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粉煤灰八项常规项目检测操作细则

粉煤灰八项常规项目检测操作细则

粉煤灰操作细则一、含水量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称取粉煤灰试样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

2、计算公式W = [(W1-W0)/ W1] × 100式中:W ——含水量,%;W1——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W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计算至0.1%。

二、细度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将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50 g,准确至0.01 g,倒入45μ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开始筛析;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可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 g。

2、计算公式F = (G1/G)×100式中:F ——45μm方孔筛筛余,%;G1——筛余物的质量,g;G ——称取试样的质量,g。

计算至0.1%。

三、烧失量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准确称取试样约1 g,放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在950℃~1000℃的高温下灼烧30min,取出,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称量。

2、计算公式Loss =(m -m1)/ m×100式中:Loss ——烧失量的百分含量,%;m ——灼烧前试样的质量,;m1——灼烧后试样的质量,。

四、需水量比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1)胶砂配比按下表(2)试验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

粉煤灰砖检验实施细则8

粉煤灰砖检验实施细则8

1.检测依据标准 JC239-2001 《粉煤灰砖》GB/T 2542-2003 《砌墙砖试验方法》2.取样方法数量2.1粉煤灰砖试验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10万块为一验收批,不足10万块亦按一批计。

2.2粉煤灰砖每一验收批取样一组(每组10块)做强度试验。

2.3取样方法:2.3.1按预先确定好的抽样方案在成品堆垛中随机抽取.2.3.2试件的外观质量必须符合成品的外观指标.3.检测项目及指标4.1材料试验机试验机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其下加压板应为球绞支座,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80%之间。

4.2抗折夹具抗折试验的加荷形式为三点加荷,其上压辊和下支辊的曲率半径为15mm,下支辊应有一个为绞接固定.4.3水平尺规格为250-300 mm。

4.4钢直尺分度值为1 mm。

5.判定规则5.1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采用二次抽样方案。

首先抽取第一样本(n1=50),根据表1规定的质量指标,检查出其中不合格品数d1,按下列规则判定:d1≤5时,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合格;d1≥9时,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不合格;d1>5,且d1<9时,需对第二样本(n2=50)进行检验,检查出不合格品数d2,按下列规定判定;(d1+ d2) ≤12时,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合格;(d1+ d2) ≥13时, 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不合格.5.2强度等级强度等级符合表2相应规定合格,且确定相应等级;否则判不合格。

5.3抗冻性抗冻性符合表3相应判定时判定合格,否则判不合格。

6.检验方法:6.1测量方法:长度应在砖的两个大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宽度应在砖的两个大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高度应在两个条面的中间处分别测量两个尺寸。

当被测处有缺损或凸出时,可在其旁边测量,但应选择不利的一侧。

精确至0.5mm。

6.2抗折试验:按上1的测量方法测量试样的宽度和高度尺寸各2个,分别取其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mm.6.2.1调整抗折夹具下支辊的跨距为砖规格长度减去40 mm,但规格长度为190 mm 的砖,其跨距为160mm.6.2.2将试样大面平放在下支辊上,试样两端面与下支辊的距离应相同,当试样有裂缝或凹陷时,应使有裂缝或凹陷的大面朝下,以(50-150)N/S的速度均匀加荷,直至试样断裂,记录最大破坏荷载P.6.2.3结果计算与评定每块试样的抗折强度R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C= 3PL/2BH2RC---抗折强度,MPA;式中:RCP ---最大破坏荷载,N;L----跨距,mm;B----试样宽度,mm;H----试样高度, mm;6.2.4试验结果以试样抗折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单块最小值表示,精确至0.01MPa。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检测参数及技术标准1.1适用范围适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时作为掺合料的粉煤灰及水泥生产中作为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1.2检测参数细度( 45μ m 方孔筛筛余)、含水量、安定性、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

1.3技术标准1.3.1 产品标准(判定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1.3.2 试验方法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a.GB/T 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b.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c.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d.GB 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e.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2.检测环境普通混凝土、砂浆用粉煤灰的设施环境应能满足下列要求:2.1试件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 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2.2试件养护池水温应保持在20℃± 1℃范围内。

3.检测设备与标准物质3.1检测设备见表 3.13.2标准物质3.2.1 GSB14-1511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

表 3.1序名称型号量程精度号(最小分度值)1负压筛析仪FSY-150————245μm 方孔筛——————3电子天平AY20020-200g0.01g4电热恒温干燥箱101-350℃ ~300℃1℃5蒸发皿——————6干燥器——————7电子天平YP30010~3000g0.1g8水泥专用量瓶150mL——0.5mL9水泥净浆搅拌机NJ-160A————10水泥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0~70mm1mm11雷氏夹¢30*30————12雷氏值膨胀值测定仪LD-500~25mm1mm13自动控制养护箱HBY-40B————14水泥沸煮箱F2-31A 型————15箱式电阻炉SRJX-4-100~1000℃11℃16分析天平TG328A0.1mg~200g0.1mg17水泥胶砂搅拌机JJ-5————18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STNLD-3 型————19游标卡尺300mm0~300mm0.02mm20水泥专用量瓶250mL225mL——21ISO 水泥胶砂振实台ZT-96————22胶砂试模40×40×160————23全自动水泥强度试验机DY208M 型0~300kN1.0 0~10kN24试验筛0.08mm方孔筛————25滤纸快、中、慢————26瓷坩埚(带盖)——————27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3.2.2 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

粉煤灰试验

粉煤灰试验

一、引用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水泥胶砂流动度检验方法》(GB/T2419-9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90)二、粉煤灰试验的必试项目:(1)、细度(2)、烧失量(3)、需水量比三、粉煤灰试验取样方法及数量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亦按一批论,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计算。

散装灰取样——从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3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中抽10袋,并从每袋中各取试样不少于1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四、试验方法(1)、细度1、称取试样50g,精确至0.1g。

倒入0.045m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2、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开到3min,开始筛析。

3、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负压大于2000Pa时,表示工作正常,若负压小于2000 Pa,则应停机,清理吸尘器中的积灰后在进行筛析。

4、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量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5、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到0.1%。

(2)、烧失量1、准确称取1g试样,置于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与坩埚上,防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以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3)、需水量比1、样品:试验样品:90g粉煤灰,210g硅酸盐水泥和750g标准砂。

对比样品:300g硅酸盐水泥、750g标准砂。

2、试验方法:依据《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94)进行。

分别测定试样样品的流动度得到125~135mm时的需水量W1(ml)和对比样品达到同一流动度时的需水量W2(ml)。

粉煤灰八项常规项目检测操作细则 (2)

粉煤灰八项常规项目检测操作细则 (2)

粉煤灰操作细则一、含水量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称取粉煤灰试样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

2、计算公式W = [(W1- W0)/ W1] × 100式中:W ——含水量,%;W1——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W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计算至%。

二、细度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将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50 g,准确至0.01 g,倒入45μ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开始筛析;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可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 g。

2、计算公式F = (G1/G)×100式中:F —— 45μm方孔筛筛余,%;G1——筛余物的质量,g;G ——称取试样的质量,g。

计算至%。

三、烧失量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准确称取试样约1 g,放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在950℃~1000℃的高温下灼烧30min,取出,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称量。

2、计算公式Loss =(m - m1)/ m×100式中:Loss ——烧失量的百分含量,%;m ——灼烧前试样的质量,;m1——灼烧后试样的质量,。

四、需水量比的试验方法1、操作步骤(1)胶砂配比按下表(2)试验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

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验室水泥检测实施细则-粉煤灰检验细则单行本

混凝土生产企业实验室水泥检测实施细则-粉煤灰检验细则单行本

表1 胶砂配比
胶砂种 水泥 类 (g)
粉煤灰 (g)
标准砂 加水量(ml) (g)
对比胶 250
-----
750 按流动度达到

130~140mm
试验胶 175
75
750 调整

2.3.2 拌好的胶砂分两次装入预先放置在跳桌中心用湿布擦过的截锥形圆
模内。第一次先装至模高的2/3,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
w准确至0.01g 。
4.4 含水量计算:
W =〔(C1-C)/C1〕×100%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式中 W------含水量(%)
C1-----烘干前试样重量(g)
C-------烘干后试样重量(g)
5、粉煤灰烧失量测定 5.1 技术指标:Ⅰ级≤5.0% Ⅱ级≤8.0% 5.2 试验设备: 5.2.1马弗炉——温度控制在950℃-1000℃。 5.2.2分析天平 ----- 量程200g 精度0.0001g 5.2.3瓷坩锅、干燥器 5.3试验方法: 称取约1g试样(m1)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烧为恒重的瓷坩锅内,
L
式中: X——需水量比(%),计算至1% ;
L1——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130-140mm时的加水量
(ml);
L ——对比胶砂流动度达到130-140mm时的加水量(ml)。
3、粉煤灰安定性试验 3.1粉煤灰雷式法安定性,按国家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 间、安定性试验方法》GB/T1346-200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并应采用 雷氏法。
4.2.2天平 ----- 量程100 g , 分度值0.01g
4.2.3 浅口容器;干燥器
4.3试验方法:浅口容器在105~110℃烘箱中烘至恒重,再称取50g ,精确

粉煤灰检测标准

粉煤灰检测标准

粉煤灰检测标准粉煤灰(Fly Ash)是烟煤燃烧产生的一种灰状物质,主要由细微的颗粒状碳质物质、无机颗粒物和液态滴溅物组成。

粉煤灰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基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中。

为了确保粉煤灰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粉煤灰的检测。

粉煤灰的检测标准主要涵盖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矿物组成等方面。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供参考:1. 物理性质检测1.1 粉煤灰粒径分析:通过颗粒分析仪或筛分法,确定粉煤灰中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的质量分数。

1.2 比表面积测定:使用比表面积仪(比如BET法)测定粉煤灰的比表面积,用来评估粉煤灰的活性。

2. 化学性质检测2.1 硅酸含量测定:粉煤灰中的硅酸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可以通过酸碱滴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方法测定硅酸含量。

2.2 氧化铁含量测定:粉煤灰中的氧化铁是其另一个重要成分,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定。

2.3 水分含量测定:通过称重法、干燥法等方法测定粉煤灰中的水分含量。

2.4 无机物含量测定:通过酸碱滴定法、火花光谱分析仪等方法测定粉煤灰中的无机物含量,如氯酸盐、硫酸盐、弗酸盐等。

3. 矿物组成分析3.1 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粉煤灰中的矿物组成,如蛭石、石英、方解石等。

3.2 热差示扫描分析:通过热差示扫描仪,对粉煤灰样品进行热分解过程中的释放和吸收热量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温度下发生的矿物转化和相变。

4. 有害物质检测4.1 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方法测定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如铅、镉、汞等。

4.2 放射性元素测定:通过γ射线测量技术或其他放射性测量方法,测定粉煤灰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

以上是粉煤灰检测的一些常见内容和方法,具体实施时应根据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来操作。

这些检测内容有助于评估粉煤灰的质量、活性及是否满足特定要求。

通过科学的检测,可以确保粉煤灰在工业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粉煤灰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副产品,在工业化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粉煤灰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粉煤灰进行检测和控制变得非常必要。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是一套指导如何进行粉煤灰检测的法规和标准,本文将介绍有关“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的意义和作用粉煤灰作为一种工业化副产品,在很多工业行业中有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不同原料的不同,在粉煤灰的成分、质量和性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如果不进行检测和控制,就很难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效果,甚至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化生产流程通过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可以规范化粉煤灰生产流程,并确保粉煤灰的成分、质量和性质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其使用效果和环境友好性。

2. 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通过检测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粉煤灰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产品使用效果和产值。

3. 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在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控制粉煤灰的质量和成分,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降低工业化生产造成的污染。

二、粉煤灰检测的重要指标在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指标和测试方法。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检测指标。

1. 粒度分布粒度分布是指粉煤灰中不同粒径的微粒所占比例,该指标通常采用筛分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测试。

2.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是指粉煤灰中的主要元素和化学组成,包括SiO2、Al2O3、Fe2O3、CaO、MgO、SO3、Na2O和K2O等元素,该指标通常采用化学分析法进行测试。

3. 活性指数活性指数是指粉煤灰中反应能力、水化、硬化时间和其它性质等参数的强度,通过测定灰渣试桶搅拌法、蓝莓法、膨胀指数和超声测定等方法进行测试。

4. 硬度指标硬度指标是指粉煤灰的硬度、密度和耐久性等性质,主要通过泰格磨耗机试验、热膨胀试验、压缩试验等方法进行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检测参数及技术标准1.1适用范围适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时作为掺合料的粉煤灰及水泥生产中作为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1.2检测参数细度(45卩m方孔筛筛余)、含水量、安定性、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

1.3技术标准1.3.1产品标准(判定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1.3.2试验方法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a.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b. 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c. GB/T 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d. GB 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e.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2.检测环境普通混凝土、砂浆用粉煤灰的设施环境应能满足下列要求:2.1试件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C±2C、相对湿度不低于50%。

2.2试件养护池水温应保持在20C±1C范围内。

3.检测设备与标准物质3.1检测设备见表3.13.2标准物质3.2.1 GSB14-1511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322 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

4.取样方法及试样数量4.1对于同一产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连续进场且不超过10d的掺合料为一验收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宜超过200t。

不足200t者应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4.2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当散装粉煤灰运输工具的容量超过该厂规定的出厂编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取样规定吨数。

4.3取样方法按GB 12573-2008进行。

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10 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6kg。

5.检测方法5.1细度(45卩方孔筛筛余)5.1.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1.2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1.3检测与计算5.1.3.1检测检测方法依据标准:GB/T 1596-2005。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a•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C ~110C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b•称取试样约10g,准确至0.01g,倒入45卩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c.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d •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 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e. 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f.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

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g。

5.1.3.2计算依据标准、条款:GB/T 1596-2005附录A第A.5条。

45卩m方孔筛筛余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1%。

F=(G i/G)X 100式中:F ------ 45卩m方孔筛筛余,%;G i ------- 筛余物的质量,g;G――称取试样的质量,g o45卩m方孔筛筛余检测结果F'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1%。

F' = F X K式中:F' --------- 45卩m方孔筛筛余检测结果,%;F ---- 45卩m方孔筛筛余,%;K――筛网校正系数。

5.1.3.3筛网的校正筛网的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他同等级标准样品,按本细则5.1.3.1条步骤测定标准样品的细度,筛网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1%oK=m°/m式中:K——筛网校正系数;m0 ------ 标准样品筛余标准值,%;m――标准样品筛余实测值,%o注1:筛网校正系数范围为0.8~1.2。

若超出此范围,试验筛报废。

注2:筛析150个样品后进行筛网的校正。

5.2含水量5.2.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2.2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2.3检测与计算523.1检测检测方法依据标准:GB/T 1596-2005。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a. 称取粉煤灰试样约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

b. 将烘干箱温度调准并控制在105C ~110C。

c. 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

523.2计算依据标准、条款:GB/T 1596-2005附录C第C.5条。

含水量按下式计算,计算至0.1%。

W=[(w i-W0)]/w i] X00式中:W——含水量,%;w i -------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W0 -----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5.3安定性5.3.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3.2试样核对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3.3检测检测方法依据标准:GB/T 1596-2005 和GB/T 1346-2001。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5.3.3.1材料对比样品:符合GSB 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5.3.3.2配合比试验样品:对比样品和被检验粉煤灰按7:3质量比混合而成。

5.3.3.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安定性检测前必须确定标准稠度用水量,确定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标准法,也可用代用法。

a标准法(1)试验前必须做到:――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搅拌机运行正常。

(2)试验样品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试验样品(350g对比样品和150g 被检验粉煤灰混合而成)加入水中,防止水和试验样品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试验样品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试验样品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试验样品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版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试验样品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试验样品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试验样品浆并距底板6mm 土1mm 的试验样品浆为标准稠度试验样品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试验样品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试验样品质量的百分比计。

b. 代用法(1)试验前必须做到:――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调整至试锥接触锥模顶面时指针对准零点;——搅拌机运行正常。

(2)试验样品浆的搅拌:同本细则第5.3.3.1.3a (2)条。

(3)测定步骤: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的任一种测定。

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试验样品浆一次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的位置上,将试锥降至试验样品浆表面,拧紧螺丝1s〜2 s后,突然放松,使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试验样品浆中。

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杆30 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应在试验样品浆拌和后1.5min内完成。

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土2mm时的试验样品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试验样品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试验样品质量的百分比计。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需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mm ± 2mm 为止。

5.3.3.4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a.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试验样品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b.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试验样品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 2h。

c. 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 5min内升至沸腾。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mm, 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 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 5min。

――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粉煤灰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粉煤灰为安定性不合格。

5.4.1设备、标准、环境检查检查核对所需设备正常与否,必要时作记录;检查核对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并记录;检查核对环境温度,并记录。

5.4.2试样检查核对和检查试样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5.4.3检测与计算5.4.3.1检测检测方法依据标准:GB/T 176-2008。

操作步骤、细节,注意事项:a. 将来样采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经0.08mm方孔筛筛析,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0.08mm方孔筛。

将样品充分混匀后,装入带有磨口塞的瓶中并密封。

b. 称取约1g试样(m i),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马弗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 950 ± 25)C下灼烧15min~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m2。

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注:恒量是指:经第一次灼烧、冷却、称量后,通过连续对每次15min的灼烧, 然后冷却、称量的方法来检查恒定质量,当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5g时,即达到恒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