柳暗花明⑧清流见底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沉鳞竞跃11.溯嗽漱峻属沾12.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马④快⑤急流的水⑥确实13.第①突出水势,急快;第②突出水色,清绿14.寂静凄寒充满哀愁15.山、水、树清荣峻茂16.按照时间顺序17.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18.略19.①想到②睡③一起④只,只是20.略21.月夜行步月色如水发闲人之叹22.指作者与张怀民,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23.略24.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不受污染. 25.第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后一问:表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6.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27.A D 28.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检测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7 分)1、给下面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2 分)不见曦()月沿溯()阻绝飞漱()其间乘骑()弄旗是日更()定2、下面的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B、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C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D 、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3、下面写景的句子运用了修辞物法的一项是()(2分)A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C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4、.选出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 ) (2分)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A 、首联毫无骚人墨客离家时的悲愁 ,诗人坐船沿途观望三峡的崇山峻岭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B、颔联展现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眼界是那么开阔;滔滔奔涌的大江,气势是多么雄壮.C 、颈联的景象既新奇又美丽:夜晚江面平静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像天上飞下的明镜,白昼辽阔平原上雾霭在日光下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D 、结联陡上惆怅之情,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自己飘泊在外的感叹.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 分)(1)绝:来此绝.境()沿溯阻绝.()(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4)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 / 96、用课文原句填写.( 5 分)( 1),带月荷锄归 .( 2)月下飞天镜,.( 3)《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竣拔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来突出夏季水瀑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4)《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二.创新能力运用(63 分)(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1)不见曦月曦:.(2)沿溯阻绝溯:.(3)飞漱其间漱:.(4)林寒涧肃.肃:8、翻译文中的句子.( 3 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9、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四段文字的大意.(2 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10、用文中的语句填写:(3分)( 1)写水流之急的语句是:.( 2)第三段是通过视觉写的,其中仰视的是,俯视的是.( 3)第三段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 4)第四段中从视觉写的是,从听觉写的是.11、第一段中“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这八个字描绘出了什么景色?( 3 分)1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3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2 / 9( 2)“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13、第三段中“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3 分)14、作者描写峡谷是紧扣哪两个特征来写的?试简要概述.( 3 分)15、文章引用渔歌作结,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 分)(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6、《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字,号.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其父、弟都列入“唐宋八大家”.(3分)1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1)相与:(2)空明:(3)盖:(4)闲人:18、写出文中写月光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句子:翻译:19、作者是如何用高度传神之笔来写月光的?( 2 分)20、写出“记”的四要素;( 2 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1、“欣然起行”中“欣然”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3 分)2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 分)23、文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句话?( 2 分)(三)[甲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3 / 9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24、甲文选自课文《》,作者,文章通过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在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理.(2 分)25、甲文可分为三层,划分层次写出层意.( 2 分)第一层:第二层:第二层:26、“月色入户”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27、“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作“访”好不好 ?用“寻”有何好处 ? ( 2 分)28、甲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是:.(2 分)29、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素湍:②属引:30、乙文可分两层,用“ ||标”出并归纳层意( 2 分)第一层:第二层:31、“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一句是从觉进行描写.从景写,以传情. “空谷”、“久绝”回应《三峡》一文中的“”.(2分)32、甲文中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勾魂摄魄 ,精练得无以复加.( 2 分)33、“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曵的之美 ,两句之间 ,既有描写,又有描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从中映照出作者的襟情 .( 2 分)三.作文( 40 分)题目:宽容要求:题目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与追究”的意思;写一篇不少于500 字的文章;体裁不限.答案:1、 xī s ù sù j ì gē ng4 / 92、 A3、 A (夸)4、 D5、( 1)与世隔断( 2)从 ,由“如果”的意思( 3)( 4)找不久6、( 1)晨理荒( 2)云生海楼( 3)重岩叠嶂 ,天蔽日朝白帝 ,暮到江陵( 4)征蓬出塞 ,雁入胡天7、( 1)日光 ,里指太阳( 2)逆水而上( 3)冲刷 ,冲( 4)寂静8、( 1)即使上快 ,着 ,也没有快 . ( 2)水清 ,荣 ,山高 ,草盛 ,在很有趣味 .9、第一段:写三峡重叠嶂,雄峻拔的山;第二段:三峡夏天湍急的水;第三段:春冬之三峡令人向往流的光;第四段:三峡秋冬之的凄清景色.10、( 1)朝白帝 ,暮到江陵 ,乘奔御不以疾也.( 2)山献多生怪柏 ,泉瀑布 ,漱其素湍潭 ,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 4)晴初霜旦 ,林寒空谷响 ,哀久11、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云霄 ,峻幽邃的奇景 .12、( 1)山峰的高峻 ,突出其不断 ,遮天蔽日的特点 .( 2)江水暴 ,水流之急 .13、里以“回清”写“素湍”的 ,以“倒影”写“ 潭”的静 ,极言江水之清澈 .14、山陡峭水急湍流15、渲染瑟的秋景,表旅人的哀愁 .16、坡志林子瞻坡洵17、( 1)一( 2)透明 .形容水的澄澈( 3)表承接上文而推究原因的虚(4)清的人18、庭下如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翻略19、略2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我和民夜游承天寺21、高地作者身逆境,竟能自得其 ,体了作者的豁达 .22、形象地写出了明月朗照下的奇景.23、最后一句 .24、承天寺夜游月夜美景色25、⋯⋯步于中庭 .||⋯⋯竹柏影也.||⋯⋯第一: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第二: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第三:以惋惜无有月作.26、人27、不好 . “ ”有一种急于找到失物的迫切感,就确切地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月的急切心理.28、庭下如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9、①白色的急流. ②接不断 .30、⋯⋯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第一:写春冬之景色的美;第二:写雨后霜晨景色的凄清.31、听声声两岸山,略无32、水空明藻、荇交横33、正面面光明磊落,胸无俗.第六元合一、基知(前9 ,每 2分,第 108分,共26分)1 .下列加点字音有的一是()A .沿溯 (shu ó)道元(lì)僦(lìn)B .巘 (y ǎn)亦未寝(qǐn)雷霆(tíng)C . (jiàn)夕日欲(tuí)一舸(gě)D .素湍 (tu ān)藻荇(xìng)(q ǐ)5 / 92 .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A .大声如雷霆 , 震憾激射 , 吞天沃日 .B .莫说相公痴 , 更有痴是相公者.C .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粼竞跃 .D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大雪三日 ,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 )B .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回:回旋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欣赏 )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4 .下列力一去滴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倏而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B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C .两岸石壁 , 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 , 粤时俱备 .D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干水面者.5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 .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B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6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 .B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乌 .C .饮食百物皆倍穹时.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6 / 9A .自康乐/公/以来/, 未复能/与其/奇者B .方其远/出/海门, 仅如/银线C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D .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9 .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10 .默写 .①《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②《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④《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⑤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⑥, 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⑦山重水复,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⑧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四时俱备., 猿乌乱鸣;夕日欲颓,.二、阅读理解(44 分 )( 一)(21分)①到于夏水襄陵, 沿 sù() 阻绝 . 或王命急宣 ,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春冬之时 ,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 绝 yǎn() 多生怪柏 , 悬泉瀑布 , 飞 shù() 其间 , 清荣j ùn() 茂, 良多趣味 .7 / 9③每至晴初霜旦 , 林寒涧肃 , 常有高猿长啸 ,zh ǔ() 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呜三声泪 zhān() 裳.”11.根据拼音 , 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①襄:②虽:③奔:④疾:⑤湍:⑥良:1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 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2 分1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2 分)答:特点:;感受:.1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 ( 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3 分 )答:所写景物有:;其特点:.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1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8.翻译下面两句话 .(4 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春冬之时 ,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④念无与为乐者②怀民亦未寝③相与步于中庭④但少闲人20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8 / 921 .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 事 ), 这是事之雅者( 景 ), 这是景之美者;( 情 ), 这是情之深者 .(3分)22 .文中“闲人”指谁, 该如何理解 ?(2 分 )23 .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1 .A2 .D 3.A 4 .D 5.B 6 .C 7. C 8. C 9.B 10 .①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②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③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④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⑤归雁人胡天⑥山随平野尽⑦疑无路 , 柳暗花明⑧清流见底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沉鳞竞跃11.溯嗽漱峻属沾 12.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马④快⑤急流的水⑥确实13.第①突出水势 , 急快;第②突出水色, 清绿 14.寂静凄寒充满哀愁15.山、水、树清荣峻茂 16.按照时间顺序 17.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18.略 19.①想到②睡③一起④只, 只是20.略 21.月夜行步月色如水发闲人之叹22.指作者与张怀民 , 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23 .略24.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不受污染. 25 .第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 , 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 后一问:表出乎意料 , 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6 .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27.AD28 .略9 / 9。
人教版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畎.亩(quǎn)箕.畚(jī)曾.益(zēng)丈夫之冠.(ɡuān)B.孀.妻(shuānɡ)按辔.(pèi)一厝.(chuò)荷.担者三夫(hè)C.始龀.(chèn)傅说.(yuè)彀弓弩.(nǔ)法家拂.士(fú)D.智叟.(sǒu)穷匮.(kuì)持兵揖.(yī)叩.石垦壤(kòu)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与民由.之(遵循)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惩.山北之塞(惩罚)B.毕.力平险(尽、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曾.益其所不能(同“增”)C.且焉.置土石(怎么)威武不能屈.(屈服。
文中是使动用法)荷.担者三夫(肩负、扛)D.曩.者霸上(先前)惧其不已.(停止)至霸上及棘门军.(驻军)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军士吏被甲B.入则无法家拂士C.丈夫之冠D.始一反焉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劳.其筋骨上自劳.军B.汝心之.固已而之.细柳军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文:富贵的时候不能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动摇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23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C.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发布的命令。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与答案(课内实用)详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各组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郦道元lì属引 shǔ都护在燕然yānB.藻荇交横xìng 京尹yǐng 艨艟méng chōngC.一舸无迹gě拥毳衣 chuì晨兴理荒秽huìD.是日更定gēng 雾凇sōng 道狭草木长zhǎng2、加粗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或王命急宣:或许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B.飞漱其中:冲荡良多趣味:很C.但少闲人:只上下一白:全白D.随波而逝.:去、往五色交辉:交相辉映3、下列加粗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4分)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夕阳欲颓B、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②未果,寻病终C、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外户而不闭D、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妥的一项是:()(2分)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答谢/中书书。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B.《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魏C.《答谢中中书》——《陶庵梦忆》——陶弘景——宋代D.《使至塞上》——《王右丞集》——王维——唐代5、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3分)(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或:或.以钱币乞之或.王命急宣(3)绝:沿溯阻绝.哀转久绝.(4)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6)与:选贤与.能天与云与.山与水6、按照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景物描写,似水墨画一般,“,、,。
”颇有点像七年级所学丰子恺的《竹影》里的墨竹画。
(2)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自然而然地会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名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由衷.(zhōng)畎亩殚.精竭虑(dān)杳无消息B.镌.刻(xié)折戟正襟.危坐(jīn)藏污纳后C.一厝.(chuò)殷勤夷.为平地(yí)抑扬顿坐D.拂.士(bì)于腐同仇敌忾.(qì)不能自已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公交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终生难忘。
B.沿着四公里的新月形海岸线,巴西空军表演队一马当先....,驾驶着喷气式飞机进行了各种特技动作的展示。
C.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通过授课老师现场释疑答惑,让参加培训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D.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欣赏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景观。
D.通过他一辈子的奋斗,使他的生活状况大为改观。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也日益延长。
②人的成长是一件奢侈的事。
③漫长的学生时代,属于社会对人的昂贵的投资期。
④人的学习生存技能的时间也最长。
⑤在所有的动物中,人的孕育期最长。
⑥人是大自然精雕细刻的一件作品,成长岁月的奢侈,正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件珍品。
A.⑥③⑤①④②B.②⑤④①③⑥C.②⑤①④③⑥D.⑥⑤④①③②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
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第六单元1一、第一阵清风——诗词古韵【阅读提示】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是李白还好没风格的体现,读出气势来;接下来就要转入低沉与压抑。
5分钟。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意: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二、第一声鸟语——字词正音掌握一个成语骇人听闻(注意“骇”的读音和写法,2分钟)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释义:骇:惊吓;震惊。
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含贬义,多用来指惊人的坏消息或事物。
)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近义]危言耸听耸人听闻示例:报纸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而致多人中毒。
自己造一个句子骇人听闻:三、第一缕花香——美文园地【阅读提示】“人生的标点”,多么诗意的题目。
我不清楚我们的人生到底应该像哪一个标点,但是,绝对明白的是,如果能有本文作者一样的对人生的感悟,那我们的人生将充满智慧和诗意,从而,丰富多彩而有意义。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帝感其诚A.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C.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D. 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答案】D【解析】例句句式属于被动句A项判断句B项定语后置句式C项主谓倒装句D项被动句故选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棵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文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B.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C. “箫鼓追随春社近”中“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D.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肺部炎症”是偏正短语【答案】C【解析】C项“庆祝丰收”错误应是“祈求丰收”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爱莲说》中的“说” 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B.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C.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了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D.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是“诺第留斯号”的灵魂【答案】A【解析】A.“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故选D4.请选出下列对刘禹锡《秋词》赏析\underset\cdot有\underset\cdot误的一项()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A. 诗人开篇两句便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诗情B.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体现了诗人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对后人的影响不大C.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D.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但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它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答案】B【解析】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解释下面画线的字词①水尤清冽尤 ______②往来翕忽翕忽 ______③疾趋趋 _______④山行之极观也观 _______5.(2)下面句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5.(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答案】(1)①格外②轻快敏捷的样子③走④景象(景观)【解析】(1)①句意水格外清凉尤格外②句意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③句意快步走去趋走④句意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观景象(景观)【答案】B【解析】(2)A项下向下B项以因为/用C项去离开D项从自由故选B【答案】(3)①(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②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解析】(3)①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句子翻译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②闻听到疾迅速这里意为大句子翻译为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6.(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一个“深”字尽写战后荒芜之状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的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景情交融极富表现力【解析】(1)“城春草木深”意为“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一个“深”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诗人睹物伤感表现出强烈的黍离之悲【答案】(2)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解析】(2)“抵万金”表明在战争之时一封家书胜过万金体现出家书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之情7.(1)本诗的作者_______________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却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意志7.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1)谭词同, 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解析】(1)《潼关》是清末革命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心态【答案】D【解析】(2) 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述有误诗歌第三句写“河流大野” 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第四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再也不知何为平坦这些描写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借此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请给短文拟一个题目8.(2)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出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处8.(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8.(4)联系上下文“躬亲”的意思是8.(5)“我红着眼好想从那一大堆号码中找到属于母亲自己的一分钟但什么也没找到”“我”为什么红着眼?“我”在心中会说些什么?8.(6)话费单仅仅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母亲的一生更是为子女付出的一生请你写出一个关于母亲关爱子女的小细节【答案】(1)母亲的话费单【解析】(1)文段围绕“话费单”展开“母亲的话费单”是文本的线索可用作题目【答案】(2)破例, 奥妙【解析】(2)破例打破常例破格打破约束不遵常规常用在褒义如破格录用破格提拔根据语境应使用“破例”奇妙指稀奇神奇巧妙美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表现了人的惊羡之情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根据语境应使用“奥妙”【答案】(3)精打细算, 心细如针【解析】(3)根据“母亲能够解放思想配手机也算是小院里的一大热点新闻”“母亲看着心疼就直接回收再利用了”的语境可知母亲是“精打细算”的根据“这样每月多了7元的短信费可最终还是被……发现”的描述可知母亲是“心细如针”的【答案】(4)亲自去做【解析】(4)根据营业员要母亲亲自来办理业务“我”跟她们说“如果这点事也要她躬亲”可知躬亲指亲自去做【答案】(5)母亲的通话记录都是跟家人的她为儿女全身心地付出话费单显示的内容写满了思念妈妈谢谢您这些年的照顾和关怀我爱你!【解析】(5)根据上文“我久久地盯着那张话费单忽然发现305次通话全是我们的影子话费单显示的内容写满了思念”可知“我”因为母亲的爱而感动对母亲说的话可围绕“感恩”进行表达【答案】(6)吃饭时把好吃的让孩子吃晚上睡觉时经常起来给孩子盖被子【解析】(6)写出“母亲关爱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细节即可如挑鱼刺、把好吃的让孩子吃等9.(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9.(2)根据材料二写出你的调查结论9.(3)综合以上材料请提出两条你对孝心教育的建议A. “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B.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社会的典型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C. 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道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D. 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关注【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0.(1)给画线的字注音佳酿()深邃()10.(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心 xián() cháng()徉【答案】(1)niàng, suì【解析】(1)“佳酿”的“酿”应读作“niàng” “深邃”的“邃”应读作“suì”【答案】(2)弦, 徜【解析】(2)“心xián”应写作“心弦” “cháng徉”应写作“徜徉”11.本次“锻炼1小时青春更靓丽”主题的讨论会结束后班主任要求出一期墙报请你为这期墙报拟写一个标题(不能抄写讨论会的主题语)【答案】示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解析】示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12.(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画线字注音赞yù__________ 天堑___________12.(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甲 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12.(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加以修改原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誉, qiàn【解析】(1)“赞yù”应为“赞誉” “天堑”的“堑”读作“qiàn”【答案】(2)B, A【解析】(2)天下无敌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根据语境应选填“举世无双”创造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制造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侧重于从无到有(不是第一个)根据语境选填“创造”故甲处选B 乙处选A【答案】(3)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体现了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解析】(3)原句的语病在于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精神”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1)请从下列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写出你的认识选项江姐祥子鲁滨逊示例人物情节鲁提辖因救助素不相识的金家父女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不仅丢了官职还成为朝廷要捉拿的逃犯我的认识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①人物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请你从《红岩》《鲁滨逊漂流记》等读过的名著中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①江姐被捕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在狱中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老虎凳、电刑、把竹签钉进十指等酷刑折磨仍然保守党的秘密, ②江姐是一位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的革命先烈【解析】(1)解答此类题需多关注名著中典型人物的的故事情节江姐是名著《红岩》中的人物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江姐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恐惧和胆怯是英勇中国人的代表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就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本题据此解答即可【答案】(2)示例《鲁滨逊漂流记》中在荒岛上生存的鲁滨逊是幸福的虽然他航海时遇风暴而触礁只身漂到无人孤岛但面对生存困境他垒筑住所制作家具饲养山羊栽种稻麦等终于生存下来想获得幸福别无他路唯有奋斗【解析】(2)解答此类题需结合相关内容来谈理解如《鲁滨逊漂流记》中在荒岛上生存的鲁滨逊是幸福的虽然他航海时遇风暴而触礁只身漂到无人孤岛但面对生存困境他垒筑住所制作家具饲养山羊栽种稻麦等终于生存下来想获得幸福别无他路唯有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教版练习题第九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跨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一些国家对“邮寄月饼”的限制,使今年禁止邮寄月饼的国家达到33个。
B、望着在观潮城外的江中断成一条白线、势不可挡的钱塘潮,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课文《三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使至塞上》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
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C、实是/欲界之仙都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填空。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和此行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______②夏水襄陵______③良多趣味______④属引凄异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_____之情。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理解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默写。
①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的复杂感情。
①______;②______;③人生感慨;④赏月喜悦;⑤______。
【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______,______”《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______,______”,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答案】:【解析】:第15题【问答题】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
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答案】:【解析】:第16题【问答题】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记承天寺夜游》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答案】:【解析】:第17题【问答题】读《渡荆门送别》,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第18题【问答题】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案】:【解析】:第19题【翻译】翻译下面的句子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惟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解析】:第20题【翻译】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重岩叠嶂。
""素湍绿潭。
""【答案】:【解析】:第21题【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解析】:第22题【文言文阅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②遂至承天寺(______)③怀民亦未寝(______)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脍炙人口的写月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三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夜游的时间,夜游的原因和地点。
B、第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庭前清水和皎洁月光。
C、第五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D、本文包含了各种微妙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答案】:【解析】:第23题【默写】根据课文《三峡》内容填空。
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24题【默写】《三峡》原文填空。
①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______。
②文章表现三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③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
④描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25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