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课课件(精)

合集下载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我知道 背景资料
20 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 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列强纷纷 加紧在中国攫取利益,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领 土,还让我们赔款,导致我国国内局势非常混乱,人民生活非常 困苦。租界, 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 的租借地。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却被外国人欺侮,百姓敢怒而 不敢言。
我会写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日 组词:明晰 晰毛辨发 造句: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 的天。
易错提示:左 边是“日”不 是“目”哦!
我会写
zhè
n振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扌 组词:振兴 振振有词 造句:那淡淡的花香,使我的精神为之 一振。
易错提示: 最后两笔是 先撇后捺哦!
不幸: 不幸运,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
体会:体验领会。 分量:重量。 响亮:(声音)宏大。
我知道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毕业于南开 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 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多音字

nán(困难)(难过) nàn(灾难)(难民号)
读一读:
两位老人的生活很困. 难(nán),不幸的是唯 一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又遇. 难(nàn)了。



结构:独体
音序:S 部首:肀 PART.01
造组句词::医肃生穆的肃语然气起很敬严肃。我 会 写 肃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第二件(10--14自然段):伯父让周恩来没事不要到租 界去玩,这让他疑惑不解。
第三件(15--17自然段):
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平 的待遇,却无处说理,从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主要内容: 本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中国人在外 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 情后,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 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
我会认
jué

fàn
wèi

范 魏晰
xiào
huái
huò
chì
效淮 惑 斥
我会写


肃静 严肃


清晰 明晰
我会写
zhèn

振兴 振词
xiōnɡ

胸怀 胸襟
我会写
huái
怀
怀抱 忘怀
zàn

赞美 称赞
我会写
xiào

效果 功效


疑问 质疑
我会写
huòLeabharlann 惑惑乱 疑惑fán

平凡 非凡
新课导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 有坚韧不拔之志。”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的, 他的一生始终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为祖国昌 盛和民族复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一切都源 于他在少年求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壮志。”让我们走进课文,回顾这令人 沸腾的一幕,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 大的志向。
( 竟然 ) ( 抱负 )
3.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 胸怀 )
4.超过一般,不寻常。
( 非凡 )
5.向左右两边看。
( 左顾右盼 )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课件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课件
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肃晰 振胸 怀赞 效凡顾训斥
笔顺:
结构:独体字 部首:肀 笔画:8 组词:严肃 肃立 肃静 肃然起敬 造句:上级指示这件事一定要严肃处
理。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日 笔画:12 组词:清晰 明晰 造句:浓雾散尽,眼前的建筑又变得
清晰起来。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扌 笔画:10 组词:振动 振奋 振作 振聋发聩 造句:这个好消息真是振奋人心。
热情。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讠 笔画:5 组词:训练 教训 训诫 不足为训 造句:老师总是耐心地讲道理,从不
训斥我们。
笔顺:
结构:独体字 部首: 笔画:5 组词:怒斥 排斥 斥资 斥责 造句:我和同学打架,受到了爸爸的
严厉斥责。







惩仿




疑 惑
训 斥
多音字
原文示例

(办事处)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 )大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月 笔画:10 组词:胸口 心胸 胸怀 胸有成竹 造句: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走进了
考场。
笔顺:
结构:左右 部首:忄 笔画:7 组词:怀念 怀抱 怀恨 怀才不遇 造句: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
路上。
笔顺:
结构:上下 部首:贝 笔画:16 组词:赞扬 称赞 赞叹 赞不绝口 造句:大家一致赞同班长的秋游计划。
没有地方说理。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周恩来:“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两个问句表达了他内心的不解和急于想知 道答案的心理。
本文线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之美》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之美》精品课件

22 四季之美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 文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 地方看出来的?
22 四季之美
用的是时间顺序。从“春、夏、秋、 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
22 四季之美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22 四季之美
深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
作者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作者描写了春天 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 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2 四季之美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 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
22 四季之美
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体现的四季之美。
22 四季之美
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
22 四季之美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
22 四季之美
听写词语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降临 愈发 心旷神怡 闲逸 和谐 扫兴
22 四季之美
课后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2 四季之美
22 四季之美
再见!
22 四季之美
课文导入 第一课时
四季之美
人教五年级上册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 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 怎样的。
22 四季之美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 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PPT课件

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崇高

“为中华之
向 崛起而读书”意
思是为了中国的
“清晰而坚 定”说明周恩来 早就立下坚定志
振兴而读书。
向,并下决心为
之努力。
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为
什么会为之一振?

因为其他的同学说的都是为家

父读书、为明理读书、为光耀门楣
崇高
而读书。他没有想到一个十二三岁

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效( 效果 ) 郊( 郊外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疑( 惑 )不解
热闹( 非 )(凡 )
左( 顾 )右( 盼 ) 难以( 忘 )(怀 )
( 若 )有所( 思 )
三、填空。 魏校长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少年周恩来与众不同 的志向,当堂向全体师生表明心迹: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现在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一起深入 了解周总理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
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看
到洋人横行霸道、 中国人被欺侮,理
解了“中华不振”。
根据课文讲的3件事,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校长问同
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回答“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获得校长的赞叹。

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伯父叮嘱

周恩来不要随便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玩,
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比喻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团烈火”。
写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旧社会人民困苦的生活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 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响亮回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2课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2课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
22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第一首 翁卷,字续古,一 [宋]翁卷 字灵舒,南宋诗人,是 绿遍山原白满川, “永嘉四灵”之一,一 子规声里雨如烟。 生没有做官。他创作了 许多关于田园生活的诗 乡村四月闲人少, 歌。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结束放映
返回最近
上一页
下一页
1.单音字注音、组词。 桑叶 蚕(c1n)蚕蛹 桑(s`nɡ ) 2.多音字注音、组词。 li2 了解 了 o
下一页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南宋四大家”之一。他晚年所 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 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 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 富有韵味,有民歌的特色,是古 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结束放映
返回最近
上一页
下一页
1.单音字注音、组词。 昼(zh7 )白昼 耘( y% )耕耘 u n 2.多音字注音、组词。
兴 ji 解放 x~n 兴起 ɡ 解 0 供 x#n 高兴 ji- 押解 ɡ ɡ4nɡ 供给
ɡ7nɡ 口供
结束放映
返回最近
上一页
下一页
讨论交流
1.当时的老百姓还会忙些什么呢?
结束放映
返回最近
上一页
下一页
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
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
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
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
劳、可爱的形象。
结束放映
返回最近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返回最近
上一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有敢怎么 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有敢怎么 样呢?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 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思考: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 什么?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 识,明白人生真谛。成就自我,认 真学习,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 奋斗吧!
我会认
崛起 吵嚷 惩处 模范 巡警 轧死 诸生 铿锵有力 耀武扬威 背着大伯 衣衫褴褛 得意扬扬 帝国主义
我会写
伯父 吵嚷 妇女
惩处 模范 闯进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巡警
租界地 中华不振
我会写
伯父 吵嚷 妇女惩处 模范 闯进来自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巡警
租界地 中华不振
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 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 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 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 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 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美课件(共73张PPT)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美课件(共73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指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 能像巨人一样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读书学习。从这句话 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胸怀大志,心系中华振兴的人。
事件二
找出课文第11—14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
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中华不振哪!”
事件三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 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中国巡警是怎样做的? 巡警向洋人献媚,训斥自己的同胞。
围观的中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 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词语对对碰
严肃——庄严 清晰——清楚 劝慰——安慰 赞叹——赞扬 沉郁——忧郁 训斥——斥责 疑惑不解——迷惑不解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热闹非凡——熙熙攘攘
词语对对碰
严肃——活泼 清晰——模糊 赞叹——挖苦 沉郁——开朗 训斥——称赞 疑惑不解——恍然大悟 热闹非凡——冷冷清清 左顾右盼——目不转睛
我会认
jué shěn fàn wèi

崛沈范魏晰
xiào huái zū huò chì
效淮 租 惑 斥
我会读
jué shěn
fàn wèi

崛起 沈阳 模范 魏 清晰
xiào
huái

huò
chì
效果 淮安 租界 疑惑不解 训斥
词语表
严肃 追问 疑惑 哭诉 围观
若有所思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理 表情 忘怀 果真 非凡 正当 亲人 原本 指望 撑腰 训斥 不幸 体会 分量 响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特殊 的手术?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 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 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 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 绽放。
文章为什么以“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为题? 台湾同胞捐献骨髓抢救大陆 青年事情的意义,说明两岸骨肉 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种血 脉亲情,永远割舍不断。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 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 事。1999年9月22日,早晨7点30分, 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 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 丝丝的香气。小钱静静地躺在病 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 的脸红润起来。在这个年轻人身 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关于生命的格言:
生命是不容易得来的,也不 能轻易舍掉。 ——老舍
请你也写两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