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5套)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90套)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90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选出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A、不省(xǐng)得犹望一稔(rěn)睢(shuī)园缭(lǎo)水B、皓腕(wuàn)剜(wǎn)心剡(shàn)溪鼎铛(cēng)玉石C、少年失怙(hù)田父(fǔ)险衅(xìn)妻孥(nú)D、田筹(chóu)泅(qíu)水庭柯(kē)劲(jìn)旅2、选出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2012年已安然过去,当初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论也不得不归于岑寂。

B、他没有及时作出回应,使得事态朝不可控制方向发展,最终激发了双方矛盾。

C、当初凤姐高调征婚,引来舆论一片哗然。

她的行为虽不可理喻,却也无可厚非。

D、连日来,中日两国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恕目相向,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俄罗斯对美国的战略反击和随后美国的改弦易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当今世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B、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自立的力量,难道还不可以不过仰人鼻息的生活?C、云南发生山体滑坡事件后,引起国际关注,有很多国家领导人亲自致电对受灾者表示慰问。

D、通过对许多成功人士的访问,使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凡是成功,都是奋力拼搏的结果。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美学家王朝闻说过②将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读得鲜明生动③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④即他自已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⑤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而是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⑥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⑦这种情是在充分理解、感受作品内涵的前提下,通过语调的升降、语速的缓急、节奏的顿挫等A、①③⑥④⑦⑤②B、⑤⑦③④①⑥②C、⑤⑥⑦④①③②D、①③⑥④⑤⑦②二、文言阅读(22分。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默写(15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2)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3),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4)楼船夜雪瓜州渡,。

(陆游《书愤》)(5)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渔粱渡头争渡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8),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9)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10)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1)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1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1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14),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1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题。

(一)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0套)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0套)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勾当(gōu)擂鼓(léi)耦耕(yǔ)直栏横槛(kǎn)B.文绉绉(zhōu)憎恶(zēng)愚拙(zhuō) 混水摸鱼(hùn)C.簪笏(zān)饥馑(jǐng)剜肉(wǎn)畏葸(sī)不前D.蕴藉(jiè)棨戟(qǐ)秶盛(chéng)孳孳(zī)不息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沉湎蜇伏凑和一如继往B.杀戮坐阵气概悬梁刺骨C.装祯打蜡青睐鼎立相助D.凭添重迭蘸水死皮赖脸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致。

”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专家指出。

虽然电动牙刷比普通手动牙刷能多清除38%的牙菌斑,但如果电动牙刷质量不过关,再加上不正确的姿势,非但起不了口腔保健作用,还会对孩子的口腔造成伤害。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85套)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85套)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范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得分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皓腕.(wàn)潺湲.(yuán)扁.舟子(piān)嵌岩窦.穴(dòu)B.纤.尘(xiān) 欢谑.(xuâ) 塞草腓.(fãi) 天崩地坼.(châ)C.瞋.目(chēn) 聒.噪(ɡuā) 将.进酒(jiānɡ) 垓.下之围(ɡāi)D.铜钲.(zhēnɡ) 溽.暑(rù) 殷.岩泉(yǐn) 技经肯綮.(qì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剽掠寒霄丘峦崩催雨雪霏霏B.危樯污垢春意阑珊石破天惊C.枕藉袅娜革灭怠尽悬梁刺骨D.渌水烽遂钟鼓撰玉踌躇满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快递行业迅速崛起,但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四五家平分秋色....。

B.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殊途同归....,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相逢。

C.随着社会进步,“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普遍关注。

D.任何一件事长期困扰你,会让你患得患失....而优雅丧尽,那就听从内心的呼唤吧,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辽宁舰在舰员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B.涵盖全国26所知名高校的“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公布了2018年自主招生方案。

由于三大联盟的考试时间再次“撞车”,所以考生只能“三选一”。

C.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于11月14日开幕,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纷纷与会,十余天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30套)

(审核版)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130套)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2017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现了唐代女政治家、诗人上官婉儿的墓葬。

墓葬长36米多,深超10米,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构成,符合唐代贵族墓葬的高等级规格。

可墓葬却遭到过大范围扰动,只出土了墓志和陶俑等少量文物,既没有棺椁,也没见遗骨,墓室铺地砖都被揭起,封门砖仅残余二层。

考古学家在分析了这些破坏现象后认为,这可能是官方有组织的毁墓行为所致,而不是一般的盗墓贼所为。

考古学家凭什么认为这是毁墓而非盗墓呢?那是因为盗墓违法,只能隐蔽作案。

盗墓贼为了掩人耳目,通常只是挖一个竖井式盗洞,洞口只有两个畚箕大小,能容身体爬上爬下即可,省工省时省力,可避免塌方。

盗洞向下挖的过程中,盗墓贼还会在洞壁上挖出脚窝,以便蹬爬。

而这些盗墓中常见的做法,在上官婉儿墓葬考古中几乎都不存在,反倒是从甬道到墓室,大面积破坏迹象非常明显。

这样做工程量很大,类似于大揭盖,显然不是那些偷偷摸摸的盗墓贼敢干的。

所以考古学家判断是官府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规模地进行公开毁墓,也就不无道理了。

中国历史上的毁墓现象由来已久,考古史上就曾发现过距今四五千年前龙山时代墓葬的被毁实例。

如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曾发掘过65座墓葬,其中有5座可能是贵族的大墓,破坏比较严重,人骨和随葬品多被取走,或被抛弃在扰乱坑里。

发掘者推测,这应属于有目的的掘墓扬尸性质,可能与某种战争相干。

到了商周时代,像河南安阳殷墟商王或贵族的大墓,也多被取代了商王朝的周人有预谋、有组织地大肆毁坏过。

那些毁墓的坑口几乎大到整个墓室,深度直达墓底。

周人在毁墓过程中,把墓室随葬品洗劫一空,将墓主人遗骨严重扰乱,甚至还将棺椁拆毁或放火焚烧。

周人毁掉商人祖墓的目的,是试图实现心理征服,“以绝殷祀”,防止商遗民借祭祀之名,聚众起事,复辟旧王朝。

再后来,春秋末期伍子胥鞭尸的故事,更是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传播甚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

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

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

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

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

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

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

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

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一书)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

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

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

辞益坚,曰:“宁饿死。

”黼闻而衔之。

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

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怙宠弄权怙:玩弄B.愿亟窜之远方窜:放逐C.留以旌直臣旌:表彰D.归而谮之谮:诬陷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3分)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

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译文:(2)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①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氓》)(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3)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4)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打勾。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珠子灯汪曾祺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

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

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

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

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

姑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

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景。

一堂灯一般是六盏。

四盏较小,一盏大的是麒麟送子,还有一盏大的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

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

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

旁边是麒麟送子,玻璃泡子挂在四角。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

点亮了。

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

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

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

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

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

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

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

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

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孙小姐是个才女。

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

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

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

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

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